• 沒有找到結果。

現行教材檢視

在文檔中 台美臉書溝通模式對比分析 (頁 126-129)

第六章   教學應用

第二節   現行教材檢視

本節檢視一本高級華語教材以及一本中級華語教材,皆為相當受歡迎 的課本。高級教材為《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四冊,中級為《中文聽說讀 寫》第二冊。筆者分析這兩本教材的課文如何呈現地位、年紀平等的華人 的溝通習慣。因為本研究分析的是台灣人溝通文化的特質,而非某一個具 體的語言現象或者行為,因此本節之重點為檢視教材對華人溝通文化的整 體呈現,而非特定的句子或者對話。檢視方法為觀察課文內的話題以及言 語行為,再分析是否符合本研究之發現。

因為面對面對話與本研究分析之網路溝通有所差異,加上教材包括許 多網路溝通中不會發生的情境,因此筆者僅分析課文呈現之華人溝通是否 與實際狀況明顯不同。例如,根據本研究之發現,台灣人較少直接反駁他 人的意見,因此若教材裡的對話包括許多反駁他人的行為,就顯示教材所 呈現的華人文化不符合實際。

根據本研究範圍,筆者僅分析描寫朋友、熟人、同學等社會權勢以及 年齡相近的人之間的對話,也不討論任何本研究語料中未出現的行為,如 命令、道歉等等。另外,因為本研究僅討論行為的出現率,而不討論執行 方法,因此筆者僅看行為在課文裡的出現頻率。

一、《實用視聽華語》第四冊

表 6-1 顯示,此教材的課文主要描寫朋友間對某些主題的討論,以發 表意見及陳述事實為主,而較少描寫對話者討論較為生活化之話題,如對 話者最近的經驗或生活狀況。此教材因而似乎過度強調發表意見,也許誤

表六-1 現行對外華語教材對話中之話題以及行為

導學生以為發表意見在華人溝通中比實際上更普遍。另外,在 11 篇課文中,

4 篇主題為社會議題,與本研究發現之比例差距相當大,也可能誤導學生 以為社會議題為台灣人較常討論之話題。

在具體行為方面,此本教材呈現之行為大致符合台灣人的實際溝通習 慣。雖然教材共有 5 篇課文描寫威脅對方積極顏面的行為,如發表與對方 不一致的意見、抱怨對方或者批評對方,但是每篇最多出現一次,不會給 學生華人經常威脅他人積極顏面的錯誤印象。另外,每次課文中的對話者 發表不同意見,爭論長度不久,對話者討論幾句就換新話題,也不會給學 生台灣人喜愛爭論的錯誤印象。教材描寫對話者進行拉近關係之行為不多,

一共僅有 8 次,不過描寫的行為相當多元,有三次調侃對方、兩次問關於 對方的生活、一次透過指出狀況的正面方面安慰對方、以及兩次表達與對 方相同之反應。

至於文化解說,《實用視聽華語》的第四冊完全未提到華人的禮貌或 者華人間拉近彼此關係方法,是相當大的缺點。總體而言,此教材對教導 華人溝通習慣的用途有限。

二、《中文聽說讀寫》第二冊

此本教材呈現華人溝通文化的方法比《實用視聽華語》更不準確,可 能導致學生較難了解華人的文化以及禮貌。例如,幾乎每篇對話中對話者 發表意見的方式都與台灣人的實際溝通習慣有明顯差異。另外,教材中一 半的對話話題為較為敏感的社會議題,如槍支、用動物進行實驗,可能讓 學生以為華人經常討論此類話題。以對話者生活為話題的對話則較少,僅 有第一、二、三課提到此類話題,顯示此教材並未提供華人與朋友溝通的 良好範例,也未教導學生華人拉近人際關係的方法。

《中文聽說讀寫》比《實用視聽華語》更少描寫對話者威脅他人的積 極顏面,但是出現的積極顏面威脅比《實用視聽華語》的嚴重。例如,在 第六課中,一個對話者直接批評對方的觀點「互相矛盾」。另外,對話者 的爭論延續較久,不像《實用視聽華語》中的爭論較快結束。此教材也較 少描寫拉近關係的方法,僅包括三次對對方生活提問以及兩次建議。

在文檔中 台美臉書溝通模式對比分析 (頁 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