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中鋼知識創新活動

由訪談的知識創新活動個案中,我們發現在中鋼這些成功的個案普遍有一些 共同的因素:

1.選對知識創新者:這幾個個案的知識創新者均具有足夠的知識創新所需的知 識背景,創造能力,好奇心及求勝的意圖,願意持續關注同一主題直到有好 的成果出來為止。創作者本身的相關工作經驗豐富,擁有相當的直覺,能夠 注意到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且有能力將這些意外轉化為有價值的東西。

2.共同化的基礎良好:在創作的過程中,研究人員與現場已建立相當程度的熟 識,對於現場設備及人員,以及組織以往的背景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這使 得訊息的流動障礙減少,組織 SECI 循環更加順暢,研發人員可以得到現場充 分的內隱知識,與研發人員的專業外顯知識結合,透由內隱與外顯知識的辯 證過程完成創新。

3.人際關係良好,有很好的對話環境:這幾個個案的任務小組成員,私底下關 係良好,在小組運作配合及訊息流通上無礙,彼此願意提出看法來共同完成 任務,這使得創新者能夠接受到很多額外的訊息,減少試驗的時間。

4.知識轉介者的存在:中鋼因各產線的生產製程知識差異很大,各產線間很少 能知識流通,因此知識的水平展開不易,要像日本企業一樣用 redundancy 的做法是較不可行,只能靠研究人員在各廠處間接案,將這些知識在不同案 件間擴展,因此現場的內隱知識與研究單位間的外顯知識存在有一定的落 差。此時會請知識轉介者加入任務小組,藉以平衡兩者知識間的落差,將已 適度抽離背景文脈的外顯知識加入適度的背景文脈,使得彼此所用的語言可 以溝通,讓內隱與外顯知識能夠順利流通。

5.知識共享的文化:中鋼很像日本的終身顧用制,只要不犯公司的重大違規項 目,基本上可以工作到退休。由於離職率低,員工平均年齡將近 50 歲,大部 份的人都升遷無望,這使得單位內內部競爭性降低,意外造成知識共享的文

化,因為只有一起合作的人都具有能力,自己工作才會輕鬆,所以會努力教 導新人,將懂得的知識拋出,這使得知識的 SECI 循環變得順暢,對於創新活 動有很大的幫助。

6.允許研究員對於感興趣的項目投入先期研究:雖然不像 3M 明文規定可以允許 研究人員用 15%的時間做自由研究,但中鋼允許研究人員至現場開會時,遇 到感興趣的題目,即使沒有成立研究案,也可以投入部份時間去進行研究,

甚至可以要求現場單位做部份的配合,等到有一些眉目後,再成立正式的研 究案。現場品管圈也讓技術員針對感興趣的東西做先期的試驗,若可行再成 案進行,這些先期的研究對於一些創新案先期的概念發展具有相當正面的幫 助。

7.責任要求:在研究案中主管有時會訂出一些不容易達成的目標或給予較侷促 的時間限制,這有助於知識創新的速度。而對於改善案中各單位的責任要求,

也有助於各單位成員專注於界定問題和找出可能的成因,有助於新想法的提 出及問題解決的速度,但因為給任務小組充分的自主權,看不到主管在做這 些要求時,對於品質有同樣明確的要求,所以很容易產生為速度而妥協的情 況。

8. 個人成就動機:訪談個案中,驅策創新者努力以赴的是個人的成就動機,而 不是組織的價值觀,當個人成就達成後,滿足感的遞減使得這些創新者缺乏 誘因持續追求更好的表現,在連續幾年的好成績之後產生疲乏的情況,顯示 中鋼在精神主宰的層面上有待努力。

9.本位主義:中鋼在單位內的知識創新具有共享的知識文化,訊息的流通沒有 問題,但只要跨出單位之外,要做知識水平展開就會有困難,相同性質的不 同產線之間彼此的交流很少,這對於知識創新的訊息流動及知識展開有不良 的影響。

其中 1~6 項對於知識創新有正向的幫助,7~8 項有可能有正向的幫助,但若沒有

操作好,也可能有負面的作用,第 9 項是不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