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 組織知識創新模式

第二節 知識創新過程的影響因素

根據 4-1 節所發展出來的「從個體到組織知識創新模式」,由知識創新的過 程,我們將影響知識創新的因素分成 3 個方面:知識的品質;個體的特質;組 織的因素

一、知識的品質

(一)、個體知識基模的品質

1.知識基模中的知識庫是否足夠,包含深度及廣度,其中尤以深度為主,例如 面對保溫的處理,對於熱力學了解是否足夠會決定知識的品質。除了深度外,若 能兼具廣度,則會增強同化及調適階段的知識連結,對於創新的品質提昇有相當 的助益。

2.原有基模的知識處理模式,例如是否受過訓練,能否將知識有效的分門別類,

連結不同類別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等。另外,不同認知處理模式,

例如習於左腦思考或右腦思考的人,應在知識創新的不同類別,例如工程專業或 文化產業;或創新的不同階段,例如概念發展階段或 know-how 發展階段,擺入 不同思考模式的人以發揮他們的長處。

3.組織是否提供個體改善知識基模的環境,例如員工訓練,參加研討會,獎勵 進修,提供使用知識資料庫等。

(二)、外來資訊的品質

1.資訊內容:外來資訊是否含蓋所要創新項目的訊息,是否與原有知識庫有相 當的知識差異,利於同化及調適階段產生新想法,例如產品開發時,外來資訊是 否有顧客的訊息,是否接觸到市場的複雜性等。目前流行的跨領域學習或梅迪奇 效應(MEDICI EFFECT)(Frans Johansson 2005),就是強調當不同領域的異場域 碰撞時,可以把現有的觀念結合起來,形成大量傑出的新構想,這也是強調外來 資訊與既有知識庫間的知識落差,會讓個體同化及調適過程產生大量的新想法,

促進個體的知識連結能力。

2.交換速度:個體間的資訊交換速度是否夠快,夠頻繁,例如建設性密集的對 話,網路的支援,密集性的重覆工作等。

3.外來資訊的型式是否結構化,邏輯化,具結構化及邏輯化的資訊較易組織及 解讀,會增快創新的速度。

二、個體的特質

(一)、人格特質:個體是否具備好奇心,執著,使命感,熱情,忠於價值觀,樂 於與別人互動,特殊偏好感,喜歡動腦筋,喜歡求新求變等,會影響知識融合的 速度及品質。

(二)、先天的能力:對於某些事物具有特殊的敏銳度,特殊的知識連結能力,人 際關係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訊息抉擇能力,在壓力下的創造力等。

(三)、動機:當個體的知識基模無法處理新訊息時,原有知識基模會失去平衡,

個體重新去尋求平衡的欲望即是動機。每個人對於失衡的容忍度均不相同,對於 容忍程度差的人,尋求解決失衡動機強,創造出新想法的機率就高。

三、組織的因素

(一)、意圖:組織是否能讓人產生共同的意圖,是知識創新循環能否順利的關鍵,

意圖可由主管意志的貫徹,公司的使命,個人的理想實踐等而來,但 最佳的意圖產生是驅策一群人產生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為理想而奮 鬥。組織若是太過於競爭,本位主義太強,就不容易產生共同的意圖,

不利於知識的創新。

(二)、鬆綁:組織是否讓個人具有相當的自主權,是否允許有興趣的人參加任務 小組,是否允許先期試驗,是否允許異議者的存在,是否允許不斷的 嘗試,均是影響知識創新循環的重要因素。

(三)、責任要求:主管是否故意設定不合理的目標,給任務小組產生相當的壓力,

也會有利於任務小組的知識創新循環。任務小組在適度的壓力下,會 使彼此的訊息交流速度增快,個體在壓力下,連結及反應速度均會增 快,這對於新想法的產生有相當的幫助。

(四)、容忍與支持:知識創作者在同化及調適的階段,不是每次都能順利進行,

尤其在挑戰性大的主題,往往需花費長時間的融合才能找出可行的方 法,若這落差太大,往往會讓創造者感到挫折、沮喪,長期以往甚至 會有憂鬱症的情況,遇此情況,組織能否給研發人員支持與容忍,是 創新成功與否的關鍵,管理者若能建立支援系統,例如專家庫,面談 鼓勵等,使研發人員找到相關咨詢管道,往往是創作過程突破的關鍵。

另外創新必須承受相當程度的風險,因此公司也必須容忍相當程度的 犯錯空間,才能鼓勵員工勇於嘗試。

(五)、對話環境:無論是共同化,外化,結合,內化過程,均必須透過對話才能 讓過程順利,因此組織是否創造良好的對話環境,包含實體、虛擬及 心理層次,讓對話能夠處處進行,確保良好的對話品質,是組織在創 新環境的營造上的重要任務。

(六)、有效的訊息回饋系統:在組織創新中,各個成員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 此能否將各自試驗後的資訊做完整而有效的回饋,是知識循環的一大 關鍵,資訊回饋系統在組織創新的內化過程尤其重要,只有資訊能夠 回饋給小組成員中的每一個人,才能展開另一個共同化,外化,結合 的知識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