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荀子‧禮論》 篇「禮」與「欲」的隱喻分析

第三章 由寓言到隱喻:建構《荀子》禮與欲的框架

第三節 《荀子‧禮論》 篇「禮」與「欲」的隱喻分析

《荀子‧禮論》篇論述了禮制的起源、內容、作用等各個方面。篇中關於具 體禮制的論述十分豐富,對我們了解古代的禮制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筆者拙見 以為,荀子在撰寫〈禮論〉篇時運用了至少三個意象基模來貫穿全篇,即使荀子 本人在著作過程中未必感知到意象基模的操作,但荀子對禮制的主張,透過各種 意象基模架構後,反映在篇章內的用詞,將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地將這 些概念結構運用到個人生活閱歷裡,進而理解荀子的思想,產生共鳴。本節將介 紹〈禮論〉篇內運作的三個意象基模,並探討這些意象基模如何引導讀者理解篇 章內隱含的性惡思想。

13〔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431。

一、容器基模(CONTAINER)

荀子強調禮制的起源時,認為「人生而有欲」,為了滿足欲望,就會發生爭奪 混亂,統治者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於是就制定了禮來加以約束。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

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 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 之所起也。14

荀子首先運用了「抽象概念是物件」的實體隱喻,不僅將先王制定的禮義視為刀,

在這個隱喻中,抽象的禮義是一種切割的工具,可將人們區分等級、劃分資源;

亦將禮義視為藥品,可治療調養「欲求」。這裡我們發現:禮義是切割工具,禮義 亦是藥品,雙重的來源域(切割工具、藥品)指涉同一目標域(禮義)。荀子在此 以禮義為刀,亟欲凸顯的是禮義本身代表的客觀性標準以外,更暗示了「人欲」

為惡的本質,一如疾病需要療救,不得放任其蔓延肆虐。我們可以這樣詮釋:若

「禮」是先王積習而成的「偽」,那麼在荀子以「欲」為「性」的主張下,所謂「禮 以養欲」不過是荀子「化性起偽」的換而言之罷了。

再者,荀子運用了「物件是容器」的隱喻,將整個社會視為一個容器,內部 包含了許多組成因子。透過容器基模概念來理解,這容器概念的三個成分,「內部」

指的是社會成員、社會資源、欲望……等,「界線」指的是社會,「外部」指的是 先王制定的禮義。荀子藉以說明社會內部之爭之亂,有賴外部先王制定之禮義調 解,亦凸顯禮義主宰分配社會的重要性。

二、中心∕邊緣基模(CENTER-PERIPHERY)

在〈禮論〉一文中,中心∕邊緣基模被運用來做禮義和情性的對比。筆者將

14〔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583。

荀子重視關注的禮義視為「中心」,而將需要調養的欲求視為「邊緣」。所以人如

故情貌之變,足以別吉凶,明貴賤親疏之節,期止矣。外是,姦也;雖難,

君子賤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帶之,相高以毀瘠,是姦人之道,非禮 義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將以有為者也。故說豫、娩澤,憂戚、萃惡,

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顏色者也。歌謠、謷笑、哭泣、諦號,是吉凶憂愉之 情發於聲音者也。芻豢、稻梁、酒醴,餰鬻、魚肉、菽藿、酒漿,是吉凶 憂愉之情發於食飲者也。卑絻、黼黻、文織,資麤、衰絰、菲繐、菅屨,

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屬茨、

倚廬、席薪、枕塊,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居處者也。兩情者,人生固有端 焉。若夫斷之繼之,博之淺之,益之損之,類之盡之,盛之美之,使本末 終始,莫不順比,足以為萬世則,則是禮也。非順孰脩為之君子,莫之能 知也。19

在荀子看來,「情貌之變,足以別吉凶,明貴賤親疏之節」,所有禮樂喪葬的儀則,

都是「吉凶憂愉之情」在顏色、聲音、飲食、衣服、居處……方面的表現。而也 是有賴這些儀則才得以養欲節情,使階級有別的人們,在面對外在吉凶處境時所 抒發的憂愉之情能合乎中庸之道,無過與不及的疑慮。

綜合上述言論,墨家所關注且認為重要的是立即性的利益,而那些儒家所倡 導的禮樂喪葬儀式,則被墨家視為邊緣且不重要的事情。易言之,墨家認為能立 即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辦法才是核心,那些繁文縟節皆是冗贅而不必要的。相反 的,荀子認為墨家所追求立即性的利益,並非他關注的核心,那些墨家所輕視的 禮樂儀則,才是他認為能長治久安的關鍵。《荀子‧禮論》篇中,運用了中心∕邊 緣基模,透過荀子和墨家在禮義、情性二者取捨不同的對比,來呈現荀墨想法上 的基本差異,如下頁圖 3 所示。

19〔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606-609。

情性: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務求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禮義: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刻 鏤、華文章之色……

墨家的視角 荀子的視角 邊緣

中心 中心 ● ● 邊緣

圖 3:中心∕邊緣基模在《荀子‧禮論》篇中運用的示例

三、等級基模(SCALE)

在《荀子‧禮論》篇中,等級基模主要用來強調儀則繁簡依據階級貴賤有別 之必要性,文中運用了「多即是較佳」(more is better)的隱喻,簡略則是象徵疏 賤的概念。荀子先以「禮」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為例,再說明階級有別以節 制「過度心理欲求」的必要性: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

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 皆有稱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養體也;側載睪芷,所以養鼻也;前 有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所以養耳也;龍 旗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故大 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 生也!孰知夫出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以養安也!孰知 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20

20〔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583-587。

在這裡筆者必須強調「基本生理需求」與「過度心理欲求」的差異。眾多學者皆 以為荀子之「性」與告子「食、色,性也」之「性」主張並無二致,殊不知告子 所主張之「性」乃一動物本能,將萬物之靈的人類與自然界萬獸混為一談,是其 學說引人爭議之處。然而荀子之人性論有別於告子之處,在於荀子並不否認人禽 共有之情欲是「飢而欲食,寒而欲煖,勞而欲息」(〈非相〉)21……等這些無關道 德善惡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更直指人在滿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後,還進 一步地追求「過度心理欲求」的惡性,如:聲色的品味享受及財富的無盡累積。

但學者們多注意到荀子言「義、辨為人禽之辨」,而忽略「過度心理欲求」或能解 釋成荀子的惡性亦有作為人禽之辦的可能。

在性惡論的基礎上,為了防止資源有限的社會被人心無止盡的欲求毀滅,便 需要先聖以其先行經驗過、積偽而成的禮義,來為社會設定一套各方面的標準以 節制調養氾濫的「過度心理欲求」。

因此荀子在〈禮論〉一文中,詳細說明喪葬儀制及其原因。之所以強調喪葬 方面的禮制,在於「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 始俱善,人道畢矣。22」若天道的表現是「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時以序,星辰 以行,江河以流,萬物以昌」,那麼貴為「人道之極」的禮之作用便在於「好惡以 節,喜怒以當,以為下則順,以為上則明,萬變不亂,貳之則喪也」。23

禮制表現在「追遠」及「慎終」上的內容舉隅如下:

郊止乎天子,而社止於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別尊者事尊,卑者事卑,

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 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

21〔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209。

22〔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599。

23〔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595。

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24……

天子之喪動四海,屬諸侯;諸侯之喪動通國,屬大夫;大夫之喪動一國,

屬脩士;脩士之喪動一鄉,屬朋友;庶人之喪合族黨,動州里;刑餘罪人 之喪,不得合族黨,獨屬妻子,棺槨三寸,衣衾三領,不得飾棺,不得晝 行,以昏殣,凡緣而往埋之,反無哭泣之節,無衰麻之服,無親疏月數之 等,各反其平,各復其始,已葬埋,若無喪者而止,夫是之謂至辱。25……

三月之殯,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親也,將舉措之,

遷徙之,離宮室而歸丘陵也,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

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 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26

荀子透過以上儀則繁簡的對比,運用了「多即是較佳」(more is better)的隱喻,

簡略則是象徵疏賤的概念,來說明先王聖人制定禮的作用不僅是為了用來調養人 們的情感欲望27,更是為了用來確立社會等級制度。「禮」所規定的各種道德規範 和禮節儀式……等等,都有利於等級制度的確立與鞏固。正因「禮」是治國的根 本,是「人道之極」,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存亡,所以統治者必須重視且實行禮。

小結 對禮義的需求,實為「性(欲)惡」的結果

過去臺灣學者對《荀子》一書的評論大多聚焦於其人性論的探討,隨著研究 者不同的切入角度,會有諸多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方式,卻也因此忽略荀子對禮學

24〔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588-590。

25〔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602-603。

26〔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頁 622。

27「故人之於其親也,至死無窮。將由夫愚陋淫邪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縱之,則是曾 鳥獸之不若也,彼安能相與群居而無亂乎!將由夫脩飾之君子與,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

27「故人之於其親也,至死無窮。將由夫愚陋淫邪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縱之,則是曾 鳥獸之不若也,彼安能相與群居而無亂乎!將由夫脩飾之君子與,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