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教育政策行銷的策略

總之,教育行政人員是行銷主力,攸關行銷成敗,因此培養其行銷專 業知能,是教育當局亟需重視之課題。尤其當行銷已從最原始的銷售力,

轉變為以資訊為基礎的學問(Koler, 2003)。因此政府宜及早考慮建立跨 部門的整合行銷功能團隊,善用知識管理策略,內部行銷與外部行銷雙管 齊下,建立組織一致性的良好形象。或以任務編組方式執行個案,協調各 部門間資源的分享與整合運用,維持頻繁的互動,創造更有效的合作協力 方式。

二、教育政策行銷的策略

哈佛大學策略大師 Michael Poter(1980)曾說:「策略就是在各種活 動之間創造調和,做完美的搭配整合。」同理,教育政策行銷有賴於良 好的策略制定。就政策制定而言,策略指處理政策制定手段與目的間不 確定性、不適當資訊、黨派性及不可能性的一種手段(吳定,1998:70),

故教育政策行銷策略乃是行銷運作的基礎。Chapman 等人(1998)曾指 出組織行銷策略的制定與是否能充分掌握三項機會(opportunity)(引 自黃建銘,2000),以下簡述此三項機會在教育政策行銷上的意義,茲 分述如下:

(一)市場洞察力(Market penetration):教育政策行銷要能洞察民瘼、

體察民意、分析民調、形塑政策、有效宣導、積極回應,才能成為公僕服 務頭家最好的管道與利器。

(二)市場發展(Market development):教育政策行銷要讓政策市場機 轉活絡,導入中介對話機制,便是要使政府與民眾都能自其中增權賦能

(empowerment)。

(三)產品發展(Product development):主要透過追求政策產品的改進 與創新,使政策產品民主化、理性化、科學化,使教育政策具備合法性、

正當性、公平性、倫理性及回應性。

根據上述的三項機會,組織也會因此形成行銷策略類型(Poter, 1980:

39):成本領導、差異化、集中焦點。以下就教育政策行銷觀點,加以闡 述之:

(一)成本領導(Cost leadership):此種策略係以最低交易成本為組織

找尋最大的價格優勢(Price advantage)。換句話說,教育政策行銷要以 效能與效率來降低「生產」、「配銷」與「交易」成本。包括無形的成本,

如:時間成本、認知成本、個人投入;及有形的成本,如:金錢成本、社 會成本,謀求最大的行銷報酬率(ROI)。

(二)差異化(Differentiation):此項策略係要集中全力在某項重要顧 客利益領域,藉由此種差異而提昇組織的競爭力。換句話說,教育部門可 以在服務行銷、形象行銷、口碑行銷、理念行銷各方面努力,但不可能樣 樣皆為優勢,最後只能依顧客需求與顧客利益,選擇某一、二個強項表現 出教育政策之競爭優勢。

(三)集中焦點(Focus):此項策略指出集中於特定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的潛在力,因不同人不同時間會有不同需求,能夠針對顧客做 區隔才能善用既有的有限資源,使其效用獲致最大化。換句話說,教育政 策行銷更要以差異行銷,對於不同社群採取不同的行銷策略,使教育政策 能符應最大多數人的需求,成為替最大多數人造福的公共財。

承上所述,以下進一步探討教育政策行銷可依循的策略,俾使教育政 策行銷的落實得以運籌帷幄。Bozeman等人(1990)曾指出,所謂行銷策 略有四:效率、公平、自利性、績效性(引自黃建銘,2000)。以下茲就 教育政策行銷之觀點闡述之:

(一)效率(efficiency):教育政策行銷必須善用教育預算,所有的支出 必須是達到開支有所值(money for value),使其所提供的服務快速、方 便、有效,方符合經濟效能。

(二)公平(equity):除要求效率之外,更必須「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注重公平正義精神的具體實現,誠如 Rawls 所言:讓不利的人 更有利(the least advantaged members)(Rawls,1997;林火旺,1998;

溫明麗,1990);而非以齊頭式均等的方式來分配公共資源。

(三)利己性(self-interest):欲使民眾完全順服,必先使民眾相信,

政策是對其有利的(Bozeman et al, 1990;魯允文,1996),注重誘因結 構的設計(葉匡時,1995)可進而激發組織的活力,使教育組織與民眾皆 達到雙贏。

(四)績效性(accountability):教育政策的行銷必須對大眾負責,因 為教育具有不可重返性,學生的成長無法重來,任何措施都無法彌補錯誤 政策對受教主體學習成長過程所造成的損害。因此有必要接受立法與司法 部門的監督,以確立績效,切實保障受教主體的權益。

而進行教育政策行銷活動有何價值思維的導引與基準呢?張世賢

(2002)以為須著眼需求者與供給者之間的差距(gap)進行之。亦即:

(一)要縮短公民需要與政府具體服務之間的差距;

(二)要縮短公民需求與政府具體服務之間的差距;

(三)要縮短公民期待與政府具體服務之間的差距。

根據吳定(1998)的看法,教育政策行銷有以下策略:

(一) 建立組織競爭概念,提升服務心態

(二) 建立整體系統性的行銷團隊

(三) 善用民間力量協助行銷,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 建立一套完整且持續的民眾參與管道

(五) 利用新觀念與新行銷技術促進政策有效推動

另外,依照陳敦源(2003)的看法,教育部門欲進行教育政策行銷活 動時,可先在規劃前審視教育政策行銷五問:

(一)議題有意義嗎?誰會關心?(Why bothers? Who cares?):在規劃時 宜先釐清,這個教育政策是一個有意義的政策嗎?有沒有其他更急迫重要 的政策?它具有說服民眾接受的正當性嗎?有哪些人或團體特別關心這 個議題?它執行的成敗誰最關心?

(二)資源在哪裡?(Where is the resource?):沒有資源就沒有行銷。接 下來要關注的是,教育行銷經費從哪裡來?應該有少經費才夠?支持行銷 工作的人力與傳媒網絡在哪裡?爭取議會支持的資源在哪裡?爭取經費 贊助者認同的利基又在哪裡?府內各相關部門的配合機制在哪裡?

(三)目標是誰?(Whom to reach?):教育政策行銷的目標團體是誰?有沒 有主要與次要之分?目標團體的特質是什麼?要如何去接觸他們?要如 何說服他們?

(四)內容是什麼?(What to inform?):應該如何教育政策?什麼樣的訊 息最能打動人心?目標團體需要什麼訊息才能配合政策?訊息表達結構 是否正確傳達所要傳達的訊息?

(五)如何評估?(How to evaluate?):教育政策行銷的行銷投資報酬率

(ROI)如何?該如何評估行銷的績效?執行的過程有什麼缺失?從行銷

個案中累積了什麼經驗?下一次如何轉化?由於公部門運用政策行銷最 大的問題,就是疏於評估。因此,公部門在行銷評估技術與心態上都需要 再加強。

此外,丘昌泰(1998/2003)提出數點政策行銷策略,統合如下:

(一) 出機關的核心價值,創造行銷資產

(二) 進行市場區隔分析

(三) 定位政策行銷的標的群體

(四) 從事顧客滿意經營,以建立顧客導向的組織

(五) 針對顧客需求進行民意調查

(六) 提供完善的機關或活動資訊,以加深顧客的印象

(七) 營造成功的媒體公關、學術公關、民代公關

(八) 構思更有創意的廣告

(九) 妥善使用直效郵件(direct mail,簡稱DM)

(十) 推動合作行銷(partnership marketing)

(十一)以事件或運動行銷取代平面或立體行銷 張素偵(2003)以為,教育政策行銷之策略有五:

(一) 培育教育人員行銷知能

(二) 塑造教育機關良好形象

(三) 建立教育政策分析制度

(四) 結合運用多樣宣傳途徑

(五) 設置多元回饋管道機制

結 合 上 述 眾 多 學 者的 見 解 , 對 於 教 育政 策 行 銷 可 採 用 之策 略 步 驟,本文以下擬以 學者(Adcock, 2000: 152;張世賢,2002)提出 之 政 策 行 銷 「 7P」為 架 構 , 提 出 研 究者 自 身 綜 合 性 的 看法 與 建 議 。 茲就其詳分述如下 :

( 一 ) 民 眾 需 求 調查 ( probe): 民 眾需 求 是 政 策 行 銷 機制 設 計 的 出 發點。可藉由多元 的 管道來普查民眾需 求與意見為何,從 而 輔助政 策決策更加反映民 意。

( 二 ) 民 眾 需 求 偏 好 區 隔 ( partition): 行 銷 中 市 場 區 隔 是 極 為 重

要的(吳定、 林潔 瑜,1998:17),因 此,需運用市 場統 計分析與 蓋洛普調查方法,針 對不同性質背景之 民眾,加以區 隔,再 施以不 同政策語言溝通解 釋,以差異行 銷策略,給予不同程 度的政 策滿足。

( 三 ) 確 定 行 銷 優 先 之 次 序 ( prioritze): 行 銷 如 同 一 種 投 資 , 講 求投資報酬率,因此 關鍵性、重大 性、迫 切性之教育政策應 排以優 先行銷順序,優先 編 列行銷預算。中央 與 地方應在同一個教 育大原 則之下,因地 制宜,對於教育措施依其 輕重緩急研擬教育 行銷計畫。

(四)依據 行銷對象 訂定行銷定位(position):任何 的教育 政策執 行皆有其行政專責 單位,如:教育部— 教育局。這些 行政單 位又有 其對內對外的相關 連結機構,如:教 育 基 金 會、教 師 會、家 長 會 。 因此,教育政策行 銷 可將這樣的上下、周 邊、對應等關係,加 以勾 勒釐清成為行銷樹 狀圖,使行銷可以 依對象而發展適合 的策略。

( 五 ) 承 諾 ( promise) 政 策 績 效 ( accountability): 教 育 政 策 行 銷植基於政府 與人 民的交換(exchange),政府提供 政策 換取民眾 的順服與支持。因此,教育政策行 銷要負 責實現政策願景,承 諾政 策績效,要有充分的 行銷溝通(marketing communication)。例如:

專業評估報告、公 開 公聽座談、政策試 辦 模擬、政策試行宣 導、政 策配套措施等,漸 進 而非躁進地建立民 眾對政府教育政策 的信心 。

( 六 ) 說 服 ( persuade) 接 受 政 策 內 容 : 對 民 眾 與 對 學 者 說 服 之 語 言要有別,對 議會與 對基金會之遊說方 式也不同。同 樣的是:說服 必須根據於充分的 事實及透明公開的 資訊。政府的資 訊與 溝通管道 要 充 分 開 放 , 避 免 資 訊 不 足 或 資 訊 不 對 稱 (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導致 的市場失靈(Kay & Vickers, 1990),使市場 達到最適(optimal)狀況。例如 :政 策辯護、議題 協商 等都是說 服的方式。

(七)著力(power)促成行銷:著力 方 式依教育政策而定,對內行 銷與對外行銷也有 別,可利用電子行 銷、關係行銷、直效 行 銷、數 位行銷、服 務行銷、事件行銷、議題行銷 等多元行銷方式來 實施如:

(七)著力(power)促成行銷:著力 方 式依教育政策而定,對內行 銷與對外行銷也有 別,可利用電子行 銷、關係行銷、直效 行 銷、數 位行銷、服 務行銷、事件行銷、議題行銷 等多元行銷方式來 實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