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與上述「集體性」,與受到這「集體性」影響、涵蓋的,歷朝歷代占筮者、問 事者或詮釋者。這些在時間和空間二向度無法精算的眾多無名氏,是《周易》卦、

爻辭如此形塑、呈現,乃至創作、記錄的重要背景因素;倘若沒有此一重要的背 景因素,《周易》卦、爻辭很有可能展現另一種風貌,或如《連山》,或似《歸藏》,

而《連山》與《歸藏》於後代流傳得不甚了了,亦難脫這「集體性」的作用。

二、歸妹:

前文取「有攸往」為例來闡釋《周易》卦、爻辭的兩面性,主要考量點為「有 攸往」高度的出現頻率,而此段選擇「歸妹」這一套語,則是緣於「歸妹」既為 套語,作為卦名時又具主題的意義,同時「歸妹」是「商代嫁女之稱」,102於《周 易》卦、爻辭中有兩句尚載錄了「帝乙歸妹」此段歷史故事。質言之,「歸妹」

集結了套語、主題與歷史故事於一身,這樣的詞組十分適合用來闡釋卦、爻辭,

「凝聚一時代之集體記憶」亦得以「超越時空向度釐清集體或個別經驗」之兩面 性;同時,也頗能深入解釋前述:在時間、空間二向度上,《周易》卦、爻辭亦 可謂由眾多同時代、異時代群體共構而成,此一特質之背景因素。底下,我們便 以「歸妹」為例,再次深度且具體剖析《周易》卦、爻辭可「通天下之志以微顯 闡幽」,這個超越時空向度,而具有高度普遍性之功能。

〈泰‧六五爻辭〉的「帝乙歸妹」和〈歸妹‧六五爻辭〉的「帝乙歸妹」, 前文已有所分析,此間不妨透過後代傳播廣泛的註解,論證《周易》卦、爻辭之 普遍性。王弼註〈泰‧六五爻辭〉時云:

婦人謂嫁曰歸。〈泰〉者,陰陽交通之時也。女處尊位,履中居順,降身 應二,感以相與,用中行願,不失其禮。帝乙歸妹,誠合斯義。履順居中,

行願以祉,盡夫陰陽交配之宜,故「元吉」也。103

朱熹解此爻則言:

102 參顧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頁 11。

103 參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周易注》(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2 年),頁 2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以陰居尊,為〈泰〉之主,柔中虛己,下應九二,吉之道也。而帝乙歸妹 之時,亦嘗占得此爻。占者如是,則有祉而元吉矣。凡經以古人為言,如 高宗、箕子之類者,皆放此。104

朱熹的詮釋和王弼有相承之處,如朱熹言「以陰居尊,……柔中虛己,下應九二,

吉之道也」,便與王弼說「女處尊位,履中居順,降身應二,感以相與」相類似。

儘管用詞不同,然皆肯定〈泰〉卦六五爻居處五之尊位,但能不高亢、過於剛硬 或自得自滿,反而可以虛靜守柔,順應於九二,與九二相互感應、交配,成就〈泰〉

卦陰陽交通之大時。王弼和朱熹的註解,大意相仿,只是部份細節的側重點有些 差異:王弼特別強調六五與九二的陰陽感應,和〈泰〉卦陰陽交通之整體時態的 關連、呼應,而爻辭的帝乙歸妹故事,正好能夠充分表達此義;朱熹於文字表面,

無著意於陰陽交通或陰陽交配,但他認定六五爻乃〈泰〉之主,也是表明他認為 六五爻之德、時,足以代表、象徵或左右〈泰〉之德與時。此外,朱熹言占但王 弼不著重於此。至於朱注「凡經以古人為言,如高宗、箕子之類者,皆放此」, 似乎指《周易》爻辭中明確稱引古代故事者,如「高宗伐鬼方」及「箕子之明夷」, 都是放在五爻或六五爻,但相關佐證仍有待查考,不確定朱熹確切意指為何。

值得注意的是,上言王弼重視〈泰〉及其六五爻的陰陽交通、陰陽交配之時、

義與德,但朱熹解釋〈泰〉及其卦辭時,無一語道及此義,除言「為卦天地交而 二氣通」之外,反而主張「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亨矣」。105卦象確實顯示出

「天地交而二氣通」,然是否暗示「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亨矣」,則大有討論 空間。不過,對朱熹而言,此乃「本義」,如其書名所云,標榜「本義」透露出 這是朱熹對《周易》的基本理解及其信念,如是理解與信念,不僅是針對《周易》, 更要緊的是對經典乃至生命、宇宙的理解和信念。簡言之,無論朱熹是否清楚意 識、深刻覺知到自己對生命、宇宙的深層信念或云心理構圖,但他確實相信自己 的這些說法、解釋,和經典(《周易》)是彼此共融、相互符應的。

朱熹如此,王弼恐怕也是一般,甚至歷來無數的解經者、註經家均是這般深 信,也因此流衍成了洋洋灑灑、浩浩湯湯的經典詮釋之巨流河。從這條巨流河裡,

104 參〔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9 年),頁 74。

105 參〔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各自的意志、信念、情境、解釋及問題,所以,《周易》足以發揮「通天下之志 以微顯闡幽」此一功能,關鍵點即在這無數心靈共同匯流而成的集體信念、集體 意識和集體理解,以及由這些集體信念、意識與理解,所累積、傳承而成的集體 記憶、心理構圖。《周易》卦、爻辭的形成,和它所具備的價值、意義,以及其 所發揮的功能、作用,若沒有上述「集體性」的支撐與塑造,可合理推測,它的 光景、面貌將隨之改易。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周易》的這些面目、功能,完全取決於上述的「集體 性」呢?《周易》是否也內蘊了某種方向性、規約性呢?觀王弼註〈歸妹‧六五 爻辭〉曰:

歸妹之中,獨處貴位,故謂之「帝乙歸妹」也。袂,衣袖,所以為禮容者 也。其君之袂,謂帝乙所寵也,即五也。為帝乙所崇飾,故謂之「其君之 袂」也。配在九二,兌少震長,以長從少,不若以少從長之為美也,故曰

「不若其娣之袂良」也。位在乎中,以貴而行,極陰之盛;以斯適配,雖 不若少,往亦必合,故曰「月幾望,吉」也。106

朱熹則解道:

六五柔中居尊,下應九二,尚德而不貴飾,故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

然女德之盛,无以加此,故又為「月幾望」之象,而占者如之則吉也。107

「帝乙歸妹」故事,既繫於〈泰‧六五爻辭〉,又屬於〈歸妹‧六五爻辭〉,此二 爻之象、位、德的雷同處,前面第二節已闡明,而王弼和朱熹對此二爻的解釋,

亦均有共通處。例如「獨處貴位」、「配在九二」或「柔中居尊,下應九二」等等,

這些說法亦見於〈泰‧六五爻辭〉,而如是共通處,乃為《周易》內部已蘊含的 方向性、規約性。

只是其中仍須多加分辨,如貴位、尊位或相應、相配等語詞概念,不見於《周

106 參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周易注》,頁 489。

107 參〔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2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易》卦、爻辭,乃屬後代衍生而出的條例或解經方法,可是這無礙於《周易》本 有的某些方向性、規約性。換言之,《周易》古經作者既然選取「帝乙歸妹」故 事來說明、呈現〈泰〉六五與〈歸妹〉六五此二爻之象、位、德,表示這二爻對

《周易》古經作者而言,確實存在某些共通處,這些《周易》內部本具的共通處,

反映出《周易》內蘊的方向性、規約性,而後代的詮釋演變,在一定程度上,也 就於此內定的方向性、規約性裡演繹流轉。至於具體如何演繹、流轉和發展,每 位有每位的深層信念、心理構圖,各代有各代的集體情境、集體問題與集體意識,

此亦為《周易》精彩、繽紛之所在。

《周易》的兩面性——其一,濃縮凝聚一時代集體之經驗、記憶與意念,此 乃其具有特殊時空向度之一面;其二,足以釐清參與者,其集體或個別之經驗、

記憶與作用,此乃其具有超時空向度之普遍性的另一面——透過前舉「有攸往」

及「歸妹」二例,我們嘗試更具體地展示於讀者眼前。同時,藉由上述二例,也 可透顯:《周易》之所以能夠將具有特殊性的時代經驗,發揮出「通天下之志以 微顯闡幽」此一深具普遍性的功能,正是因為無數心靈參與其間,共構而成的集 體信念、集體意識,所摶成之集體記憶所致。

在明晰《周易》的兩面性,及此兩面性中的特殊與普遍之向度後,我們仍無 法停滯於此,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正逐漸顯明,等待我們去挖掘,即:為何這「兩 面性」得以相互解釋?為什麼與《周易》不同時間或空間的集體性或個別性,能 夠經由《周易》裡的集體性獲得釐清?換個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也是在探求:「如 何理解《周易》這兩面性彼此間的連結?」——若讀者同意前文的結論,這兩面 性間確實存在連結的話。

然而,若欲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恐怕必須先試著放下既定的思維慣性,改由

「存在」層次來思考,方能突破腦力心智之侷限,將此問題往更根源的方向推進。

何以故?余德慧(1951-2012)曾指出:

不說時的知道,其實是作為「存有的語言」,填補了事實中大部份的漏洞。

我們可以指認出的事實其實並不精確,但是我們以活著的方式,完成了全 部的東西。……原來我們總是用某種理解的存在之眼,已經把所有的事情 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樣我們才發現,經驗做為理解自身已經完成了所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地就填補了大部份漏墟。這是因為理解自身開始使事情發生,亦即理解完 成自身,所完成的自身裡,成就了存在大部份的狀態。108

余氏較為現象學式的表述,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人作為現實世界的存有,我 們許多的活動,事實上並非藉由具備「反思性」(reflexivity)的思考活動(thinking)

來行動或完成,而是根據存在狀態(being)本身;且視聽言行等日常舉措(doing),

更是後續才發生。誠如余德慧所言:「我們以活著的方式,完成了全部的東西」。 在我們表層意識的更深處,那難以透過肉眼觀看、大腦思考理解,幽微的深層意 識,或云存在本身的意識狀態,實乃潛在牽動並決定著表層意識、思考活動,乃 至外在視聽言行的根源。

生命之存在及其活動,最普遍、最快速且最直接的方式,其實就是存在本身。

從存在的角度來看,當我們欲透過腦力心智等表層意識,以指認、表達,甚或定

從存在的角度來看,當我們欲透過腦力心智等表層意識,以指認、表達,甚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