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決嫌疑、定猶與:《周易》占筮背後的觀念系統

遂知來物:《周易》如何召喚潛意識?

第一節 決嫌疑、定猶與:《周易》占筮背後的觀念系統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又涉及存有者背後的觀念系統。本章即由此出發,從占筮系統與觀念系統的對應 關係談起。

第一節 決嫌疑、定猶與:《周易》占筮背後的觀念系統

關於《周易》六十四卦,黃沛榮先生曾分析道:「六十四卦卦義往往有一卦 多義之現象,……是故六十四卦所代表之時態及事態,非僅六十四種而已。」1《周 易》六十四卦的卦象和爻象,對《周易》古經作者而言,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時態 或事態,但為何可以代表如卦名、卦辭乃至爻辭所示的時態或事態呢?這之間的 對應關係為何?或者我們先接受如是之對應關係,改為進一步追問這樣的對應關 係是基於甚麼樣的觀念建構、聯繫起來?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是之對應關係,反 映出甚麼樣的觀念以及觀念系統?此即為本節擬將處理的論題。

因為,正如金觀濤(1947-)、劉青峰二位先生所言:「人們對某一件事的反 應並不僅僅是由事件本身決定,而且還取決於當時普遍觀念對事件的解讀。」2不 僅如此,「人們通過它們(筆者案:指『觀念』)來表達某種意義,進行思考、會 話和寫作文本,並與他人溝通,使其社會化,形成公認的普遍意義,並建立複雜 的言說和思想體系。一旦觀念實現社會化,就可以和社會行動聯繫起來。」3金、

劉二氏又參考學者的論點:「每個觀念均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愈加趨向於實現 其自身的目的」,並詮解道:「這裡,講的正是普遍觀念在組織、協調各種人實現 自己目的(行動之動機)方面不可缺少的功能。在某種意義上講,社會行動可以 視為觀念的實現。」4換言之,《周易》古經作者對於 64 卦、384 爻的解讀,不僅

1 參黃沛榮:〈易經卦義系統之研究〉《易學乾坤》(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8 年),頁 119。

2 參金觀濤、劉青峰:〈五四《新青年》知識群體為何放棄「自由主義」?——重大事件與觀念

變遷互動之研究〉,《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

版社,2008 年),頁 394。

3 參金觀濤、劉青峰:〈導論:為甚麼從思想史轉向觀念史?〉《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

治術語的形成》,頁 3。

4 參金觀濤、劉青峰:〈導論:為甚麼從思想史轉向觀念史?〉《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

治術語的形成》,頁 3。

鈞主編:《大易集奧(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頁 215-247;鄭吉雄:

〈從卦爻辭字義的演繹論《易傳》對《易經》的詮釋〉,《周易玄義詮解》(臺北市:中央研

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2 年),頁 45-67;鄭吉雄:〈論《易經》非占筮紀錄〉,收入周鳳 五主編:《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3 年),頁 39-61;陳進益:〈《古史辨》中討論《易經》相關問題之省思〉,收入蔣秋華主

編:《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第一冊(臺北市: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仍有參考價值。9而本文即部份參酌李鏡池等人的提法,並將討論聚焦於《周易》

卦、爻辭所反映的觀念。質言之,正是藉由這些反映了部份生活世界、社會活動 的材料,挖掘形塑生活世界、指導社會活動的觀念。

而既然《周易》可為∕作為占卜之書,我們當能根據其對各卦所象徵的情境、

時態,及其吉凶悔吝之判斷,一窺其基本價值觀。《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辭,以 占斷之詞的吉凶悔吝作為區分標準,大抵可分為五類:10

表一:

吉凶悔吝 卦辭

(一)

偏正面

1. 〈乾〉元亨利貞。

2.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 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頁 31-81。

9 如胡樸安:《周易古史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蘭甲雲:《周易古禮研究》

(長沙市: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等等。又詳參陳桐生:〈20 世紀的《周易》古史研究〉,

《周易研究》1999 年第 1 期,頁 23-30。

10 本文所引《周易》版本,為〔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

《周易正義》(臺北市: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嘉 慶二十年重刊宋本)。李鏡池將《周易》筮辭細分為象占之辭、敘事之辭和貞兆之辭。象占

之辭如〈乾‧初九〉的「潛龍」;敘事之辭如〈乾‧九三〉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而

貞兆之辭則似〈乾‧九四〉的「无咎」。又指出同一爻象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吉凶判斷,因

此有可能是不同的占筮記錄。詳參李鏡池:〈周易筮辭續考〉,《周易探源》(北京市:中華

書局,2007 年),頁 107-130。李氏主要探討《周易》筮辭內部的組織、結構,故會有象占、

敘事及貞兆等區分,而且這在不同學者手上,又會有各自的劃分,但這與本文此間所要梳理 的由吉凶判斷揭示出來的基本價值觀毫無衝突,乃是處理不同的課題。倒是對同一爻象筮辭 裡可能有不同吉凶判斷,則需多加說明。釐清卦、爻辭中的吉凶判斷,確實是難題,卦辭部 份本文此間以最基本的元亨利貞、吉凶悔吝等占斷語劃分,至於爻辭,則參考黃沛榮先生的 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4.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 告。利貞。

5.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6.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7.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8. 〈泰〉小往大來,吉,亨。

9.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10. 〈大有〉元亨。

11. 〈謙〉亨,君子有終。

12. 〈豫〉利建侯、行師。

13. 〈隨〉元亨利貞,无咎。

14.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15. 〈噬嗑〉亨。利用獄。

16. 〈賁〉亨。小利有攸往。

17.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 攸往。

18.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19.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20.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21. 〈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22.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23. 〈咸〉亨,利貞。取女,吉。

24.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25. 〈遯〉亨。小利貞。

26. 〈大壯〉利貞。

27.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28. 〈明夷〉利艱貞。

29. 〈家人〉利女貞。

30. 〈睽〉小事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33.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 用享。

34.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35.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 有攸往。

36.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37.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38.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39. 〈鼎〉元吉,亨。

40.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41. 〈漸〉女歸,吉,利貞。

42.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43. 〈旅〉小亨,旅貞吉。

44.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45. 〈兌〉亨,利貞。

46.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47. 〈節〉亨。苦節不可貞。

48.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49.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

宜下,大吉。

(二)

偏負面

1.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2.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3. 〈剝〉不利有攸往。

4. 〈姤〉女壯,勿用取女。

5.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

羸其瓶,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 〈歸妹〉征凶,无攸利。

(三)

持平

1. 〈師〉貞,丈人吉,无咎。

2.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3.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四)

局勢

(可能)

會有變化

1.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2.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3.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4.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5.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五)

無明確斷 言吉凶

1.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關於爻辭,黃沛榮先生的統計表格如下:11

11 參黃沛榮:〈周易卦爻辭釋例〉,《易學乾坤》,頁 147-1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一的分類較為簡略,表二和表三則是直接取用學者的研究成果,但藉由這三份 表格,此間重點擬突顯《周易》古經作者與多數問卜者在某些心態、觀念上的異 同。從表一清楚可見,占斷較明顯偏向負面,或者卦辭較確切傾向勸止問事者作 為的有六個卦,依比例計算,實不算多。而據表二、表三所示,吉類共 170 見、

凶中求吉類 119 見、凶類 122 見,總計 411;其乃是以占斷語計算,故超過 384 爻之數。然依憑黃先生的統計,爻辭也可見出類似現象,即真正表示凶類或勸阻 的筮辭亦為較少。由此或可推測:世間大部份的境遇、情狀或時態等,在《周易》

古經作者眼中,多可見其正面、積極的特質,或者說,即便是看似負面之情狀、

境遇,仍有值得挖掘出正面價值之可能。至於如何解讀、洞察各情境中的正面價 值或積極意義,便為筮辭措意所在。

此一比例、現象饒富理趣。因為對於大多數的問事者而言,會想要透過占筮 來尋求解惑、決疑,通常是陷入迷惘、困頓、懷疑、徬徨與未知當中,而會有這 種種心態、認知及感受,表示這些問事者對所處情境的認知和解讀,實抱有非正 面積極之感受,至少仍具有高度不確定及困惑。反言之,若人心對於未來頗有把 握,對於所處情境懷抱正面積極的理解,那麼自然較不容易有藉助占筮以啟示自 我的想法。即使問事者內心認為所處情狀乃正負各半,那麼仍意味著問事者實際 上對環境的解讀,仍偏向天秤上消極的一端;如若真正積極,則心中較不容易產 生進退失據之猶疑,更無須藉由占筮以決嫌疑、定猶豫。退一步說,在這正負參 半,積極與消極皆有之情況裡,顯示的是當事人內在信心明顯不足,及其對自身 所處情境的認知,尚不夠透徹、明晰,但又希望得以全盤掌握、通透瞭解,藉此 採取最適宜的決定或行動。而如是心態所透顯的是:問事者事實上對於自己當下 的解讀、認知、判斷、洞察力等,並不十分信任;換言之,亦即對自己尚不具備 充足的信心,對未來亦缺乏足夠的信念。

前段關於問事者心態的剖析十分重要,這一心理分析其實突顯出大多數問事 者的心態,迥異於《周易》古經作者的胸懷及眼光。此顯著的差異傳達出:《周

前段關於問事者心態的剖析十分重要,這一心理分析其實突顯出大多數問事 者的心態,迥異於《周易》古經作者的胸懷及眼光。此顯著的差異傳達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