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二維品質模式與 Kano 品質屬性

2.3.1 二維品質模式

最早的二維品質模式是來自於1959 年心理學家 Frederick Herzberg 所 提出的員工激勵理論,稱為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或 工作態度的二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of Job Attitudes)。傳統上以為員 工之態度或心理狀態是「滿足、不滿足」兩種,Herzberg 則發現「激勵因子

」(Motivator Factors)所影響的是「滿足、沒有滿足」,保健因子( Hygiene Factors)所影響的是「沒有不滿足、不滿足」。

二維品質有異於一般所謂的一維模式。一維的模式就是對一品質要素而 言,當其充足時就滿意,而當其不足時就不滿意。但是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品 質要素都是如此,所以二維品質就是摒除此種看法,認為品質要素充足時未 必會獲得滿意,有時可能反而會造成不滿意,或沒有感覺,此即是二維品質 的概念。至於有關二維品質相關文獻,將分述如下:

一、M-H 理論(Motivator-Hygienetheory)

赫茲柏格(Frederick Herzberg)【38】早在 1959 就已經提出二元 品質的概念,本來運用於員工激勵的方面,亦被稱為激勵-保健理論(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 或 工 作 態 度 的 二 因 子 理 論 ( Two-Factor Theoryof Job Attitudes),其原理在於將工作的滿意度分成兩種因素,一 種稱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又稱作維繫因素(Maintance Factors

),請受訪者分別詳列工作中愉快及不滿的項目,一種是可消除員工不 滿心理因素,而使其回復到原有的狀態「零狀態(Zero Condition)」之 因 素,包括公司的政策與管理、工作環境、薪水、人際關係、安全等項。

另一種稱之為激勵因素(Motivators)或滿足因素(Satisfiers),是對職 位的滿足具有積極性之效果,可以使產量增加,如工作的成就感、賞識 及認可、未來的成長機會等。

由上可知,二因子理論指出「滿足」的相反並非傳統所認為「不滿 足」,應視為兩個不同且平行的連續體:「滿足」的相反是「非滿足」

(Nosatisfaction),而「不滿足」的相反是「非不滿足」(No Dissatisfaction

33

)。也就是當具備激勵因子時會增加滿意,但是當缺乏時不會不滿意;

而當具備保健因子時,不會提高滿意,但是缺乏時,則會造成不滿意,

此即是所謂的雙連續帶(Dual-Continuum)如下圖2.11所示。

圖2.11 Herzberg 二因子理論的雙連續帶 資料來源:【38】

Herzberg 的二因子理論雖然在工作激勵有其價值,但是也有部份的 批評: 如其忽略人性所造成的偏差(人易將功勞歸因自己努力,而將失 敗歸因在非個人可掌控的因素)、只分成兩類太過武斷,而且可產生滿 意之因素未必可以提高生產力等。 Herzberg 這樣的論點也成為日後二 維品質研究的理論基礎。

二、石川馨之前向品質及後向品質:

日本石川馨【20】將品質廣泛分為前向品質(向前品質)及後向品 質(向後品質),前向品質定義:產品受消費者喜愛、青睞的品質或是 具攻擊性、積極性及戰咯性意味的品質。而後向品質則為:防禦性、消 極性的品質或是有缺陷的、不良的、不完全的產品。

三、Kano模式

高橋文夫、狩野紀昭【9】引用Herzberg 的工作動機「M-H 理論(

Motivato-Hygiene theory)」加以類推定名為「品質的M-H 性」,並對 電視等消費品進行調查。而狩野紀昭更指出石川馨的「後向品質」給人 感覺是降低產品不良及索賠活動的印象; 另一方面,一般人並不習慣所 謂「品質的M-H 性」,所以他重新賦予魅力品質(Attractive Quality)

滿足

不滿足

非滿足

非不滿足 赫茲柏格之觀念

激勵因素

保健因素

34

及當然品質(Must-be Quality) 的名稱,並和瀨樂信彥、高橋文夫、新 一(1984)正式提出「二維品質」 模式及實證研究。最初運用於製造業 產品品質的開發,其將品質分成五類(參考圖2.12):

圖2.12 Kano 二維模式 資料來源:【9】

(一)魅力品質要素(Attractive Elements)

此要素充足時即滿足,不充足時也會被接受的品質要素,叫 做有魅力的品質。

(二)一元(線性)品質要素(One-Dimensional Elements)

要素充足時即滿足,不充足時便會引起不滿。

(三)當然品質要素(Must-be Elements)

要素充足是應該,不充足時即會引起不滿的品質要素。

(四)無差異品質要素(Indifferent Elements)

不論充足與否都不會造成滿意或是不滿意的品質要素。

顧客滿意程度

魅力品質要素

一元化品質要素 品質要素 具備程度 無差異品質要素

反轉品質要素 當然品質要素

35

(五)反轉品質要素(Reverse Elements)

此品質要素充足時反而引起不滿,不充足時才感到滿意。

四、Schvaneveldt、Enkawa 及 Miyakawa:

表2.2 Schvaneveldt 等人衡量服務品質之評估項目及評估屬性

效率 保證 完整性 便於使用 情緒/環境

銀行

低貸款利率貸 款便利 優惠的存款利 率

健全的管理交 易正確 帳戶查詢 傾聽顧客意見

外幣買賣 保險箱 多用途金融卡 業務種類多

自動提款機多 延長作業時間 等候時間短 協助顧客 表格簡單易填

服務人員客氣 有禮、舒暢的 環境

良好的內部設 計

乾洗店

沒有損壞或損 失

清理污垢 傾聽顧客的要 求

賠償損壞或損 失、良好的聲 譽、合理的收 費、

信守約定時間

存放的服務、

修改服務 收送服務、

接受信用步付 款

延長營業時間

、清楚公告營 業時間、衣的 分送及收取快 速

程序簡單

舒適的環境、

清爽的店面、

服務人員外表 整潔、

服務人員客氣 有禮

餐廳

口味好、配合 時令

材料品質好 火侯適當 帳單正確

等候時間短 快速回應 沒有售完之情 形

營養說明 菜色多樣性 專為小孩及減 肥者提供菜單

延長營業時間 全年營業 設立地點好 菜單一目了然

服務人員客氣 有禮

服務人員外表 整潔

良好的氣氛 舒適的環境

超級市場

結帳正確 新鮮高品質的 商品

合理價格 接受退貨

舉行特賣活動 等候時間短 沒有售完的情 形

有安全存貨

烹飪說明 社區公佈欄 舉行特殊商品 展示

供休息區

走道寬敞 適當的貨物佈 置

物品易找

舒適的環境 乾淨的地面 良好的內部設 計

服務人員客氣 有禮

資料來源:【62】

36

表2.3 Schvaneveldt 等人將銀行、乾洗店、餐廳及超級市場服務品質屬性以 Kano 模式分類結果

當然品質 魅力品質 一元化品質 無差異品質 反轉品質

銀行

正確的交易 尊重隱私

告 知 顧 客 大 概 的 等 候 時 間

可 利 用 自 動 提 款 機 的 網 路 在 別 家 銀 行提款

優惠的存款利 率

等候時間短

辦 理 外 幣 交 易

提供保管箱

乾洗店 沒有損壞或損 失

沒有臭味及殘 餘物

延 長 營 業 時 間

提 供 收 送 服 務

清潔度 清爽的店面

服 務 人 員 外 表整潔 接 受 信 用 卡 付款

餐廳

沒有售完的情 形

服務人員外表 整潔

全年營業 專 為 小 孩 及 減 肥 者 設 計 的菜單

好口味 配合時飲 良好的氣氛

延 長 營 業 的 時冒

在 菜 單 上 列 印營業說明

超級市場

沒有售完之情 形

結帳正確

良 好 的 內 部 設計

提 供 烹 飪 說 明

新鮮、高品質 的商品 合理的價格

設 立 社 區 公 佈欄

專 為 小 孩 及 寵 物 設 計 的 設施

無(因為 Schvaneveldt 等學者對顧客 作意見調查,

所提供之品質 均屬於正面,

所以沒有出現

「反轉品質」

之品質要素)

資料來源:【62】

Schvaneveldt、Enkawa 及 Miyakawa【62】將其二維模式應用於服務業

(包括銀行、乾洗店、餐廳及超級市場等) 。他們將服務業的品質屬性分成 五組:績效(Performance)、保證(Assurance)、完整性(Completeness)

、便於使用性(Ease of Use) 以及情緒/環境。(Emotion/Environment)。並 依據消費者感受的相關程度,列出四種品質類別即:無差異、魅力、線性、

當然品質,再將上段所述之五組服務品質屬性作比較,如表 2.2 與表 2.3。

37

Schvaneveldt 等學者試圖就不同的行業與五種品質要素作一對一的 比較,其結果如表2.4所示:

表2.4 Schvaneveldt 等人所得到品質屬性與品質要素之關係

無差異--- 魅力--- 一元--- 當然 銀行 完整性 便於使用

(可接近) 情緒/環境 (環境)

效率 便於使用 (可接近)

保證 情緒/環境 (禮節) 便於使用 設施)

乾洗店 完整性

便於使用 (可接近) 情緒/環境 (外表)

效率 情緒/環境 (禮節) 便於使用 (設施)

保證

餐廳 完整性 便於使用 (可接近)

效率 情緒/環境 (禮節、外表)

保證 情緒/環境 (外表) 便於使用 (設施) 超市 完整性

便於使用 (可接近) 情緒/環境 (設計)

便於使用 (設施)

效率 情緒/環境 (外表、環境)

保證

資料來源:【62】

五、Matzler 等人:

Matzler 等人【53】以 Kano 之二維模式探討產品之研發,並以滑 雪橇為例。其步驟首先定義並找出顧客需求及期望,其次建構 Kano 的 問卷,接著對顧客作一訪談,最後評估並解釋結果。另外也找出顧客滿 意度之改善的指標、品質改善的指標及品質機能展開等方法。安藤慎二

、狩野紀昭、安藤之裕提出二維品質在時空變化下之推移情況,提出由

38

魅力品質,當然品質到過剩以致於混亂的模式,依其研究,以前曾是魅 力品質要素的遙控器,在其陳腐化度為+47時,即快速朝向當然品質要素 變化。另一方面,以前是當然品質的畫質,由於「高畫質(High-Vision

)」等高品質電視被廠商廣為宣傳其普遍性,消費者對品質產生進一步 的期待,當然品質就陳腐化為-21的魅力品質要素。

六、Weihrich 及 Heinz 的 R-S factors:

Weihrich 及 Heinz【68】亦利用赫茲柏格(Frederick Herzberg) 之 二因子概念,將品質分成穩定因素(Reliability Factors/R-Factor)及利賣 因素(Salability Factor/S-factor),穩定因素表示產品的可靠性(Reliability

),而利賣因素則表示產品的能賣出的特性。其看法中認為以往人們談 論品質,只是聯想到產品的可靠性,但是大部份的人在買東西時,都希 望東西是無缺點的,所以並不能代表顧客整體的滿意及不滿意,故可靠 性(R-Factor)只是代表大多數的顧客所給予的品質,但是 S-factor 才 是直接影響顧客會光臨與否之品質, Weihrich 及 Heinz 以汽車業的大 廠為例推斷,隨著顧客需求的多變性及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往可靠性的 設計已是不夠的,更要注重的是無形性的感覺,如舒適 (Comfort)、

安全(Safety)、便利(Ease of Use)等,甚至要能符合使用者個人的個 性,因為這才是賣出的關鍵因素。

七、Swan 及 Combs 二因子理論之運用:

Swan 及 Combs【64】由 Herzberg 之「M-H理論」發展出二因子 理論,認為滿意和不滿是互相獨立的,一位顧客會同時感到滿意及不滿 意的情形發生,顧客所據以評估產品之績效,即產品的機制性構面(

Instrumental Dimension)或是產品的物理因素(Physical),及表達性構 面(Expressive Dimension)或稱作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分別是 組成顧客不滿意及滿意的兩個主要因素構面。唯有表達性構面方能產生 滿意感,如伴隨機制構面那些不令人滿意之績效表現,會立即導致顧客 不滿。但是,即使此機制構面表現良好,亦不能使顧客產生滿足感,而 感受面之屬性表現不好時,會降低滿足感,但不會導致不滿。兩人利用 重要事件法(the Critical Incident Method),配合半結構式問卷,以衣服 為主要實證對象,其和 Herzberg 的二因子方法類似,先要求受訪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