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大資本引導優質發展原則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五大資本引導優質發展原則之探討

研究者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將五大社區資本與優質發展原則之相互 關係做以下探討與說明:

一、自然資本(Nature Capital) (一)自然資本的定義

Joshua Farley and Robert Costanza 認為自然資本是所有人類生活 所需物品及服務的來源,如太陽、地熱等能量及礦物燃料等物質供 應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行,同時對於經濟活動的重要性更是人類生存 倚賴的,在全球暖化的侵襲下,應該提出政策如限制自然資源的使 用,綠色賦稅、賠償保險等做法以維持生態系統的運行。

Trevor Hancock(2004)定義自然資本就是生態環境,包含空氣、

水等生命要素的高環境品質,健全的生態系統,可永續使用的資源,

以及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等。

自然資本亦可稱為環境資本,是指任何自然資源和環境財產的存 量,生態系統中構成自然資本不可或缺的,包括生命和無生命的兩 部分,涵蓋土地、森林、水、礦產、空氣等資源(世界銀行,1995;

引自黃崇義,2006)。

(二)自然資本要素

根據聯合國 1992 年於里約熱內廬所簽訂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 物多樣性定義為: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 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 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在該公約中的第 10 條提到在國家決策過程中考慮到生物資源的 保護和持久使用;採取關於使用生物資源的措施,以避免或盡量減 少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保障及鼓勵那些按照傳統文化慣例而 且符合保護或持久使用要求的生物資源習慣使用方式;在生物多樣 性已減少的退化地區支助地方居民規劃和實施補救行動;鼓勵其政 府當局和私營部門合作制定生物資源持久使用的方法。以及 14 條 中:促進和鼓勵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所需要的措施的理 解,並通過大眾傳播工具進行宣傳和將這些題目列入教育課程。

劉世和(2004)強調利用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環境教育,強調注重在 地的環境資源特色,透過在地的觀點才能使社區資源永續流傳。

自然資源大至全世界小至社區之中,均是人類賴以維生的重要生 命基礎,人類的生活需要依靠健全的生態系統來提供維生所需的資 源、分解廢棄物等(Marlene,1995)。

孫宛琳(2004)指出在其研究生態社區永續生活品質指標建構之

二、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一)人力資本之定義

Joshua Farley and Robert Costanza 認為在 2100 的美國人力資本的 定義將被改變,重點在於能夠幫助人們達成社會目標。同時強調教 育發展的多功能性:家庭與社區的終身學習,教育影響人類的心態 發展、志願工作者的參與等等。

Roseland(2005)將人力資本定義:可促成個人、社會和經濟福利 創造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其他特質,可經由有意的訓練、教育和 無意的經驗形成,需要個人在人生歲月裡持續投資才得以維繫。

黃毅志(2002)將人力資本指的是:生產工作者所具有「與工作有 關之專業技能、知識」,它也可藉由工作者的投資,如受教育、訓練 而增加,進而提高生產能力,並預期能在市場上得到高報酬,如高 收入。

(二)人力資本要素

「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在社區發展與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社區與學校,越來越不能各自關起門戶來只做自己的份內事。

學校是社區發展文化的精神堡壘,學校校長辦教育不應侷限於校 園圍牆之內,而應走入社區,深耕家長教師學生社群之中,了解社 區的特性與需求,統整社區人力資源,俾學校-社區教育資源共享。

形塑「產、官、學」三合一的教育社區,建構優質的「學校-社區」

文化 (何金針,2001)。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負責有關全校校務的運作,而校長的理 念、人格、專長與素養對學校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外代表學校,其 人格與理念會影響家長的期望進而影響學校及與社區互動的關係,

而透過校長的經驗、能力、地位、聲望、人際關係、行政運作、專 業知識及對社區的影響力,對社區教育的各項活動規劃提供具體可 行的意見,同時也可以協助社區介紹有關社區發展所需的專門人才 (陳文宗,2005、林清達,2003)。

林佳靜(2005)認為將學校教育辦好是建立良善學校與社區關係 的不二法門,而其中之關鍵便是學校教師,其理由如下:

1.真正的教育要落實在良好的親、師、生關係上:

教師與學生具有個別化互動關於、彼此承諾、價值共享等與 家庭、社區相似的特質,尤其是「教師與其所教的學生」更是如 此,因此教師若能做到真誠的關懷每一個學生,將更能建立良善 的學校與社區關係。

2.教師的專業角色理念

成為一位傑出教師應具備五大專業角色信念:

(1)關注學生,帶領學習:因材施教,沒有偏見。

(2)熟悉自我專業:瞭解自我特質,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3)負責管理與督導學生的學習:視本身為助學者,引發、輔 導學生學習。

(4)反省教學,從經驗中學習:持續學習,成為典範。

(5)結合家長、專業人士及社區力量:教學延伸至社區,與專 家合作,提升教學品質;讓家長與社區人士參與學校教育,

增強夥伴關係。

經由上述觀點,校長與教師在學校教育及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建立 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相對的,在社區之中往往能夠引發社區性行動的人物必定具有 社區領袖的特質,而這樣的領導特質,往往是社區內改革創新最必 需具備的條件;所謂社區領導者,泛指對社區事務及行動具有影響 力的人。其型態大致可歸納成三大類:第一類是自然發展的非正式 領袖,也常被稱為草根性的領袖(grass root leaders);第二類是制度 性的領袖(institutional leaders);第三類則是權力優秀份子(power elites) (蔡宏進,2005)。

當社區要動員時,社區領袖是重要的領導人物,負責社區內所有 事情的統籌與掌握,而能夠成為社區領袖者,不外乎擁有領導力與 一定的影響力,若社區工作沒有熱心服務的領袖投入,對社區的發 展必定有很大的影響。

在李世賢(2006)研究歸納發現,舉凡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財 力物力資源的充實、教育行政系統的支援、開發與運用各種社會資

源、網絡資源之連結與整合、鼓勵參與、辦理教育訓練、表揚與肯

三、建設資本(Built Capital) (一)建設資本的定義

Farley & Costanza(2002)將建設資本定義,泛指因應人類之需求 所建造出的人造基礎設施。

建設是對於環境、用途和經濟上的條件和要求加以運籌調整和具 體化的過程。這種過程不但有其實用價值,而且有其精神價值,因 為為任何一種社會活動所創造的空間佈置將影響到人們在其中活動 的方式(大英百科全書,2008)。

(二)建設資本要素

台灣在 40~50 年代開始辦理基層民生建設:「基層民生建設即村 里建設;為地方自治最基層建設的一環。其目的在求:農村經濟繁 榮、村民生的的改善,即從衣食住行育樂等六大日常需要上改善及 提高村民的生活水準」。其工作項目則以生產建設、教育文化、社會 福利與衛生保健為主(徐震,2007)。

然而年過數十載,早期所開辦的建設至今早已不敷使用或已殘破 不堪,再更新或重新建設的當下,重新省思建築規劃與建造方式,

不僅可使硬體達到最佳狀態,而且也能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和工作 方式。例如,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將住宅品質與土地利用結 合,其中包括整合住宅、利用空地、行人徒步區的住宅區以及土地 規劃 (Paul、Amory&L.hunter,2002)。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地方化、本土化成為文化與教育的焦點。在 社會科學領域裡,「文化」是一個很難定義且具體描述的概念。其通 俗之意義,便是指「生活方式」。Sapir(1924)認為文化是人類的物質 生活及經神生活之任何由社會傳衍而來的要素。Lowie(1937)認為我 們所了解的文化,是一個人從他的社會獲得的事物之總和,這些事 物包括信仰、風俗、藝術形式、食物習慣和手工業,這些事物並非 由他自由的創造活動而言,而是由過去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所傳遞 下來的(引自周秀月,2005)。

台灣各地鄉村地區的文化資源各有其特殊之處,例如都有較為特

殊的寺廟、文物、歷史、風俗、生產與文化人才等,在研擬社區文 化建設與發展方案時,若能善為運用這種資源,便可設定較具社區 特色的目標。一來可以提升社區居民的自尊與自信,二來也可增強 社區外的人士對於該社區文化的敬重與興趣;再者,學校辦學的目 標與課程架構,必須植基於社區的文化背景與情境脈絡之上,才能 彰顯其意義與價值(余安邦,2005)。

優質發展也強調社區的發展必須創造屬於當地的文化特色,一方 面讓當地居民對土地產生認同,另一方面容易吸引觀光客的到來,

對於當地的產業有提升的效果(ICMA,1999)。

全球資源開發過度、能源高漲的今日,節能減碳的實際做法便是 改變交通工具的使用,創造適合步行的環境便符合環保與休閒運動 的兩大效益。美國環境規劃署(1996)提出優質發展之原則中便指出創 造適合步行的道路主要是指提供兒童步行至學校的道路,並加強社 區居民行的安全性,建立運輸系統的安全步行路徑,以植物及其綠 色設施,提供遮陽、美觀、防熱及隔離汽車的環境。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及專家說法,社區內的建設資本包含「既有設施 比例」、「創造適合的步行環境」及「社區文化」四要素,強調適合步行 的環境則符合環保、提供學童及居民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而社區長久累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及專家說法,社區內的建設資本包含「既有設施 比例」、「創造適合的步行環境」及「社區文化」四要素,強調適合步行 的環境則符合環保、提供學童及居民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而社區長久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