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之發展與量表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發展與量表相關研究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份能符合標準化要求、客觀評量社區優質發展五 大資本之量表,因此必須針對標準化測驗的編製,及社區優質發展五大 資本評量方式進行探討。本節藉由探討標準化測驗之要求、程序,使本 研究量表更能符合標準化測驗的原則。同時,列舉數篇量表發展研究,

作為本研究量表發展之參考。

一、標準化測驗之特徵

一份良好的測驗,其特徵包含了效度(Validity)、信度(Reliablity)、常 模(Norm)和實用性(Practicality)(高明、鄭浩,2002;邱皓政,2002)。

(一)效度

效度是測量編製最主要考量的特徵,係指測驗的正確性,亦即指 測驗能夠測量到它所欲測量之特質的程度,或是指測驗能達到某目 的的程度(周文欽等,1997)。在評估測量的效度之時,必須先確定測 量的目的、範圍與對象,進而能夠掌握測驗的內容與測驗目的相符 合的程度;效度的評估,美國心理學會提出教育最常用的方法有內 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及一個不具技術性意義的表面效度 (Face validity)。不同效度之間的意義、考驗方法互異,其適用的測 驗類型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智力或學業性向測驗大多採用效標 關聯效度;成就測驗優先考內容效度;人格量表因須加以解釋,故 要講求建構效度,有時也須顧及效標關聯效度;興趣測驗須顧及效 標關聯效度,以及內容及建構效度(王文科、王智宏,2007)。

本研究發展之量表所測的是一假設性構念,期望藉由量表真實而 正確的測量出其所預測的特質或行為,故本研究以建構效度作為考 驗量表之主要效度類型。同時,為提高量表之內容效度,研究者參 考相關文獻與理論,初擬量表構面與題項後,便函送專家學者評定 構面與題項之適切性,修飾其文句,以確立量表之內容效度。

(二)信度

信度是測量的可靠性,係指測量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任何一 種測量,或多或少都會有誤差,誤差由機率因素所支配,也就是一 種隨機誤差。誤差越小,信度越高;誤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

信度亦可視為測驗結果受機率影響的程度。就本研究量表所選用的 李克特態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考驗方法為「Cronbach α」係數,其 所反應的是測量工具內部同質性、一致性或穩定度(邱皓政,2002)。

根據學者 Gay(1992)觀點,任測量或量表的信度係數如果在 0.90 以 上,表示信度甚佳,而有些學者則認為在 0.70 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 信度值。如果信度低於 0.60 以下,應以重新修訂研究工具或重新編 製較為適宜(引自吳明隆、涂金堂,2005)。

(三)常模

常模是解釋測驗分數的依據,指特定參照團體或標準化樣本在測 驗上所得到的平均數,因此有時常模會等於平均數。測驗所得到的 原始分數本身沒有意義,將原始分數轉換成衍生分數參照測驗常模 表,以了解個人的測驗分數在團體中相對地位(Churchill,1979;高 明、鄭浩,2002)。

(四)實用性

測驗除了具備適當的效度、信度及常模外,尚應考慮其實用性

(practicality)。其重要特徵為:(1)容易實施:測驗應有清楚、詳 盡而易了解的實施指導說明,而且測驗不會太多,實施測驗的時間 不會太長(一般以不超過一小時較佳);(2)容易計分;(3)容易解 釋和應用;(4)經濟。

二、標準化測驗之程序

測驗編製的方法,會因測驗種類的不同而異,也會隨測驗目的的 差異而不同,一般而言,編製測驗仍有可遵循的共通步驟如後述(周文 欽等,1996;DeVellis,2003;Choi & Sirakaya,2005)。

(一)確定測驗或量表的目的及內容編製測驗或量表的首要步驟,是要 清晰地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所要測量的內容,包含了要明確地界定施

測的對象及所要測量之特質或構念。也就是應先分析欲測量之特質 的具體涵義和範圍,進而確定所要測量的內容,為編擬題目的依據

(周文欽等,1996;郭生玉,2000)。

(二)設計雙向細目表

雙向細目表仍是編製測驗或量表的藍圖,是命題的依據。因為細 目表可以敘述測驗的題數及性質,測驗編製者只要依細目表編擬題 目,便可編出一份很好的測驗(王文科,1991),並可提高測驗的內 容效度。

(三)編製題目

編製測驗或量表題目時,依類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原則,須考 慮到題數、題幹、選項計分方式及命題的技術等(李佳茂,2002;周 文欽等,1996;郭生玉,2000)。一份問卷的編擬,應該依據研究目 的及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來編製,並依據研究方法來擬定預試問卷 內容,如先前已有類似的研究工具,則可以依據研究當時的狀況加 以修訂或增減;如果是一份新的問卷,則要依據研究的架構加以編 製。蒐集量表題目的來源主要有研究者本人、朋友、文獻或其他類 似的量表(黃志燻,2004)。問卷題目編製應注意下列幾點:

1.量表中每個題目的敘述應該能讓持有不同態度觀點的受試者 皆能填答的特徵。

2.取用及極端性的題目,避免使用中間的題目。

3.題目應以清晰明確的文字加以描述,避免冗長,每個題目僅涉 及一個觀念。

4.如果問卷的題項過於敏感,應在問卷中穿插數題「測謊題」,

以探知填答者是否誠實回答。

(四)請專家審核題目

專家審核的目的是用以提升題目品質。題目進行審核時,可由兩 類專家來擔任,其一是內容專家,針對題目的性質是否符合測量的 內容進行評估;另為一為測驗專家,評估題目的編製是否符合測驗 的編製技術與原理。當專家審核題目後,測驗或量表編製者應依審 核意見,修正、調整題目,或在擬訂新題目加入(周文欽等,1996)。

(五)進行預試

進行預試的目的,在求得試題是否具有適當的難度與鑑別作用,

以蒐集經驗性的資料,作為試題分析的依據(黃志燻,2004;簡茂發 1991)。測驗或量表題目依專家審查意見增刪及修訂潤飾後,即可印 製適當的數量,對初步的受試樣本進行施測。預試進行次數至少一 次,可依第一次預試結果修正題本並進行後來的預試問卷。預試樣 本人數應多大才適當,應取決於是否進行因素分析,再進行因素分 析時,較大的樣本數分析所呈現出來的因素組型(factor pattern)比只 用一個小樣本所呈現出來的因素組型要來的穩定(吳明隆,2001)。

進行因素分析時,量表的題項數越多及預期要有多因素層面的 話,應包括越多的受試者(DeVellis, 1991)。Comery(1988)表示,如果 預適量表題數少於 40 題,中等樣本數約是 150 位,較佳樣本數則是 200 位受試者。Gorsuch(1983)建議樣本數最少為變數項目的五倍,

且大於 100。綜合言之,預試量表題數就與預試人數的比例約為 1:

5 至 1:10 之間較為適當。

(六)試題分析

試題分析即在分析預試過後,受試者在試題上的反應,其目的在 於刪除不佳的題目,並選取良好的題目,以及修正部份題目或撰擬 新增題目,以組合成正式施測用的測驗或量表(郭生玉,2000;周文 欽等,1996;陳英豪、吳裕益,1996)。一般來說,項目分析因涉及 多種統計數據或指標的判別,可從多種角度來進行,因此在試題分 析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判斷上並無公認的標準,研究者可從 個人需求出發,自行運用各種策略,來確認量表題目的品質(邱皓 政,2000)。因此,本研究採「題目總分相關法」、「內部一致性效標 法」與「因素分析法」,作為篩選題目的主要依據。

(七)選題編組成正式題本

試題分析過後,即可根據各試題的量化數據選取適當的題目,以 組成正式量表。

(八)蒐集標準化資料

測驗或量表的編製到上述步驟,大致已完成,接著再選取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