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建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建構之研究"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建構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素華 研 究 生:謝雅芳. 博士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2)

(3) 謝誌 兩年半前,來到臺中,開啟學海無涯的研究所生活,終於在 2009 年 的倒數下完成。 寫謝誌,突然有好多的人、事、物層層疊疊交錯,一層一層翻開, 都是珍貴的寶藏,富有了人生的歲月。 回顧這段時間,首先感謝的就是指導教授-林素華博士,孜孜不倦 的教導、自由民主的精神,信任學生、不吝嗇的給予鼓勵;還有擔任審 查委員及口試委員的王鑫教授、高翠霞教授、李永展處長、彭國棟教授, 感謝你們的鼓勵與建議讓學生獲益良多,另外還有林明地教授、曾旭正 教授、吳美麗教授、廖嘉展董事長幫忙審查問卷才能使研究更臻完善。 也要謝謝那些我不認識的但卻熱心的社區民眾,沒有您們就沒有今 天的成果;此外所上的明瑞教授的風趣、思岑老師的優雅、惠元老師的 開朗以及品詩助教的多元輔導,營造的暖暖氛圍,都是我日後最好的回 憶。 有很多並肩作戰的好朋友和很多感謝的人:聽我倒垃圾的嫻真、講 義氣的程帆、在研究上及生活上給很多指導的哲賓、有你在就有光芒的 品瑢、幫我祈禱的淑惠;學姐阿鳳、亮菁菁、筱苓和奇紘學長是很好的 學習榜樣;學弟妹甜甜、小青青、玉如、ya 哥、大老闆、阿甄等等,還 有麻吉阿喬跟小絜,你們都可愛極了、貼心到爆表!! 最後,謝謝我的父母,總是能夠尊重我的決定,讓我無後顧之憂完 成研究所的學業,謝謝我兩個姐姐小枝枝和小月月,家人永遠是我生命 中最重要的寶貝,晉升阿姨的我,單眼皮弟弟跟還在小月月肚子裡的奧 弟是我完成論文最重要的動力,因為,你們給了我對於生命另一層更深 的體會! 回頭看,或許有些抱怨、有些艱辛、有些總不如人意,事與願違, 用開闊的心去面對,就會有更寬廣的世界,對自己的期許,健康快樂!. 雅芳. 謹致. 2009 年歲末於台中.

(4)

(5) 摘要 本研究目的乃在於編製一份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研究者根 據量表建構方法,使本量表成為一份標準化測驗工具,最後建立暫時性 常模,期望能提供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者參考使用。 首先,經文獻分析可知社區優質發展包含五大資本,五大資本因素 包含「自然資本」: 自然資源、環境品質、生態系統;「人力資本」:社 區領袖、社區義工、學校校長、學校教師) ; 「建設資本」 :既有設施比例、 社區文化、適步行的道路;「社會資本」:社區網絡、社區規範、社區信 任; 「互動資本」 :產業與經濟、專業性成長、交流與合作等共 16 項因素。 以隨機亂數表抽出 44 個社區便利發放 771 份量表進行 48 題正式量表施 測,最後,回收 31 個社區,377 份有效問卷資料,所得資料經相關統計 分析後,獲得以下之結果有: 一、經專家審查及預試問卷結果形成 44 題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 二、五大資本構面 Cronbach α 係數值介於.812 到.912 之間,整體量表 Cronbach α 係數值也有.923 的表現,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量表暫時性常模在受試社區量表原始得分 163 分時,百分等級為 50, 即得分 163 分以上者其排名勝過總樣本社區數的 50%。 四、社區若要朝優質發展,應優先在建設資本方面加強。. 關鍵詞:五大資本、優質發展、量表發展. I.

(6) II.

(7) 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easuring Scale of Five Major Capitals of Community Smart Growth.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Measuring Scale of Five Major Capitals of Community Smart Growth for communites. Based on the steps of scale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er constructed a standardized testing tool and establishment of temporary norms for communities and governmental units in Taiwan in terms of community smart growth.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ive major capitals are nature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ecologic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human capital (school principal, school teacher, community volunteer and community leader), construction capital (the proportion of existing facilities, walkale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culture),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network, community norms and community trust), and interaction capital (professional growth, industry and economy,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16 factors in total). Then, 771 questionnaires (48 questions) were sent to 44 communities randomly, and 377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31 communitis were returned. The conclusions of research are: (1) The Measuring Scale of Five Major Capitals of Community Smart Growth has 44items resulted from the experts examining and a trial survey。 (2) The Five Major Capitals ‘s Cronbach α of the whole scale and, finding that Cronbach α of the whole measuring scale is .932 and subscales are between .812-.912.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is good. (3) When the original score of a community is 163, the percential rank is 50, the community the score of which is 163 surpasses 50% of communities. (4)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conclusions, the community should construction capital items for the community manage profess if the co m m u n i ty w an t s to d ev e lo p t o w a r d s m a r t g r o w t h i s s u g g e s t e d . Key words : Five major capitals, Smart growth, Scale development. III.

(8) IV.

(9)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第一節 社區發展與營造 ................................................................ 7 第二節 優質發展之探討 ...............................................................17 第三節 社區資本之探討 ...............................................................27 第四節 五大資本引導優質發展原則之探討 .................................33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發展與量表相關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樣本描述 ..........................................................................77 第二節 正式問卷結果分析 ...........................................................79 第三節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正式量表信度分析 ......................88 第四節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正式量表效度分析 ......................89 第五節 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正式量表暫時性常模建立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9 附件一 專家審查意見表 .................................................................... 108 附件二 問卷審查專家名單 ................................................................. 113 附錄三 專家意見統整 ........................................................................ 114 附錄四 預試問卷 ................................................................................ 116 附錄五 正式量表 ................................................................................ 119. V.

(10) VI.

(11)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國內優質發展之相關研究 ................................................................25 自然資本要素及題項 .......................................................................34 人力資本要素及題項 .......................................................................37 建設資本要素及題項 .......................................................................40 社會資本要素及題項 .......................................................................43 互動資本要素及題項 .......................................................................47 量表之相關研究 ..............................................................................52 本研究母群體之各縣市統計表 .........................................................54 正式問卷發放社區數及份數 ............................................................56 自然資本構面初擬構面與題項 .......................................................59 人力資本構面初擬構面與題項 .......................................................59 建設資本構面初擬構面與題項 .......................................................60.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社會資本構面初擬構面與題項 .......................................................60 互動資本構面初擬構面與題項 .......................................................61 各縣市預試基地樣本統計表 ...........................................................62 預試樣本自然資本構念項目分析 ....................................................63 預試樣本人力資本構念項目分析 ....................................................64 預試樣本建設資本構念項目分析 ....................................................64 預試樣本社會資本構念項目分析 ....................................................65 預試樣本互動資本構念項目分析 ....................................................65 未刪題預試樣本自然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67 刪題後預試樣本自然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67 未刪題預試樣本人力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68 未刪題後預試樣本建設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69.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未刪題預試樣本社會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70 刪題後預試樣本社會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70 未刪題預試樣本互動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71 刪題後預試樣本互動資本構念因素分析表 ......................................72 預試量表信度分析量表 ..................................................................72 正式問卷回收數量表 .....................................................................73 受試樣本基本資料分析彙整表 .......................................................77 正式問卷自然資本構念項目分結果總表 .........................................79 正式問卷人力資本構念項目分結果總表 .........................................80. 表 34 表 35. 正式問卷建設資本構念項目分結果總表 .........................................80 正式問卷社會資本構念項目分結果總表 .........................................80. VII.

(12)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36 37 38 40 41 42 43 44 45 46. 正式問卷互動資本構念項目分結果總表 .........................................81 受訪者之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統計分析表 ..................................84 受訪者背景變項與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之差異分析檢定分析表 ...85 正式量表信度分析表 .....................................................................88 正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自然資本) .................................................89 正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人力資本) .................................................90 正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建設資本) .................................................90 正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社會資本) .................................................91 正式量表因素分析結果(互動資本) .................................................92 量表原始分數、百分等級與 T 分數對照表 .....................................94. VIII.

(13) 圖目錄 圖1. 優質發展與五大資本關係圖 ................................................................. 26. 圖2. 社區資本組成架構圖 ............................................................................ 28. 圖3. 社區資本為永續社區發展基礎 ............................................................. 30. 圖4. 研究架構圖 ........................................................................................... 53. 圖5. 研究流程圖 ........................................................................................... 57. IX.

(14) X.

(15) 第一章. 緒論. 國內社區發展工作隨著時代的變動與高生活品質的需求,必需以多 元的因應策略來促進社區發展以創造有品質的生活環境,因此提出美國 環境規畫署的「社區優質發展計劃」並結合五大資本願景以檢視社區優 質發展的資本條件,判別其優劣並做出適當的決策,以做為發展優質社 區的參考要素。 本章為研究概況之敘述,分別就研究背景及動機、目的、名詞釋義 等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隨著環境過度開發而導致的生活品質惡化,經濟生產方面,也因受 到大環境的不景氣,產生失業、貧富不均等等的社會問題。全球化帶來 國家重大的改變,不管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均帶來正負兩面的效應。從 社區的層次來看,全球化也許帶來疏離,但也帶來對鄉土的認同(賴兩 陽,2004)。全球化現象之下產生許多新興的議題,產業、經濟、糧食、 人口等等,如何以全面的在地化思考來解決當前社會問題更顯重要。 台灣的社區發展始於農業時代的民生基礎建設,直至 1994 年由文建 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規劃,台灣的社區發展自此蓬勃發展。但 在近十多年來彙集政府行政力量、學者專家與經費資源,推展的各類「社 區化」、「社區營造」業務,也在各部、會、署業務權責明確劃分的行政 體制下,彼此互不聯繫、各自為政、急求表面或形式性成果的本位主義 心態和做法中,難以針對社區實際問題與需求做整體性規劃,嚴重忽略 了社區工作的基本精神與目標(詹秀員,2004)。社區發展工作無法有效 串聯,相對的造成資源浪費。 變遷社會中的社區原本就有許多潛在的問題,政策及其實務原本是 期待能預防和解決問題,但政策及作法上的欠缺周延與整合,卻反而加 重某些問題的嚴重性,例如,社區為資源(經費)而產生的衝突,而讓 臺灣的社區承受著無比的壓力與迷惘(黃原劦,2004)。行政院於 2005 年 所提出的「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各部會所提供的資源及專案,性質各有. 1.

(16) 其特色與專門,但是,當社區在人力缺乏及經費困窘等實質問題下,為 了交差了事,模仿的例子層出不窮,無法創造在地特色。而每個社區所 擁有的資本程度與型態不同,若能針對每個社區資本做分析評估,則能 夠成為政府在資源分配的依據,一方面能將資源做妥善運用,另則提供 社區一套診斷與識別自身所擁有的弱勢與優勢,以思考未來可採取的作 為與政策。 強調新的創意方式來建構及妥善運用可利用之資源,對於在地及鄰 里層級是相當重要的,其目的在於方便界定及利用在地知識、建立在地 制度能力並且發展社會資本,而在國家介入最小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可 用來解決地方問題、迎合地方需要以及透過創意的運用來達成社會融合 的手段(Kearns & Paddison,2000;引自李永展,2006)。因此,應思考 如何由下而上去創造社區有特色的發展願景並加以實踐,而非一昧追求 流行到頭來只剩下表面的空殼。 2002 年,學者 Joshua 與 Robert 於生態經濟論壇中,強調未來美國的 發展應該在環境維護和經濟平衡下持續的發展以及因都市擴張導致環境 惡化的「優質發展計畫」 ,期望能將舊的社區進行改革,創造經濟與生活 環境新生的力量與可以被期待的未來。 一個優質社區的發展,除了先天存在的自然條件外,後天人為的努 力更有其不可缺少之重要性,倘若能對不同面向的社區資本做分析研 究,利用社區優質發展量表與暫時性常模的建立,量表實證於社區,常 模解釋其測驗分數的高低,便可知曉當前社區優質發展的程度為何,做 為後續發展的基礎。. 2.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定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探討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之內涵與項目。 二、分析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信度與效度。 三、建立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暫時性常模。.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中所涉及之重要名詞更加清楚明確,本節將對本研究所 提及之重要名詞進行說明: 一、五大資本(Great Five capitals) 本研究參考 Joshua Farlry & Robert Costanza 在馬里蘭大學於 2002 年 所舉辦的生態經濟論壇中發表的文章,此研究主要是利用五大資本的觀 念談論美國未來應如何發展(Farlry & Costanza,2002)。本研究採用此文 章之五大資本概念,並加入研究者所蒐集之相關五大資本資料,述明如 下: (一)自然資本係指生態環境,包括空氣、水等生命元素的高環境品 質,健全的生態系統,可永續利用的資源,以及棲地與生物多樣性 保育等(Hancock,2004)。 (二)人力資本係指一個人透過社會網絡(人際關係),所能直接或間 接接觸到,並可動用起來幫助達成行動目標之人際資源。在本研究 中,主要探討的是社區領袖、社區義工、學校校長及學校教師扮演 的關鍵角色在社區發展過程中所引起的成效。 (三)建設資本泛指因應人類之需求所建造出的人造基礎設施(Farley & Costanza,2002);其中包括有形與無形的居民所創造社區文化。 (四)社會資本係指一個人透過社會網絡(人際關係),所能直接或間 接接觸到,並可動用起來幫助達成行動目標之人際資源(黃毅志, 2002)。彼此的信任與人際網絡關係有助社會的凝聚力。 (五)互動資本係指互動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在日 常生活中大量存在;正式的、有組織的互動與非正式的、無組織互 動;以達社區發展健全為目標(社會工作辭典,2000)。. 3.

(18) 二、優質發展(Smart Growth) 透過創新的策略保護自然、土地、重要的環境區域、水質和空氣品 質,並且複合式利用已開發土地的社區發展形式(EPA,1996)。為因應社 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的時代來臨(劉春榮,2001、黃鴻文,1995)本研 究加入學校相關因子於評量量表中。.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目標場域為近五年永續校園補助案小學之鄰近社區並與臺灣 社區通網站資料後比對後,亂數表取樣與當地小學有互動合作之社區 44 處社區為正式樣本。. 二、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採封閉式問答,量表透過便利發放,由十八歲以上社區居 民填寫,填答者可能因個人立場、職務身份或喜惡程度,致使結果可能 產生偏差或岐異。. 三、研究內容 人力資本:本研究在社區與學校合作互動的前提下,僅以小學校長、 小學教師、社區領袖及社區義工做為社區優質發展量表的人力資本代 表,故其他如協同團體、專家學者、當地居民及其他相關人士則暫不列 入探討。 優質發展十大原則:本研究為使優質發展原則能適切反應臺灣社區 普遍現狀,故自十大原則中選取七項原則為研究方向。 四、研究結果 (一)均質假設 本研究量表採用五點李克特氏量表,對於五大資本構面、子構面 及各變項之間的得分比較,均假設以同一標準做為判斷,雖力求客 觀嚴謹,但某些構面仍存在主觀性質,難以具體客觀化,因此可能 造成誤差的結果,應用時應謹慎小心。. 4.

(19) (二)暫時性常模建立 本研究依據正式資料經計算後得之暫時性常模對照,僅限本研究 正式樣本 33 處社區之分析比較,無法推論至其他未受測之社區,故 應用本研究結果需謹慎。. 5.

(20) 6.

(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共分五節回顧社區發展與營造、社區優質發展、社區資本相關 理論及量表發展相關文獻,以做為本研究問卷建構之參考依據。. 第一節. 社區發展與營造. 本章節藉由回顧社區發展與營造之背景,探討過去與現在社區工作 的差異性及目前社區所面臨到的困境,並強調社區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一、社區發展與營造之背景 聯合國成立於 1948 年,以維護世界和平及協助二次大戰後世界經濟 復興為目標。1951 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通過議案,企圖運用社區組織工作中的社區福利中心 (Community Welfare Center)作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建設的基本途徑, 並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對此一中心目標及工作方式作一調查,而後定案。 經調查結果,認為推動全面性的地區建設,必須由政府機構與民間團體 通力合作,始克有濟。於是乃擴大前議,加入許多國家在民眾教育、農 業推廣及鄉村建設之經驗,另以「社區發展」 (Community Development) 一詞,作為此一工作方式之命名(徐震,2004)。 聯合國將「社區發展」一詞界定為「一種過程,由人民以自己的努 力與政府當局聯合一致,去改善社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把社區 與整個國家的生活合為一體,俾其對國家的進步克盡其最大的貢獻。」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1956)。 而徐震(2004)釐清與分析臺灣對於「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兩名 詞,在臺灣應用上的時代背景與連帶關係;臺灣在 1960 年代仍然是一個 農業社會。當時政府正全力推行「三七五減租」,實施「耕者有其田」, 並由農復會提供農業技術援助,及在臺北之木柵、桃園之龍潭、宜蘭之 礁溪三地區試行「基層民生建設」工作,以改善農民生活。此期間臺灣 省政府乃建議中央將「基層民生建設」工作改由臺灣省政府自行主辦。. 7.

(22) 然於 1965 年,行政院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將「社區發展」 列為社會福利措施七大要項之一。並以「社區發展」一詞,取代當時之 「基層民生建設」,並歸於社政單位主其事,此為臺灣引進「社區發展」 工作之開始。進入工業社會後,社區發展工作亦隨之進入都市型態之社 區福利模式,使臺灣今日的「社區發展」一詞,已非聯合國「社區發展」 的原意,而是歐美國家早期的濟貧工作,以動員社區的內外資源為社區 中的弱勢群體服務而已。換言之,今日臺灣的「社區發展」一詞,只是 採用聯合國「社區發展」之「名」 ,而行歐美國家「社區組織」之「實」。 而「社區營造」一詞的引進與界說,先是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於 1994 年,在臺灣市社區文化巡禮活動中致詞,以「創造新的人與新的社會」 為題,提出「社區意識就是生命共同體的意義」(李登輝,1995)。1994 年,行政院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透過縣市文化及各種文 化團體與專業團體,直接間接地以推動社區實質環境的改善工作。 我國人類學家陳其南教授在其著《社區總體營造與生活學習》一書 中,指出社區總體營造代表一種思想模式,由中央主導轉為地方主導, 由官方的規範轉為居民的自律,由資源供給者出發的立場轉為由生活者 出發的立場,是「社區共同體」的存在與意識作為前提和標的。藉著社 區居民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意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建立 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也讓社區居民共同經營「產業文化,文化產業」、 「文化事務發展」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如此,因社區居民的自主參 與,使生活空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得以提升,文化經濟產業再行甦醒, 原有的地景地貌煥然一新,進而促使社區活力再現,如此全面性、整體 性的規劃與參與社區經營創造的過程,稱之為「社區總體營造」 (陳其南, 1996;引自徐震,2004)。 近十年來,台灣一直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來試圖向前邁進,具體 做法,就是在既有社區結構中,經由外來資源協助,透過小規模社區行 動,引發居民社區意識,積極結合社區在地資源,營造社區團隊互助協 力,進而創造出更長久而有效的社區自主行動(行政院,2005)。隨時代 變遷快速,經濟起伏波動,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問題,單一的社區工作模 式已無法負荷。因此,現代的社區工作中,各種的社區工作模式將綜合. 8.

(23) 運用,社區工作也朝向更具計畫、合作、合作、互助、生產及福利服務 性質之全方位社區發展方向前進(詹秀員,2002)。 歸納上述,台灣的社區發展轉變為社區營造,亦是用方法建設社區 轉變成用思考的方式提昇社區品質。換句話說,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就 是要激發社區的自主性與自發性,重建一個溫馨有情的居住環境。行動 的策略與方式是要由居民透過社區參與的民主方式,凝聚利害與共的社 區意識,關心社區生活環境,營造社區文化特色,進而重新建立人與人、 人與環境的親密關係(黃煌雄等,2001)。. 二、社區的意涵 依據內政部「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第二條「本綱要所稱社區,係指 經鄉(鎮、市、區)社區展主管機關劃定,供為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 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之組織與活動區域。」其所稱之社區必須是在劃定的 區域範圍內,而且要有依法設立的社區組織,範圍較小。 諸多學者則採較為廣泛的觀點,如「社區是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 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 (徐震,1985) ; 「社 區是定住空間的範圍,居民主體、認同、共識、共同體是社群的對象, 自然、產業、設施、空間、活動與居民是社區生命的要 素。」 (陳其南, 1995),;「社區的概念包括是一個地理位置、是一種心理互動的團體組 織、是一個包含各單位功能的系統。」(林振春,1993)。 以社區概念而言,其包括五個要素(林振春,1998): (一)一群居民:居民是社區的主體,其人口特徵表現在社區組合中。 (二)地理空間:即生活空間,包括自然資源與公共設施等。 (三)社會互動:社會互動市居民發展社會網絡的關鍵,也是社區持續 生存的動力。 (四)組織體系:社區是一種組織結構,必然有社會組織運作的現象。 (五)心理情感:居民煙有相當的共識、認同與歸屬,並形成一種心理 依附,進而追求目標。 綜上所述,社區的範圍界定仍難有一套完全適用的定義,但對於某 一群人而言,社區是發展認同感與歸屬感並擁有某些權利和義務的具體. 9.

(24) 生活範疇。. 三、社區與學校之結合 我國民初的鄉村建設運動,其精神便在強調社區發展與社區教育的 並行(千家駒、李紫翔,1937;引自李麗日 1999)。就整體教育功能而言, 各級學校皆有其功能與任務,然而,與社區發展互動最密切者,則以國 民小學與社區的關係最為密切(林清達,1996),又因國民小學和社區接 觸的機會最多也最容易建立彼此的關係,最有利於達到彼此互動的目 的。九年一貫課程於 89 年度正式實施後,學校重新建構立基於社區文化 的上的教育目標與願景。 就李麗日(1999)以社區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 強調社區發展的本質,應是一種教育的過程,而學校是社區的主要資源 之一,更是社區中最重要的教育文化機構,理當對社區負起教育、推動、 引導之功能。學校提供了居民最佳的學習場所學校中的老師皆是學有專 長的人士;學校中的校長,則常成為地方領袖之一,享有較高的社會地 位,對社區事務不僅具有重大影響力也常能對社區發展的方向與措施提 出建言,特別是鄉村及偏遠地區學校已是社區居民的文化與活動中心。 由於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日漸密切,尤其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 後,有些學校遂自我定位為「社區學校」 ,透過學校的活動宣導社區總體 營的主旨,闡揚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密切性(王秀雲,1999),從認識社區 到關懷社區到提出方案服務社區,以延續社區文化的長久發展。 終身學習的社會來臨,學校服務的對象範圍也擴大了,所需之資源 也相對增加;因此,必須與社區互相配合,善用社區資源,共創學習環 境,學校協助社區發展成學習型社區,使社區成為最小的學習單位(朱 元祥,1999) 邱瑜瑾、邱志鵬(1994)即指出,學校可供社區發展的資源共三大類: (一)人力資源 1.校長 2.教師 3.學生. 10.

(25) (二)物力資源 1.校園開放社區民眾遊憩 2.運動器材及運動場所開放供勤眾使用 3.圖書閱覽室供民眾借閱使用,鼓勵社區民眾閱讀風氣,倡導書 香社會為目標。 4.教師開放供社區民眾辦理研習。 5.提供操場、禮堂作為集會場所。 (三)知識資源 1.組織團體的知識:指導如何組織團體。 2.教育性的知識:社區發展是一種教育過程、學校可提供社區教 育所需的知識。 3.人際關係的知識:教育居民理性溝通的人際關係,彼此和諧相 處,合理解決社區衝突。. 學校與社區是唇齒相依、互利共生的,為營造一個充滿願景的學校 與社區關係,校長必須加強其專業領導,建立學校與社區的願景,規劃 學校與社區互動的目標與架構,強化與社區溝通的功能,教師也要加強 其專業,強化親師關係與親職教育、提昇教學與輔導功能,參與社區活 動並提供服務(林清達,2003)。 學校資源不再只是學校的私有財,而是公共的財富;其相互關係是 互相交流、互動的,且密不可分的。. 四、社區營造之困境與趨勢 楊深耕(2004)指出臺灣地區的社區發展有關的法令或命令,應始於民 國 57 年內政部頒布的「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但社區發展工作綱要雖然 是由內政部執行,但實際上有關社區改造相關的工作,在行政院底下是 有不同的部會在推動,諸如農委會、環保署、經濟部、內政部、衛生署、 經建會、體委會、教育部、文建會等。各部會推動社區相關的活動,主 要係根據部會主管事項所延伸的,其所進行的社區工作與臺灣的經濟、 政治發展與社會變遷有縝密的關係。社區營造的發韌時期甚早,參與的. 11.

(26) 相關部會極多,投入相當多的經費與人力,社區總體營造一詞民眾也耳 熟能詳。專家學家也肯定社區總體營造對社區發展有實質的功能,不可 諱言的是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就屬於零星式、個案式的與短期性的居多, 這些成功的個案,主因是獲得政府經費補助或專家人士的協助。臺灣社 區想要有整體性的、永續性的、深化的社區發展,最根本的作為並不是 單方面由政府或專家的協助,而是需要社區居民為主體的社區營造方能 達成。以下所提出的社區營造的瓶頸主要是以社區教育與社區學習有關 的。 (一)推動工作專業協助不當 社區營造工作的推動須求助於專家人士的專業知能、協調與規 劃,有助於社區的未來發展性。但專業人士不是出生於社區,對社 區的歷史文化不了解,規劃時不符社區的歷史傳統;另外專業人士 挾其專業背景,不採納居民意見,過於主觀專擅(黃煌雄、林時機與 郭石吉,2001)。 (二)社區居民素養欠缺,新的社區共同意識未形成 由於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迅速發展,社區型態、社區意識與社區 認同正進入解構重組的階段,新的社區共同意識未形成。社區營造 在於凝聚社區居民的共同意識,並引導參與公共事務。建立共識常 須借助會議進行意見溝通,然社區居民素養欠缺,固執己見,或因 利益、派系等因素,難達成共識(林振豐,2002)。 (三)營造組織與人力不全 組織與人力是影響社區營造成功的關鍵,社區內無適當組織推動 社區發展工作,或有組織但功能不彰,加上人才的不足侷限了社區 長遠的發展(張永進,2000)。 (四)居民學習管道未建立 社區居民想要獲得營造社區的知識、技能或態度,端賴居民透過 學習的管道,使其能力能獲得開展。但檢視居民所生活的環境,學 習管道不足進而影響居民參與學習的機會(蔣玉嬋,2001)。. 12.

(27) 從上所述社區發展之困境,其關鍵在於社區居民營造的能力缺乏, 主因是缺乏教育與學習。社區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脈絡、景觀、人文及 產物等,學習內涵必須與社區情境結合,方有助於社區的發展。 林勝義(2004)以 1999-2003 年間的實地參與社區評鑑工作的觀察各社 區發展協會在會務、財務及業務等方面應該著重方向,至少包括: (一)擴大社區居民參與會務的機會 依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的規定,社區居民三十個人發起及籌 組社區發展協會之後,應該公開招募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共同來 推動社區發展工作。但是在社區評鑑過程,卻經常發現受評的社區 發展協會,會員人數太少,泰半不足 100 人,佔社區總人口的比例 偏低,其代表性常被質疑。其實,社區發展協會是社區居民共同的 組織,其服務對象不只會員而己,應該包括全體社區居民。由此可 見,多數社區發展協會在會員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未來 努力的方向是:增加會員人數,並提供機會,讓各種不同性別、年 齡、職業、教育、宗教、族群的居民,可以共同參與會務運作及相 關活動。 (二)加強社區基本資料的建立及運用 在社區評鑑過程,發現多數受評的社區發展協會有一個共同的現 象:缺乏社區基本資料,或者有資料,沒有分析,不知如何運用。 本質上,社區發展是一種綜合性的福利工作,為了瞭解居民需求與 社區資源,作為社區規劃的參據,則不能忽略社區基本資料的建立。 尤其,社區基本資料必須隨時更新,進行分析,才有運用的價值, 否則可能只是一堆死資料而已。例如透過社區人口資料的建立與分 析,才能夠瞭解社區之中有多少身心障礙者、獨居老人、單親家庭、 外籍配偶需要協助,進而提供適切的社區方案。 (三)增加社區自籌財源所佔的比例 在臺灣,有一個似是而非的傳統觀念,認為:「政府出錢,民間 出力」 ,因此有許多社區發展協會的財源,其相當大的比例是來自政 府的補助,甚至在辦理社區活動時所抱持的心態竟然是:有多少補. 13.

(28) 助,辦多少活動;沒有補助,就不辦活動。現在,各級政府有關社 區發展的預算都相當有限,而且趨向於採取專案業務的補助方式。 由此看來,社區發展協會將來必須盡量透過社區產業、使用者付費、 資源回收、募款等多元管道,增加自籌財源的比例,即使設計社區 方案向政府或其他單位申請補助,也必須有一部分自備款,而不能 全部依賴外界補助。 (四)重視各項社區活動成本效益的評估 一般而言,社區的資源有限,居民的需求無窮。社區發展協會要 以有限的資源來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則不能不評估所規劃的社區 活動是否必要、可行,以及此項活動的成本與效益是否划算?學者 林勝義(2004)在參與社區評鑑過程,曾發現某社區發展協會召開一次 會員大會,即花費新臺幣十多萬元,而且是花在聚餐和紀念品,而 非社區建設或福利服務,這顯然不甚合理。現在,社區評鑑的項目 中已經增列社區發展協會財務的支出金額及所佔比率,其目的無非 在鼓勵社區發展協會合理處理社區財務,把錢用在刀口上,讓居民 真正受益。 (五)加強推動福利服務的社區化 臺灣推動福利社區化的時間不長,有些社會發展協會還弄不清 楚什麼是福利社區化?什麼不是福利社區化?甚至誤以為是「福利 社」區化,要在社區中多設一些福利社;或者顛倒過來唸,變成「社 區福利化」把所有的社區活動,包括兒童美語班、舞蹈、賞鳥之類 的活動,都列入福利社區化的範疇。事實上,內政部在社區評鑑實 施要點的附件,已經明確地舉例提示,包括兩大方向:一個是提供 福利措施,辦理老人、兒童、青少年、身心障礙者、婦女等福利措 施及其他;另一個是提供支援性福利措施,辦理社區支持性服務(日 間托兒、托老、居家服務、喘息服務,長期照顧等),以及建構社區 福利網絡和其他。而且,社區評鑑對於福利社區化成果的呈現,要 求詳細列舉其工作內容、辦理過程、推動方法、經費使用情形、辦 理成效(是否符合居民需求、居民反應情形、業務特色等)。. 14.

(29) 經上述兩位學者對於社區發展現況的困境及可著重之方向,大致上 仍以社區參與人數比例偏低、主動性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源及專家能 力、社造素養不足等問題。. 從林勝義(2004)依實際的數據觀察可看出臺灣社區發展在特色方面 的一些走向,例如: (一)社區環境的改善一直受青睞 依據「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的規定,社區環境的綠化及美化,是社 區公共設施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比較容易看到具體成果的社區工 作。而且,隨著社區經濟生活水準提昇,社區居民轉而重視生活環境的 改善,乃時勢之所趨。加以近年來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引進社區,強調 社區空間改造及社區景觀營造,預測未來,社區綠化、社區景觀美化、 社區生態保育、社區資源回收等,仍然是社區發展的重點工作。 (二)社區文史的傳承相當受重視 歷史文化是劃定社區範圍的考慮因素之一,而且透過社區文史的認 知、欣賞、參與、運用,是型塑社區意識,以及增進社區認同的有效方 式。所以,無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乃至一般社區民俗技藝的傳承 活動,將是臺灣社區發展持續重視的項目之一。 (三)福利社區化逐漸落實於社區 自從內政部於 1996 年訂頒「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並撥 款補助地方政府及社區辦理福利社區化實驗工作之後,有些縣市(例如 臺北縣、彰化縣、臺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及鄉鎮市(例如三重市、 秀水鄉)已經將福利社區化列為重要施政,全面推展。同時,近年來的 社區評鑑,也將「福利社區化」列為社區自選評鑑項目之一,鼓勵社區 積極推動。影響所及,許多社區乃開始從一般休閒、康樂、自我成長的 活動,逐漸轉移方向,著重在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低收入者的福利 服務。 (四)社區產業開始在社區中萌芽 生產福利建設也是社區發展的三大建設之一,可惜社區建設基金的 數額有限,除了社區托兒所之外,似乎較少見到社區產業的具體成. 15.

(30) 效。最近,也許是社區總體營造有關「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 理念的引進;或者是勞委會「希望工程」及「公共就業」等措施的 推動;或者是對於經濟不景氣的反思,有些社區也試圖開創社區產 業,增加社區就業機會,並已獲致具體成果,形成社區發展的一項 特色。 (五)學習型社區的理念已見端倪 本質上,社區發展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一方面透社區教育,啟發社 區意識;另一方面藉由學習機會,強化社區參與。尤其,進入二十一世 紀以來,終身學習(lifelong education)成為全球共同的願景,有意無意 之間也帶動臺灣社區學習活動的熱絡。例如社區媽媽教室、老人學苑、 婦女自我成長、兒童及少年營等類活動,已有復甦的跡象,而且更加有 活力,有生機。 綜上所述,臺灣社區發展特色走向,若以五大資本面向做對照以環 境的改善可之於自然資本;社區文史保存可之於建設資本;社區福利化 可之於社會資本;社區產業及學習型社區則可之於互動資本,可見五大 資本的概念與於臺灣社區發展的趨勢有一定的相關程度。 社區如同社會體系的縮影,大社會所遭遇的問題與困境均實證於社 區之中,為因應全球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問題,可從小範圍的社區做起, 發揚具當地特色的文化特質,創造居民對社區的信任與自信。基於此, 行政院於 2005 年提出「六星計劃」以六大不同面向(產業發展、社福醫 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期望能符合多元的目 標,希望透過社區多元的發展與兼顧,達到社區發展的核心價值。. 三、小結 社區發展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應如何使社區發展的執行過程與 成果更能符合時代的趨勢,找到適合的變通方式與更符合人性與自然的 做法以跟上瞬息萬變的社會脈動,才能適時解決或改善現況。而本研究 欲發展的社區優質發展五大資本量表則將依五大資本與優質發展等相關 文獻設置相關因子作為探討社區發展現況之評估內容。. 16.

(31) 第二節. 優質發展之探討. 本節主要在瞭解優質發展的定義及其背景、原則,及優質發展為社 區帶來的好處。並針對我國國情,予以篩選適合的優質發展定義,以納 入本研究之基礎。. 一、優質發展的定義與背景 (一)優質發展的背景: 優質發展(smart growth)又稱為智慧型成長,其背景緣起係因美國 馬里蘭州都市土地的過度擴張,因此在 1996 年,馬里蘭州長 Glendening 宣佈其承諾, 「創造和鞏固一個全面涵蓋並加強州政府力 量,以指揮新成長和復甦較舊、被開發地區的立法通過」,這被形成 的立法,被命名為「優質發展」,其形成的背景,可分為環境保護與 都市蔓延。 當許多老舊的社區逐漸被現代化的新興社區所取而代之,老舊的 社區面臨到逐漸沒落,其可能蘊含犯罪、貧窮、污染等社會問題, 美國政府希望將這些舊的社區進行改革,將其恢復原有的生機,在 此時空背景下,美國環境規劃署(EPA)提出了優質發展的計畫(Smart growth online,2007b)。 (二)優質發展的定義: 美國環境規劃署(1996)定義優質發展是:社區透過創新的策略保 護自然、土地、重要的環境區域、水質和空氣品質,並且複合式利 用已發展的土地,如:在居家附近規劃商店、辦公室、學校、教堂, 公園等多種土地的利用方式,以便利居民生活。同時能保存原有的 基礎設施和歷史建築並且加以投資。社區提供多種交通工具的使 用,提高便利性。所有階層的家庭在社區內都可以找到ㄧ個安全和 具有吸引力的家。在這些充滿活力的地方居住、工作和娛樂,高品 質的生活使居民的經濟具有競爭力並創造商機的發展。 Charles J. R. (1999)定義優質發展為藉由計劃的方式,將土地複 合式的使用而且保存有意義的開放空間,同時保護與環境有關敏感 的區域,使城市和較舊的市郊恢復生氣(引自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17.

(32) Home Builders,1999)。 Smart growth online( 2007a)定義優質發展為服務社區的經濟和 環境的發展。優質發展是創造就業工作和發展具商機的經濟,改善 當地的賦稅,提供鄰近地區服務和舒適環境,而且創造社區在經濟 上有競爭的能力,同時強調在發展經濟和環境中取得平衡。強化鄰 近地區,提供不同經濟基礎的民眾可以有多種形式住屋以供選擇最 適合的住宅。優質發展提供選擇步行、騎腳踏車、乘坐大眾運輸工 具,維持且提高現有鄰近地區的價值,創造一個社區居民對社區的 依附感。 綜合以上三者對於優質發展的定義,歸納出:強調在發展經濟和 環境中取得平衡,土地利用及大眾運輸交通的多元化便利居民生活 及創造居民對地方的依附感。. 二、優質發展的原則 美國環境規劃署於 1996 年針對優質發展提出 10 大發展原則(引自 ICMA,1999),分別為: (一)土地複合式使用(Mix land uses) 在單一土地上進行混合式的土地利用包含了商業、住宅、娛樂、 教育和其他功能,利用腳踏車或步行的方式可以到達社區內所有的 地方,創造充滿活力的社區。當土地有多元的利用方式時,居民更 容易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 (二 )集 約 式 建 築 物 設 計 之 利 用 (Take advantage of compact building design) 集約式建築有效的創造社區內生活的便利性,同時提高土地使用 效率,減少土地的開發,創造更多的綠地。 (三 )創 造 住 宅 機 會 及 選 擇 性 的 領 域 (Create a range of housing opportunities and choices) 優質發展應該創造具有大範圍價位的房子,好的社區應該能提供 多種價位的房子給予不同消費族群,社區能有效率地使用他們的基 礎設施資源。. 18.

(33) (四)創造可步行的鄰里社區(Create walkable neighborhoods) 設計步行的環境,對於優質發展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其減少對環 境的污染,加強經濟,所以適於步行的環境對達成優質發展的目標 而言是必需的。對於車輛太舊、老弱婦孺或貧者等無法隨意移動的 居民其移動方式是可以獲得改善的。 (五 )建 構 特 殊 有 吸 引 力 且 具 有 歸 屬 感 的 社 區 (Foster distinctive, attractive communitie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place) 傳統的都市或區域發展模式可以促成大型購物中心建立及新建 造的房屋社區形態,但同樣的操作手法使得到處可能都是同樣的地 景而無法擁有當地的特色,使得當地居民缺乏強烈地方感,因地方 特色是形成地方歸屬感的重要因素之ㄧ。優質的發展指發展應該不 僅反應基本的商業或居住的需要,同時也應該幫助創造有特色而獨 特的社區。優質發展想要創造一種讓當地居民自傲的感覺,使地方 組織更加凝聚。 (六)保護開放空間、農地、自然美地和重要的環境地區(Preserve open space, farmland , natural beauty, an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areas) 開放空間的保存是對達到優質居住環境標準的一個重要因素。藉 由開放空間的幫助達到優質發展目標,如:支持當地的經濟、保存 重要的環境區域、提供娛樂的機會,而且引導新的成長進入現有的 社區。 (七)強化並指導現存社區的發展(Strengthen and direct development towards existing communities) 利用社區現有之基礎建設和鄰里的資源,鼓勵在現有的區域發 展,社區受益於健全的賦稅基礎、居民工作於住家附近,增加了已 開發土地和基礎建設的效率,減少發展對於都市邊緣土地、減低空 間和農田的壓力。 (八)提供各種運輸系統的選擇(Provide a variety of transportation choices) 在居住、購物、社區和運輸方面提供更多的選擇,為改善目前的 運輸制度多元的運輸選擇是必須被考量的。. 19.

(34) (九)做出可預測、公平的和具成本效益的發展決策(Make development decisions predictable, fair, and cost effective) 對於一個社區在推行優質發展方面能成功,它的觀點、目的和行 動一定要被私營企業接受。在社區優質發展過程中,私人企業能提 供龐大資金和建設的專門技術。幸運地,政府能幫助減少在優質發 展過程中的阻礙,因為地產的價值和令人嚮往的地方是大部份由政 府投資在基礎設施和法律規範所建立出來的。 (十)鼓勵社區與利害關係人在發展決策上的合作(Encourage community and 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in development decisions) 優質發展能夠創造好的居住、工作、娛樂的環境。在發展的過程 中,社區居民與資金持有者必須同時對發展須有一定的暸解,並提 出相關的看法。資金持有人是社區發展資金的來源之ㄧ,而社區居 民是每天生活在此地的人,與這塊土地息息相關,如何讓兩者同時 參與,並讓雙方互相了解彼此間之需求有許多方式,例如:舉行週 期性聽證會。. 四、優質發展之目標 優質發展之目標,包括保存可貴的殘餘的自然資源、降低基礎設施 的成本、促進人類健康、促進社會公平,四大目標,以下將分別敘述之 (引自姜瑞菁,2007)。 (一)保存可貴的、殘餘的自然資源 1.保存農田 保存農田係指主要的和獨特的農田,不應該被大型人造草坪 佔據或輕易地被改做其它用途;而一些專業的、易腐爛的和昂貴 運輸成本的農作物,應位於都市邊緣附近的土地。因此,應保護 市區附近的開放空間。 2.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主要強調重視空氣品質、水質及野生動物的棲息 地。汽車運輸和空氣品質間之關係似乎是密不可分的,較多的汽 車數量意味著更多的空氣汙染;對於汽車而言,需要更多不滲透. 20.

(35) 表面的基礎設施投資,譬如路、高速公路和停車場。不滲透的表 面,阻擋水吸收和加速小河水流量,其結果可能包括變更水循環 週期、氾濫、土壤侵蝕,和增加有毒的沉積物,在不透水表面覆 蓋和水面品質間之關係的模型表示,當不透水程度達到 10%, 水質可能被污;有相當的證據顯示,都市擴張衝擊野生生物棲息 地。 (二)降低基礎設施的成本 基礎設施的成本和發展的型式與密度間的關係,取決於許多因 素,而各因素環環相扣,不易分離。影響基礎設施成本變數的數量, 使之不易得出關於成本會如何隨著都市形式變化的結果。而都市發 展的地點和密度可能的確影響公共基礎建設的成本,藉由集中發展 和高密度發展,一些成本的節省是可能成功的,雖然成本可能只減 少一點而已。 (三)促進人類健康 都市形式可能以許多方式影響人類健康,但主要以空氣和水質、 體育活動,和交通安全等方式。 1.空氣和水質 舉例來說,CDC (Friedman,2001)在夏天的亞特蘭大奧林匹 克運動會期間表示,交通工具的交通使用量,被都市當局控管在 一定的程度以下,在此期間,臭氧集中減少了 27.9%和與哮喘相 關的緊急醫療事件的數量下降了 41.6%(非哮喘醫療事件沒有下 降)。顯示空氣與水的品質對於生物體的健康是很容易被影響的。 2.體育活動 改變都市形式的觀念,可以增加運動的質量,包括走路和騎 腳踏車到達目的地或交通運輸站,藉以增加居民的運動量,提升 健康。 3.交通和步行者安全 STPP(Surface Transportation Police Partnership)報告,大多步 行死亡者歸因於錯誤的街道設計,意指健康和都市形式間之多數 直接關係,對於緊密的和混合式的土地利用提議,可能阻止汽車. 21.

(36) 化、鼓勵走路和騎腳踏車。然而,如果沒有好的應對策略,增加 的交通密度也可能使自行車和步行者的危險提高。 (四)促進社會公平 優質發展的最後目標,是對社會公平的追求。在美國,都市發展 的空間樣式,有相當明顯的社會不公平的證據。當富有的人居住在 低密度郊區,工作結束便離開市中心,享受舒適設施、社會服務、 教育,和環境品質,透過各種的機制運作,藉由排外使用分區、歧 視的實行,和政治分裂,少數和貧寒大多居住在高密度市中心,並 擔任低等的工作,導致社會隔離。優質發展和新都市主義,對於這 些社會病徵,提供補救的作法,獲取潛在的社會正義: 1.混合的住宅發展形式,使貧寒者居住於富有的地方。 2.混合的商業住宅土地利用,改善工作和居住平衡。 3.提供公共運輸選擇,改進工作可及性。 4.採取區域的土地利用控制和公共服務,緩和政治分裂的隔離作 用。 5.人性等級的都市設計,加強社區感和打破社會障礙。 五、優質發展為社區帶來的好處 (一)社區環境 1.優質發展強調複合式的土地利用,也就是在特定區域內,居民 可以在此居住、娛樂、工作和消費,一方面因距離縮短,人們可 以利用步行的方式可到達,另一方面減少人們依賴車輛的時間, 由於開車或騎乘機械腳踏車會排放許多有害物質,因此對於改善 社區的空氣品質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 2005 年的研究發現西 雅圖鄰近地區的居民採用複合式土地使用比非複合式土地利用 的居民,街道被連接得更好,製造非汽車的旅行更容易而且更方 便,減少了 26%的車輛哩程,有效的減少空氣的污染物質 (EPA, 2007)。 2.對於水資源將有所保護,例如:美國環境規劃署規劃亞特蘭大 車站區的高密度發展,計畫研究結果發現較高密發展可扮演保護 水資源的角色。1995 年,南卡羅來納州海岸保育聯盟研究 583. 22.

(37) 英畝的 Belle Hall 地區顯示:傳統低密度使用浪費 8 倍的開放空 間,多出 43%的逕流量、4 倍的沉積物、4 倍的氮、3 倍的磷, 且比相同狀況的市中心產生更多的衝擊(曾正茂,2005)。 3.優質發展強調社區的發展最好是在已開發的地區,也就是說, 希望利用原有的基礎建設進行發展,一方面避免資源的浪費,另 一方面,希望能夠對於開放空間、農田和生物棲息地進行保護, 避免不必要的開發,使得生態系受到影響 (EPA,2007)。 (二)社區經濟 1.優質發展強調利用社區再發展過程中,發展的目標、觀點要讓 私人企業能了解並接受,因為企業能提供龐大的資金和技術給社 區。優質發展同時提倡讓社區居民與企業有所互動,在互動的過 程中,企業更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因此才能提供適合社區的專 業技術,有利於社區的發展。 2.優質發展強調社區的發展必須在已有的基礎建設下發展,例 如:下水道、道路、公共設施,如此可有效節省經費,可以將這 些經費利用在社區的其他地方上,進行更多的建設。 3.創造社區的特色,優質發展強調社區的發展必須創造屬於當地 的文化特色,一方面讓當地居民對這塊土地認同,另一方面因為 有了特色就容易吸引觀光客的到來,對於當地的產業有提升的效 果(ICMA,1999)。 4.美國的銀行主席 Hugh L. McColl 認為優質發展是代表希望的 成長,銀行和整個的社區仰賴激發經濟成長,優質發展的目標不 是限制成長,而是在已有的基礎建設下促進成長。. 23.

(38) 六、優質發展(Smsrt Growth)之相關研究整理 檢視目前國內優質發展之相關研究,如表 1 所示。自 2004 年,開始 有相關研究提到優質發展概念,至今多以探討都市更新及大眾交通運輸 策略的議題為主要研究(許澤仁,2008;林嘉慧,2007;張信文,2006; 姜瑞菁,2006;陳毅修,2006;劉居立,2004),而以社區發展為概念為 探討的僅有李奇紘(2008)結合 Farley 與 Costanza 五大資本理論與優質發 展所建構的評估因子研究,其中林嘉慧(2007)及李奇紘(2008)均針對不同 的應用區域、地方發展特性與環境現況對十大原則做小幅度的彈性修 正。本研究自十大原則中選取七項做為研究基礎,包括「土地複合式使 用」、「創造可步行的鄰里社區」、「建構特殊有吸引力且具有歸屬感的社 區」、「保護開放空間、農地、自然美地和重要的環境地區」、「強化並指 導現存社區的發展」、「提供各種運輸系統的選擇」 、「做出可預測、公 平的和具成本效益的發展決策」、「鼓勵社區與資金持有者在發展決策上 的合作」 ,因考量「集約式建築物設計之利用」是一種創造的手段,在原 本的社區環境並不存在,特別是農村或偏遠地區,必須透過重新建設才 能發揮其功能,故不列入研究的探討;而「創造住宅機會及選擇性的領 域」原意是一個社區內建設各種不同價位的房屋,供各種經濟階級的族 群購賣,但此情況與台灣不同,台灣的社區多是以街道、鄰里劃分為區 分,且住宅消費能力的高低仍依地段、是否為都市重劃區等政策有相關, 故不列入探討;在台灣地狹人稠,大眾運輸交通集中在都會區,相較於 農村、偏遠地區是明顯無法相提並論的,因此「提供各種運輸系統的選 擇」不列入探討。 由於 Smart Growth 源自於美國,各研究者所採用的譯名略有不同, 包括:智慧型成長、優質成長、聰明成長及優質發展,但其所強調的準 則都是相同的概念,本研究採用「優質發展」與李奇紘(2008)研究的社 區優質發展評估因子相同之譯名,主要為與都市發展及大眾交通運輸相 關研究有所區別。. 24.

(39) 表1. 國內優質發展之相關研究 Smart gowth 譯名. 研究者. 論文題目. 許澤仁 (2008) 李奇紘 (2008) 林嘉慧 (2007) 張信文 (2006) 姜瑞菁 (2006) 陳毅修 (2006) 劉居立 (2004). 智 慧 型 成 長 管 理 政 策 對 於 都 市 發 展 影 響 之 情 境 模 擬 智慧型成長 研究-以嘉義市為例 社 區 優 質 發 展 評 估 因 子 之 研 究 -以 Farley&Costanza 優質發展 五大資本理論為依據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引導都市 空間再造之策略研究. 優質成長. 細 部 計 畫 擬 定 應 用 「 聰 明 成 長 」 規 劃 原 則 之 研 究 --- 聰明成長 以高雄市農二十一為例 應 用 智 慧 型 成 長 概 念 檢 視 台 北 都 會 區 改 善 空 間 分 散 智慧型成長 發展機制之研究 都市更新發展策略之研 究-以台北縣為例. 優質成長. 台灣城鄉風貌空間改造運動 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 聰明成長. 七、小結 本研究主要在利用美國環境規劃署(1996)所提出的優質發展定義,建 立一份社區優質發展的量表,有鑑於優質發展源自於美國,且該國社區 與本國社區情況不同,其概念與原則無法全部涵括,因此研究者僅擷取 部分適合我國現況的概念與原則做為本研究之基礎,並與 Farley 與 Costanza(2002)所提出的五大資本願景結合以進行後續研究方向,參見圖 1。. 25.

(40) 優質發展. 人力 資本. 自然 資本. 保 護 開 放 空 間 、 農 地 、 自 然 美 地 和 重 要 的 環 境 地 區. 圖1. 創 造 可 步 行 的 鄰 里 社 區. 建設 資本. 土 地 複 合 式 使 用. 建 構 特 殊 有 吸 引 力 且 具 有 歸 屬 感 的 社 區. 互動 資本. 強 化 並 指 導 現 存 社 區 的 發 展. 社會 資本. 鼓 勵 社 區 與 資 金 持 有 者 在 發 展 決 策 上 的 合 作. 做 出 可 預 測 、 公 平 的 和 具 成 本 效 益 的 發 展 決 策. 優質發展與五大資本關係圖. 26.

(41) 第三節. 社區資本之探討. 以地方化行動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以成為世界各國所要思考與進 行的策略。本節將探討社區所擁有的各種不同資本面向與意義,以永續 發展為立基,以歸納分析社區資本的概念與要素。. 一、 資本的探討 資本的概念可以追溯到馬克思對於資本如何從產品生產與消費過程 中的資本家與勞工階級之間的會關係中的分析,當代社會學家林南(2005) 將資本定義為「在市場中具備預期效益的投資資源」 ,意即當資本可以經 過投資或動員來追求利益與行動目標時,資本便成為某種資源。 因此,資本是在市場中,對於有用商品生產的投資回報,資本可以 透過金錢、掌握生產手段的能力,或是對於有用商品生產的進一步投資 的形式出現。當焦點放在生產剩餘的過程時,資本可以被界定為期待在 市場中獲得回報的投資。 林南將馬克思所提出的資本概念與其特點稱為古典資本理論,而近 代四十年以來,資本理論的發展,進入所謂的新資本理論,基本上修正 或是擺脫以階級理論作為必要與必須的理論取向。意即從強調經濟學領 域轉變為注重社會學的目的。. 二、 社區資本概念 學者 Hancock(2004)說明人類發展與提昇生活品質是健康的核心,更 是國家的財富根本。再者要了解到財富並不僅是指經濟資本,還包括了 社會資本、自然資本以及人力資本。一個健康的社區,應該具有高度的 社會、自然、人力及經濟資本,而這些資本的結合即為「社區資本」 (community capital)。 社區資本的涵括及定義 (一)經濟資本:一般認知上的經濟生產,適當的財富及健康工作的創 造,並且讓基本的生活條件及財富、所得公平分配,確保每個人的 基本需求都被滿足。 (二)自然資本:主要指生態環境,包括空氣、水等生命要素的高環境. 27.

(42) 品質,健全的生態系統,可永續利用的資源,以及棲地與生物多樣 性保育等。 (三)社會資本:包括非正式的社會網絡及正式的社會發展計畫,顯示 層面為社會凝聚和公民意識;社會軟體基礎建設的公共投資,如健 康服務、教育、圖書館系統等;另外還有司法、政治、憲政的社會 基本建構。 (四)人力資本:健康的、受過教育、具有技能及創造力的人能夠參與 社會治理的公民。. 二十一世紀社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同步且均衡地累積四個形式的資 本,意即在私領域中與適合的夥伴合作,使人類發展成為治理的中心目 的,還有更緊密地結合社會、環境和經濟政策。基於以上的概念,發展 出的社區資本建構模型如圖 2:. 經濟. 社會 資本. 人類. 資本. 資本. 自然 資本 圖2. 社區資本組成架構圖. 資料來源:T. Hancock, 2004 在此社區資本的組成架構中,各形態資本各承擔了不同的角色。自 然資本是社區資本的根基,經濟資本是社區資本的建立工具,社會資本 則是社區資本形成的接著劑,而由這三方資本所共同建立的目標,即為. 28.

(43) 人類資本。而社區花園、運輸系統、社區屋舍的節能方案的運作,都是 可建立社區資本的方法(Hancock,2004)。 相對於 Hancock 始於健康社區的社區資本探討,Roseland(2005)對社 區資本的闡釋,則是以永續社區的發展作為出發點,所討論的社區資本 包括了自然、物質、經濟、人力、社會及文化等六形態。 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指稱為未來產生有價值貨物和勞務流動的 自然資產的存量。主要可分為三類:1.非再生資源:如礦產、化石燃料; 2.由自然系統有限能力可產生的再生性資源:如糧食作物、森林產物、 水源等;3.自然系統可以無副作用地吸收排放及污染的能力,這部份也 意味著轉傳給未來世代必須付出的代價,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氣體造成 的氣候不平衡。由於這些生態系統是互為作用的,所以系統的結構性和 多樣性是自然資本的重要部分。 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為具體的、可用來產生未來收益的物質資 源,如設備、建築、機器和建設等,也是花費時間和其它資源建構用來 生產其他產物所需工具的過程,社區資產層面上,物質資本的增加包含 了各種公共設施,諸如學校、供水、衛生、通訊設備等建置。 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指稱分配資本和從事物質生活決策的方 式,而人們必須維持經濟資本以利益和收益賴以維生。強化經濟資本表 示要著重於「以小創大」,以現有資源最大化使用(如:廢物利用)、金錢 在社區內循環、在地生產取代進口、創造新產品、公平交易與發展社區 財政機構。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是個體可促成個人、社會和經濟福利創造的 知識、技能、能力和其它特質,可經由有意的訓練和教育和無意的經驗 形成,需求個人在人生歲月裡持續投資才得以維繫。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指稱人類用來自我增強與地位或大群體相互 依賴的組織、結構和社會關係,即促進集體行動的關係、網絡和規範。 它能促成更強的社會結構,並且常伴著其它活動而建立資訊聯結、信任 和人際連帶,以具有無限錯綜事物、不侷限於物質資源的可得性模式, 取代在有限世界裡無限發展的不合邏輯模式,提供一條朝向永續發展的. 29.

(44) 路徑。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是透過傳統、習俗、價值觀、承襲、認同 和歷史所造成共同經驗的產物。文化資本雖然有時會被納入社會資本 下,但透過實際經驗,仍是將其獨立出來,除了對以上構成元素的重視 外,同時也特別強調地方性和多樣性,因此在原住民社區和具悠久歷史 社區中特別重要,但在做為主流的西方社會中其影響力則常被低估。 社區資本的六種型態是社區永續發展的基礎,了解社區永續發展途 徑的關鍵,絕大部分基於社區資產的增長或減低,且各形態資本間會彼 此互相影響。要達成永續社區目標,圖 3 中的每個三角形代表可加強的 資本形式:. 自然 資本 文化. 物質. 資本. 資本. 社會. 經濟. 資本. 資本 人力 資本. 圖3. 社區資本為永續社區發展基礎. 在永續社區的概念架構裡,需要做的社區資本強化工作包括: (一)對基礎自然資本消費的極小化,意即在生態限度內生活,保存和 增加自然資源、永續資源管理(土壤、空氣、水、能源、農業等),清 淨生產和廢棄物(土壤、水體、空氣污染)最少化。 (二)增進物質資本,包括公共設施(醫院和學校)、水和衛生設備、. 30.

(45) 有效運輸、安全、居住品質、足夠的基礎建設、電訊設備。 (三)加強經濟資本,以較少創造更多─將現有的資源極大化使用(廢棄 物再利用);使金錢在社區內循環;自己動手做取代進口;創造新產 品;與它人公平交易;建立社區財政機構。 (四)增加人力資本,需要著重於建康、教育、營養和家庭及社區凝聚 領域,基本的健康要求如和平、安全、食物、居所、教育、收入和 工作等都是必要的先決條件。 (五)加乘社會資本,需要注意到有效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治理、堅強 的組織、能力建立、參與式計劃、資訊管道和合作及夥伴關係。 (六)增進文化資本意指著重傳統和價值觀、襲產和地方、藝術、多樣 性和社會歷史。 2002 年,美國兩位生態經濟學家 Joshua 與 Robert 以經濟發展與環境 保護的前提下,提出:展望人類共有的目標-分享美國在 2100 年的永續 與令人嚮往的目標,主要在談論未來美國的發展應在環境維護與經濟發 展平衡下持續的發展,意即朝向永續的發展。並以經濟學的角度論述未 來美國應朝向的五大資本願景。 (一)自然資本(nature Capital)是所有人類生活所需物品及服務的來 源,如太陽、地熱等能量及礦物燃料等物質供應整個生態系統的運 行,同時對於經濟活動的重要性更是人類生存倚賴的,在全球暖化 的侵襲下,應該提出政策如限制自然資源的使用,綠色賦稅、賠償 保險等做法以維持生態系統的運行。 (二)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重點在於能夠幫助人們達成社會目標。 同時強調教育的發展的多功能性:家庭與社區的終身學習,教育影 響人類的心態發展、志願工作者的參與等等。 (三)建設資本(construction Capital)指因應人類之需求所建造出的人 造基礎設施。 (四)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不僅支持組織團體的運作更重要的是, 將組織團體的功能緊緊相黏在一起。 (五)世界觀(worldviews)是透過一個信任的系統以解釋的個體、社區. 31.

(46) 或社會這個世界所經驗的或角色的扮演。意即告訴我們我們所生活 的地方是哪種世界和環境,也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去保護和重整 這個世界。而生態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我們所仰賴的科學技術,可持 續發展的經濟措施也必須包括支持生態系統的健康。. 世界銀行(1996)提出了三種指標來衡量「國力」:經濟資本、人文資 本及自然資本,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儼然成為永續發展及自然解 放的代名詞。如果國土規劃不能加強人文與自然資本,則台灣只剩下一 個「人造資本」形成的硬殼或水泥叢林,國土因而「去人文化」及「去 自然化」 。另外一方面, 自然資本不但能促進人與自然的互動, 更進而 能促進人與人的互動,因此生態已成為土地及社區的最大附加價值。 儘管眾家學者對於社區資本的定義或型態各有所著墨與探討,但就 社區所必須維持的基本生活條件不外乎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品質、經濟收 入進而追求心靈的滿足,因此本研究採 Joshua 與 Robert 的五大資本願景 做為社區優質發展的探討依據。. 32.

(47) 第四節. 五大資本引導優質發展原則之探討. 研究者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將五大社區資本與優質發展原則之相互 關係做以下探討與說明: 一、自然資本(Nature Capital) (一)自然資本的定義 Joshua Farley and Robert Costanza 認為自然資本是所有人類生活 所需物品及服務的來源,如太陽、地熱等能量及礦物燃料等物質供 應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行,同時對於經濟活動的重要性更是人類生存 倚賴的,在全球暖化的侵襲下,應該提出政策如限制自然資源的使 用,綠色賦稅、賠償保險等做法以維持生態系統的運行。 Trevor Hancock(2004)定義自然資本就是生態環境,包含空氣、 水等生命要素的高環境品質,健全的生態系統,可永續使用的資源, 以及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等。 自然資本亦可稱為環境資本,是指任何自然資源和環境財產的存 量,生態系統中構成自然資本不可或缺的,包括生命和無生命的兩 部分,涵蓋土地、森林、水、礦產、空氣等資源(世界銀行,1995; 引自黃崇義,2006)。 (二)自然資本要素 根據聯合國 1992 年於里約熱內廬所簽訂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 物多樣性定義為: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其他外 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 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在該公約中的第 10 條提到在國家決策過程中考慮到生物資源的 保護和持久使用;採取關於使用生物資源的措施,以避免或盡量減 少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保障及鼓勵那些按照傳統文化慣例而 且符合保護或持久使用要求的生物資源習慣使用方式;在生物多樣 性已減少的退化地區支助地方居民規劃和實施補救行動;鼓勵其政 府當局和私營部門合作制定生物資源持久使用的方法。以及 14 條 中:促進和鼓勵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所需要的措施的理 解,並通過大眾傳播工具進行宣傳和將這些題目列入教育課程。.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ive separat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s for the subjects of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Combined Science are prepared for the reference of school

Conclusion 2: From volume taxation and income taxation aspect this study found the capital gain tax in Taiwan which allows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FINI)

[r]

Using sets of diverse, multimodal and multi-genre texts of high quality on selected themes, the Seed Project, Development of Text Sets (DTS) for Enriching the School-based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gross profit margin, net profit margin, 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working capital, current ratio and acid test ratio.. Use accounting ratios to evaluate a company’s profitability

Mr TANG Ming-fai, Matthew (Vice-Principal and teacher of History and Ethics and religious studies of a Catholic

It’s based on the PZB 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 and SERVQUAL scale, and together with the reference to other relevant research and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