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理論形成原因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從經濟觀點來解釋交易方式,旨在探

討透過市場機能運作的市場交易,或是經由組織內部化進行組織間交易,在兩者 之間做最經濟的抉擇。基本概念是來自學者Coase在1937年The Nature of The Firm 提出,他首先反駁經濟體系是藉由價格機能運作之觀點,也就是市場存有交易成 本 使 得 市 場 價 格 機 能 無 法 運 作 , 於 是 在 市 場 價 格 機 能 運 作 體 系 處 於 不 完 善 (Incomplete)的環境之下,若是透過企業來分配與整合資源,不但減少交易產生之 成本,更使得市場機能具有效率。後續學者依此基礎作為研究發展,例如Williamson (1975, 1985)加入組織理論、策略理論等各種其他有關契約行為的理論擴大架構,

成為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重要理論。關於交易成本研究,學者大都沿用Williamson的 概念(Dahlman, 1979; Heide, 1994; Rindfleisch & Heide, 1997; Sorrell, 2007; 黃思明,

1997),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其意義。

Williamson (1975, 1985)認為交易成本將影響組織的形成以及不同組織型態。

而交易成本是指為了完成某項交易,兩方所需付出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成本,包 含交易資訊搜集、談判過程、監督等所需付出的時間、金錢、人力與物力,甚至 是風險。Williamson (1975)在分析組織與市場的選擇時,其認為交易成本的形成原 因是交易特性與行為假設相互影響之結果。其中,交易特性是指交易行為發生之 基礎,包含不確定性、資產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與交易頻率(Frequency)(參考表 七)。首先,Williamson (1985)表示不確定性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未來各種狀況無 法預知而發生各種偶發事件的不確定性,另一則是由於資訊不對稱而造成可能被 交易對方欺瞞的不確定性。其次,Williamson (1975)指出資產專屬性是交易買方花 一大筆資源(人力、時間、金錢與物力)投資於一特定的交易商品或是服務,而此項 投資具有特定的用途,如果移轉到其他用途時,需負擔重大的成本。也就是說,

投資錯誤的商品或是服務,將會使價值下降,形成潛在成本。Williamson (1975)又 將資產專屬性分為三類,包含場地專屬性(Site specificity)、設備資產專屬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與人力資源專屬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最後,交易頻率是指雙 方交易次數的多寡。一般來說,當交易頻次越多,其累計的交易成本相對地也越

高,不過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交易經驗也將隨之提升,進而減少風險。因此交 易次數愈少,雙方承擔的風險就愈大,進而造成交易成本增加。

表七 交易成本特性與內涵 交易特性 內涵

資產專屬性 交易所需投入的資產具有特定用途,若被轉移到其他交易時,將無 法保有相同的價值。簡單而言,因交易需要投入的資產具有高 度的獨特性,若將此特殊資產移至其他用途時,將使原有的價 值喪失。

不確定性 源於買賣雙方對未來交易狀況皆無法預知的不確定性,另是由資訊 不對稱而產生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與有限理性相關,當契約 愈能充分發揮機制,不確定性愈低。反之,愈高則交易雙方也 愈容易產生投機行為。

交易頻率 指交易重複發生的頻率,可以分為單次交易、偶發性交易及經常性 交易。當交易頻率愈低,表示買賣雙方交易經驗較少,風險相 對較高。反之,交易頻率愈高,買賣雙方可能簽訂特定的長期 交易契約,以確保交易順利與穩定。

資料來源:Williamson (1975, 1985)

行為假設是指假設交易雙方在交易的特性之下,更進一步地產生之行為,包 含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與投機主義(參考表八)。有限理性是指雙方交易過 程中,面臨外部環境變化快速,難以掌握。因此,只能透過有限能力處理這些不 確定的因素。雙方完成交易的困難度提升,進而使成本增加。投機主義,交易時,

雙方皆為了自己的利益,採取必要的面對策略,例如二手車市場。其中,行為假

設屬於人為因素。交易特性屬於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彼此的關係,呈現複雜且相 互影響,導致交易成本上升,造成所謂的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即供需不平衡,

資源效率未獲得最佳分配的狀況。

表八 交易成本行為假設與內涵 行為假設 內涵

有限理性 指人在處理資訊時能力有限,其來自於環境與行為的不確定性,

針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定義為環境是不可預測且複雜易變的,而 行為的不確定性是指監督對方執行交易的困難,當交易處於不 可預測且複雜易變的環境下,買賣雙方難以擬定涵蓋所有可能 發生情況的契約,通常為不完全契約,因而形成市場失靈 (Market Failure)。

投機主義 買賣雙方為了追求自我利益(Self Interest)而採取欺騙對方的策略 行為。換句話說,交易雙方藉由故意隱藏真相以追求自利,容 易造成道德危機、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等問題。

資料來源:Williamson (1975, 1985)

Sorrell (2007)把交易成本形成原因歸類成四種,包含資產專屬性、任務複雜度 (Task complexity) 、 市 場 競 爭 (Competitiveness) 與 體 制 環 境 的 支 持 (Institutional context)。首先,資產專屬性與Williamson (1985)的概念相似,Sorrell (2007)將資產 分成場地專屬性,由於資產的不可移動性導致資產設置妥當後,要重新裝置或搬 移的成本提升,使得擁有該資產的廠商必須與鄰近廠商產生相互交易關係,又或 是因為運輸、儲存的費用太高,使得生產相關的廠商必須緊鄰設立。當場地形成 專屬性之後,交易雙方在簽訂的年限內必須維持良好的雙邊關係,否則將承受毀

約帶來的成本損失。在設備資產專屬性方面,企業交易的設備等資產,具有特殊 用途,這類通常限制於生產某特定型態之產品或服務,因此只要合約提早終止或 是交易中斷時,廠商將因資產的特殊性蒙受其害。在人力資源專屬性方面,包含 人力在工作中學習獲得的工作技巧,以及人力完全無法移轉。管理者將人力移轉 至其他工作崗位或公司後,原單位的生產力因此下降。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人 力資源與組織之間依存度相當高,不容易在短期內找到適合的替代人選,形成雙 方都有維持僱用關係的誘因。其次,任務複雜度是指顧客在市場購買商品的難易 程度,主要是由資訊不對稱與行為不確定性所引起。當資訊不對稱與行為不確定 性的程度愈高,則消費者將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取得商品,也就表示任務的複雜 度愈高。接著,在市場競爭方面,廠商在有限的競爭競爭體制中,即可供顧客選 擇與比較之廠商有限,導致顧客資訊不完全,引起交易過程產生資訊不對稱,這 些情形將刺激交易者產生投機主義,像是交易者會喊出超過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s)的定價(Golberman & Vining, 1996),但若假設廠商在完全競爭市場的環境,

則顧客可選擇與比較之廠商更為充足,資訊獲得更為容易,使得資訊不對稱的情 況降低,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將更具效率(Efficient)水準(Sorrell, 2007)。最後,

體制環境的支持是指不同的法律特色與監管環境,像是政府採購法、有益的財政 計畫與其他具體的支持方案,將是企業外部形成交易成本的原因之一。在交易成 本理論形成原因方面,本研究採用Sorrell (2007)的概念,因為Sorrell提出的觀點是 依照Williamson (1975, 1985)的概念做為基礎,將交易特性與行為假設的構面一一 呈現。其次,Sorrell加入體制環境的構面,所探討的範圍更為廣泛。

二、交易成本的類型與內涵

交易成本的前提,公司會內部化自己有能力以較低成本經營的活動,而依賴 他人有優勢活動的市場。當交易成本過高時,企業將會參與交易的成員融入到同

企業會選擇生產及交易成本最低的交易方式。然而,因為市場機能的運作體系不 完善,導致在交換互動過程中,組織間契約的簽訂、協商談判、需求確定、監督 與執行,甚至是違約問題的處理方式,在上述過程的任一環節中所衍生的成本都 可統括為交易成本(Dahlman, 1979; Heide, 1994; Sorrell, 2007; Williamson, 1975, 1985, 1991; 方世杰、方世榮,2002; 黃思明,1997)。

事實上,Coase (1937)認為交易成本包含搜尋成本(Search Costs)、協議成本 (Bargaining Costs)與執行成本(Enforcement Costs)。Williamson (1975, 1985)談到交 易成本應該在契約制定的前後過程區分前成(Ex Ante)與事後(Ex Post)的概念。

Dahlman (1979)則是延伸出其他成本的觀點,包含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s),以 及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s)。莊正民與方世杰 (2001)認為交易成本包含資訊搜尋、

溝通、協商與監督等成本。Furubotn and Richter (2005)依照企業內、外部環境將交 易成本區分成兩種,包含市場(企業外部)與組織(企業內部)。在市場的交易成本又 細分成三種類型,包含搜尋與資訊成本是指企業搜尋合約夥伴、溝通,甚至是關 於品質與價格資訊所帶來的成本。其次,議價與決策成本表示企業與交易對象進 行議價與談判所花費之時間、法律諮商、顧問諮詢及決策制定帶來的相關成本。

最後,監督與執行成本是指企業監督合約條文、衡量產品/服務品質、衡量所交易 有價值的屬性、保護權利與執行合約內容產生的成本。另外,組織的交易成本也 細分成兩種類型。首先是組織建立,設立、維護或改變的成本與組織設計成本(包 含獎勵設計、資訊技術、公關、關說等)。另一為組織營運,決策制定成本、監督 執行順序、確保員工績效、代理成本、資訊管理成本等。

綜合以上研究觀點,本研究核心主要探討能源需求者與節能服務公司互動關 係,適合探討市場(企業外部)所產生之交易成本與其類型(Sorrell, 2007),因此將透 過交易雙方在競爭體制下進行交易前後所產生之成本做為類型區別。首先在交易 前所產生之成本有二,包含搜尋與資訊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搜尋與資訊成本 是指買賣雙方尋找適合交易對象所需付出的搜尋成本與資訊成本,該成本將受到

交易雙方所擁有資訊是否充分、交易頻率等各方面因素所影響(Dahlman, 1979; 黃 思明,1997)。接著,協議與決策成本表示買賣雙方為完成交易,在追求自我利益 的前提下,彼此議價與協商,在決策過程中所衍生的成本(Heide, 1994)。在交易後

交易雙方所擁有資訊是否充分、交易頻率等各方面因素所影響(Dahlman, 1979; 黃 思明,1997)。接著,協議與決策成本表示買賣雙方為完成交易,在追求自我利益 的前提下,彼此議價與協商,在決策過程中所衍生的成本(Heide, 1994)。在交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