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交易成本理論探討能源管理服務之需求意願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交易成本理論探討能源管理服務之需求意願"

Copied!
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碩士論文. 以交易成本理論探討能源管理服務之需求意願 A Study on the Demand Inten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研究生:阮旺殷 撰 指導教授:楊宜興 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

(2)

(3) 致謝 本文完成最重要感謝的是指引我的指導老師,楊宜興博士。因為在他敏銳、細心 與嚴苛的研究指導與要求之下,啟發我對能源管理服務研究發展的方向,使我得以完成 研究工作。 我也衷心感謝協助問卷修改的專家,包含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汪中安經理、 工業技術研究院陳映菁經理等。訪談企業,包含傑能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鍾榮中總經 理、第一銀行中港分行湯清亮經理等。接受問卷調查的參與者們。因為他們無私的貢獻 才使得此篇論文更完整。 我還需要謝謝兩位口試委員,謝存瑞博士、陳玉娟博士,給予我具有建設性的評論。 另外,所上兩位老師,丘周剛博士、林欣怡博士,學長姐與學弟妹們,所辦工作人員, 朱玲瑤,以及同學們,王健航、郭依婷、陳侎蔆、魏彥婷、戴彩惠等,因為你們豐富了 我這兩年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的生活內容。感恩你們的開導與幫助。 最後,我想把論文獻給家人。若沒有你們的心靈與金錢支持,我也無法高枕無憂的 完成碩士學位。 旺殷 謹誌於 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R407 研究室 2011/06. i.

(4) 以交易成本理論探討能源管理服務之需求意願 指導教授:楊宜興 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研究生:阮旺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中文摘要 發展節能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促進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減 少能源使用成本,已成為各國重視的議題。不過,就在能源管理服務形成全球新興產業 趨勢之際,國內節能服務公司面臨著空前未有的挑戰。然而,關於過去相關研究僅以節 能服務公司為研究對象,忽略影響企業參與能源管理服務的關鍵因素,能源需求者扮演 著最核心的角色。 本研究旨在以交易成本的觀點探討能源需求者進行能源管理服務之需求意願問題。 在分析與理論架構的建立方面,本研究根據交易成本理論做為研究主軸,以此建立出研 究架構,並彙整交易成本前置因素,歸納出資產專屬性、任務複雜度、市場競爭程度及 體制環境支持,以做為節能服務公司與需求端在交易過程所衍生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交易成本方面,本研究彙整歸納出資訊與搜尋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監督成 本與執行成本。最後,透過控制機制將正向調節交易成本與需求意願。 在實證研究方面,本研究先後採問卷前段訪談、問卷調查兩階段。第一階段訪談六 位相關企業包含節能服務公司、金融機構,及能源需求者。其中節能服務公司將以節能 技術發展最為成熟之企業為挑選對象,包含建築、照明、空調及鍋爐領域。第二階段, 依據國內排放二氧化碳最多之產業為選擇基礎,歸納出水泥產業、食品產業、塑膠產業、 電子產業、汽車產業、橡膠產業、鋼鐵產業、造紙產業與化學產業,總計 835 家上市(櫃) 公司之副總經理以上層級為問卷填答對象,主要原由是本問卷內容可能牽涉企業內部管 理政策問題。最後,經三波問卷回收,共收集 125 份有效問卷,回卷率為 14.97%,並 利用因素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探討變數間之影響效果。 經由分析之後,本研究發現資產專屬性、任務複雜度對交易成本,及控制機制對需 求意願呈現正向關聯。市場競爭程度、體制環境支持對交易成本,與交易成本對需求意 願之間呈現負向關聯。最後,本實證研究針對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管理意涵,並建議臺 灣能源管理服務應朝向:一、與政府政策結合。二、強化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術的擴充。 三、建立完善且透明的控制機制。四、關切能源需求者的想法。 關鍵字:節能服務公司、能源管理服務、交易成本理論、控制機制、需求意願. ii.

(5) A Study on the Demand Intention for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dvisor: Dr. Phil Y. Y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tudent: Ruan, Wang-Y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Developing an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 to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also to reduce cost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worldwide. However, prior research has tended to investigate specific research ESCOs and ignore the individual roles of demanders. Thus, to bridge this gap,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population in Taiwanese ESCO research institutions .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nature of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among ESCOs and energy service demanders. 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we develop a conceptual framework composed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a control mechanism. The control mechanism may be expected to positively regulat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demand intention. A two-stage research design was applied. The first stage included a pre-questionnaire, which was used to carry out an in-depth interview with related companies, including ESCOs, financial corporations, and energy demanders. This study selected developed technology represented among all the ESCOs, such as buildings, lighting, air conditioners, and boilers. The second stage was a large-scale quantitative survey. We sent 835 survey questionnaires to employees above the vice general manager level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sectors. Moreover, a total of 125 effective surveys were collected (14.97% response rate). Four key factors in asset specificity, task complexity, competitiveness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were identified and test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Moreover,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trol mechanism and demand intention were clarified. This study also draws some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SCO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led to the following considerations: (1) co-operation with government; (2) strengthening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3) establishment of frameworks for control mechanisms; (4) concerns about the thinking of the demander. Keywords: Energy service company, 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control mechanism, demand intention. iii.

(6) 目錄 致謝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 iv 圖目次 ..................................................................................................................................... vi 表目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節能服務公司概況............................................................................................ 8 一、定義 ................................................................................................................... 8 二、發展概況 ........................................................................................................... 9 三、節能服務公司的種類與顧客組成 ................................................................. 14 第二節 交易成本.......................................................................................................... 17 一、交易成本理論形成原因 ................................................................................. 17 二、交易成本的類型與內涵 ................................................................................. 21 三、能源管理服務交易成本 ................................................................................. 24 第三節 控制機制.......................................................................................................... 26 一、緣起與種類 ..................................................................................................... 26 二、主要內涵 ......................................................................................................... 27 三、需求意願 ......................................................................................................... 29 四、節能服務公司控制機制 .................................................................................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4 第一節 研究假說.......................................................................................................... 3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9 第三節 研究變項操作定義與衡量.............................................................................. 40 一、交易成本前置因素 ......................................................................................... 40 二、交易成本 ......................................................................................................... 42 三、控制機制 ......................................................................................................... 44 四、研究變項衡量 ................................................................................................. 46 第四節 問卷調查.......................................................................................................... 47 一、初級資料蒐集 ................................................................................................. 47 iv.

(7) 二、抽樣設計 ......................................................................................................... 48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50 一、敘述性分析 ..................................................................................................... 50 二、信度與效度檢定 ............................................................................................. 50 三、相關分析 ......................................................................................................... 51 四、多元迴歸分析 .................................................................................................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2 第一節 敘述性分析...................................................................................................... 52 一、問卷回收階段 ................................................................................................. 52 二、樣本特性描述 ................................................................................................. 52 第二節 因素分析.......................................................................................................... 55 一、因素分析與信度檢定 ..................................................................................... 55 二、相關分析 ......................................................................................................... 58 三、多元迴歸分析 ................................................................................................. 62 第三節 討論.................................................................................................................. 65 第五章 結論 ........................................................................................................................ 73 第一節 管理意涵與建議.............................................................................................. 74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 75 參考文獻 ................................................................................................................................ 76 附錄 ........................................................................................................................................ 82 附錄一 潔淨能源種類與實際狀況.............................................................................. 82 附錄二 各國節能服務公司的推動障礙...................................................................... 83 附錄三 問卷.................................................................................................................. 84. v.

(8) 圖目次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研究流程........................................................................................................ 7 臺灣節能服務公司年產值.......................................................................... 12 能源管理服務執行前後的交易成本.......................................................... 25 研究架構...................................................................................................... 40 臺灣各產業部門二氧化碳排放趨勢.......................................................... 49. vi.

(9) 表目次 表一 全球初級能源需求預測................................................................................ 3 表二 ESCO 活動指標 .......................................................................................... 10 表三 傳統能源公司與現代 ESCO 比較 ............................................................. 13 表四 節能服務公司類型...................................................................................... 15 表五 節能服務公司顧客類別.............................................................................. 16 表六 各國節能服務公司顧客分布...................................................................... 17 表七 交易成本特性與內涵.................................................................................. 19 表八 交易成本行為假設與內涵.......................................................................... 20 表九 交易成本類型與內涵.................................................................................. 23 表十 節能服務公司合約模式.............................................................................. 31 表十一 交易成本前置因素變項操作定義表...................................................... 42 表十二 交易成本變項操作定義表...................................................................... 44 表十三 控制機制操作定義表.............................................................................. 46 表十四 樣本結構.................................................................................................. 54 表十五 交易成本前置因素的信度及因素分析結果.......................................... 56 表十六 相關係數分析表...................................................................................... 61 表十七 各研究變數對交易成本的影響效果...................................................... 63 表十八 各研究變數對需求意願的影響效果...................................................... 65 表十九 專家訪談名單.......................................................................................... 66 表二十 假說檢定結果.......................................................................................... 66. vii.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自從 18 世紀工業革命起,人類逐漸開發各種石化能源的使用方式,從燒煤炭 的蒸汽機,慢慢發展到石油為主的內燃機,接著電力的使用與發展使人類的生活 方式出現重大改變,尤其各式的交通工具,使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們有了密切的 交流與互動。在這個經營環境之下,產品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生產者容易自由進 出市場,所生產之產品為必需品,供給創造其本身需求,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傳 統管理者的唯一功能就是將生產要素進行最佳組合,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最大 產量或最低的生產成本(謝登隆、徐繼達,2007)。因此,在能源成本占企業營運總 成本的百分比相當低(能源成本在大部份產業中大約為 2%)(Lovins, Lovins, & Hawken, 1999),以及傳統管理者們普遍認為改善環境與企業維持競爭力呈現相反 的關係的情況之下(Porter & van der Linde, 1995),企業在市場中維持高度競爭能力, 必須考慮到如何利用環境資源,使生產力提升,成本下降,進而使產品增值。也 就是,傳統管理者們的觀點認為,企業在設計相關的管理活動流程時,若是將環 境改善納入其中,可利用的環境資源隨之減少,產品價值因此而降低(Porter & Kramer, 2011)。 西元 1970 年初期,全球發生石油危機,物價飆漲,各國經濟陷入瓶頸狀態, 這些環境改變,迫使傳統管理者們的思維開始革新,學界與環保團體日益重視環 境保護。Porter and van der Linde (1995)表示,現代的經營環境,企業不能只是專注 在降低成本,應該更重視環境議題,當企業減少環境汙染後,企業的競爭能力將 隨之提升,進而抵銷成本。因此,各企業在產品的設計或是新科技的採用,皆是 以減少能源成本為目標(Lovins, et al., 1999)。Drucker (1954)也認為,利潤與成本並 非相斥的概念,企業賺取的利潤是一種未來成本,這些利潤可以做為經濟、環境、 社會及技術變遷的相關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利用環境資源獲得利潤,也應當回 1.

(11) 饋社會環境。在能源耗竭環境中,現代的管理者們傾向採取有效運用環境資源的 營運策略,即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利潤。有鑑於此,隨著環境轉變,企業 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更緊密地結合,彼此相互依賴,同時管理者們的經營思維亦從 局部性地考慮擴展到全面性的考量,企業的目的重要界定為創造共享價值(Shared value),而非一昧追求利潤(Porter & Kramer, 2011)。 至今,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 2008 年世界能源 展望報告指出,預測全球能源消耗率在 2006 年到 2030 年間將成長 45%,年平均 增長率為 1.6%,其中以石油為最大宗的初級能源(經濟部能源局,2010)。依照目 前的能源消耗率,石油儲存量僅剩不到五十年的使用期(參考表一)。在全球能源供 給有限下,相關替代之潔淨能源,包括太陽、風力、海洋、植物、原子,以及深 層地熱等,發展階段還未成熟,發揮效果有限,致使能源使用成本正不斷增加(Morse, 2009) (參考附錄一),全球依然面臨著能源短缺及能源成本提升的嚴峻挑戰,各國 紛紛著手研究節省能源成本之議題,嘗試將商業原則適用於環保問題上,同時增 加股東收益及增進環保工作的效果,節省能源成本支出,創造龐大的商機。節能 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簡稱 ESCO 或 ESCo)因此應運而起,成為各國 逐鹿發展的產業。透過關鍵的商業模式,抑制暖化問題,減緩資源耗竭,同時獲 得足夠能源繼續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並且創造週邊效益,例如汙染防制成本、 節能減碳費用、增加就業機會與市場通路,以及良好的企業聲譽,使得人類與環 境永續生存。至此,在環境保護概念的世界潮流下,再生能源供應、智慧電網及 溫室氣體減量、碳交易市場…等節能管理議題逐漸引起社會重視,透過節能服務 公司推動能源管理服務(Energy management services),降低國家能源成本支出、降 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及提昇整體能源使用效率,復甦全球經濟,已成為產官學界 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 2.

(12) 表一. 全球初級能源需求預測 註:單位為百萬公噸油當量. 2005-2030 年 能源種類. 2000 年. 2006 年. 2015 年. 2030 年 平均成長率. 煤炭. 2,292. 3,053. 4,023. 4,908. 2.0%. 石油. 3,649. 4,029. 4,525. 5,109. 1.0%. 天然氣. 2,008. 2,407. 2,903. 3,670. 1.8%. 核能. 675. 728. 817. 901. 0.9%. 水力發電. 225. 261. 321. 414. 1.9%. 生質能. 1,045. 1,186. 1,375. 1,662. 1.4%. 其他再生能源. 55. 66. 158. 350. 7.2%. 合計. 10,034. 11,730. 14,121. 17,014. 1.6%.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2010).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在全球日益重視能源管理服務發展之際,各國開始紛紛投入相關研究,探討 能源管理服務的產業發展狀況、國家政策相關要素及商業模式等議題。首先,在 產業發展狀況相關研究發現,節能服務公司在各國是屬於具有前瞻性的產業。以 發展較為成熟的美國為例,儘管全球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節能服務公司仍會持 續擴展(Goldman, Hopper, & Osborn, 2005)。主要因素是聯邦政府及當地州政府計畫 對於能源管理服務的支持,增加推廣力道。另為由於能源效率標準訂定及減稅規 劃,使企業須支付節能費用增加,進而造成對節能服務公司的需求增加(Hansen, Langlois, & Bertoldi, 2009)。同時,這些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納入更廣泛及高資本 的技術及服務內涵,成為超級節能服務公司(Super ESCO)(Vine, Nakagami, &. 3.

(13) Murakoshi, 1999)。舉例而言,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不再限於能源效率領域,還包 括生產力提升、製程改善、環境污染控制、廢棄物清理、職業安全、現代化與創 新等業務。除美國之外,全球38個國家的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狀況也有日益成長的 趨勢(Vine, 2005)。其次,在國家政策相關研究發現,全球各國的能源管理服務體 制依舊薄弱。僅管節能服務公司在全球能源管理服務體系的成長與需求每年持續 穩定增加。不過,仍有許多相關機制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如能源價格、投保機制、 合約規定、量測與驗證單位等,造成該產業的財稅扶持政策少、融資困難以及規 模偏小、發展不規範等突出問題(參考附錄二)(Vine, 2005),進而形成產業成長的障 礙因素(Spees & Lave, 2007)。國內也有相關問題產生,例如國內產業界耗電能比率 為整體各種行業最高者,但政府制定能源價格低廉,導致回收投資期間拉長(林明 鸿,2001)。另一為政府獎勵政策與補助的相關機制過於保守(陳志承,2009),使 得企業難以了解能源管理服務發展的重要。最後,在商業模式相關研究發現,政 府機構為當前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主要推手。以美國為例,若逐步細分市場,可 以發現公家機構市場比率最高,包含市政府和州政府、大學院校、中小學校及醫 院(Hansen, et al., 2009)。這些公家機構藉此擴大能源需求端對能源管理服務的需求 (Rezessy, Dimitrov, Urge-Vorsatz, & Baruch, 2006)。而國內也有相關研究認為,除了 政府機構之外,節能服務公司本身進入市場之關鍵因素與策略經營模式也會影響 能源管理服務發展(王育忠,2009)。綜合而言,觀察節能服務公司的產業發展狀況、 國家政策與商業模式議題,可以發現節能服務公司雖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但其發 展過程相當順遂。然而,這種具有明星特質的產業仍有許多現有及潛在性問題尚 未被解決與發現,進而形成產業成長的障礙因素。尤其國內節能服務公司雖然數 量龐雜,但卻未能充分引導及滿足市場商機,此乃當前國內節能服務公司面臨之 重要議題。 有鑒於此,為進一步提升國內節能服務公司之績效,突破目前能源管理服務 之瓶頸,本研究綜觀過去研究發現,迄至目前為止, 過去多數研究主要是從供給 4.

(14) 端為出發點(Goldman, et al., 2005; Rezessy, et al., 2006),分析能源需求端非常少見, 尤其缺乏實證探討(Sorrell, 2007)。同時,過去相關研究忽略改變產業體系最重要的 媒介-需求端(Prahalad & Ramaswamy, 2000)。事實上,需求端從傳統被認定是被動 的買主角色定位,演變成企業共同創造價值網絡的一部分。透過供給端與需求端 共同創造及分享價值的研究觀點,逐漸受到學術界與實務界重視(Drucker, 1954; Prahalad & Ramaswamy, 2000, 2004)。因此在過去研究累積相當基礎之下,本研究 試圖連結供給面與需求面,並透過控制機制(Control mechanism)將能源管理服務相 關參與者之互動過程加以分析。採用控制機制在於,能源產業興起之際,商業與 環保的爭論已經被型塑成一個複雜議題,因為通常企業管理者們很容易把環保議 題視為商業議題(Reinhardt, 1999)。因此這些管理者們必須了解進行能源管理服務 的狀況下,需要透過哪些機制與節能服務公司合作才會獲得報酬。 另一方面,由於節能服務公司提供之節能產品屬於高涉入性產品,產品複雜 度很高,與能源需求端之互動關係較為密切,特別容易因為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等因素,導致傳遞服務時的困難,再加上能源管理服務的客觀價值不 易衡量,造成節能產品的搜尋、談判及監督等交易成本會較一般產品更高,進而 迫使節能服務公司及需求端產生投機行為,同時多數決策管理者極少留意需求端 對 機 會 成 本(Opportunity costs)的概 念 (Frederick, 2011) ,因此 以交 易成本理論 (Transaction cost theory)做為能源需求端訪談的問題設計基礎與本研究核心契合。 而使用交易成本理論的優點在於該理論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已被許多專家學者 作為影響市場中買賣雙方交易行為的探討(Coase, 1937; Dahlman, 1979; Heide, 1994; Rindfleisch & Heide, 1997; Sorrell, 2007; Williamson, 1975, 1985, 1991; 方世杰、方 世榮, 2002; 黃思明,1997)。綜合來說,本研究嘗試連結控制機制與交易成本的 概念,使問卷題項發展更為聚焦,以深入探討節能服務公司與需求端關係,期盼 透過蒐集、整理、分析資料與討論驗證,將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的節能價值活絡在 需求端中,確保及增進節能服務公司的獲利能力。 5.

(1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試圖建立多個構面探索節能服務公司,透過控制機制作為供給端之內、 外部環境構面,以交易成本作為供給端與需求者之間溝通構面,藉此期望發現國 內節能服務公司與需求端之間現有或潛在性問題,提供解決之策略與建議,以供 政府產業發展政策制修訂與民間投資策略研擬之參考。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 機,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內涵及其形 成因素為何。其次,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者互動關係存在哪些機制有助於交 易成本降低。最後,交易成本、控制機制與需求意願,三者關係。.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一所示,在第一章為探索研究背景,找出研究動機與確認研 究目的。第二章主要是進行文獻探討,將理論與本次研究對象相互對應。在第三 章是建立本次研究假說與架構,並選擇適合分析方法,同時為求問題之客觀性, 本研究將向能源需求端企業代表進行訪談,包含節能服務公司、能源需求端、金 融機構,及量測與驗證單位,以修正問卷題項與逐字記錄意見。在第四章的部分, 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來蒐集樣本資料,進行量化分析,以驗證各個構面之關係。第 五章主要是彙整與分析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6.

(16) 圖一. 研究流程 7.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有三個小節,依序介紹節能服務公司概況、交易成本與控制機制。首 先,第一節定義節能服務公司、介紹發展緣由等。接著,第二節將以交易成本理 論的概念,探討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端之間進行能源管理服務之障礙因素。 最後,第三節主要探討控制機制的緣起與定義,再由此深入了解節能服務公司營 運程序。. 第一節. 節能服務公司概況. 一、定義 Hansen, Langlois, and Bertoldi (2009)提到,歐洲是全世界最早出現節能服務公 司概念的地區,其中歐洲節能服務公司協會(European Energy Service Company Association, EAESCO)在歐洲能源市場及環境政策架構扮演重要的角色,該協會定 義節能服務公司係指「企業提供整合能源服務給顧客,包含大量的能源使用者與 公共事業,以及能源效能計畫的執行,特別是以組裝設備作為基礎,提供計畫之 執行與保固,並且經由為顧客節省能源費用的方式獲得報酬」。美國屬於節能服 務公司發展最為完善之國家,該國的政府部門成立美國國家節能服務公司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SCO, NAESCO)來進行能源效率提昇、再生能源推廣及節 約用水等工作,而 NAESCO 認為節能服務公司就是「一種研發、設計、安裝以及 改善能源效率、設備維護成本之融資投資計畫的事業」 。另外,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也賦予節能服務公司定義,「企業從事汽油、電市場交易 買賣服務、發電、運輸、電力傳輸、配電、水資源、節約能源及煤、電、瓦斯、 核能、油、再生能源之管理等業務」。至於臺灣方面,經濟部商業司亦有對節能 服務公司定義,「從事新及淨潔能源、節約能源(Energy Saving)、提升能源使用效. 8.

(18) 率(Energy Efficiency)或抑制移轉尖峰用電負載之設備、系統及規劃、可行性研究、 設計、製造安裝、施工、維護、檢測、代操作、相關軟硬體構建其相關技術服務 之行業」。透過上述數列之定義後,可以了解節能服務公司是一種將節能技術與 服務管理進行整合之企業,主要目的是協助顧客節省能源費用或消耗,建立專業 節能資訊,提昇能源管理人員素質,改善環境品質,提升員工生產力,及塑造企 業節約能源之綠色形象等等,使顧客迅速回收購置節能設備所投入的成本。也就 是說,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系統是站在顧客立場,運用節能技術和管理觀念,為 顧客創造能源使用合理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省能源成本費用的機會。主要 的行銷特色是提供客製化的服務,針對顧客需求設計節能專案。. 二、發展概況 欲深入了解節能服務公司的本質,必須回歸到最初始的起點。節能服務公司 自形成開始,隨著時間不斷地變遷,其中演變的變化是極為重要的議題,尤其是 此類的研究領域仍然處於萌芽階段,對節能服務公司之變遷過程,仍然相當缺乏。 因此,唯有了解節能服務公司變遷的發展階段,才能使得策略規劃有所依據。 追溯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節能服務公司最早在1978年於瑞典 成立,根據Vine (2005)年的研究調查顯示,歐洲的德國在1990年到1995年之間開始 出現節能服務公司,期間多達500-1000家的節能服務公司成立。亞洲的日本在1997 年起也開放節能服務公司市場,韓國自1992年起已有158家節能服務公司成立,甚 至是較晚發展的中國大陸都有23家節能服務公司成立。總而言之,多數國家的節 能服務公司約在1980年末期與1990年初期開始發展,其中加拿大節能服務公司的 總產值最高,平均一間節能服務公司就有$1,000-2,000萬美元的產值,而德國節能 服務公司的密集程度最高,產值達$15,000萬美元(參考表二)。. 9.

(19) 表二 國家. ESCO 成立時間. ESCO 活動指標 家數. 2001 年 ESCO 總產值 (單位:萬美元). a. 阿根廷. 1990. 5. 小於 100. 澳大利亞. 1990. 8. 2500. 美國. 1970-1980. 30-40. 410000a. 奧地利. 1995. 25. 700. 巴西. 1992. 60. 1000b. 加拿大. 1982. 5. 5000-10000. 中國大陸. 1995. 23. 4970a. 象牙海岸. 2000. 4. 25. 捷克. 1993. 3. 100-200. 愛沙尼亞. 1986. 20. 100-300. 芬蘭. 2000. 4. 50-100. 德國. 1990-1995. 500-1000. 15000. 印度. 1994. 4-8. 50-100. 日本. 1997. 21. 6170a. 約旦. 1994. 1. 200. 韓國. 1992. 158. 2000. 摩洛哥. 1990. 1. 50. 尼泊爾. 2002. 2. 25. 波蘭. 1995. 8. 3000. 斯洛伐克. 1995. 10. 170. 南非. 1998. 3-5. 1000. 瑞典. 1978. 6-12. 3000. 瑞士. 1995. 50. 1350. 泰國. 2000. 6. 500-600. 突尼斯. 2000. 2. 50. 烏克蘭. 1996. 5. 250. 美國 2008 年 ESCO 總產值達 410000 萬美元,預估 2011 年總產值為 710000-730000 萬美元;中國. 大陸 2009 年 ESCO 總產值達 587.68 億人民幣;日本 2007 年 ESCO 總產值達 406 億日幣,未來 5 年內將市場規模擴大至約 1.08 兆美元。 b. 2001 年巴西電力短缺,當年度較不尋常。2000 年較正常,價值 3000 萬美元。. 資料來源:Japan Association of ESCO (2011);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SCO (2011); Vine (2005: p.693);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 (2011) 10.

(20) 在臺灣,節能服務公司是由傳統能源公司演化而成,自 1978 年爆發第一次能 源危機後,政府頒行能源措施,並訂定能源管理辦法,採取眾多政策,像是強制 性進行能源效率管理、提供技術研發獎勵優惠與教育宣導等,進而促使傳統能源 公司開始發展。傳統能源公司以銷售節能產品為營運導向,屬於節能設備提供廠 商,與顧客採取傳統的買賣合約,即顧客依照本身需求,向傳統能源公司採購節 能產品,簽訂採購合約。隨著傳統能源公司在研發節能產品逐漸成熟的情況下, 節能產品逐漸被大量複製,售價趨於合理,企業獲利率下降,傳統能源公司開始 提供顧客,規劃、安裝、建置,甚至是融資的服務,導致節能服務公司孕育而生。 臺灣節能服務公司最早約在 1998 年左右成立,根據臺灣能源技術服務產業發展協 會(簡稱臺灣 ESCO 協會)在 2010 年官方網站統計顯示,從 2005 年僅有的 20 家廠 商到 2010 年已增加至 130 家,以倍數之速度成長(臺灣能源技術服務業發展協會, 2010)。在總產值方面,節能服務公司自 2005 年起至 2008 年止,開始逐年呈現正 向成長,其成長率高達六成左右。不過,在 2009 年時,總產值略為下降,比率達 9%。主要原因係受到全球金融海嘯之影響,導致節能改善工程、節能設備及技術 銷售的產值縮減。僅管如此,節能服務公司未來總產值預估,2010 之成長幅度為 32.5%,2011 年為 42.2%,其成長幅度亦呈現正成長(經濟部能源局,2010)(參考圖 二)。. 11.

(21) 4500 4000 單位:新臺幣 百(萬元. 3500. ). 1000. 3000 2500 2000 總產值 1500. 50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F) 2011(F). 年份 圖二 臺灣節能服務公司年產值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2010: p.153). 節能服務公司屬於新興產業,業務範圍包含,開發、設計、專案融資、安裝、 維修、衡量、監測及承擔風險,所提供的服務項目較傳統能源公司更為全面。除 服務範圍更廣泛之外,兩者差異還包含資金風險、提供顧客的財務規劃、驗證機 制等,例如傳統能源公司所提供的資金回收期限較節能服務公司短,且初期投資 金額相對較高,或是過去傳統能源公司沒有針對顧客提供健全的財務規劃,但節 能服務公司提出相關改善方案,再加上為求能源管理服務的公平與合理性導致節 能服務公司開始納入第三單位的驗證單位,使得能源需求者必須承擔的風險較以 往降低許多(參考表三)。由以上論述中,可以觀察到臺灣節能服務公司演進的路 徑。在技術發展逐漸成熟的狀況下,以顧客需求做為發展方向,提供更多的服務 滿足,造成企業的重組。綜合來說,隨著節能技術與設備日趨成熟,過去的傳統 能源公司僅銷售產品給顧客,提供單元基礎的服務,難以將能源服務的貢獻彰顯, 12.

(22) 維持市場競爭力。因此,逐漸拓展服務項目,除了提供技術與設備之外,還發展 出服務整合,加入管理能力與設計施工能力,試圖滿足顧客需求,進而演化出節 能服務公司。. 表三 項目. 傳統能源公司. 服務. 節能設備買賣. 傳統能源公司與現代 ESCO 比較 節能服務公司 設計與規劃管理、節能設備買賣、 工程施工與驗證. 資金. 資金回收期短,期初投資金額高 資金回收期較長. 財務規劃. 無. 節能服務公司自行提供資金給顧 客,甚至幫助顧客向銀行融資. 驗證. 不重要,由顧客自行驗證即可. 重要,買賣雙方,甚至第三單位都 加入驗證. 風險承擔. 能源需求者承擔的風險高. 能源需求者承擔的風險低. 目前臺灣節能服務公司發展之利基,在於全球面臨經濟蕭條與能源價格巨幅 變動的衝擊,尤其臺灣 99.3%能源仰賴進口,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能源與經濟情勢, 顯得更加險峻,因此推動節約能源與利用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 未來能源科技研究之趨勢。政府正積極將節能服務公司列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 業屬於製造業及技術服務業部份獎勵辦法」 ,可享財稅優惠(即股東投資抵減或五年 免徵營所稅),能源產業市場正開始萌芽。行政院 2008 經建計畫,推動住商部門綠 建築方案,其中「日常節能」之指標,可帶來建築物節能改善商機。政府部門推 動辦公室節約能源措施,導入節能服務公司進行節能專案的可能性增加,只要有 成功案例產生,必有其他機關陸續跟進。此外,2002 年 7 月新成立的能源局,其 主要業務除制訂能源政策外,亦將促進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列為最優先推動的工作, 13.

(23) 對節能服務公司之成立,將有極好的發展機會。工研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整合政府科專與院內技術資源,擴散節能服務/技術能量, 建構與推動節能服務公司運作體系。有鑒於此,國內產業成立的內外在條件漸趨 成熟,包含市場、法規、政策、及國際趨勢,能源產業將是繼資訊電子業後的 21 世紀明日之星產業。. 三、節能服務公司的種類與顧客組成 針對節能服務公司的種類,Hansen et al. (2009)依照節能服務公司提供之服務 與技術進行區分。其中,技術項目,包括製程節能改善、照明系統提供、空調節 能系統提供、鍋爐系統提供及整體設施電能監控與管理等。服務項目,包括節能 技術顧問服務、節能設備提供與融資協助、節能系統工程設計、規劃與施工、能 源系統電力產出及供應、節能績效保證服務及能源查核與節能績效驗證測試等, 以及設計與執行節能專案、能源管理、承包能源基礎建設及風險管理等。具體而 言,依照節能服務公司的核心能力、獲利來源等,可分成三種公司定位。首先, 設計服務公司,這類的公司營運成本最低,且多數是小型企業。創立初期並不自 行研發生產能源管理服務業所需要的軟硬體或設備,除了少部份企業透過 OEM 將 設備放上自有品牌外,主要是以節能規劃技術為專業,因此壓縮獲利空間,僅能 賺取規劃及顧問的費用。其次,設備或元件商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電子或控制 元件為主,另一類則是以耗能設備以及相關元件或控制裝置為主,此類公司由於 擁有產品開發的能力,對於研發製造的設備特性較為了解,能針對顧客的需求開 發或是選用公司產品,有助於新產品開發,並具有成本優勢。設備或原建商主要 是從販售商品,及相關設備維修與保養費,賺取利潤。此外,部分公司除了生產 設備或關鍵零組件之外,也從事能源管理服務的業務。最後為工程公司,這類的 公司規模通常為大型企業,在財力與客戶的基礎上具有相當的優勢,財務結構強。 除了具備設計以及規劃施工的能力,並且由於長期與各設備供應商配合,因此在 14.

(24) 設備成本有相對優勢,另外,這類公司已經把能源管理服務納入業務範圍,且由 於經驗豐富,掌握許多既有的顧客資源,其主要獲利模式為降低顧客的能源費用 支出,分享顧客節省的能源費用。儘管能源服務業可區分以上三類,但實際上此 分類定義越來越模糊,主要原因是許多公司開始跨足工程或設備的研發,藉此以 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表四 公司類型. 核心能力. 節能服務公司類型 獲利來源. 營運 公司 財務 成本 規模 結構. 設計服務. 設計與規劃節能活動. 設備或元件 研發與販售節能商品. 規劃與顧問費. 低. 小. 弱. 販售商品,及相關設備維修 中. 中. 中. 大. 強. 與保養費 工程. 設計與規劃施工. 規劃與施工的費用,及分享 高 顧客節省的能源費用. 節能服務公司價值鏈的形成是從最上游的能源供應商,中游(包括:節能設備 提供者及節能服務公司),最下游為能源使用者(企業、零售商及一般用戶等)所組 成(Sorrell, 2007)。在全球各國的節能服務公司主要顧客聚焦在商業部門、工業部門 與政府機關。依據 Vine (2005)表示,多數國家節能服務公司主要顧客分為住宅、 商業、工業、農業以及政府機關,其中以商業、工業與政府機關為各國主要目標, 住宅與農業為次要發展目標(住宅部分包含七個國家,而農業僅有愛沙尼亞和南非), 主要原因是商業、工業與政府機關所消耗的能源較住宅與農業多,透過消耗較高 能源成本的部門單位,降低成本以獲得龐大的效益(參考表五與表六)。在臺灣顧客 組成方面,以能源耗用比例來看,高於 60%的能耗集中在契約容量大於 800KW 的. 15.

(25) 大用戶,15%到 18%集中在契約容量介於 500KW 與 800KW 之間的中小型用戶, 最後 15%到 12%為民生用戶。其中,大用戶主要涵蓋工業機構(例如:工廠、能源 大用戶)、住宅與商業(例如:醫院、旅館、大型購物中心、新能源社區等)及機關、 學校、政府單位。. 表五 顧客分類 住宅(Residentiala). 節能服務公司顧客類別 各國主要目標 多數節能服務公司並未將目標群組放入住宅。只 有 7 個國家有,包含尼泊爾(30%)和南非(15%)。. 商業(Commercial). 多數國家的節能服務公司業務達 10-40%,其中日 本、印度等至少達 50%以上。. 工業(Industrial). 多數國家在工業的部分呈現高比例的現象,包含 保加利亞、埃及等。. 政府機關(Municipal). 在幾個國家中是主要目標,包含澳洲、義大利和 加拿大等,至少達到 50%。. 農業(Agricultural). 只有愛沙尼亞和南非。. a. 連棟建築(multi-family buildings)包含在部門的目標群組中。 資料來源:Vine (2005: p.694). 16.

(26) 表六. 各國節能服務公司顧客分布. 住宅. 商業. 工業. 政府機關 a. 農業. 其它 b. (%). (%). (%). (%). (%). (%). 奧地利. 5. 10. 10. 50. 0. 25. 比利時. 0. 10. 50. 40. 0. 0. 巴西. 5. 35. 35. 20. 0. 5. 加拿大. 0. 95. <5. 0. 0. 0. 智利. 0. 40. 40. 20. 0. 0. 中國大陸. 10. 20. 60. 5. 0. 5. 捷克. 5. 20. 25. 50. 0. 0. 埃及. 0. 30. 70. 0. 0. 0. 芬蘭. 0. 10. 60. 30. 0. 0. 德國. 10. 25. 10. 30. 0. 0. 印度. 0. 50. 36. 0. 0. 0. 義大利. 3. 4. 100. 90. 0. 0. 日本. 0. 64. 42.2. 0. 0. 0. 韓國. 4.6. 52.9. 40. 0. 0. 0. 南非. 15. 20. 25. 35. 5. 0. 瑞典. 10. 10. 20. 30. 0. 30. 泰國. 0. 30. 70. 0. 0. 0. 英國. 0. 25. 40. 25. 0. 10. 國家. a. 政府機關:與城市相關的公共設備,包含鐵路等。 其他:包含街道照明、其它政府機關與非市政的公共設備。 資料來源:Vine (2005: p.700) b. 第二節. 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理論形成原因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從經濟觀點來解釋交易方式,旨在探. 17.

(27) 討透過市場機能運作的市場交易,或是經由組織內部化進行組織間交易,在兩者 之間做最經濟的抉擇。基本概念是來自學者Coase在1937年The Nature of The Firm 提出,他首先反駁經濟體系是藉由價格機能運作之觀點,也就是市場存有交易成 本使得市場價格機能無法運作,於是在市場價格機能運作體系處於不完善 (Incomplete)的環境之下,若是透過企業來分配與整合資源,不但減少交易產生之 成本,更使得市場機能具有效率。後續學者依此基礎作為研究發展,例如Williamson (1975, 1985)加入組織理論、策略理論等各種其他有關契約行為的理論擴大架構, 成為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重要理論。關於交易成本研究,學者大都沿用Williamson的 概念(Dahlman, 1979; Heide, 1994; Rindfleisch & Heide, 1997; Sorrell, 2007; 黃思明, 1997),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其意義。 Williamson (1975, 1985)認為交易成本將影響組織的形成以及不同組織型態。 而交易成本是指為了完成某項交易,兩方所需付出與生產無直接關係的成本,包 含交易資訊搜集、談判過程、監督等所需付出的時間、金錢、人力與物力,甚至 是風險。Williamson (1975)在分析組織與市場的選擇時,其認為交易成本的形成原 因是交易特性與行為假設相互影響之結果。其中,交易特性是指交易行為發生之 基礎,包含不確定性、資產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與交易頻率(Frequency)(參考表 七)。首先,Williamson (1985)表示不確定性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未來各種狀況無 法預知而發生各種偶發事件的不確定性,另一則是由於資訊不對稱而造成可能被 交易對方欺瞞的不確定性。其次,Williamson (1975)指出資產專屬性是交易買方花 一大筆資源(人力、時間、金錢與物力)投資於一特定的交易商品或是服務,而此項 投資具有特定的用途,如果移轉到其他用途時,需負擔重大的成本。也就是說, 投資錯誤的商品或是服務,將會使價值下降,形成潛在成本。Williamson (1975)又 將資產專屬性分為三類,包含場地專屬性(Site specificity)、設備資產專屬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與人力資源專屬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最後,交易頻率是指雙 方交易次數的多寡。一般來說,當交易頻次越多,其累計的交易成本相對地也越 18.

(28) 高,不過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交易經驗也將隨之提升,進而減少風險。因此交 易次數愈少,雙方承擔的風險就愈大,進而造成交易成本增加。. 表七 交易特性. 交易成本特性與內涵. 內涵. 資產專屬性 交易所需投入的資產具有特定用途,若被轉移到其他交易時,將無 法保有相同的價值。簡單而言,因交易需要投入的資產具有高 度的獨特性,若將此特殊資產移至其他用途時,將使原有的價 值喪失。 不確定性. 源於買賣雙方對未來交易狀況皆無法預知的不確定性,另是由資訊 不對稱而產生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與有限理性相關,當契約 愈能充分發揮機制,不確定性愈低。反之,愈高則交易雙方也 愈容易產生投機行為。. 交易頻率. 指交易重複發生的頻率,可以分為單次交易、偶發性交易及經常性 交易。當交易頻率愈低,表示買賣雙方交易經驗較少,風險相 對較高。反之,交易頻率愈高,買賣雙方可能簽訂特定的長期 交易契約,以確保交易順利與穩定。. 資料來源:Williamson (1975, 1985). 行為假設是指假設交易雙方在交易的特性之下,更進一步地產生之行為,包 含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與投機主義(參考表八)。有限理性是指雙方交易過 程中,面臨外部環境變化快速,難以掌握。因此,只能透過有限能力處理這些不 確定的因素。雙方完成交易的困難度提升,進而使成本增加。投機主義,交易時, 雙方皆為了自己的利益,採取必要的面對策略,例如二手車市場。其中,行為假. 19.

(29) 設屬於人為因素。交易特性屬於環境因素。這些因素彼此的關係,呈現複雜且相 互影響,導致交易成本上升,造成所謂的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即供需不平衡, 資源效率未獲得最佳分配的狀況。. 表八. 交易成本行為假設與內涵. 行為假設. 內涵. 有限理性. 指人在處理資訊時能力有限,其來自於環境與行為的不確定性, 針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定義為環境是不可預測且複雜易變的,而 行為的不確定性是指監督對方執行交易的困難,當交易處於不 可預測且複雜易變的環境下,買賣雙方難以擬定涵蓋所有可能 發生情況的契約,通常為不完全契約,因而形成市場失靈 (Market Failure)。. 投機主義. 買賣雙方為了追求自我利益(Self Interest)而採取欺騙對方的策略 行為。換句話說,交易雙方藉由故意隱藏真相以追求自利,容 易造成道德危機、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等問題。. 資料來源:Williamson (1975, 1985). Sorrell (2007)把交易成本形成原因歸類成四種,包含資產專屬性、任務複雜度 (Task complexity) 、 市 場 競 爭 (Competitiveness) 與 體 制 環 境 的 支 持 (Institutional context)。首先,資產專屬性與Williamson (1985)的概念相似,Sorrell (2007)將資產 分成場地專屬性,由於資產的不可移動性導致資產設置妥當後,要重新裝置或搬 移的成本提升,使得擁有該資產的廠商必須與鄰近廠商產生相互交易關係,又或 是因為運輸、儲存的費用太高,使得生產相關的廠商必須緊鄰設立。當場地形成 專屬性之後,交易雙方在簽訂的年限內必須維持良好的雙邊關係,否則將承受毀. 20.

(30) 約帶來的成本損失。在設備資產專屬性方面,企業交易的設備等資產,具有特殊 用途,這類通常限制於生產某特定型態之產品或服務,因此只要合約提早終止或 是交易中斷時,廠商將因資產的特殊性蒙受其害。在人力資源專屬性方面,包含 人力在工作中學習獲得的工作技巧,以及人力完全無法移轉。管理者將人力移轉 至其他工作崗位或公司後,原單位的生產力因此下降。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人 力資源與組織之間依存度相當高,不容易在短期內找到適合的替代人選,形成雙 方都有維持僱用關係的誘因。其次,任務複雜度是指顧客在市場購買商品的難易 程度,主要是由資訊不對稱與行為不確定性所引起。當資訊不對稱與行為不確定 性的程度愈高,則消費者將花更多的時間和成本取得商品,也就表示任務的複雜 度愈高。接著,在市場競爭方面,廠商在有限的競爭競爭體制中,即可供顧客選 擇與比較之廠商有限,導致顧客資訊不完全,引起交易過程產生資訊不對稱,這 些情形將刺激交易者產生投機主義,像是交易者會喊出超過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s)的定價(Golberman & Vining, 1996),但若假設廠商在完全競爭市場的環境, 則顧客可選擇與比較之廠商更為充足,資訊獲得更為容易,使得資訊不對稱的情 況降低,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將更具效率(Efficient)水準(Sorrell, 2007)。最後, 體制環境的支持是指不同的法律特色與監管環境,像是政府採購法、有益的財政 計畫與其他具體的支持方案,將是企業外部形成交易成本的原因之一。在交易成 本理論形成原因方面,本研究採用Sorrell (2007)的概念,因為Sorrell提出的觀點是 依照Williamson (1975, 1985)的概念做為基礎,將交易特性與行為假設的構面一一 呈現。其次,Sorrell加入體制環境的構面,所探討的範圍更為廣泛。. 二、交易成本的類型與內涵 交易成本的前提,公司會內部化自己有能力以較低成本經營的活動,而依賴 他人有優勢活動的市場。當交易成本過高時,企業將會參與交易的成員融入到同 一組織內,運用組織內部的溝通協調機制取代市場機能(Williamson, 1975)。簡言之, 21.

(31) 企業會選擇生產及交易成本最低的交易方式。然而,因為市場機能的運作體系不 完善,導致在交換互動過程中,組織間契約的簽訂、協商談判、需求確定、監督 與執行,甚至是違約問題的處理方式,在上述過程的任一環節中所衍生的成本都 可統括為交易成本(Dahlman, 1979; Heide, 1994; Sorrell, 2007; Williamson, 1975, 1985, 1991; 方世杰、方世榮,2002; 黃思明,1997)。 事實上,Coase (1937)認為交易成本包含搜尋成本(Search Costs)、協議成本 (Bargaining Costs)與執行成本(Enforcement Costs)。Williamson (1975, 1985)談到交 易成本應該在契約制定的前後過程區分前成(Ex Ante)與事後(Ex Post)的概念。 Dahlman (1979)則是延伸出其他成本的觀點,包含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s),以 及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s)。莊正民與方世杰 (2001)認為交易成本包含資訊搜尋、 溝通、協商與監督等成本。Furubotn and Richter (2005)依照企業內、外部環境將交 易成本區分成兩種,包含市場(企業外部)與組織(企業內部)。在市場的交易成本又 細分成三種類型,包含搜尋與資訊成本是指企業搜尋合約夥伴、溝通,甚至是關 於品質與價格資訊所帶來的成本。其次,議價與決策成本表示企業與交易對象進 行議價與談判所花費之時間、法律諮商、顧問諮詢及決策制定帶來的相關成本。 最後,監督與執行成本是指企業監督合約條文、衡量產品/服務品質、衡量所交易 有價值的屬性、保護權利與執行合約內容產生的成本。另外,組織的交易成本也 細分成兩種類型。首先是組織建立,設立、維護或改變的成本與組織設計成本(包 含獎勵設計、資訊技術、公關、關說等)。另一為組織營運,決策制定成本、監督 執行順序、確保員工績效、代理成本、資訊管理成本等。 綜合以上研究觀點,本研究核心主要探討能源需求者與節能服務公司互動關 係,適合探討市場(企業外部)所產生之交易成本與其類型(Sorrell, 2007),因此將透 過交易雙方在競爭體制下進行交易前後所產生之成本做為類型區別。首先在交易 前所產生之成本有二,包含搜尋與資訊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搜尋與資訊成本 是指買賣雙方尋找適合交易對象所需付出的搜尋成本與資訊成本,該成本將受到 22.

(32) 交易雙方所擁有資訊是否充分、交易頻率等各方面因素所影響(Dahlman, 1979; 黃 思明,1997)。接著,協議與決策成本表示買賣雙方為完成交易,在追求自我利益 的前提下,彼此議價與協商,在決策過程中所衍生的成本(Heide, 1994)。在交易後 所產生的成本可分為兩種,包含監督成本與執行成本。監督成本代表契約簽訂後, 交易中的買方採用定期或不定期地監督賣方是否依照契約內容履行相關義務,所 有花費在監督對方所產生的成本(Dahlman, 1979; 方世杰、方世榮,2002)。另一執 行成本是指契約簽訂後,交易中若有一方違反協議,即採取投機行為,使得另一 方在執行交易過程中所產生價值或效益損失的成本(Dahlman, 1979)。總而言之,本 研究將以搜尋與資訊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監督成本與執行成本做為分析構面(參 考表九)。. 表九. 交易成本類型與內涵. 交易成本類 市場(外部). 市場(內部). 型與內涵 事前. 搜尋與資訊成本:. 組織建立:. 買賣雙方尋找適合交易對象所. 設立、維護或改變的成本與. 需付出的成本。. 組織設計成本。. 協議與決策成本: 買賣雙方彼此議價與協商,在 決策過程中所衍生的成本。 事後. 監督成本:. 組織營運:. 買方監督賣方是否依照契約內. 決策制定與監督執行所消. 容履行相關義務,所產生的成. 耗的相關成本等。. 本。 執行成本: 交易中若有一方違反協議,將 造成他方產生負成本。 23.

(33) 三、能源管理服務交易成本 在能源管理服務產生交易成本前置因素方面,本研究依據學者 Vine (2005)進 行市場調查狀況,對應至 Sorrell (2007)所提出交易成本前置因素,使理論與實況相 互呼應。首先,資產專屬性顯示出能源需求者投資實體資產、設備或人力等障礙 問題。接著,任務複雜度表示在金融機構表示出因為能源管理服務缺乏相關的評 估機制,多數金融單位對新興產業採取保守的態度,不願進行融資等問題。此外, 市場競爭程度代表企業本身表現出節能服務公司家數日益成長,但依然缺乏整合 型人才等問題。最後,體制環境支持表示出政府提供的能源政策問題等。針對這 些影響節能服務公司組織環境的因素,可以發現到整體環境還沒有配套法規與融 資措施,例如法令金融規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以及風險降低管理等。再加上 節能服務公司資產流通市場有限,能源需求者對於新型態產業投資意願較為保守, 導致能源管理服務在短期或中期階段皆無法發揮效用,造成要建立完整的產業鏈 勢必將遭遇到極大的挑戰。 至於能源管理服務所產生之成本類型可依照進行服務前後為區別。在事前成 本方面分成兩類,包含搜尋與資訊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搜尋與資訊成本表示 能源需求者尋找合適的節能服務公司所需付出的相關成本。協議與決策成本代表 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者議價與協商,在決策過程中所衍生的成本。在事後成 本方面分為兩類,包含監督成本、執行成本。監督成本代表能源需求者監督節能 服務公司是否履行相關義務所產生的成本。執行成本表示當交易對象違反協議, 將造成他方產生負成本(參考圖三)。. 24.

(34) 圖三. 能源管理服務執行前後的交易成本. 本研究所援引之交易成本理論指在強調,能源管理服務市場中進行交易方之 能源需求者將透過價格機制的方式衡量相關成本,若需求者本身所需付出的交易 成本高於能源服務提供者時,那麼需求者偏好採取外包的策略行為。反之,當需 求者的相關成本低於能源服務提供者時,則將偏好採用自行生產的策略行為(Ander, 2006)。因此,交易成本之高低將直接影響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者雙方之交易 行為。而能源需求者因資產專屬性、任務複雜度、市場競爭程度與體制環境的客 觀價值不易衡量,造成進行能源管理服務之過程產生資訊與搜尋成本、協議與決 策成本、監督成本與執行成本,這些交易成本將牽動需求者之交易意願,更進一 步地影響交易量的多寡及交易是否繼續進行。從此一角度檢視能源服務需求端, 分析交易成本問題,進而作為參考,使節能服務公司與顧客端溝通順暢,將加速 國內節能服務公司之推展。. 25.

(35) 第三節. 控制機制. 一、緣起與種類 Porter (2008)提到,良好的企業經營分析,必須要了解企業的獲利基礎在哪裡, 這遠比決定分析企業的吸引力更為重要。獲利基礎在於企業的控制機制,而控制 機制也說明了企業獲利基本結構。控制機制是依據經濟學的論題發展形成之概念, 以交易成本理論為例,管理者或是交易雙方必須設計出各種防衛機制與誘因機制, 降低投機主義(Opportunism)、不確定性(Uncertainty)和道德危機(Moral hazard)帶來 的損害。因此控制機制在創造組織彼此關係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它會影響交易成本與夥伴從事價值創造的意願(Dyer & Singh, 1998)。 Coase (1937)對控制機制分門別類,包含市場統治(Market governance)與層級統 治(Hierarchy governance)。主要是因為,Coase 認為進行交易的過程是必會產生相 關成本,因此當企業組織向市場採購成本小於自製成本,應採取市場統治的機制。 後續學者認為僅以兩種觀點表示控制機制過於極端,因此提出混合統治(Hybrid governance)的論點,他認為企業組織間發生的交易情形是在交易雙方彼此同意的 情況下進行(Williamson, 1991)。接著,Dyer and Singh (1998)依據合作夥伴的關係 將控制機制區分為兩種類別,包含第三方執行的合約(Third-party enforcement of agreements)與自我約束合約(Self-enforcing agreements)。第三方執行的合約是指合 作夥伴的關係需要透過正式的控制機制,例如法律合約(Legal contracts)等,才使得 交易維持與完成。自我約束合約是指合作夥伴的關係主要透過非正式的控制機制, 交易雙方在善意信任與鑲崁等條件之下,產生交易的行為。 透過上述,控制機制分為兩類,包含正式控制機制與非正式控制機制。在正 式控制機制方面,Palay (1984)表示正式控制機制是一種契約的體制架構 (Institutional framework),包含緣起、談判、監督、適應及終止的過程。Williamson (1991)認為正式控制機制表示出組織間互動過程的法律契約制定。另在非正式控制 機制方面,相關學者認為非正式控制機制傾向於關係導向(Dwyer, Schurr, & Oh, 26.

(36) 1987),例如信任、承諾等,透過這種信賴規範來完成交易。但不論控制機制的種 類為何,它最主要是一種建立交易關係,加以結構化的工具,並且表現出個體組 織間,彼此關係的緣起、維持和終止的多元構面現象(Heide, 1994)。因此,對交易 者(Transactors)而言,建立一個良好的控制機制,將可以強化效能,控制交易產生 的成本(Williamson, 1985)。 就本研究而言,能源管理服務仍處於萌芽或成長階段,在節能技術與服務提 供的往來業務中,許多相關機制建立尚未完善,特別容易發生糾紛問題。因此, 在節能服務公司與能源需求者合作雙方均屬於陌生的狀況下,若是開始合作時先 以明確的正式合約規範雙方權益,透過第三方的力量解決問題,進而促使雙方在 權利義務的履行有一定且明確的規範,將提高合作的完成度,使交易的完整度提 升(Williamson, 1991)。因為正式的控制機制可以降低監控成本與調適的成本 (Adaptation costs) (Dyer & Singh, 1998),加上由於國內能源管理服務的環境並不穩 定,因此應先採用正式控制機制進行探討,隨著合作時間愈久與顧客關係更穩定, 才應使用非正式控制機制(Gulati, 1995)。因此本研究選擇正式控制機制對節能服務 公司進行探討。. 二、主要內涵 在技術與環境變化迅速之下,企業清楚地了解控制機制內涵,深入探討其意 義,將可以協助企業在動態環境中選擇目標市場、產品及顧客,採用哪些策略建 立競爭優勢,與競爭者形成區別,進而從中建立明確與標準之正式控制機制 (Magretta, 2002),才能使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永續生存。 過去有關控制機制之描述在於,企業間在互動過程中如何建立相關規範、維 持交易關係,與賺取利潤,例如 Magretta (2002)認為管理者建立控制機制要先透過 故事測試(Narrative test)與數字測試(Number test),檢視企業規範是否具備邏輯性, 或在此規範中是否依舊維持損益兩平的狀態,一個成功的控制機制,在企業提供 27.

(37) 更多價值傳遞給不同顧客群的過程中,賺取利潤就可證明。Afuah (2004)認為控制 機制是指企業建立如何獲取並運用相關資源的規範,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價值 給顧客,以賺取利潤的方法。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 (2011)表示控制機制是企 業管理者的運作邏輯,它顯示出企業在競爭市場中如何營運,以及如何為利害關 係人創造與擷取價值。總而言之,控制機制是從動態系統的觀點,將各種組成影 響企業獲利的因素相互連結,同時藉由不斷地創新,避免對手造成競爭的威脅 (Afuah & Tucci, 2003)。至於如何在控制機制進行創新,Johnson et al. (2008)提出四 個素所構成再創新的概念,依序為顧客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CVP)、利 潤公式(Profit formula)、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與關鍵流程(Key processes)。首先, 顧客主張表示企業具備解決與滿足顧客需求的精準度(Precision)。其次,利潤公式 代表企業不僅提供價值,還創造利潤藍圖給顧客,即企業按照顧客主張訂定價格 並決定變動成本與毛利之後,才衡量企業獲利率與相關資源。接著,關鍵資源指 的是顧客和企業創造價值的要素,例如人力、技術、產品、通路與品牌等,這些 要素彼此交互影響的方式。最後,關鍵流程是指企業成熟的掌握營運和管理流程, 同時還可以創造企業價值,包含訓練、發展、銷售與服務,甚至是建立規定、評 量標準及準則。值得注意的是,四個要素以顧客主張最為重要。不過,控制機制 的概念是強調各要素的整合,惟此才可以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總而言之,透過 上述觀點,本研究認為控制機制是企業設計獨特且具價值的規範,藉以獲得利潤 的模式。 另一方面,本研究採用 Afuah (2004)對控制機制之定義,即企業建立如何獲取 並運用相關資源的規範,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價值給顧客,同時還會獲得利潤 的方法。主要原由是在今日的經營環境中,技術與環境變化迅速,企業的定位界 線日趨模糊,在企業之間的高度連動下,若以靜態觀點,將簡化了企業與外部環 境的關係(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 2011)。畢竟,對於管理者而言,企業外部 所掌控的資源也會對企業影響甚鉅(Iansiti & Levien, 2004)。整體而言,企業管理者 28.

(38) 欲有效運用控制機制,應宏觀市場競爭環境,設計適當的過程與合理明確的程序, 來統合企業間活動,建立互動過程的標準模式,以利總體目標與雙方個別利益達 成。就買賣雙方而言,在往來之業務中若可明確的規定交易機制,將有效地規避 與解決問題。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掌握控制機制,不論對管理者或是交 易雙方,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只有當企業能力是具有價值的、稀有的與難以 被模仿的,自然在市場中更具備競爭能力(Afuah & Tucci, 2003)。. 三、需求意願 長期以來,顧客在交易的過程中,經常表現出多元且複雜的狀況,其中原因 之一,產生交易行為的當下,顧客會在心中衡量交易過程產生之成本與實質獲利 益之關係,然而,由於心理層面的量測並不容易,故在探討顧客產生的行為,通 常是採用需求意願來做為顧客是否願意進行交易的近似值依據(Kimery & McCord, 2002)。Fandos and Flavian (2006)也表示,需求意願可以反映出交易過程中顧客對 產品需求可預見行為。 從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檢視顧客行為,可以發現顧客會透過心理的感覺做出 非理性的決定(Thaler, 1985, 2008),即顧客在購買決策的過程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 影響,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通常,顧客購買某一產品時,會將所花費的成本將 與心中價值相較,即顧客是運用心理的思考邏輯,當作產品價值的判斷標準(Shafir & Thaler, 2006)。Spears and Singh (2004)提到,顧客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會在心 中認為付出的成本是一種損失,為了平衡這種狀況,顧客會將持續使用商品與服 務所帶來的利益視為一種獲得。當獲得大於損失時,顧客將傾向願意購買產品。 總而言之,企業衡量顧客購買某產品或者服務的可能性,應該觀察顧客心理, 當顧客的需求意願愈高,則顯示出商品與服務購買的機率愈大(Schiffman & Kanuk, 2000)。因此,本研究認為在交易的過程當中,當顧客心中認為使用利益小於付出 成本時,顧客對產品的需求意願將降低,換句話說,需求意願表示出顧客心中產 29.

(39) 生的利益與花費的成本呈現負相關。. 四、節能服務公司控制機制 控制機制表示組織間互動過程中依賴正式契約的制定,進而促進雙方在權利 義務的履行有一定且明確的規範(方世杰、方世榮,2002)。本研究先依據 World Bank Environment Department Climate Change Team (2004)提出全球各國節能服務公司與 能源需求者進行能源管理服務之互動方式,藉以了解當前全球各國的控制機制種 類。 在實際環境中,節能服務公司在進行節能計畫前都會進行仔細進行項目評估, 先測詴該公司如何在技術、資源有限之情況下,選擇何種最適合市場特性的運作 模式,再將計畫以最能支持或輔助該種模式之運作為目標,確認具有發展潛力的 合作方式。依據 World Bank Environment Department Climate Change Team 在 2004 年對全球各國節能服務公司進行調查後歸類出八類,依序為全方位服務模式、末 端使用外包模式、第三者融資模式、可變動期限合約模式、設備供應商信用模式、 設備租賃模式,以及技術諮詢模式(World Bank Environment Department Climate Change Team, 2004)。其中,全方位服務模式、末端使用外包模式與可變動期限合 約模式,三種類型主要是歸納節能服務公司普遍採用的合約內容。第三者融資模 式則是探討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方式。設備供應商信用模式與設備租賃模式是指 設備供應商與顧客的付款機制。技術諮詢模式主要探討付費機制,又可以分成績 效為付費基礎與固定付費的兩種方式(參考表十)。. 30.

(40) 表十 類型 全方位服務模式 (Full-Service) 末端使用外包模式 (End-Use Outsourcing). 第三者融資模式 (Third Party Financing). 可變動期限合約模式 (Variable Term Contract). 設備供應商信用模式 (Equipment Supplier Credit). 設備租賃模式 (Equipment Leasing). 技術諮詢模式 (以績效為付費基礎) (Technical Consultant, Performance-based Payments) 技術諮詢模式 (固定付費) (Technical Consultant, Fixed Payments). 節能服務公司合約模式 執行程序與內涵 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設計、融資與執行計畫,並 驗證一定期間內的節能績效,分享一定比例的 實際節能績效。 由節能服務公司接管業主設備的營運與維修,並 依照與客戶協議的價格出售產出結果,例如: 蒸汽、冷暖空調與照明等。設備升級、修護等 的成本都由節能服務公司負擔,顧客仍然保有 所有權。此種模式又稱,委外能源管理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設計並執行節能方案,但並 未負責融資。若顧客要求融資,則節能服務公 司將視情形協助客戶取得融資,並保證節能成 果足以涵蓋客戶的債務償還。在美國通稱為保 證節能模式(Guaranteed Savings in the U.S)。 與全方位服務模式類似,合約期限可視實際節能 成效而變動,若實際節能成效低於預期效益, 則節能服務公司將契約延長,可以回收自己同 意支付的部分成本。這種模式的一種型態是 First Out model,即由節能服務公司取得所有 的節能效益,直到收到所有的付款。 由設備供應商製造節能設備,依節能方案獲取佣 金,確實驗證節能績效符合預期或合約要求。 付款方式可以一次付清或是分期付款。設備的 所有權則是立即轉移給客戶。 類似上述的設備供應商扣抵,由供應商就估計的 節能效益中收取費用,但是所有權歸由供應商 所有,直到租賃金以及其他移轉性的費用都完 成為止。 由節能服務公司對客戶進行能源查核以及就節 能方案給予客戶協助;係以雙方同意之績效作 為付費基礎,包括節能績效偏低的處罰,以及 節能效益優異的獎金等可能。 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查核,設計節能方案,然後 協助客戶執行方案,或是直接提供技術指導, 但都只收取一次性的固定費用。. 資料來源:World Bank Environment Department Climate Change Team (2004: p.10)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邊分別論》「真實品」的三性思想之探討.

4.手機充電後,立刻拔掉充電器插頭,只要全球 行動電話 使用者做到 省下的能源 相當 10%行動電話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探討: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類別二:一般的資訊素養能力 識別和定義對資訊的需求.. VLE Platform – Discussion 討論列表 Discussion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康書嫚 (2005) 從供給面的可行性探討 DRTS 之營運模式,並根據 DRTS 服務特性與 一般公車運輸成本項目,構建

2005 謝文福 藉由 RFID 發展人員出缺勤機制,以掌握人員位置及出勤狀況 2005 葉健忠 以情境模擬方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