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人格特質的內涵、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由於人格(personality trait)對個體各方面發展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也是決 定人類外顯行為的基礎,因此,常被研究者用來預測個體的行為表現(Dwigh, Cummings & Glenar, 1998; Pervin, 1994)。人格(personality) 為心理學領域中一 重要的研究變項,被許多研究廣為運用,尤其在教育研究領域上。本節主要主要 針對人格特質的定義、理論基礎、評量方式及其相關研究做一回顧。

一、人格特質的定義

人格特質是一種心理特質的組合, 其在成年之後會趨於穩定( Hampson &

Goldberg, 2006) ,且會穩定並持續地影響個體的行為(Zimbardo & Weber , 1994)

國內外學者曾對人格(Personality) 下過不同定義。 「人格」是指個體身心之 獨特、動力組織,它影響個人對社會與環境的行為與反應。在這些特性中,有些 是此人完全獨有的(如:記憶、習慣、怪僻),有些則是所有人所共有的(張鳳燕、

楊妙芬、邱珍琬、蔡素紋譯,2002)。人格是個人與環境互動,所表現出特有的 形式及持久的性情(Goldberg, 1993; Olver & Mooradian, 2003),同時受到遺傳及 環境的因素所影響(Caspi, Roberts & Shiner, 2005)。Guilford(1959) 指出個人 的人格表現是個人特質的獨特模式,而所謂「特質」則指個體間不相同、可加辨 識且較持久之任何屬性。Allport(1961) 表示「人格」是個人內在的動力組織,

此一身心系統決定對環境的獨特適應。其將人格性質分為兩大類,一為「一般特 質」(common traits),另一為「個人特質」(personal traits)。「一般特質」係指這 些特質或層面為一般人所共有、彼此不會差異太大的特質。而「個人特質」則較 具獨特性的特質,屬個人之獨有特質,例如:幽默感。Eysenck(1970) 則將人 格視為是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智力、性情的穩定性與持久性之組織,這種組織 決定一個人在面對環境時的獨特適應模式。

國內著名心理學者張春興(1989) 將「人格」定義為個人身心各方面多個 特質的整合,而非指其單一的行為特質,認為人格就像一個多面體,每一面均為

36 

人格的一部份,但並不各自獨立。楊國樞(1981) 則將「人格」定義為一種有 組織和有獨特性的思想和行為型態,使個人能以特有且持久的獨特性質適應在其 所生存的世界上。

總括而言,「人格特質」係指個體在適應人、事、物以及整個環境時,所顯 示的獨特特徵,且此特徵會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續出現。因此,人格特質在人的一 生中是穩定的、持久性的組織,且為重要的組成因素(Costa & McCrae, 1992)。

人格影響個體所展現出來的所有行為特質,這些特質可能是外顯的,也可能是內 隱的,亦包含創新行為在內。

二、人格特質理論

(一)五大傳統人格理論

人格特質的研究原屬於人格心理學的範疇,其理論發展與相關研究已有相當 久遠的歷史。在人格研究中,最著名的五大傳統人格理論,分別為心理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學習論(Learning Theory)、類型論(Type Theory)、

特質論(Trait Theory),以及自我論(Self Theory)。

心理分析論以Freud 為代表,強調兒童時期的早期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類型論以Jung 及 Sheldon 為代表,將人的特性加以分類;學習論以 Bandura 為代 表,強調模仿及觀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自我論以Rogers 為代表,強調個人 之內在自我經驗對人格的影響;特質論則以 Allport 的因素論及 Cattell 的特質論 最著名,其關注不同個體間或團體之共有特質。此五種理論各具特色,也各有支 持者,尤其「特質論」主要在探究個體間不同特質,其以特質做為人格的基本單 位,用以了解個體差異情形與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因此在人格理論中具有重要 地位。而特質論中,目前最被廣為接受的是Costa 與 McCrea(1989) 所提出的

「人格五因素模式」(Five Factor Model,簡稱為 FFM),很多人格心理學家一致 認 同 「 人 格 五 因 素 模 式 」 能 充 分 描 述 一 般 人 格 的 基 本 面 向 (Mount &

Barrick,1995)。

37 

(二)「人格五因素模式」(FFM)的發展

特質論的先驅Norman(1963) 運用 Allport 及 Cattell 的研究結果,將英語 字典中約18,000 個描述個體行為特徵的詞彙加以歸類,並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從 中 萃 取 五 個 主 要 因 素: 強 勢 支 配 性 ( surgency )、 情 緒 穩 定 程 度 ( emotional stability)、友善性(agreeable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文化(culture),

發現了初步的人格五因素模型;然而,當時五大人格特質理論仍未被重視,一直 到1980 年之後才逐漸受到肯定。

Goldberg(1981) 延續「基本字彙假說」(fundamental lexical hypothesis) 的 觀點,認為人際互動使用的語言蘊藏著豐富用以描述人格差異的語庫,同時也強 調個別差異的顯現存在於日常生活語彙之中。他的研究亦指出,五大因素可以涵 蓋多數日常生活中用於描述個性特徵的形容詞,並據此發展出評量人格工具的

「五大人格」量表(Big-Five factor markers)。Goldberg 乃重新自字典中找出日常 用以描述人格的形容詞,並獨立地進行因素分析,結果發現與Norman 在 1960 年 期間的研究結果相同。至此,心理學界才正式凝聚了人格特質由五大基本因素組 成的共識。

現今普遍使用的Costa 與 McCrea(1989;1992)五因素模式與 Norman 稍早 提出的五因素理論兩者最顯著命名不同的是 Norman 所提出的「文化」因素。

McCrae 與 Costa 認為「文化」這個因素,因素負荷量很低,但在原創性、獨立、

大 膽 特 性 上 , 有 較 高 的 因 素 負 荷 量 , 故 將 此 因 素 重 新 命 名 為 「 開 放 性 」

(Openness)。Costa 與 McCrae 組成的研究團隊,進一步以更長的時間進行人格 特質縱貫研究,透過以形容詞為基礎的自我評量及觀察者的人格特質報告,測量 人格五因素模式在發展歷程中的一致性與穩定性。依據其長期樣本追蹤資料的結 果,提出五因素模式(FFM),將人格特質區分為神經質(neuroticism)、外向性

(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友善性(Agreeableness),以 及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五大人格特質的結構至此發展完成。McCrae 與 Costa 同時也發現五大因素模式不僅適用於成人,也適用在七到十七歲的兒童和 青少年身上。

38 

Digman(1990)指出,McCrae 與 Costa 將個人的差異歸類致五個主要的面 向,而此五因素模式具有可靠的信度與效度,故現今許多心理學者確信人格特質 的五因素模式,最能代表人格架構。此模式近年來也普遍受到學者的認同及重 視,並廣泛地被應用在心理學領域中。

五因素模式也被簡稱為「大五」(Big-Five),常被用來測量個體的人格特質

(eg.Barrio,Aluja,& Garcia, 2004; Ewen, 1998; Kelly, 2004; Lounsbury & Loveland, 2003),大五人格特質各向度說明如表 2-3-1。所謂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係指不受過去經驗與文化影響的能力,並會主動地追尋嶄新的經驗。

若一個人對於陌生事物的接受度及冒險度越高,則其開放性越高,因此,開放性 高者會比較有好奇心、較具彈性、興趣較廣泛、較有豐富的想像力、與不墨守成 規的態度有關。「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係指一個人對自己所追求目標的專 心與堅持度,嚴謹性得分高者,其責任心很重,具有堅守嚴以律己的原則,比較 勤奮、有道德原則、井然有序、成就導向、計畫周詳、守時、做事有條不紊。「外 向性」(Extraversion)則是指一個人的人際互動特質和強度,例如:積極與人主動 互動的程度、喜悅感。外向性得分高者,其特徵為有自信、喜歡進行人際互動、

喜愛社交、愛說話、活力充沛、樂觀與活躍。「友善性」(Agreeableness)亦指的 是個體的人際互動特質,探討個體面對他人時,所展現的同情或敵對的表現。得 分高者會比較容易討人喜歡、有禮貌、令人信賴、待人友善、配合他人、容忍力 強、容易寬恕他人、有同情心、較合群。最後,「神經質」(neuroticism) 係指一 個人的憂鬱傾向,例如:不切實際的念頭、過度慾望或衝動。在此向度得分高者,

較易焦慮、生氣、沮喪、緊張、情緒化和易煩惱(Costa & McCrae,1992; McCrae &

John, 1992; Pervin, 1993;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2006)。由於近年來越來越 重視正向心理學,為避免將參與者人格特質負向標籤化,故研究者將神經質人格 轉為正向概念,以「情緒穩定性」稱之,係指一個人的情緒穩定程度,在此向度 得分高者較不容易焦慮、沮喪、擔憂、生氣,會較冷靜、放鬆、較不情緒化。

表2-3-1 五因素規準表

五大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高分者 人格特質低分者

神經質(neuroticism) 焦慮的、緊張的、情緒 化的、缺乏安全感的、

外向性(Extraversion) 高度社交的、活躍的、

健談的、人本導向的、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好奇的、興趣廣泛的、

有創造性的、具原創性

友善性(Agreeableness) 溫暖的、本性良好的、

可 信 賴 的 、 樂 於 助 人

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 具組織力的、可信賴 的、工作熱心的、自我 模式之測驗工具與其研究應用。研習資訊,23(1),109-118。

再者,五大人格模型具有跨國的適用性,故適用於新移民子女。依據學者進 行不同國家的跨國研究,結果發現五大人格模型具跨國的普遍性(Lounsbury &

Loveland, 2003)。MacDonald(1998) 認為人格特質不僅具有個體與團體間(如:

性別、年齡、種族) 的差異性,同時也具有共通性、普遍性。雖然過去有學者 認為五大人格模型因素分析結果可能會產生不同語言適用上的問題,但各種語言

(例如:俄文、荷蘭語、中文、德文) 版本問卷相繼出爐後,結果支持五大人 格模型的確具有跨國的適用性。Church 與 Katigbak(2000) 以菲律賓人為研究 對象,研究結果指出菲律賓人的人格特質也可適用五大人格模型。另外,Mastor,

Jin 與 Cooper(2000)研究指出,五大人格模型亦能符合馬來西亞人的人格結構,

如以馬來西亞學生與美國學生相比,馬來西亞學生擁有較高友善性特質及較低的 開放性特質。因此,不同文化族群的人格特質研究,支持了五大人格模型跨國的 共通性。

40 

三、五大人格特質的評量方式

現 今 廣 被 用 來 測 量 受 試 者 人 格 特 質 的 方 式 是 以 自 陳 式 量 表 (self-report inventories) 居多,主要是由受試者自己評定其對量表或問卷中項目的反應。通 常在量表中包括許多敘述的題句,由受試者視題句所述和其本身情況相符程度作

現 今 廣 被 用 來 測 量 受 試 者 人 格 特 質 的 方 式 是 以 自 陳 式 量 表 (self-report inventories) 居多,主要是由受試者自己評定其對量表或問卷中項目的反應。通 常在量表中包括許多敘述的題句,由受試者視題句所述和其本身情況相符程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