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依據第四章之研究結果,以及本章之討論給予建議。建議將分為兩大 部分,第一大部分為針對教育實務工作層面之建議,第二大部分則針對未來相關 研究之建議。

一、對教育實務工作層面之建議

(一)從正向角度發掘新移民子女的優勢,促進其學習

本研究探究的「人格特質」與「創造力」兩個概念均屬於心理學的積極性指 標。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在開放性人格特質與創造力認知、情意層面的表現較 一般生具有優勢,此外,新移民子女在嚴謹性、友善性、情緒穩定性、外向性特 質上與一般生並無差異,顯示新移民子女在人格特質上與一般生並無明顯不同。

本研究有別於以往多從需求或消極的角度看待新移民子女教育、學習的相關問 題,若教育、輔導助人者能夠從正向積極的角度探尋新移民子女的優勢,將可運 用其優勢能力協助新移民子女建立自信及改善面臨到的困境與挑戰。

(二)重視新移民子女創造力正向特質

本研究結果呈現,新移民子女在創造力認知、情意層面表現均優於本國籍一 般子女,藉此可做為教育政策之參考。若僅以學制上加分、公費、減免學費等方 法來處理少數族群教育問題,而忽視真正被關心的族群特性,實未能解決少數族 群學習問題,若能重視新移民子女具有「正向的創造特質」才得以讓其發揮潛能。

90 

(三)新移民子女創造力的培育政策

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創造力表現較佳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因其具有較多的 開放性特質。新移民子女較本國籍一般子女更能接受新的經驗、想法與非傳統的 價值觀且也擁有較多的想像力、好奇心(Costa & McCrae, 1992;McCrae, 1996;

McCrae & Costa ,1997),因而能產生較佳的創造力表現。故建議日後在規劃新移 民子女創造力培育政策時,可系統性的參酌新移民子女具有較多的開放性特質以 及其特有的家庭文化、環境脈絡對創造力的影響,並設計多元教材、多元化的課 程方案,促進學生發展其創造潛能。

(四)強化學生開放性特質,可促進創造力之發展

本研究結果發現,開放性特質可以部分或完全中介族群與創造力認知、情意 層面,表示開放性特質對創造力表現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性,擁有高開放性特質 者,創造力表現會因而提升。反觀目前教學現場,多偏向創造力認知教學,學生 所習得之觀念技巧均以知識概念為主,較少論及學生個人態度及思考習慣,諸如:

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以開放的心胸接納不同的觀點..等,因此建議日後教師 在進行創造力教學時,亦須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生的思考模式,可擅用多元 文化的教育環境、彈性多元的課程方案,諸如: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與異國文化 學生交流…等等,引導學生接受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維,促進人格開放性,達 到提升創造力的效果。

(五)重視不同族群青少年所造成的個別差異

本研究發現不同族群青少年在人格特質以及創造力認知、情意層面某些向度 上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即使是同世代之青少年,也需考量個體文化、家庭背 景之不同對青少年所帶來的個別差異。若學校教育工作者能夠先針對不同族群學 生特質予以評估,將能發展出更有效且適合學生的教育課程方案。

二、對未來研究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新移民子女包含有大陸籍與東南亞籍之子女,建議未來可以將大陸籍 與東亞籍子女加以區分,甚至可以進一步了解新移民子女父母的原生國籍,例如:

越南、泰國、印尼…..等,探討不同國籍之新移民子女在人格特質及創造力表現 情形是否一致,因不同國籍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對其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 同,故可進一步進行探究。

(二)研究方法方面

1. 本研究所採用測量工具皆屬自陳式量表,而自陳式量表可能受填答者之反應 心向以及社會期許的影響而造成誤差。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尋求教師、

家長或同儕之配合,進行觀察並給予評定,以彌補自陳式量表之不足,並豐 富不同族群者在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研究,增加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2. 創造力之評量可從多個角度去探討,本研究評量內容採創造力認知與情意兩 個不同角度做了解,建議未來創造力評量可考量多資料來源、多人員參與之 原則,綜合多方面訊息,可更客觀了解不同族群者之創造力表現。舉例來說,

在多資料來源方面,可加入學生作品的評量。而在多人員參與方面,可加入 其他不同人員之評量,例如:由教師、同儕或家長的評量,可使創造力之評 估更客觀。

3. 人格特質評量亦可從多個角度去探討,本研究採用「五因素人格量表」作為 測量人格特質的工具,未來研究可輔以質性的深入訪談方式或是長期縱貫研 究等,協助研究者正確評估個體的人格特質,相信在質量兼顧的研究下,將 可更全面完整地瞭解不同族群青少年之人格特質的表現。

(三)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某些創造力向度上,開放性人格會部分中介族群與創造 力之關係,顯示除了族群、開放性人格特質外,還有其它因素會影創造力表現。

建議未來研究可加入其它因素的測量,進一步探究族群如何影響人格特質與創造 力的表現,諸如:多元文化經驗、創造力教學課程。從過去文獻中發現多元文化 經驗、創造力教學課程均有助於個體創造力表現的產生(Benet-Martinez, Lee, &

Leu, 2006;Gardner, Gabriel, & Dean, 2004; Tadmor & Tetlock, 2006;陳奐宇,

1999),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加入多元文化接觸經驗的測量,用以了解個體接觸多 元文化的情形,亦可加入教師創造力教學課程測量,用以了解創造力教學對學生 創造力表現的影響。倘若加入更多元的變項後,將可更全面的了解族群如何影響 人格特質與創造力表現,以期能夠提高研究結果之解釋力。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興祥(1991)。中國傑出思想家的成長背景研究:以宋元明思想家為例。中央 研究院主辦「中央研究院族學研究所行為研究組小型專題研討會」發表之 論文(臺北)。

丁興祥、陳明穗、蔡啟通、邱皓政、李宗沅(1991)。「羅塞浦創造傾向量表修 訂報告」。測驗年刊,38,189-200。

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2006)。人格理論新紀元:人格五因素模式之測驗工 具與其研究應用。研習資訊,23(1),109-11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陳英豪、吳裕益(1981)。Rookey 編製的賓州創造傾向量表指導手冊。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內政部統計處(2012)。101 年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統計。取 自內政部網站: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6920,

2013 年 3 月。

內政部統計處(2012)。101 年嬰兒出生數。取自內政部網站: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6773&page=1,2013 年 3 月。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臺(2000)。創造力硏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瑞壎(2003)。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臺灣教育,

626,52-31。

石文宜(2005)。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94 

任育瑩、詹雨臻、陳學志(2011)。國中生幽默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教育 曙光-香港教師會教育學報,59(1),145-153。

向芳誼(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東南亞新移民子女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倩儀(2009)。 在職進修成人學習者思考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 大學學報教育類,32, 359-392。

江致寬(2012)。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與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念蓉(2007)。Give Me a Hand-花蓮縣國小進行新移民子女補救教學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吳韶雯(2007)。新移民子女學校適應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丁與祥(1981)。拓弄思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式指導 及研究手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丁興祥(1981)。拓弄思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乙式指導 及研究手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陳玉樺(1999)。新編創造思考測 驗研究。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李文盛(2007)。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成就動機 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瑛(2006)。邁向「他者」與「賦權」:新移民女性的學習與教學之探討。教 育研究月刊,141,25-36。

李德高(1991)。創造心理學。臺北:五南。

95 

李慧賢(1996)。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慧馨(2007)。從歷史和文化的觀點談臺北新住民教育。北縣教育,62,4-9。

沈淑蓉(1999)。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秀潔(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校適應-教師的覺知與應對(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水見(2009)。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臺北:心理。

林彩岫(2006)。新移民子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討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 辦「新移民子女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中)。

林彩岫(2006)。新移民子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討論。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主 辦「新移民子女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