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格特質 …

人格的形成,一部分源自於先天基因的遺傳,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環境的養 成,亦受到個人特殊生活歷練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人格特質,影 響了對生活中各項事物的態度和言行,左右了人生中各種階段的發展,造就了個 人的獨特性。

在心理及行為科學研究中,常常針對人格特質進行探討,以用來解釋和預測 個人在生活及工作上的各項行為。探究教師的人格特質,不僅能提供未來有意願 成為教師者,檢視自身特質是否適合投身教職的依據;亦能作為學校甄選教師時 的參考,以確保工作效能,提升組織績效;更能成為師資培訓機構招收及培育學 生時的考量,以減少流浪教師和不適任教師的發生。本節將分就人格的意義、人 格特質的定義、人格特質論、人格特質的測量、五大人格特質的測量,分別敘述 如下。

壹、人格的意義

心理學的「人格」(personality)一辭源自拉丁語面具:「persona」是指在 戲台上扮演角色時所戴上的特殊面具(賈馥茗,1997)。將演員所戴面具引申為

「人格」一詞,意指一個人的「內在自我」(innerself)的對外表現(outward expression)(林生傳,1994)。

由persona讓人容易聯想到一個人的外在表面,即我們讓周遭人們看見自己的 那一面,然而人格的意涵絕不僅於此,人格是具有獨特性、複雜性、統整性與持

久性(楊國樞、張春興,1975)。

Allport在1937年將人格的定義歸納為六類(引自黃堅厚,1999),分述如下:

一、總括性的定義:在這個定義中,人格被認為是一個人所有特質的總和。

二、綜合性的定義:這類定義所強調的是人格為個人各方面屬性所組成的整 體。

三、等級性的定義:係指將人格某方面的特質分為若干層次或等級,通常在 最上面的有整合或統合的作用。

四、適應性的定義:這一類的定義,強調人格在適應方面的功能。

五、個別性的定義:這類定義比較重視個人的獨特性,亦即個人和其他人不 同之處;個人的每一種行為大都是與眾不同的。

六、代表性的定義:這類定義強調人格是個人的代表性行為範型。他不只是 和別人不相同,而是他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他個人實際的樣子。

Guilford(1959)認為人格是個人特徵、屬性和特性的總和,使個人與他人 有所不同的一種持續且特殊的特質。

楊國樞(1970)曾經整理有關人格研究領域中各種「人格的定義」,認為人 格心理學者仍應繼續著重實在性人格定義並兼顧:1、個體與環境的關係;2、人 格的組織性或統合性;3、人格的獨特性;4、人格的可變性;5、人格的多面性。

楊氏並進一步提出其個人對「人格」的定義:人格是個體與其環境交互作用的過 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身心組織,而此一變動緩慢的組織使個體於適應環境時 在需要、氣質、興趣、態度、價值觀念、性向、動機外形及生理等方面各有不同 於其他個體之處。這項定義,強調了人格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與人格「影 響」個體的環境適應(引自吳英璋,2001)。

人格亦受文化影響,陳義勝(1989)認為人格除了受到基因和感覺等生理因 素以及與他人或情境互動之群體因素影響之外,也會受到文化影響,因為文化會

對個人的角色有所期許,所以個人的人格特質會受到這些期許的影響而有所不 同。

根據張春興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對人格的定義,所謂人格就是「個體在 其生活歷程中,對人、對事、對己以至於對整體環境適應時所顯示的獨特個性。

此一獨特個性乃是個體在其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現於需 求、動機、興趣、能力、性向、態度、氣質、價值觀念、生活習慣以至於行動等 多方面身心特質所組成」(張春興,1995)。

綜合歸納上述中外學者的論述,研究者將人格定義如下:人格是一組在先天 條件和後天環境交互作用之下,所發展出具有穩定、持續、獨特的個人特徵之集 合,並具有隨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反應的動態特性,影響個人的內在思想、情感 及外在行為、反應。

貳、人格特質的定義

最早定義人格特質的學者是Prince,K.P. and Clarke,L.K.(1978),其定義為個 體對於社會的特定反應,以及對具有社會表現之環境適應之特質。另外,人格也 決定了人與環境之間互動模式。當個體的行為處於多種不同的情境下,因此產生 了持續以及一致性的特徵反應,Costa and McCrae(1989)將此稱為人格特質(引 自張永杰,2006)。

Allport(1937,1961)認為人格是位於個體心理系統之內的動態組織,決定個 人「適應外在環境」與「思想與行為」的獨特型式。而特質(trait)乃是一個持 續之構面(例如:社交性、獨立性、成就需求等),被使用於解釋不同情境下一 個人行為的一致性(Gatewood & Field,1998)。個體的行為會反應出其獨特的 人格特徵(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如害羞、富攻擊性、順從、懶惰、忠誠 或膽怯等,當這些特徵如果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則謂之人格特質

(personality traits)(引自蔡欣嵐,2001)。

對於人格特質的定義,不同的理論學派各有不同看法,為了便利閱讀及相互

中,因此產生了持續及一致性的特徵反應」,簡而言之,所謂的人格特質係指個 體在面對不同刺激時,所展現持久而穩定的特質行為,當特質越具一致性時,在 不同情境中發生的頻率也越高,而運用該特質來描述個體行為也更顯重要,且具 有預測性。

參、人格特質論

關於人格議題的研究,可溯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至今一百多年的 歷史,已先後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觀點。人格理論(theory of personality)是 指心理學家對人格這個概念,所做的理論性及系統性的解釋(張春興,2005)。

有關人格的研究學派至少包括:精神分析學派、特質學派、生物學派、人本學派、

行為與社會學習學派、認知學派……各家學者對人格一詞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大 多數學者皆提及人格具穩定性與持久性。自1937年Allport的「人格:一項心理學詮 釋」(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一書出版後,人格特質論逐漸受 到重視,人格特質即是由特質學派所發展出的概念,指個體呈現在思想、情感、

行為上一致性的型態(劉宗明,2007)。

特質心理學家如Allport,Eysenck,and Cattell,均認為「特質」是人格的基本元 素,Allport對「特質」的解釋,是當個體具有某種特質時,他的思想和行為會以 特定方式反應的傾向,這種行動傾向稱為「特質」,特質研究者所欲探討的是,

表面上看來龐雜紛亂的行為,是否根源於相同的人格特質(鄭麗玉、陳秀蓉、危 芷芬、留佳莉,2006)。其理論基礎認為人格是人格特質的整體表現,無法用單 一的特質描述個體的人格;特質是指廣泛、持久、穩定性地用來推測和解釋人類 行為的特點;而人格則是穩定的,使人的行為持續一致的內部因素(胡夢蕾、李 怡君,2004)。特質學派的觀點是以客觀的測量來檢驗和建構人格理論,著重行 為的描述與預測,而非行為的改變或發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教師的人格特質,著重人格特質的一致性,以解釋及推

測教師效能,故採用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特質論的相關假設

有關人格的特質取向,其基本假設有二:(一)特質心理學家認為,隨著 時間流轉,人格特徵仍是相當穩定的;(二)這些特徵在不同情境下仍然相當 穩定(Burger,林宗鴻譯,2003)。此外,特質論主張人格特質不僅僅是一種描 述個體行為的靜態特徵,人格特質亦是會影響個體如何解釋、選擇及形塑其周 遭環境,包括自身在人際關係、教育、職業及婚姻等方面的適應狀況,並進一 步左右個體生涯發展的種種特性(李雯娣,1999)。因此,若要描述個體間的 差異,人格特質論認為可以由數個重要的個人行為傾向(特質)之強度或數目 多寡加以描述。

由於特質論採連續向度(trait continuum)來區分人格特質(人格五因素模 式即屬之),運用龐大的「特質」評量個人,所以其研究取向,主要是找尋出 精簡的向度以及這些向度的內涵,最終目的希望達到兩個目標:一個是理解個 體的人格結構、起源以及其他相關事務,另一個是對個體進行動機、行為、生 活事件等方面的預測(游恆山、李素卿譯,1999)。

二、人格特質的分類

人格特質的種類非常繁雜,近期學者多以因素分析法,嘗試將眾多的人格 特質加以歸類,以便能夠有效的預測個人的行為。以下將不同學者針對人格特 質的研究類型及分類的內容整理彙整於表2-1-2所示。

表2-1-2 人格特質的研究類型整理

學者 內容

Hippocrates 屬古老的類型學-體液心理學,分為四類:樂天型(血液)、憂鬱 型(黑膽汁)、暴躁型(黃膽汁)、冷靜型(黏液)。

Allport 統轄性特質(cardinal dispositions)、主要特質(central dispositions)、 次要特質(secondary dispositions)

上述人格分類多由國外學者提出,為了更加符合國人人格的描述,許功 餘、王登峰和楊國樞在2000年提出在台灣地區特有的七個人格向度,包含:(一)

「精明幹練:愚鈍懦弱」、(二)「勤儉恆毅:懶散放縱」、(三)「誠信仁 慈:狡詐殘酷」、(四)「溫順隨和:暴躁倔強」、(五)「外向活躍:內向 沉靜」、(六)「豪邁直爽:計較多疑」、(七)「淡薄知足:功利虛榮」等。

但因此研究仍有不盡周延之處,目前僅在本土心理學刊第2002期之中出現,尚 未獲得國內學者的認同,目前台灣人格理論架構上以五大人格為主(楊國樞,

1999)。

本研究採用人格量表之理論便奠基於「人格特質論」之「五大人格特質」,

採用學者Costa & McCrae(1986)之分類,將人格特質分類為外向性、友善 性、嚴謹性、開放性與神經質/情緒穩定性。

三、人格五因素論 (一)沿革

追溯五大人格特質的歷史,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Galton於1884年提出辭

追溯五大人格特質的歷史,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Galton於1884年提出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