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人際關係及其相關研究

一、人際關係之定義

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交互影響的狀態,是一種社會影響的歷程,

又可稱為「人群關係」(Brammer, 1993)。人際關係是兩人以上間發生的一種心 理連結,存在於人與人間的交感互動中(張春興,1991)。陳皎眉(2013)認為 人際關係是人際間彼此相互影響及依賴,維持一段長時間的互動,人際關係範圍 包含家人、同學、伴侶、朋友及同事之誼等。

陳李綢與蔡順良(2006)對人際關係的定義分為廣義及狹義兩種。廣義而言,

指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互動型態與交互作用,是影響社會化互動歷程中的一種關係;

狹義來說,指同學、朋友等同儕間互動產生的行為和情感交流。本研究對象為國 中生,為使研究更貼近研究對象,故採取陳李綢與蔡順良(2006)所指狹義之人 際關係。

二、人際關係之內涵

人際關係對個體發展有不同層面的影響及重要性,以下就陳李綢(2009)對 人際關係的其中四個面向分述之:

(一)人際支持

人際支持指個人遭遇困難時,會主動尋求他人協助之意願及能力。同儕是青 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尋求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的主要對象之一(陳李綢,2009)。

當青少年在同儕人際關係中獲得的支持或資源,便覺得自己為他人所重視、自己 是有價值的;反之,則使青少年感到空虛寂寞、孤獨,甚至發展出某些不適應的 行為,做為逃避與慰藉(陳婉真,2009;傅莉琳,2007)。

(二)人際認知

人際認知指個人能瞭解自己處於班上或團體中的角色和地位程度。Heider

(1958)提出人際認知平衡理論,認為人際關係的建立是透過某種事物或人物而 發生交互作用,且人與人之間對事物的觀點,會影響彼此間人際關係的好壞。陳 李綢與蔡順良(2009)認為,人與人彼此互動認知觀點是否一致,會影響其人際 關係良好與否;若人際互動認知無法平衡,則會影響人際互動態度,進而阻礙人 際關係的發展。劉奕蘭(2012)的研究發現,人際認知能力越高,越能給予他人 情緒支持,主動接觸他人及自我表露,與他人互動時也越能兼顧雙方立場及有效 處理人際衝突。

(三)人際需求

人際需求指個人在班上或團體中對安全感及自信心的需求程度。人是群體的 動物,不能離群索居。我們渴望與他人建立互動關係,以滿足自我的需求(陳皎 眉,2004)。青少年之人際關係滿足其社會需求,個體的行為、態度、價值,以 及自我形象,也從人際關係中得到認同感和心理支持,因此人際關係的相互交流,

使青少年獲得親密感、歸屬感和安全感。

(四)人際互動

人際互動指個人與同學、友人之間的交往及互動程度。在成長階段中,個體 與他人正向互動,則可產生正向的自我概念;相反地,負向互動則會有負向的自 我觀念。若能在人生各階段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對個體人格發展有正向影響

(石培欣,2000;李佩怡,1999;羅聿廷,2002;羅品欣,2004)。黃春惠(2014)

認為影響同儕人際關係的關鍵在於個體展現出的正向人際互動技巧,及實質上的 人際互動品質。

三、人際關係之測量

有許多關於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及測量方式,Newcomb、Bukowski 與 Pattee

(1993)對 1982 至 1991 年間的 41 篇有關同儕關係後設分析研究中,有多數研 究所採用的評量方法包含成人評量、同儕評量、自陳法與觀察法等。本研究考量 研究目的及內涵、研究者資源及成本,決定採用自陳量表的評量方式,做為了解 國中生人際關係的依據。

(一)同儕關係問卷

由林世欣(2000)所編製,內容包含友誼、社交焦慮、模仿三個分量表,共 有 42 題,測驗目的主要是在測量國中生的同儕關係。

(二)台灣兒童與青少年關係量表

由吳治勳、吳英璋、許文耀及蕭仁釗(2008)所發展之「台灣兒童與青少年 關係量表(Taiwan Relationship Inventor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簡稱 TRICA)」,內容包含「父母關係」、「師生關係」及「同儕關係」三個分量表包含 同儕關係的測量,每個分量表又自區分為「正向關係」及「負向關係」,共 52 題,

測量目的在於了解及篩選兒童及青少年的社會關係狀態。

(三)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

陳李綢與蔡順良(2009)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編製出「中學生人際關係量 表」,作為了解中學生人際關係指標,內容包含「人際支持」、「人際困擾」、「人 際認知」、「人際需求」及「人際互動」五個分量表,共 50 題。適用於國中七年 級至高中職三年級學生,測驗目的為瞭解中學生在同儕人際關係上的現況與表 現。

四、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一)性別

多數研究結果顯示人際關係存有性別差異,指出女生在人際關係的得分表現 普遍高於男生。其中以國小男女學生為受試者的研究中,發現國小女童在人際關

係表現普遍高於國小男童(李香穎,2012;莊馥華,2012)。在對國中生研究方 面,吳瓊如(1997)發現國中女生不管與同學朋友或鄰居相處,人際溝通較男生 圓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近年來以「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為研究工具中,

黃春惠(2014)指出國中女生在同儕人際關係各向度的表現均優於男生,魏頡

(2015)研究發現台東地區的國中生在人際關係的表現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 生的表現優於男生。

(二)年級

國內針對國中生人際關係的相關研究,對於不同年級是否對學生的人際關係 有差異,目前無較一致之定論。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在人際關係 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黃筱甄,2008;朱家德,2012;黃春惠,2014;魏頡,

2015)。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指出人際關係在不同年級具有顯著差異,如:李詩萍

(2001)研究結果中顯示年級越高,同儕人際關係越佳。人際關係究竟是否會因 年級的不同而造成差異,仍需更多的實證研究進行探討。

依據上述,國中學生的人際關係是否因年級而有差異,仍是本研究欲探究之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