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涉之重要名詞「情緒辨識能力」、「人際知覺」及「人際關係」之定 義如下:

一、情緒辨識能力(Emotion Recognition Ability)

情緒辨識能力指透過觀察他人的表情、音調、身體姿態等個人或情境的線索,

用來辨別與瞭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本研究採用許惠淳(1998)發展的「臉部情緒判斷評量表」的 49 張表情照 片刺激中,從中挑選較具代表性的「快樂」、「生氣」、「悲傷」、「驚訝」、「厭惡」、

「害怕」及「中性」七種基本表情情緒,快樂情緒 3 張、中性情緒 5 張,其餘各 4 張,共 28 張表情照片。將「臉部情緒判斷評量表」中的答對各題的所得分數 累加計分,所得總分越高,表示學生的情緒辨識能力越佳;所得總分越低,表示 學生的情緒辨識能力越差。

二、人際知覺(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人際知覺是在動態的人際溝通歷程中,包括對整個情境的理解,辨別自己的 感覺,也能感受別人的立場,同情或同理別人,包括:自我知覺與對他人知覺。

人際知覺的理論架構主要分為:自我知覺與對他人知覺分別從自己的角度與從他 人的角度來看,知覺的內容包括對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口語陳述內容的知覺。

本研究採用張小芬(2000)的「高中(職)學生人際知覺量表」,挑選「他 人知覺」向度中的兩項分量表「以自己的角度」和「以他人的角度」,並修改題 目敘述以符合國中生閱讀理解程度,編製成「人際知覺量表」。將「人際知覺量 表」中的各題所得分數累加計分,分數愈高者,代表人際知覺愈佳;分數愈低者,

表示人際知覺愈差。各分量表之內涵如下:

(一)以自己的角度:知覺自己對別人的感覺、反應的歷程。

(二)以他人的角度:知覺別人對他自己的感覺、反應的歷程。

三、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陳李綢、蔡順良(2006)將人際關係的定義分為廣義及狹義的說法:廣義而 言,指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互動型態與交互作用,是影響社會化互動歷程中的一種 關係;狹義來說,指同學、朋友等同儕間互動產生的行為和情感交流,此為同儕 的人際關係。

本研究採陳李綢、蔡順良(2009)所編訂「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作為評 量國中學生人際關係的工具,以自陳方式採 Likert 四點量表答題,挑選測量「人 際支持」、「人際認知」、「人際需求」及「人際互動」等四種人際關係指標。將「中 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中的所得分數累加計分,四個分量表分數加總即為全量表總 分,分數愈高者,代表人際關係上表現愈佳;反之,則代表表現愈差。各分量表 之內涵如下:

1. 人際支持:指個人遭遇困難時,會主動尋求他人協助之意願及能力。

2. 人際認知:指個人能瞭解自己處於班上或團體中的角色和地位程度。

3. 人際需求:指個人在班上或團體中對安全感及自信心的需求程度。

4. 人際互動:指個人與同學、友人之間的交往及互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