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動力之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動力之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企業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工作之相關因素,將從其定義與 及相關研究項目,分別加以探討。

壹、持續參與的定義

關於志工持續參與的定義,國內、外學者並未有明確的定論,而「持續參 與」乃從「承諾(Commitment)」的概念衍生出來。因此,本研究融入「組織承 諾」、「持續涉入」、「持續服務」作為發展持續參與動力定義的參考概念。以下 就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研究取向,對持續參與動機所作之定義彙整如表 2-3-1:

表 2-3-1 國外、國內學者對持續參與動力定義彙整 研究者及年代 定義

Becker(1960) 最早提出承諾(commitment)的概念,認為承諾一種人們持續 參與活動的行為機制。

Kanter(1968) 指出組織承諾為個人對社會系統付出心力和忠誠度的意願,其 人格系統依附於社會關係上稱為自我表現(self-expressive),並 分為持續承諾、凝聚承諾和控制承諾三類。

Sheldon(1971) 指出組織承諾為個人和組織連結一起的態度或取向。

Buchanan (1974)

提出「承諾」是個人對某一實體之一種情感的意向;這樣的定 義包含三種意涵,(1) 認同:以組織或職業為榮,將組織或職 業的目標內化;(2) 投入:對職業活動能主動積極的參與;(3) 忠誠:與組織或職業合為一體的情感,盡心盡力履行並實現角 色應有的義務與責任,且願意繼續留任的一種態度傾向。

Houston 與 Rothschild (1978)

將涉入定義為從個人層級需求的價值觀所衍生的需求狀態,起 因是來自個人內在的原因,指個人對事或物的持久性關切,持 續涉入不會因為情況不同而有所改變。

26

Mowday, Porter

&Steers

Mowday (1982)

持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主張人的生命週期各階段間皆是 漸次發展的,對先前階段的整合,有助於個人發展因應下階段

27 (reinforcement theory)

Skinner (1930)

Albert Bandura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

28

learning) ( 1977) 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 作用。是指由於觀察他人行為,而發生的行為或態度學習。

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Deci Edward L. 和 Ryan Richard M.

(1985)

自我決定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Deci Edward L. 和 Ryan Richard M.所提出人類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過程理論。這三種基本需求分 別是「自主感需求(need for autonomy)」、「能力感需求(need for competency)」以及「歸屬感需求(need for relatedness)」。自我決 定理論認為,唯有人類的三種基本需求獲得滿足,表現行為才會

29

叁、持續參與動力之相關實證研究

本研究欲探討企業志工持續從事志願服務工作之動力,讓志工可以產生持 續參與服務的熱誠與動機。其牽涉持續服務之層面相當多元且廣泛。研究者整 理出國內不同學者對於志工持續服務之相關研究如下:

王陳雪霞(2009)研究中提出,從志工的動機觀點來說,鼓勵志工從事有意義 的學習是保持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重要方法,因為志工動機已不再是單純 的利他主義,尚有許多其他的交換回饋因素,而獲得學習機會、增進自我成長 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曾華源(1998)的研究顯示,影響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較多人傾向

「有益於社會的良性發展」、「有助於自我成長」、「無爭無私的奉獻、「增強人際 關係」、「得到自我肯定的機會」等。在能吸引志工參與的措施和作法上,曾華 源等人的研究顯示「督導者在工作上對志工的支持與協助」、「提供更多教育訓 練」、「好的督導人選和體制」等,皆能夠提升志工持續服務之意願,也顯示志 工對於組織內部回饋的重視,更看重與督導之間的人際關係與帶領方式。當志 工本身有獲得期望之滿足,即會減少志工流動,並對於服務更加積極。

蔡佩姍(2005)的研究中則提出,影響高齡長者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動力 是人際互動的影響和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滿足回饋,如肯定自我、追尋成長、心 理滿足感、人際支持及宗教影響。

葉淑敏(2006)的研究認為,持續的動力,常是多方面的因素在交雜著,歸結 出:他人的鼓勵、對院方的感念、個人內在的滿足以及當志工並不影響正常生 活等因素。

薛淑珍 (2006) 的研究指出,影響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發現影響 資深安寧志工持續服務的因素可分成三個部分,為個人因素、他人因素與組織 因素。個人因素包括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宗教信仰、人生經歷、開朗的個

30

性、住得近;他人因素則包括同班志工的支持、家人支持、院外他人的協助;

組織因素包括多元自主性高的工作內容與在職訓練、機構尊重、專職人員的態 度。

蔡明宏(2007) 的研究指出,歸納了幾點觀光大使們持續參與之動機,例如 服務他人所得到的喜悅、不斷學習與成長、人際網路的建立與維持、退休生活 的妥善規劃、對花蓮環境的使命感、榮譽感、服務對象的回饋等等,這些動機 讓這些幹部們願意持續擔任觀光大使等因素。

吳永安(2007) 的研究指出,影響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是家人的 支持和鼓勵與對工作的熱忱, 工作過程中得到滿足、增加人際關係與學習機 會、組織的和諧等因素。

王文玉(2008) 的研究指出,影響志工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分為兩部 分,個人持續動力,以及組織內部影響動力。(一)個人持續動力包括:1 能力被 肯定、2 經驗與知識的累積、3 心靈成長、4 情感建立。(二)組織內部影響動 力包括:1 領導方式、2 團隊氣氛等因素。

陳威翰(2010) 的研究歸納整理出,影響其持續參與的因素有快樂心情的產 生、參與志工隊的成就感、社大理念的落實、團隊意識與組織文化、承辦單 位、彈性的服務時間、知識成長與學習等因素。

叁、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者的研究發現,研究者將整理歸納影響志工持續參與的動力 為,自我實現、成就感、發揮潛力、自我成長、他人的回饋、能力被肯定、機 構尊重、組織文化、專組織內部支持、團隊氣氛等因素皆是影響志工參與的動 力。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