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在研究分析與討論、以及結論之後,研究者心中衍生出一些好奇、興趣,

與發現,是企業志工範疇研究中仍值得研究與探討的空間,是這次研究中沒來 得及進行的,以下是研究者認為可以作為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如下:

壹、 研究對象

從訪談資料發現與分析,研究者認為研究對象可以增加至推行企業志工公 司中的中高階層的主管、跨類別企業的企業志工、非企業志工等三類型的志工 進行訪談。

一、中高階層的主管

本次的研究對象是針對參與志願服務的企業志工,以及管理企業志工的管 理者,研究者在訪談這兩個角色中,發現企業志工在參與志願服務時多少都會 擔心直屬上司對於自己參與企業志工的看法,以及擔心直屬長官認為自己沒有 盡全力在本業的工作上面;而在訪談管理企業志工的管理者,也提到在跟中高 階主管溝通有關企業志工服務的挑戰,中高階主管認為捐錢是最直接、最有效 益的回饋社會與幫助弱勢的方式,他們會質疑企業志工的參與是否有真正幫助 到需要幫助的人,中高階層的主管容易用績效來評量服務的成果;因此,研究 者認為如果有機會可以訪談到中高階層主管的想法、觀點,以及他們的擔心是 什麼,將有助於企業志工業務的規劃與推展。

二、跨類別的企業

「隔行如隔山」企業志工在參與志願服務的項目,似乎也有這麼一點味 道。本次研究訪談的企業有:科技類的甲公司公司二人、保險類的乙公司人壽四 人、房屋仲介的丙公司二人,研究者發現不同類別的企業在推動企業志工,其 服務項目有所差異;同公司的企業志工其觀點、想法有很多相同處。因此,研 究者認為如果有機會可以訪談到其他不同類別的企業,比較不同類別企業志工

85

對象之研究結果的異同,以獲取更完整的資料,使此議題的研究更具整體性。

三、非企業志工

本研究訪談對象尋找的前期,研究者先從自己身邊熟識的朋友開始詢問,

得知他們公司都有在推行企業志工的CSR活動,但是他們都沒有參與該活動,

研究者進一步追問不參與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是:很忙、沒有時間、沒興趣、

或沒有想過等;和參與的企業志工參與動機大相逕庭,實在有趣。研究者思考 如果可以訪談到非企業志工,了解他們不參與的原因、想法與意見,亦可做為 推動企業志工相關部門的參考的資料。

貳、 研究方法

研究者認為在研究的方法上,如果可以增加有關企業志工生命故事的敘事 研究、志願服務工作現場的參與觀察、以及受助的回饋等,將可豐厚研究的內 容與深度。

一、生命故事的敘事研究

在訪談邀請時,研究者與受訪者敲定了訪談日期,有兩位企業志工臨時改 日期,另有四位企業志工在原定時間往後延一至二小時。見面時,受訪者跟研 究者解釋工作上遇到的臨時的情況,研究者可以感受到企業志工們都是百忙中 撥出時間接受研究者的訪談。正式訪談之前,研究者會好奇的問受訪者,接受 訪談的原因,其中一位經理提到:因為女兒也是師大的學生,覺得對師大生特別 的有感覺,所以接受訪談;另一位專員說:因為自己也剛從研究所畢業,可以感 受到研究生的壓力與需要他們協助的需求,所以願意幫忙;有兩位企業志工回 答,以做志工的心情來接受訪談。在正式進入訪談大綱的內容之前,研究者先 對受訪者的背景做簡單的了解,研究者發現每一個受訪者生命故事的獨特性,

如:乙公司公司總幹事提到:業務如同殺戮戰場,及工作上的壓力與辛苦;最後受 訪的H,從台北大學一畢業就揹著20萬的就學貸款的,如何選擇職業,讓自己

86

脫離負債的思考過程。在訪談的過程中,聽到企業志工他們的豐富精彩的生命 故事,但是礙於研究者與受訪者皆受到時間因素,以及本研究的主題與研究目 的等的限制,研究者盡量以論文的研究目的為主,不要延伸太多議題。但是在 研究者心理浮現一個念頭,認為每一個人生如同一本精彩的書,研究者很難得 邀請到百忙中撥空的企業志工接受訪問,如果可以把握機會,就企業志工的人 生經歷做敘事研究的深入了解,將會是精彩、有趣、溫馨的故事與令人動容的 作品。

二、參與觀察

本研究採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雖可深入了解與掌握有關企業志工參與志願 服務的動機與相關問題,卻僅以企業志工本人為對象,未調查被服務對象的感 受。因此如果可以加上實地的參與觀察,了解受助者與企業志工服務現場的互 動情形與受助者的感受,可提供企業主在規劃志願服務的一個參考資料,也可 進一步了解機構運用企業志工的成效。

8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內政統計年報。 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stat/

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http://law.moj.gov.tw/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9%82%A6%E9%9B%86%E5%9C%98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F%A1%E7%BE%A9%E6%88%BF%E5%B1%8B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9%E5%AF%B6%E7%A7%91%E6%8A%80 王文玉(2008)。社區志工持續參與健康服務志工之經驗探討。亞洲大學健康暨醫

務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陳雪霞(2009)。深度休閒文化志工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 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金敦( 2004)。中輟生輔導服務志願人員自我效能、工作壓力與持續服務承 諾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

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 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朱瑞欣(2012)。員工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對組織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主管支持為調 節變數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明修(2003)。台灣企業基金會之公共服務功能。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 基金會。

吳 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吳永安(2007)。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動力之研究—宜蘭縣榮欣志工團體個案 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佳綺譯(2010)。G. R. Gibbs 著。質性資料的分析(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

88

吳承訓 ( 2010) 企業志工與非企業志工之持續參與動力、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 行為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許暄(2006) 。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 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吳靜吉(1994)。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李佩容(2009)。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影響之實證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慧雯(2014)。以認真休閒觀點探討志工的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以台灣彩虹愛 家生命教育協會「基隆市長樂國小」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 文

李靜如(2006)。彰化縣社區組織女性領導者組織領導角色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2006)。台灣社會企業之發展(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inTaiwan)。 載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扶貧委員會與中央政策組聯合舉辦之「社會企業 會議」研討會,香港特別行政區。

林正祥(2012) 。 志工參與動機、參與滿意度與持續參與意願之研究-以雲林縣 義勇消防隊員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秀英(2004)。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佩穎(2000)。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持續參與動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 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臺北市:三民。

林清山(1990)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祥順(1013) 。導遊志工參與動機、持續參與動力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以

89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五南。台北市。

林萬億,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民82 年),頁16。

邱朝基(2008)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以學校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貴玲(2005)。企業志工發展趨勢研究-各國政策比較及國內、外企業志工個 案探討。行政院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一三八,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邱麗如(2010)。志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工作壓力對持續服務意願影響之研 究—以高雄縣國小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菁君(1012) 。 志工參與動機、組織承諾與生活持續參與動力之研究~以福智 文教基金會志工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櫻純(2009) 。 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學系。博士論文。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 (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俊賢(2005) 。「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

徐俊賢(2005) 。「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