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企業成長理論之探討

一、 企業成長的定義

早期的學者認為成長(growth)與發展(development)和演進(evolution)三者在 概念上是有所不同的,並且做了釐清,整理如表2-4。

表 2- 4 成長的定義

年代 學者 定義

1965 Starbuck 成長是指組織規模的變化,是屬於量方面的成長;發展 則是指組織年齡的增長,著重在質方面的演化。

1966 Riggs 認為發展是企業在質或是結構上的改變,成長則視為其 發展的成果。

1982 Greene 將成長視為有機體的演進,認為組織的演進與企業的成 長是相互並存的。

1980 Ford 認為成長與效率是一種對等的觀念,可以視兩者為同義 之代名詞,一個成長的組織也意味著一個效率的組織。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呂永峰(2003)

從上述的定義探討中可以瞭解,企業成長領域包含了多樣性的概念體系,因 此在定義上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其中主要又可分為量化性以及概念性兩種類別。

量化性的定義著重於企業資產與員工的絕對增長,為一種經營資源的增加。而概 念性定義則強調將成長理解為一種過程。

二、企業成長理論觀點

由上述可之成長理論在定義上就有所分歧,而各主要學者對於企業成長關注 的焦點也不盡相同。呂鴻德(民 81)整理各家學者的說法,將企業成長理論分為三 個主要觀點。

觀點一:企業政策觀點

此觀點主要強調策略、結構、績效三者間的互動關係。Chandler在1962年提 出「結構追隨策略」(Structure Follows Strategy)的觀念性架構,強調企業策略的 演進。其認為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組織結構應隨企業策略的轉移而有所調整。雖 說目前此觀點的正確性在學界仍有所爭議,但此無損於策略制訂在企業成長理論 中的重要地位。

觀點二:組織理論觀點

組織理論觀點以組織的成長與適應為其理論重心,強調企業的內部成長。此 一觀點以Greiner 及Starbuck為其代表學者。Greiner(1972)提出在企業的每一個成 長階段中皆有一些組織特徵,並有主要管理策略與其相對應,藉以達成企業成長 目的。而Starbuck觀點雖與Greiner一致,皆認為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存在演進、革

一連續性的演變(Evolution),此為兩者不同之處。

觀點三:個體經濟觀點

此一觀點的先驅研究,首見在Penrose其1959 年所發表的「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一書。其經過經濟理論的推演,認為企業內部存在的組織剩 餘(organizational slack)是企業成長的主要原因從上述三種主要觀點可以發現:企 業政策著重於因策略轉移所導致組織結構的外顯變化上,較強調企業由單一企業 到多角化企業的外部成長過程。而組織理論觀點則強調組織內部配置和外部環境 的互動關係。個體經濟觀點則側重在企業內部資源的使用效率和資源間均衡狀態 的達成,整理如表2-5。

表 2- 5 成長觀點

研究領域 企業政策觀點 組織理論觀點 個體經濟觀點

重點 重點 策略、結構、績效之 互動。

組織成長與適應 廠商成長

類型 強調企業由單一企業成長 為多角化企業的外部成長。

強調單一企業的組 織成長,著重企業 內部之成長。

著重內部經濟規 模和內部成長。

資料來源:呂永峰(2003)研究整理自呂鴻德(1992),p.56。

三、小結

根據上述理論得知企業成長可以分為量化及概念化兩種看法,而本研究以系 統動力學來觀察兩者的變化,在此所觀察量化的成長為顧客數的成長以及店數的 擴增,經由系統動力學來模擬其經由時間的演變的過程。

而企業成長的理論觀點中,企業政策觀點強調結構追隨策略,因此利用系統 動力學可作為策略的測試場,發展出有效的策略。而在組織理論觀點中,強調每 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組織特徵,而本研究對象目前處於創業初期,因此可利用系 統動力學來模擬其中演變的動態關係。最後在個體經濟觀點強調在企業內部資源 的使用效率和資源間均衡狀態的達成,但要如何配置,其中存在著動態性複雜,

因此可藉由系統動力學模擬來瞭解內部資源的配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