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企業流程再造(BPR)與創新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企業流程再造(BPR)與創新

(1)企業流程再造定義

八十年代中後期,管理學界與業界急欲思考變革,有別於傳統連續漸進的企業概 善模式(如:全面品質管理(TQM)即是追求過程循序漸進的改善,並採取對現在過程 變動作最少的方式來改進),企業尋找更根本性的改革模式。其中,企業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即是對現行企業流程實行再工程(reengineering)、

重構與重組的模式。表格1為TQM與BPR的比較。

根據Hammer 之定義,BPR是指對企業過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與徹底的再設計,

是企業各項績效指標,如:成本、品質、速度、…等等,能有戲劇性的成長[5][24]。

由於企業再造以企業程序為變革單位,故又稱為企業處理程序再生工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簡稱企業流程再造。而企業再造有四項特色[7]:(1)問題必須 從「根本」分析,(2)活動必須「徹底」翻新,(3)企業再造要求績效必須有「戲劇性」

的改進,(4)企業再造以「程序」為變革單位。

以下茲就各學者於相關文獻中對企業流程再造定義作簡要摘要[4][5]。

BPR-企業流程再造 (T.H. Davenport & J.E. Short, 1990):在組織內與組織間進

行流程與程序分析與設計。

表 1:全面品質管理與企業流程再造之比較 Process Improvement (TQM) versus Process Innovation (BPR)

From Davenport (1993, p. 11)

Level of Change 漸進 巨幅

Starting Point 存在之流程 Clean Slate

Frequency of Change 一次/持續 一次

Time Required

Participation 由下而上 由上而下

Typical Scope 宰, 侷限的功能 廣, 涵蓋性的功能

Risk 中度 高度

Primary Enabler 統計控管 資訊科技

Type of Change 文化 文化/結構

資料來源: http://www.kmbook.com/bpr.htm

BPR-企業流程再造 (M. Hammer & J. Champy, 1993):對企業業務(Process)

進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徹底性(Radical)地再設計,從而獲得在成 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績效的大幅度(Dramatic)地改善。

BPR-企業流程再造 (Klein, 1993):強調企業流程再造是以流程為導向,涵蓋範

圍遍及整個組織。對組織策略具有附加價值的流程做快速且巨幅的重新設計,

促使組織工作流程與生產力達最適水準。

BPR-企業流程再造 (Teng et al., 1994):企業流程再造是針對現存組織流程進行

縝密的分析與巨幅的再設計,以期企業營運績效指標能達突破性的成長。

BP Redesign-企業過程再設計(M. Morrow & M. Hazell, 1992):檢查與簡化關

鍵過程中的活動和資訊流,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的目的。

Core Process Redesign-核心過程再設計(R.B. Kaplan & L. Murdock):對企

業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對工作流程、決策、組織合資訊系統同時進行再設計 的過程。

BP Change Management-企業過程變化管理(W.J. Kettinger & V. Grover):透過

變革管理、資訊、技術與組織結構,對企業過程進行改善與再設計,以提昇企 業於品質、速度、成本與顧客滿意度,進而提昇企業的競爭優勢。

以上詞彙定義略有不同,主要說明企業在進行改造過程中其改變程度、範圍、承 擔風險與效益之不同。但已經隱含企業過程創新的意義,亦即企業在尋求創新過程 中,企業流程再造將扮演重要角色。下一節將回顧企業流程創新相關文獻,此外亦簡 述企業過程創新的要素。

(2)企業流程創新之要素

面對快速變化與高速競爭的產業環境,企業紛紛透過流程創新維持企業競爭力;

此外,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提供企業體新的管理思維,並促使組織企業流程之變 革。因此,一般認為企業流程創新最重要的為:(1)資訊技術/資訊系統的應用與部 署;(2)流程面向之人員與組織創新管理。以下茲就兩要素做探討。

資訊技術/資訊系統

在資訊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傳統的工作流程設計已不符合當前的資訊社會;此

從電子數據處理系統(EDP)、資訊管理系統(MIS)、決策支援系統(DSS)、高階主管 決策系統(EIS)到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知識管理系統 (KMS)、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資訊系統的建置促使各項作業自動化,巨幅的精簡 組織業務流程、進而提升組織營運績效。而資訊技術中,最顯著的例子是 Internet / Intranet 輔以群組系統,消除了地域的限制,加速溝通與分享流程,擴大組織管理範 圍。因此,資訊技術的選擇與實施,將影響流程創新的結果,將於第三部份將以案例 說明資訊科技對新流程之衝擊。

表 2:資訊技術/資訊系統的支持作用 資訊技術/資訊系統潛能 支持作用

執行 使非結構化的程序變成常規處理

地理位置 資訊快速傳遞,不受地理位置影響

自動化 減少或替代人力的需求

分析 替流程提供分析方法

資訊 提供大量的詳細資訊

順序 使任務順序化並允許多個任務並行執行

知識管理 獲取和應用知識技能,改善流程

消除中介 消除對中介的依賴,讓溝通的兩造快速的達成溝通

※資料來源 :[5]

流程面向之人員與組織創新管理

儘管企業流程創新可以提升企業營運效能,但是組織在推行流程再造過程中,仍 窒礙難行,其主因在於組織成員難以揚棄舊流程及對新流程的不適,因此流程創新過 程將產生組織變革。

企業流程創新的過程中,將使得企業作業模式改以流程導向思考,企業流程是邏 輯上相關步驟的組合,其被執行以達成已定義好之產出[21]。企業流程的特點為[5]:

(1) 每個流程都有輸入與輸出:輸入與輸出可分為有形的實體與無形的資 訊,如:採購流程得輸入為採購單,輸出為產品;產品研發的輸入為技 術文件、客戶需求分析,輸出為專利、客戶滿意度…等等。

(2) 每個企業流程都有客戶:流程輸出的接受者即為客戶,該客戶可能為企 業內部使用者或外部顧客。

(3) 每個企業流程都有核心的處理對象,一個大的企業流程往往為實現該對 象的生命週期:核心處理對象關乎該流程的任務組合與主要目標,如:

售後服務流程主要對象是用戶回饋與維修服務…等等;因此,該流程的 過程為從接受客戶問題到完成滿意之客戶服務。

(4) 多數企業流程為跨職能部門:多數企業流程跨越部門甚至企業邊界,如 銷售合同可能涵蓋業務部、物料部、生產部、財務部、經銷商、客戶 端。

流程導向的思考迥異於職能導向的思考,所謂職能導向是基於勞動分工原理而建 置之管理。因此,在職能導向組織中,員工所專注的是自己或自己部門的相關工作,

對於整體組織目標或客戶之需求較無法得到全面的認知。企業流程創新的主要變革即 引導組織朝向流程導向思考,表格 3 為流程與職能導向管理之比較。

表 3:流程與職能導向管理之比較

特性 職能導向 程序導向

組織結構 階層狀

關注的焦點是職能

扁平化

關注的焦點是程序

營運機制 以職能為主、存在職能界限、營運局部

最優

以程序為主、針對客戶點對點管理、達 到客戶服務、成本與效率全局優化

員工 依職能安排、專業技能分工、工作以個

人為中心、對顧客有限的關注

依程序安排、綜合技能、工作以小組為 中心、關注顧客

技術 由於職能界限而被分離、計畫與控制之

間鬆散的連接

在程序中被整合、針對過程計畫與控制

溝通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企業文化 職能區隔、專業術語 程序主權、整個程序以顧客為焦點

※資料來源:[5]

由兩者之異同可知,流程導向授予員工較高的自主權;在員工績效評估上,由傳 統量的評估到質的評估,即更在乎客戶之滿意度與價值的創造。這樣的思維,引領流 程創新的目標在提升獲利並維持企業永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