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休閒效益的研究共分為二部分探討。首先探討休閒效益的定義;第二部分 則探討國內外研究對休閒效益不同的觀點。

一、休閒效益的定義

效益 (Benefits) 被視為是一種好處,當個人、團體、社會、經濟、實質環境、其他 情境有所改善時的狀態。效益對人或實質環境中,是需求獲得正向的改變,包含人際關 係、體適能、預防社會問題、或穩定社群等。在個人方面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滿 足體驗,如活動結束後感覺很好,與朋友在一起感覺像與家人一樣親密和精神充沛等(李 詩鎮,2003)。

休閒效益 (Benefits of Leisure) 是一主觀的概念, Ajzen (1991) 指出,休閒效益及 休閒目標之達成,包括參與休閒能達成之目標,以及參與者相信休閒能幫助他們達成之 目標。

高俊雄(1995)則認為休閒效益是指在參與休閒遊憩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參與者個 人改善身心狀態,或滿足個人需求的現象,稱之為休閒效益。韋氏大字典之休閒效益定 義,包括外在及內在之價值,前者如工作之餘所從事之活動,可以恢復精神;後者為參 與休閒活動滿足其體驗及效益。由此可以了解到人們參與休閒活動目的之一,便在於獲 得休閒效益之追求。

綜合上述各學者之主張,本研究中所指休閒效益的範疇,係針對個人參與網路活動 過程中以及參與網路活動後的經驗,可以幫助個人改善身心狀況或滿足需求的個人主觀 感受。

二、休閒效益的內涵

Wankel 與 Berger (1991) 提出「效益」被定義為達成目標的觀點,因此評估休閒 效益最重要的是去評估休閒活動是否能夠幫助他們達成目標,而非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 評估達成目標的過程。個人的休閒效益主要是受到活動經驗之主觀感受影響,而不是活 動的本身,因此個人的心理需求滿足程度成為影響休閒效益感受的主要因素。由此得 知,休閒效益是一種相當主觀的個人感受,其是透過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幫助 參與者改善個人身心狀態,或滿足個人需求的現象(高俊雄,1995)。因為,許多休閒 遊憩活動所帶來的效益是不能直接被觀察到的,如從事運動可以使個人減少壓力與焦

慮,所以休閒效益是一種相當主觀的個人感受。

以下分別針對國內外研究在「休閒效益」的內涵,進行探討:

(一)國外研究:

休閒對於人類生活的效益包括心理效益、生理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環 境效益,分述如下(余玥林,2004):

1. 心理效益:提升自我概念、表現自我價值、提供高峰經驗。

2. 生理效益:心血管的健康、疾病的控制、心理與生理的復健。

3. 社會效益:促進社會穩定、家庭團結、文化認同。

4. 經濟效益:提供工作機會、增加收入、減少社會健康照顧的成本。

5. 環境效益:環境的維護與保存。

Bammel 與 Burrus-Bammel (1982) 認為個人參與休閒活動有六項效益:包含心理 效益、社交效益、放鬆效益、教育效益、生理效益及美學效益。

1. 生理效益 (Physiological Benefits) :意指經由休閒活動中肢體的活動而能保持個 人體適能的水準、減少心肺血管之疾病。

2. 社交效益 (Social Benefits):意指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而能與同好培養感情,

相互交誼,並能增加家人與朋友間的了解與情誼。

3. 鬆弛效益 (Relaxation Benefits) :由於休閒活動可使參與者遠離壓力環境、解除 憂慮、恢復精力、可有新奇的體驗,因而達到放鬆的目的。亦能經由精神上或 實質上的活動而使肌肉、關節獲得放鬆,以保持個人身心及精神的平衡發展。

4. 教育效益 (Educational Benefits) :休閒提供多元的興趣領域,藉由正式或 非正 式參與,滿足個人求知慾、創作慾、並經由人際交流拓展知識領域。

5. 心理效益 (Psychological Benefits) :意指個人可以經由活動參與而得到肯定、

認同的感受及價值,也可藉由情境角色轉換獲得成就。

6. 美學效益 (Aesthetic Benefits) :美學效益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效益。意指從休 閒活動中學習美的欣賞,獲得心靈、情感及靈性的充實及滿足,並可確認個人 價值觀念。

從心理效益的層面探討,歸納出從事休閒活動可以滿足人類八大心理需求(陳中 雲,2001):

1. 表現自我才能。

2. 增進與他人間的友誼。

3. 滿足權威、支配的需求。

4. 滿足新奇及新鮮的需求。

5. 滿足安全、穩定及被認可的需求。

6. 滿足服務他人的需求。

7. 刺激智慧及得到美感經驗之需求。

8. 可安心獨自參與的需求。

(二)國內研究

學者高俊雄(1995)依據過去文獻整理歸納出休閒效益三個構面,包括:均衡生活 體驗、健全生活內涵及提升生命品質。

1. 均衡生活體驗:紓解生活壓力、豐富生活體驗、調劑精神情緒。

2. 健全生活內涵:維持健康體適能、啟發心思智慧、增進家庭親子關係、促進社 會交友關係、關懷生活環境品質。

3. 提升生命品質:欣賞創造真善美、肯定自我能力、實踐自我理想等。

李鍾元(1991)從教育的觀點說明休閒活動具備四種效益:

1. 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2. 培養互助合作德行。

3. 啟發想像創造能力。

4. 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由需求層面來探討休閒活動的效益,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需求(柴松林,

1996):

1. 滿足生理需求,通常是休息與娛樂,藉由休息解決工作勞苦之疲累,經由娛樂 紓解壓力與心理緊張。

2. 滿足心理需求,主要是知性活動,藉此達到調劑生活節奏,豐富生活內容,並 促進個人知識、能力、品味及道德水準的成長,使人的素質和生產力同時提升。

3. 滿足社會需求,主要是社會活動,對人的關懷,對社區與環境的關愛,對人類 歷史與未來命運的責任。

蘇美玲(1998)整理國外學者對休閒效益所提出的觀點,針對都市公園使用者的個 人效益分為五個構面:

1. 知能成長效益:技能發展、自我成長、教育與學習、拓展人際。

2. 親近自然效益:享受自然、避開喧擾、紓解壓力、美學賞析。

3. 提振精神效益:振奮精神、生活樂趣、自我意識、懷舊。

4. 身心保健效益:身體保健、身體休息、心情愉快。

5. 親友交誼效益:同好交誼、家族聯繫。

洪煌佳(2002)針對參加突破休閒活動的參與者的個人效益分為生理效益、心理效 益及社交效益三個面向,包含有三十個項目如下:

1. 生理效益:包含維持體能、活力充沛、增進活動技巧、得到適度休息、消除疲 勞、激發潛力、考驗自己的活動能力及宣洩多餘體力等。

2. 心理效益:包含抒解生活壓力、放鬆心情、創造性思考、發洩情緒與舒暢身心、

獲得成就感、心情愉快與增添生活樂趣、平衡精神情緒、培養挑戰性、培養獨 立性、得到滿足感及啟發心思和智慧等。

3. 社交效益:包含了解週遭事物、促進和諧關係、結交朋友、體貼別人、了解同 伴的感受、與同伴分享想法、和同伴之間相處得更親近、得到同伴的支持、支 持同伴的想法、得到別人的信任等效益。

葉怡屏(2007)針對網路遊戲者之休閒效益分為個人成長、鬆弛效益、擴展生活圈 及豐富生活內涵四大面向。

1. 個人成長:包含有自信心、培養多元興趣、瞭解週遭事物、肯定自己的能力、

啟發心思智慧、實踐自我心中理想、超越或自我挑戰及滿足我的成就感等。

2. 鬆弛效益:包含紓解我的生活壓力、身心放鬆、紓解我緊張情緒、增添生活樂 趣及發洩情緒等。

3. 擴展生活圈:包含結交新朋友、增加與朋友聊天的話題、增加與陌生人互動的 機會、增廣見聞及接觸新事物等。

4. 豐富生活內涵:包含增進家人感情、促進同儕及朋友的感情、維持情緒健康及 豐富我的生活經驗等。

綜合以上文獻,休閒效益的概念可區分為個人效益及社會效益兩大向度,個人效益

乃是對個人有直接影響的休閒效益,如生理效益、心理效益及社交效益等;而社會效益 的範疇超越個人效益,係對於社會大環境有益的休閒效益,如經濟效益、社會福利效益 及環境效益等。

基於本研究的範圍,係針對個人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以及參與休閒活動後的經驗,

探討可以幫助個人改善身心狀況或滿足需求的個人主觀感受。因此僅針對個人效益加以 探討,即以個人效益為中心,探討個人參與休閒活動後,所獲得的效益為何,因此對於 社會、經濟、實質環境等方面的效益,本研究將不予探究。本研究採納葉怡屏(2007)

之休閒效益量表,將效益分成「個人成長」「鬆弛效益」「擴展生活圈」「豐富生活內 涵」四大構面,並考量了參與者參與網路活動可能獲得的效益,發展成本研究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