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童參與休閒活動

本節針對學童參與休閒活動分成兩部分探討,第一部份探討學童的特性,包括生理 及心理方面作探討;第二部分對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作探討,以下一一做說明。

壹、學童的特性 一、生理發展之特性

依人的成長來看,嬰兒時期以頭部的成長為最重要,當大腦發育逐漸完善時,人的 四肢也趨於功能完整。而發展方向是為可以預測的模式歷程,多數人行為發展趨勢,大 體上有一共同模式,從胎兒期到幼兒期是最明顯的,其特徵為以下幾點:(黃天,2004)。

1. 頭足定律(自上而下)

由頭部發展到足部,例如:兒童出生後開始學會一些基本能力,運用抬頭動作使脖 子在兩、三個月才可以真正挺直,最後,在一年後進行行走的動作技能。

2. 近遠定律(由中心到邊緣)

肌肉發展為中心延伸到身體的邊緣,ㄧ切由軀幹最先發展,爾後再趨向於四肢,例 如:嬰兒可以學會坐,到會站立,先會利用手臂力量再到手控制。

3. 發展的過程

人類出生後在成長過程中,ㄧ切的活動皆為籠統的、隨意的、隨著年齡逐漸成長後,

漸漸協調化,從籠統到分化,逐漸隨著接受外界刺激的增多和身體協調功能趨於平衡,

使得人生的基本技能趨向一種統整的過程,運用不同時機。

而在學齡兒童 (School children) 6 歲至 12 歲的生理發展階段中,身體的各方面構 造及功能已趨於完整,以致可以進入學校做進一步的學習,更詳細的來看,學齡兒童,

在身體和智力發展顯得緩慢不少(張春興,2001)。這時顯得緩慢是和嬰兒時期來做比 較,雖然各種動作能力仍有所增進,但改變不如早期明顯,此階段發展已是接受正式的

學校教育,故與學前幼兒不同之處,則有兩個重要特徵: (1) 學齡兒童的前半段,男女 學童的身體發展速度均趨緩慢。 (2) 學齡兒童的後半段,則是女快於男。也就是說 6 歲 至 12 歲之兒童,期間兩者的差距,則是前者還算是小孩,後者較為接近成人。

生理上除了身體的成長外,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生理指標,就要算是大腦了。人的認 知生理基礎由神經細胞建構而成,由大腦產生思維,已經是當今生物醫學的共識了(韓 濟生,1996)。所以說兒童良好的認知發展,關鍵在於健全的大腦神經發育。因為所有 認知心理訊息活動的物質載體,就是大腦神經系統(黃慧真,1994)。

在醫學上,大腦又稱為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掌管人的一切思想的 感覺中樞,不但要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經由腦部的神經系統整合之後,加上腦內的複 雜思考運作,再發出命令下達各種動作或外顯行為,人體就像是一部會思考的電腦,而 腦部就是電腦最重要的中樞 CPU,這一切的連結,關係著所有訊息的整合成功失敗與 否,以及外在的行為表現,因此大腦的發展和功能其重要性可見一般了。

近年來由於醫學技術的發展迅速,核磁共振電腦儀器的精進,使得醫學界對大腦的 各部位及其相關功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我們由感知覺和腦的功能來觀察,腦 的不同部位各司有不同的任務:(圖 2-1)

(一)額葉 (Frontal lobe) :位於腦的前額處,負責運動協調、思考判斷及解決問題。

(二)頂葉 (Parietal lobe) :位於頭頂處,負責觸覺的辨識。

(三)枕葉 (Occipital lobe) :位於後腦處,負責視知覺的判斷,與學童認字、學習幾何 的能力有密切的關係。

(四)顳葉 (Temporal lobe) :位於頭的左右兩側,負責聽知覺的判斷,與學童日常聽 從指揮、上課聽講的情形有關。

圖2-1 大腦各功能區分佈圖(高麗芷,1994)

圖2-2 大腦各功能區分佈圖(高麗芷,1994)

腦和神經系統既是兒童認知發展的物質基礎,因而對他們的發展過程就有進一步瞭 解的必要。腦在出生前即開始發育,出生時新生兒的腦重是 390 克左右,為成人之 25% 。 2 歲半至 3 歲時腦重量發展到 900 克至 1011 克,6、7 歲時約 1280 克,達 成人之 90%,以後的增長就很緩慢,到 20 歲左右停止增長(李丹,1989)。而兒童大 腦重量的增加並非由於神經細胞數目的增加,主要是神經細胞結構的複雜化和神經纖維 的延長所致。據研究,新生兒的大腦皮層表面較光滑,溝回很淺,構造十分簡單,幼兒 階段神經細胞突觸數量和長度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神經元軸突直徑也變粗,神經纖維 開始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越來越多地深入到皮層各層。與此同時,神經纖維的髓鞘化 (myelination) 也逐漸完成,神經纖維髓鞘的作用主要是加快神經的傳遞速度,所以神經 髓鞘化之狀況也被認為是大腦成熟的重要標誌 (Tomas et al., 1999) 。

大腦的組織系統網路非常複雜,由大腦幾個重要區域之認知功能上看(圖 2-2),

學童認知發展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的感知覺神經系統之整合,大腦既是認知功能的生理載 體,因此大腦組織連結如發展不良,將直接影響其認知功能表現。

神經元是大腦訊號的基本單位,大腦的成熟發展,也需要神經元的健全發育,以及 神經元彼此之間的廣大連結網路。神經元細胞主要有四個部分;即細胞體、樹突、軸突、

與軸突末稍,神經元與神經元不直接接觸,末端連結處則稱為突觸,如圖 2-3(洪蘭,

2001a)。簡單說,學習是相關神經元之間突觸的建立與連結網路的形成,大腦成熟發 育則指大腦執行各項功能時,相關區域的神經網路之建構完成,與正確執行。腦神經科 學認為,腦部網路的發展形成是因發育期間細胞的正確遷移、神經髓鞘化、以及神經元 的廣大連接而達成(周其勳、張麗雪,1998),其中,前者由基因所設定,後兩者要靠 後天環境豐富的經驗刺激(洪蘭,2001b)。

圖2-3 神經元與神經元的連結構造 (洪蘭,2001a)

由幼兒階段腦重量和腦機能完善化之變化幅度,相對於人生其他階段之腦發展而 言,幼兒大腦的發展變化可說異常激烈。關於人類初生時的腦部發育不全,有學者認為 就是為了便於學習,此觀點以為幼兒的腦部就是學習機器,按面臨的環境條件自我造就 或自我調整,因此環境刺激因素將左右大腦的品質(薛絢,2002),並造成大腦發展的 個人差異。

根據神經生理學,大腦之成熟繫於大腦神經網路系統之有效建構,其條件則在神經 元按基因設定,生長、遷移到恰當位置、以及神經纖維髓鞘化,並冒出軸突和樹狀突、

神經元正確連接成複雜的神經網路始完成(洪蘭,2001b)。因此影響大腦成長的因素,

除了遺傳基因之外,關鍵在於腦部之活動多少,學者認為,腦部學習刺激活動越多、練 習次數越頻繁,將促使腦細胞越健康,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更準確、更牢固,因 而增加細胞之訊息傳遞效率 (Hatfield & Hillman 2001) 。相反的,當學習刺激減少時,

腦部神經活動趨於緩慢,將導致神經發展速度變慢,細胞體積也變小,因為樹突稀少的 樹狀結構,並不需要有大的細胞支撐。所以,學童大腦發展的階段,如果生長環境刺激 貧乏,神經成長的刺激被剝奪時,通常會引起各類腦功能失調,影響正確神經網路之建 構發展,進而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效率和後續之認知發展(廖文武,1991)。

實證研究也顯示,兒童長期生活在受忽視的環境中,其各方面的發展,包括認知表 現通常有趨緩的現象 (Carlson & Earls 1997) ,而生長在環境刺激、活動豐富中的小孩,

大腦認知神經、腦波發展狀況,以及各種認知功能測驗表現,都明顯優於環境刺激較少 之小孩,其中語言之學習經驗就是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 (Otero, Pliego-Rivero, Fernandez,

& Ricardo 2003) 。這些結果說明,腦神經發展是先天與後天條件的結合。基因定好神經 發展籃圖,只要幼兒的神經系統準備好了,就該以經常學習的活動刺激來磨練各神經通 路,使原來結構簡單的腦神經,經不斷的刺激反應,連結成複雜、正確的神經網路。

學齡前兒童腦部發展可由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刺激、提供腦神經刺激成長扮演重 要的角色。因此幼兒要從豐富的各種學習活動中,培養好的神經網路系統,將來才會有 好的認知發展。

腦波常被用來研究人生各階段的大腦發展狀況。許多研究探討幼兒的腦波發展情 形,研究發現未達三個月大嬰兒,腦波功率低(低於 50uV)且無組織節奏。當嬰兒大 約三個月大,劇烈變化發生,嬰兒枕葉區開始出現 3-4Hz ,振幅功率大於 50uV 的腦

波節奏,伴隨著其他生理變化,兒童腦波變化因此常被解釋為象徵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的 情形。一歲時,嬰兒枕葉區已出現頻率 6-7Hz 節奏的腦波。伴隨神經元的髓鞘化、與 樹突之發展,嬰兒腦波也從感知覺區,然後運動區開始順序發展。小孩大約到 12 歲時,

其枕葉區的腦波發展已大概和成人相似。

Fischer (1987) 也認為運用腦波來探討大腦神經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兒童 的腦組織功能、腦波、動作電位、大腦新陳代謝狀況隨著成長階段會有很明顯的變化,

腦波的測量不但具有相當的可靠性,腦波頻率之變化與分布也具成長指標性,腦波不但 可以顯示大腦的活動情形,腦波的頻譜分析也可以提供大腦的功能組織狀況(洪聰敏,

1998)。Gasser (1988b) 等人以背景腦波頻率面分析,研究各年齡幼兒腦波的區域成熟 先後順序,發現較高頻率的 θ波和 α波,在大腦組織區域成熟的先後順序上,都是由 後腦部往前發展,即從枕葉開始,再顳葉、中央區、而後前額葉,許多類似的研究發現 也非常一致 (Clarke et al. 2001) 。巧合的,影響神經訊息傳遞的另一大腦成熟指標,神

1998)。Gasser (1988b) 等人以背景腦波頻率面分析,研究各年齡幼兒腦波的區域成熟 先後順序,發現較高頻率的 θ波和 α波,在大腦組織區域成熟的先後順序上,都是由 後腦部往前發展,即從枕葉開始,再顳葉、中央區、而後前額葉,許多類似的研究發現 也非常一致 (Clarke et al. 2001) 。巧合的,影響神經訊息傳遞的另一大腦成熟指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