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休閒活動之意涵

休閒可以指一件事,一件最後剩餘之事,是人們用剩餘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做 的事,不受任何事情的羈絆,也可以指一種心靈狀態,在參與的過程中,同時能 獲得美好的心理經驗,甚至達成自我提升的境界。本節將針對休閒活動的定義、

功能及分類進行探討。

一、 休閒活動的定義

休閒活動是閒暇時間所進行的活動,個人由參與有興趣的活動中得到心情的 愉悅及滿足感,並累積參與不同活動的經驗,達到最佳休閒品質(陳曉萍,2011)。

茲將專家學者對休閒活動的定義彙整如下表 2-1:

表 2-1

休閒活動定義彙整表

作者 年代 休閒活動的定義

謝明材 2000 休閒活動是在工作或課業完畢後,一段完全不受限制,且在無 任何身心之壓力的時間力,自願的從事達到身心皆處於愉悅狀 態之活動。

(續下頁)

作者 年代 休閒活動的定義

張少熙 2003 在自由選擇的時間狀態下,從事身心愉快滿足的活動,稱之為 休閒活動。

王註源 2004 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閒暇時間、自動自發、自由選擇所從 事具娛樂性、趣味性、健身性的活動。

王儷儒 2004 個人在一段不受約束的自由時間內,自願從事具有正面價值並 可使身心獲得愉悅與滿足體驗的活動。

高俊雄 2004 休閒活動係指個人在義務時間外(如工作、上課、睡眠)之自 由時間,活動主要基於一種自由意識、自由選擇、自主決定的 行動,以及從行動中感受休閒活動意義與體驗。

徐育宏 2005 休閒是指在生活條件許可、無外在壓力的情形下,在自由時間 與意願下為本身之樂趣而參與之一個整體性的活動。

江振榮 2006 係指在約束時間與必要時間之外,個體可自由運用時間,從事 自由選擇且不受壓迫或控制的活動,並從中獲得壓力紓解及促 進身心調節平衡者。

黃孟哲 2006 在自由時間內,因興趣、健康、娛樂、服務、交際、打發時間 等非工作或其他生活需要,著重自由意志及個人善意下,所選 擇參與的活動。

周慶和 2007 休閒活動即在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即除了工作時間及生理必 須時間或生存時間之外的時間)內,所從事的活動,亦即個體 可以在自由時間與自由意願下選擇自己喜愛、有興趣的活動,

並從中獲得消愁解悶,恢復、調劑身心的狀態,達到享受、愉 悅、休息之滿足感,亦可促進人際關係。

(續下頁)

作者 年代 休閒活動的定義 蔡熙銘、

鄭文卿

2007 休閒活動是強調在工作後的自由選擇的活動,它使人感到輕鬆 和娛樂,以達成身心修養和恢復。

郭慧珍 2008 在求生存以外的閒暇時間,依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 的活動,並從中到愉悅的滿足感,進而實現自我理想生活的歷 程。

資料來源:修改自溫靜璇(2010)高雄地區國中體育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阻 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1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綜合以上文獻,可得知休閒活動指的並非某種特定活動,不論是何種職業、

年齡、性別,只要是利用個人的閒暇時間,在個人的自由意志之下所從事之活動,

而這個活動能使自己感到身心愉悅、滿足,便可稱之為休閒活動。

二、 休閒活動的功能

休閒的功能與價值普及生理、心理、家庭、社會等多種層面,休閒兼具有 教育與娛樂的意義(張照明,1999)。休閒活動對個人而言,可促進身心健康、

調劑身心、擴大生活視野與改善人際關係、豐富精神生活,促進人格的發展,

發展潛能,以得幸福的生活(吳美林,2011)。陳鏡清(1993)認為休閒具有五 項功能,包含:1.個人功能:促進個人心理、生理健康及培養社會關係;2.家庭 功能:增進親子關係、加強家庭團結;3.社會功能:可傳遞文化、提供規劃活動、

充實文化水準以達清新社會之風氣;4.經濟功能:藉由休閒活動提升工作情緒及 效率,間接提升生產力;5.醫療功能:藉由休閒活動疏導情緒障礙。

吳美林(2011)便歸納休閒活動的功能如下:

(一) 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藉休閒活動促進生理上的新陳代謝作用,並發洩被壓抑的緊張情緒,

有助於個人建立統整性的人格。

(二) 增進工作效率

休閒活動可使人暫時遠離現實,整日在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們,可靠 娛樂活動予以緩和。

(三) 激發創造力與自我表達

休閒活動可以壓力解除、接觸新事物、默想、探索等,使人啟發智慧,

自由自在地表現而娛樂自己,能在無意間產生許多想像,湧現新的靈感,

創造更美好的作品及發明。

(四) 建立健全的自我概念

休閒活動可使個體在工作及學業之外,幫助其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進自 我認識、自我發展、建立自信心、肯定自我、發揮實力、接受挑戰並實現 自我理想,有助於人格統整的完成。

(五) 紓解工作或學業壓力

使學生體驗成就與能力,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休閒活動,以愉快的心 情去從事休閒活動,可以從活動的過程中,得到成就感的滿足與潛在能力 的發揮。

(六)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及社會技巧

從休閒活動中,個人不僅可認識不同職種、性別、出身的人,更可促 進彼此情感的交流、維繫人際的情誼,並可增進人際互動技巧。

(七) 促進學業進步

從休閒活動中學習到新的技能、新的知識,擴展生活經驗,可提升至 能水準,有助於學業的進步。

綜合上述說法,研究者認為人們可以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提升個人產能、

增進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改善人際關係、啟發內在潛能,並紓解個人的身心靈 壓力,獲得快樂與滿足的感受。

三、 休閒活動的分類

在進行休閒活動的分類時,每個研究者會因研究主題、背景、對象等的不 同,而採取不同的分類法。教育部(1989)將休閒活動分為知識性、藝術性、

娛樂性、體能性、服務性等五大類:

(一) 知識性休閒活動:包括閱讀、朗誦、寫作、實驗及研究等。

(二) 藝術性休閒活動:包括音樂、會畫、雕塑、刺繡、縫紉、插花及烹 飪等。

(三) 娛樂性休閒活動:包括棋藝、攝影、釣魚、觀劇、聽唱歌、旅行及 遊覽等。

(四) 體能性休閒活動:包括田徑、體操、國術、游泳、划船、登山等。

(五) 服務性休閒活動:包括環境清潔、整理花圃、種花種菜、飼養動物、

協助孤兒或老人,生產勞動及其他服務項目。

而休閒活動的內容及種類繁多,各專家學者對於分類的方法常有不同的解 讀,最常使用的分類法通常分為三種,一是主觀分類法、一是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另一種則為多元尺度評定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陳彰 儀,1984;黃立賢,1995;劉泳倫,2003),以下將簡單介紹這三種分類法:

(一) 主觀分類法

依研究者主觀判斷為依據,針對研究方向、領域、對象、內容、功能 的需求,將具有相同特質的休閒活動加以分類並命名之,視為傳統的分類 方式(劉泳倫,2003;林秀卿,2009)。

(二) 因素分析法

利用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來進行分類,並萃取出有顯著代表性的因

素,依受試者參與活動頻率之相當或近似性,利用電腦統計而予以歸類,

這方法使用最普遍,也是較為客觀的方法(劉泳倫,2003)。其優點為受試 者容易填答,但常因無法了解類型特性,而造成類型之間關係不清楚,亦 或是不同類型活動項目聚集成同一類,造成不易命名的困擾(林建地,

1996)。

(三) 多元尺度評定法

將列出的休閒活動兩兩配對,由受試者依照自己的知覺評定最相似與 最不相似之活動,而後分出活動類型。優點在於結果可以很清楚知道活動 項目的特性及關係,缺點在於可分析的休閒活動有限,一般不會超過二十 項(劉泳倫,2003)。本研究將休閒活動參與類型整理如下表 2-2:

表 2-2

休閒活動分類表

分類法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類型

主觀分類法 陳彰儀 1984 手藝性、娛樂性、文藝性、社交性、一 般運動性、知識性、休憩性、棋藝性、

與小孩有關之活動、逛街性、農藝性

(續下頁)

分類法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類型

主觀分類法 陳在頤 1985 低組織遊戲、社交活動、音樂活動、藝 術及手工、戲劇活動、舞蹈、自然及戶 外活動、文藝活動、收集及收藏、社會 服務

陳淑湘 1999 藝文型、遊樂型、運動型、感官型、消 遣型、視聽

梁玉芳 2004 運動健身型、嗜好休憩型、家庭社交型、

戶外遊憩型、進修交誼型、視聽娛樂型、

消遣閒逸型

周慶和 2007 大眾媒體活動、文化活動、運動活動、

社交活動、戶外活動、個人嗜好活動 郭慧珍 2008 知識性、娛樂性、體育性、社交性、藝

文性

傅錦松 2008 娛樂型、社交型、運動型、知識型、休 憩型、戶外型、家庭型、嗜好型

李昭賢 2009 運動健身型、嗜好休憩型、家庭社交型、

戶外遊憩型、進修交誼型、視聽娛樂型、

消遣閒逸型

林秀卿 2009 閒逸放鬆類、社交娛樂類、戶外體能類、

知識藝文類、個人嗜好

(續下頁)

分類法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類型

主觀分類法 林銘香 2009 家庭型、運動型、藝文型、社交型、嗜 好型、戶外型

王俊堯 2011 知識性、娛樂性、社交性、體育性、藝 文性

因素分析法 黃嘉宗 1986 遊樂型、運動型、消遣型、陶冶型、美 術型

文崇一 1990 知識性、社交性、運動性、玩樂性、消 遣性、

林東泰 1992 資訊性、自我學習性、舒解壓力性、娛 樂性、社區性的社群活動、增進親友情 感的活動

梁坤茂 2000 運動型、技藝作業型、娛樂休憩型、知 識型、社交型

李文題 2001 家庭型、社交型、消遣型、逛街型、休 憩型、運動型、進修型

張少熙 2003 刺激性、交誼性、閒逸性、娛樂性、戶 外活動、觀賞性、音樂性、消遣性、亦 能性、休憩性

(續下頁)

分類法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活動類型

因素分析法 黃元田 2003 技藝與美術類型、特殊育樂類型、消遣

因素分析法 黃元田 2003 技藝與美術類型、特殊育樂類型、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