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敘如下:

一、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的相關研究

在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相關研究中,袁小雄(2008)的研究發 現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間確有相關性存在。從相關分析可知,結構 性阻礙層面出現較多的阻礙相關。而在休閒阻礙在個人內在阻礙層面計 有「因為宗教信仰的因素」及「因為我沒有高超的休閒活動參與技巧」;

在人際阻礙層面計有「我所認識的人住得太遠」及「我所認識的人沒有 多餘的時間」;在結構性阻礙層面計有「我沒有多餘的時間」等因素,

顯示休閒活動參與深受上述阻礙因素的影響。謝燕慧(2011)的研究亦 發現休閒阻礙將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的參與,且兩者之間的關 係呈現負相關,休閒阻礙越高,則休閒活動參與度則會降低。陳曉萍

(2011)的研究亦發現學童之「休閒活動參與」與「影響參與休閒活動 之阻礙因素」呈現顯著負相關。

謝秀華(2009)的研究卻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 阻礙之間有正向顯著相關性。進一步以多元逐步迴歸進行分析,發現國 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對休閒活動參與的解釋變異量為 24%,其中以

「人際間阻礙」層面最具預測力。蕭採崙(2009)的研究亦發現總體休 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因素的總分之間,達顯著正相關。鄭味玲(2007)

的研究亦發現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有正相關。

由此可知,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的相關性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本研究將探討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 阻礙間的相關性。

二、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在休閒無聊感與休閒活動參與方面,當人有休閒無聊感時,會為了 休閒無聊感而去參與休閒活動;也有可能休閒無聊感愈高的人,休閒活 動參與是愈少的(蔡嘉玲,2011)。在休閒無聊感與休閒活動參與相關 研究中,陳淑湘(1999)的研究發現青少年所選擇的休閒型態愈負向,

則其產生的休閒無聊感就愈強。黃倩雯(2009)的研究亦發現、國中生 的休閒活動參與對休閒無聊感有負相關存在。汪在莒、林金杉(2003)

的研究亦發現國中生的休閒活動參與對休閒無聊感有負相關存在。

陳南琦(2000)研究中則發現休閒無聊感高的青少年最常參與之前 五項休閒活動項目依序為看電視、逛街、閱讀、音樂欣賞、沈思,而最 少參與之前五項休閒活動項目依序為跳土風舞、看餐廳秀、跳社交舞、

衝浪、飆車;休閒無聊感低的青少年最常參與之前五項休閒活動項目依 序為看電視、閱讀、音樂欣賞、逛書店、逛街,而最少參與之前五項休 閒活動依序為舞廳跳舞、跳土風舞、跳社交舞、飆車、看餐廳秀。

雖然休閒無聊感對休閒活動參與的相關研究不多,但從上述相關言 就可知休閒無聊感是有可能影響休閒參與,本研究將進一步的驗證高雄 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性。

三、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Torkildsen ( 1992 )的研究發現,人們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是相當複 雜的,會受到各種不論內在、外在因素或機會因素,所作出不同的休閒 的內容及形式的休閒活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種的因素卻也 造成休閒阻礙的因素。Iso-Ahola 和 Weissinger(1987)的研究顯示,

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間有顯著正相關。張玉玲(1999)也提出相同 論點,大學生在整體及各層面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均達顯著水 準,休閒阻礙最能有效預測休閒無聊感。而陳南琦(2000)同樣也發現

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間存有正相關。由此可知,休閒阻礙與休閒無 聊感之間呈現正向關係,休閒阻礙程度愈高,個體愈無法由活動中獲得 適當酬賞,相對會提升休閒無聊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