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影響休閒無聊感的因素大多為個人心理特質、時間、反權威控制、

技能與挑戰性等,由於影響休閒無聊感的因素相當廣泛。以下即針對休 閒無聊感定義及相關研究來討論休閒無聊感。

一、休閒無聊感的定義

過去有關休閒無聊感之研究相當繁多,Iso-Ahola 和Weissinger

(1987)在發展休閒無聊感量表時,依據Patrick(1982)針對100位面 臨無聊問題的當事人所設計之開放性問題的結果,將無聊感界定為不滿 足、無活動傾向、無渴望選擇事物的能力、消極的態度、一種時間懸宕 的感覺及情緒崩潰的感覺。休閒無聊感是個體在休閒情境中,所感覺到 無聊、倦怠及煩躁的程度(楊敏玲,1996)。而個體在從事休閒活動時,

常會將過去經驗或期待做為滿意度的衡量標準,只要其間產生落差,無 法由活動中獲得滿足,即可能產生休閒無聊感。關於休閒無聊感的定 義,各研究者間持有不同的看法與論點,本節試圖綜合各研究者所持的 論點加以整理歸納,並進一步的探討休閒無聊感之相關研究。

很多研究者表示休閒無聊感是一種個體主觀的知覺感受,也是個人 對於經驗的需求與休閒行為實際體驗間的一種失衡的狀態,以及需求未 得到滿足的負面感受,而這種無法獲得滿足的情形,即使個人產生無聊 的感受(林晉宇,2003;陳淑湘,1999;陳南琦,2000;陳婉容,2002;

陳進豐,2002;施清發,2000;黃倩雯,2009;葉文玲,2006)。其中 陳南琦(2000)、施清發(2000)及陳婉容(2002)皆認為休閒無聊感 是在休閒體驗中知覺較低程度的覺醒,也就是無法適時獲得覺醒的主觀 感受。陳進豐(2002)、林晉宇(2003)及黃倩雯(2009)皆認為休閒 無聊感是在休閒時間裡未能將其有效安排及運用,導致個體對於休閒活 動產生厭煩、無意義的負面感受。葉文玲(2006)認為休閒無聊感是個

體在可利用的休閒時間裡,無法根據主觀意志安排符合個體心之所向的

Iso-Ahola &Weissinger(1987)

不滿足、無活動傾向、無渴望選擇事物的 能力、消極的態度、一種時間懸宕的感覺

及情緒崩潰的感覺 施清發(1998)、陳南琦(2000)、

陳進豐(2002)、陳婉容(2002)

意指個體未能有效安排休閒時間及需求未 得到滿足的負面感受

陳淑湘(1999)、林晉宇(2003)

個體在休閒活動中無法充分經驗到需求得 到滿足

江逢維(2004)、蔡嘉玲(2010)

在可自由支配之剩餘時間中,知覺到無事 可做,、期待與實際經驗失衡之心理狀態

葉文玲(2006)、黃倩雯(2009)

個體實際休閒體驗過程與理想產生差距,

導致個體內心有挫敗、不滿、憤怒等負向 情緒的心理狀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無論從哪個研究者的觀點定義休閒無聊感,都

有一個共通點,即個體無法從活動中滿足需求;因此,本研究將休閒無 聊感視為個體因無法由休閒活動過程中,獲得滿意之需求體驗,而對活 動產生厭煩、無意義之負面感受。

二、休閒無聊感的因素

很多研究者針對大學生所作的休閒無聊感相關研究,發現閒無聊感 受的重要指標是休閒情境中缺乏內在動機,同時自我抉擇的能力較低,

較缺乏休閒技能者,在休閒情境中就比較容易感到無聊。而休閒內在動 機能有效預測青少年休閒無聊感之程度(Iso-Ahola &Weissinger,1987;

Weissingeret al.,1992;張玉玲,1999)。也有研究者針對大學生所作的 休閒無聊感相關研究,發現大學生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間具有正向 關係。休閒無聊感和休閒參與行為間則有顯著負向關係(汪在莒、林金 杉,2003)。綜合以上文獻可知,雖然目前國小階段的學童,大部分的 休閒時間均由父母親或師長所安排,學童可以依照自己意志所安排的休 閒時間及活動有限,當他們必須被動接受父母親或師長所安排的休閒活 動時,而這些活動又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時,無聊感便由此而生,輕則 發呆、無助;嚴重的話可能產生反社會的行為(張秀慧,2001)。本研 究根據Iso-Ahola 和 Weissinger (1987)發展之「休閒無聊感量表」作 為測量本研究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無聊感的指標,並探討休 閒無聊感與休閒參與類型及休閒阻礙的關係。

三、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

(一)性別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性別對於休閒無聊感有顯著的影響力(陳南琦,

2000;黃倩雯,2009)。而陳南琦(2000)研究更顯示臺北市女性青少 年休閒無聊感程度高於男性。Shawet al.(1996)指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 感受到時間壓力,並較常被師長、朋友或男朋友期待參與學校或家庭等

特定活動,而減少自由選擇休閒的機會,故無聊感相對亦較多。針對國、

高中生所作的休閒無聊感相關之研究,發現男、女生在休閒無聊感上有 顯著差異存在,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休閒無聊感。

(二)就讀年級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不同年級對於休閒無聊感有顯著的差異(黃倩 雯,2009)。而張秀慧(2001)的研究則發現就年級而言,國中生在休 閒無聊感之差異,並無顯著水準存在。

(三)父母管教方式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不同父母管教態度會對學生休閒無聊感造成相 當影響(葉文玲,2006)。顯示出學生休閒無聊感會因父母管教方式不 同而有差異存在。

(四)課業負擔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不同課業負擔對學生休閒無聊感有影響(葉文 玲,2006)。顯示出學生休閒無聊感會因課業負擔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五)可支配零用錢

國內相關研究指出不同可支配零用錢會對學生休閒無聊感產生影 響(葉文玲,2006;吳家碧、劉兆達、吳海助,2008)。顯示學生休閒 無聊感會因可支配零用錢金額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綜合上述,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在休閒無聊感上會有所差異(陳 南琦,2000;張秀慧,2001;吳宗勳,2001;陳進豐,2002;葉文玲,

2006;黃倩雯,2009)。顯示學生背景變項對休閒無聊感之影響尚未有 定論,本研究將進一步驗證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背景變項對休閒 無聊感之影響。本研究擬將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年級、父母管教方式、

課業負擔、可支配零用錢等背景變項對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 無聊感的影響。

第四節 休閒活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