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休閒參與

Iso-Ahola於1980年提出人們從事休閒活動可以得到以下之效果,經由遊戲與 休閒參與(Leisure Participation)可獲得社會化經驗而進入社會、藉由休閒所增進的 工作技能有助於個人的表現、可以發展並維持人際行為與社會互動技巧、娛樂與 放鬆、藉由有益的社會活動以增加人格的成長、避免怠惰及反社會行為(引自周 佳慧,2001)。本節就休閒參與之定義、類型、評量及警察人員休閒參與,分項 敘述之。

一、休閒參與之定義

休閒參與是一種由目標導引、有所為而為的行為,其目的在滿足休閒參與者 的個人生理、心理及社會的需求,參與者依據個人的需求,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 選擇從事參與活動,以便個人之休閒需求能獲取最高之滿意程度(林晏州,

1982)。Ragheb 和 Griffth(1982)則認為休閒參與為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 或象徵個體所參與一般的休閒活動類型。Kelly(1982)研究指出休閒是人類行為 中最能給予自我滿足的觀念(引自房家儀,2008)。陳思倫(1993)研究結果發 現,休閒參與行為係指一種遊憩活動的實際執行,為一種經由個體評估、選擇、

決定的過程,休閒行為包含三個階段,參與階段、參與的投入、體驗的感受及經 驗的形成。而王昭正(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休閒參與可以看成是一種生活的 平衡,人們會去從事刺激或放鬆的活動,來平衡身心的緊張狀態以及提升內在生 活品質。本研究將休閒參與定義為,自由時間所從事休閒活動之類型與頻率,以 及影響休閒參與之因素(周佳慧,2001)。本研究茲將上述各學者之定義,整理

如下(表2-3-1):

表2-3-1 休閒參與之定義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之定義

林晏州 1982 是一種由目標導引、有所為而為的行為。

Ragheb &

Griffth 1982 為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所參與一般的休閒活動類型。

Kelly 1982 是人類行為中最能給予自我滿足的觀念。

陳思倫 1993 係指一種遊憩活動的實際執行,為一種經由個體評估、選擇、決定的過 程。

王昭正 2001 是一種生活的平衡,人們會去從事刺激或放鬆的活動,來平衡身心的緊 張狀態以及提升內在生活品質。

周佳慧 2001 自由時間所從事休閒活動之類型與頻率,以及影響休閒參與之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休閒活動之分類及類型

由於休閒活動的類型繁多,更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式,最常見的分類方式有 下列三種方法(孫孟君,1998)。

(一)主觀分類法(subjective sort)

研究者依其研究的需求,依個人主觀的判斷,對休閒活動進行分類並對加 以命名(郭肇元,2003)。黃瓊妙(2000)研究指出主觀分類法的優點是 可以周延又互斥之原則,可依所有活動之性質、目的及個人意願做歸納,

缺點為在填答上較因素分析困難。惟劉泳倫(2003)則認為,由於方法是 以個人主觀的分析,所以此分類的依據較不客觀。

(二)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乃利用因素分析統計的技術來進行分類,萃取出有顯著代表性的因素,例 如參與次數、參與程度或是頻率等,並對每一因素所包含的特徵加以命名

(韓惠華,1997)。另學者陳世瑜(2004)認為因素分析法的優點在能分 析很多活動項目且填答容易,但研究者常無法瞭解這一類型之特性為何,

因此會造成各類型間關係的不清楚,導致在為各類型命名時困難。

(三)多元尺度評定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簡稱MDS)

研究者將休閒活動兩兩配對,再由受試者依自己對此成對活動相似性的感 覺加以評定;運用此種方法所得的分類結果較為簡單、效度也較高,惟此 種問卷比較複雜難填,且可分析的項目相當有限(李晶,2002)。

目前較為學者所採用的分類方式為主觀分類法與因素分析法,其休閒活動類

型也因各研究對象之不同而有所差異,陳德海(1996)也以因素分析法分類為健 身性、娛樂性、團體性、閒逸性、刺激性、靜態性、防衛求性、舞蹈性等8種休 閒活動類型;賴美娟(1997)依因素分析法將休閒活動分為閒逸型、美感知識型、

體能活動型、刺激型、戶外型、修身社會參與型、自我表現與社交型、家庭型、

流行與資訊型等9種類型;連婷治(1998)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為戶外性、

遊憩性、體育性、知識性、技藝性、嗜好性、娛樂性、社交性等8種類型。

王建堯(1999)依因素分析法將休閒活動分為戶外型、體力型、精緻技藝型、

視聽欣賞型、消遣不良型、大眾刺激型、動物娛樂型、耗時型等8種類型;嚴祖 弘(2001)依因素分析法將休閒活動分為網路休閒類、自我充實類、社團體能類、

社交友誼類、視聽感官類等5類型;陳惠貞(2002)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 為知識型、閒逸型、觀賞型、運動型、戶外遊憩型、社交型、藝文手工型及嗜好 遊戲型等8類;周勝方(2003)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為消遣性、社交性、

學習性、戶外性、運動性、服務性、家庭性等7類;左端華(2004)以主觀分類 法將休閒活動分為消遣性、知識性、藝文性、娛樂性、運動性、社交性、技藝性 等7類;李美萱(2005)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為知識型、藝文型、運動保 健型、休憩型及社交型等5種類型。綜合上述各學者之分類方式及休閒活動類型,

整理如下(表2-3-2):

表2-3-2 休閒活動分類方式及類型

研究者 年代 分類方式 休閒活動類型

陳德海 1996 因素分析法 健身性、娛樂性、團體性、閒逸性、刺激性、靜態性、防衛求 性、舞蹈性。

賴美娟 1997 因素分析法 閒逸型、美感知識型、體能活動型、刺激型、戶外型、修身社 會參與型、自我表現與社交型、家庭型、流行與資訊型。

連婷治 1998 主觀分類法 戶外性、遊憩性、體育性、知識性、技藝性、嗜好性、娛樂性、

社交性。

王建堯 1999 因素分析法 戶外、體力、精緻技藝、視聽欣賞、消遣不良、大眾刺激、動 物娛樂、耗時。

嚴祖弘 2001 因素分析法 網路休閒類、自我充實類、社團體能類、社交友誼類、視聽感 官類。

陳惠貞 2002 主觀分類法 知識型、閒逸型、觀賞型、運動型、戶外遊憩型、社交型、藝 文手工型及嗜好遊戲型。

周勝方 2003 主觀分類法 消遣性、社交性、學習性、戶外性、運動性、服務性、家庭性。

左端華 2004 主觀分類法 消遣性、知識性、藝文性、娛樂性、運動性、社交性、技藝性。

李美萱 2005 主觀分類法 知識型活動、藝文型活動、運動保健型活動、休憩型活動及社 交型活動。

資料來源:顏銘寬(2006)、曾中正(2008)。

本研究參考其他文獻及台東縣警察局現有之社團組織,依主觀分類法認為 符合台東縣警察人員之休閒活動類型可分為:家庭型活動、運動型活動、藝文 型活動、社交型活動、嗜好型活動以及遊憩型活動等六大類,內容分述如下:

(一)家庭型活動:看電視(DVD)、品茗、閱讀書報、聽音樂、玩電腦遊戲、

看電影、補眠、與家人共處。

(二)運動型活動:慢跑、爬山、騎自行車、個項球類、游泳。

(三)藝文型活動:書法、繪畫。

(四)社交型活動:舞會、餐敘、小酌、烤肉。

(五)嗜好型活動:飼養寵物、嗜好品收藏、木工(園藝)活動。

(六)遊憩型活動:逛街、參觀風景(遊樂)區、野餐。

三、休閒參與評量

休閒參與程度一般可從個人參與特定休閒活動的頻率來加以衡量,而休閒參 與量為探討休閒參與之重要因素之一。高俊雄(1996)從剩餘時間的觀點定義休 閒的參與程度,認為一個人運用一天扣除必須時間,以及義務時間後,可以支配 的自由時間,所從事活動的密集情形。曾家球(2002)將衡量休閒參與量之整理 工具分為兩大類,包括時間運用法及參與頻次法。

(一)時間運用法(Time Utilization or Time Budget):將一個人於一天24小時 內,每個時段所從事之活動記錄,然後進行歸納分析之方法。依照WAID

(What Am I Doing)的作法,將一天中每一個時段(一小時或其他單位)

所從事之活動,在時間運用調查表中自行填上活動名稱加以記錄,研究 者則從調查表中瞭解受訪者每一時段所參與之活動項目及時間量(高俊 雄,1999)。另一種時間運用調查是將活動項目事先加以歸納作為橫軸、

時間單位作為縱軸,受訪者則依照個人所從事之活動對照時段,在該格 以打勾或畫記之方式填入調查表中(陳世瑜,2004)。

(二)參與頻次法(Participation Frequency):衡量休閒參與頻率之工具,常見的 方式有兩種:絕對頻率法及語意差異法。絕對頻率法是將一個人在某一 時間(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季或一年)參與某項活動之頻率,以數 字表達。語意差異法則是將參與活動之頻率以語意差異方式表達(陳世 瑜,2004)。

對於警察人員休閒參與程度之計算方式,本研究是以參與頻次法做為評量的 標準。

四、休閒參與

韓惠華(1997)以分層隨機抽樣,將高雄地區之電子業女性勞工休閒參與活 動分為知識與運動型、手工型、戶外遊憩型、家庭閒逸型、社交閒逸型,以及藝 文型。鄭順璁(2001)在休閒參與方面將量表劃分為媒體、文化、運動、社交、

戶外及嗜好六大類,研究結果發現媒體類的參與度最高,而戶外類的參與度最 低,顯示大學生戶外活動不足。另李青松(2002)以台灣地區65歲以上之人口為

高齡者,將高齡者之休閒活動區分為一般型、戶外型,以及社團型,並以立意與 隨機兼顧之方式抽樣,瞭解城鄉間高齡者休閒參與之差異。

陳南琦(2003)針對台北市國、高中、高職學生為研究樣本,將休閒行為分 為心理、生理、教育、放鬆、美感,以及教育;劉泳倫(2003)在基層消防人員 之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中,以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 及嘉義市基層消防人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因素分析得知休閒活動參與的六個因

陳南琦(2003)針對台北市國、高中、高職學生為研究樣本,將休閒行為分 為心理、生理、教育、放鬆、美感,以及教育;劉泳倫(2003)在基層消防人員 之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中,以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 及嘉義市基層消防人員為研究對象,透過因素分析得知休閒活動參與的六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