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1994年7月○日的下午3點許,火紅太陽高照台東市,「神農宮」前的大榕樹 下,里長正與幾位老人家喝酒閒聊,管區警員與一位警官學校實習生來到現地執

行戶口查察勤務(俗稱查戶口)。里長一見到管區警員馬上起身,快速衝回廟內 辦公室,以麥克風廣播說,「里長報告,所有的里民注意聽,管區大人現在人在 廟埕查戶口,大家快把戶口名簿拿出來給他簽(台語)」。過沒幾分鐘,各戶內 的老婦人、小孩都把戶口名簿拿到樹下給管區警員查簽,等查簽完畢後,里長拿 出一罐啤酒說,「管區ㄟ,天氣很熱,這罐喝完再說」、「里長伯,我在上班呢﹗」、

「上啥班﹖戶口簿仔我攏叫里民來簽了,快喝啦,ㄚ嘸麥走﹗」。在盛情難卻下,

管區警員只好一杯一杯喝下去,一直等里長覺得滿意後,才讓他們回派出所交 差。以上是筆者就讀中央警官學校第一年暑假,奉派回台東警察分局寶桑派出所 見習時,隨著執勤員警到轄內執行戶口查察勤務,所發生的真實情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飲酒的價值,主要就是它有助養生保健,能廣結人緣、

化解衝突,拓展人際網絡(侯云章、王鴻賓,1990),這些價值在農業社會中一 直被保存得很好。但是隨著社會功利主義的風行和鄉村急速的現代化、工業化,

傳統的價值是否有所改變,是很值得探索的議題。因為在警察工作的場域中,飲 酒似乎不再是警察工作者個人社交圈、生活圈的行為,而是日益擴及其工作圈,

其結果是在警察工作推展體系中,形成另一種與傳統文化有所不同的飲酒文化,

把飲酒與工作結合,具有某些工具性功能。但是在一般大眾關注於警察人員的飲 酒行為之際,卻常忽略了飲酒行為實際上深深根植於個人的價值觀。

警察工作在公務員體系中,是牽涉最多人際互動的工作職場,層層疊疊不 同類型組織所構成的勤務場域,交錯著無數的人和人、組織和組織間的溝通和 協調。除了輪服一般勤務外,有許多的刑事案件與轄區治安情資,是在飲酒應 酬、酒杯交錯中獲得;而許多轄內治安、交通事務的規劃協調,以及警察單位 的軟(硬)體設施改善經費或資源,常在酒席間獲得支持;且平時在執勤上與 民代、轄民累積而成的是非恩怨,亦常在仰杯而盡的氛圍中暫時勾消。

飲酒行為常是人們用來紓解心情抑鬱及調適壓力的因應策略。林錦坤

(1999)研究發現,警察人員面對壓力產生的行為改變,以飲酒、濫用藥物、

暴力行為及自殺等四種居多。而吳秀娟(2003)對於台灣地區警察人員飲酒行 為之實證研究指出,警察人員因屬高壓力之族群,確實有較嚴重的飲酒行為。

惟飲酒的價值在能廣結善緣、累積人脈、拓展個人及工作網路、獲取資源,而 飲酒行為亦可成為警察人員建立人脈及推動工作的手段,是以探討警察人員飲 酒行為的正向功能與負面影響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警察工作一直是具有高壓力與高危險性職業,面對的不是來自犯罪者的 刀、槍,就是每天無聲無息的時間壓迫、多元化的社會行為及民眾對於警察超 標準的工作與情感要求,每一位警察均有壓力的困擾。劉誌雄(2006)研究中 指出,警察人員所扮演的角色相當矛盾,他們是保護者(Protector)、協助者

(Helper),有時侯又擔任調解者(Referce)、法律執行者(Enforce)、開具交 通違規告發單、從事逮捕工作或使用致命武力者(Deadly Force),這些衝突存 在於警察所扮演的角色中,伴隨著長期工作時間的僵化,其中包括夜晚、週末、

假日及輪班,使得警察人員深受壓力的困擾。因此,警察工作面臨長時間的勤

務輪服、繁雜非屬專業性領域之工作事項、犯罪的多樣性與多變性、工作關說、

家庭難以兼顧及社會民眾的不支持等壓力,是以認識正向的飲酒行為,紓暖警 察人員的壓力源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二、研究目的

目前國內研究警察人員飲酒行為之文獻,較多探討酗酒行為所引起的負面 影響,較少針對飲酒行為的正向功能做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在瞭解台東縣警 察人員在個人家庭、休閒參與及工作壓力推展上,對飲酒所抱持的動機與目的,

以釐清飲酒行為被一般外界認知的本質與功能,裨益於對警察工作中一些人際 關係現象或問題的解釋;另一方面,在個人家庭及繁重的工作壓力下,欲藉由 研究找出警察人員正向的飲酒行為,故本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警察人員的飲酒行為。

(二)探討台東縣警察人員工作壓力源。

(三)探討台東縣警察人員休閒參與現況。

(四)提供健康且正向的飲酒行為給警察人員及眷屬,適度舒緩個項壓力及 提昇正當休閒活動參與,營造身心健康、團結和諧的工作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