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點對點》的創作過程與各版本文字說明

第二節 作品編制的思考

德國居登的史托克豪森基金會(Stockhausen-Stiftung für Musik)裡的史托克豪 森檔案室(Stockhausen-Archiv),收藏了史托克豪森的手稿,其中包含「作品第一號」

總譜手抄稿與草稿。經比對後發現,這一份手抄稿不是科隆首演時的「作品第一 號」,亦不是後來出版的《點對點》。57 手抄稿共有 40 頁,封面有「第一版手稿」

(Erstes Manuskript)與作品第一號(Nr. 1)的字樣,明顯不是史托克豪森的筆跡,下方 有環球出版社的印記。由此可推測,1953 年二月八日,史托克豪森於信中告訴郭 依法特,施雷帶走的最新作品,應為此份樂譜。58 以下為區分這兩個作品,以「作 品第一號」稱呼這份總譜手抄稿(以下簡稱為「手抄稿」)。

手抄稿的標題頁(Titelblatt)由史托克豪森註記作品第一號,並附有作曲家簽 名,下一頁是作品的文字說明(Besetzung),之後為 38 頁的「作品第一號」總譜,

史托克豪森基金會以 KONTRA-PUNKTE 1. Manuskript S. 1、S. 2、S. 3 等為每頁手 抄稿編號。

草稿有 23 張,使用的紙張有空白紙、方格紙與五線譜,其中第二張雙面皆有 使用。史托克豪森基金會以 KONTRA-PUNKTE Skizzen #1、#2、#3 等將各張 草稿作編號,第二張草稿則以#2.1 與#2.2 作正反面之標示,以下關於手抄稿與 草稿的敘述,將遵循史托克豪森基金會之編號方式。23 張草稿中,

KONTRA-PUNKTE Skizzen #1 書寫於空白紙上,內容主要與「作品第一號」樂

57 Kohl, ""One Superordinate Principle": The Origins of Stockhausen‟s Serialism", 14.

58 兩人信件內容請見第二章第一節。寇爾教授的文章中亦有提到這份手稿,其以「第一版《點

對點》」(Kontra-Punkte first version)稱呼這份樂譜,然此份樂譜並未演出,1953 年首演時亦尚未有

《點對點》之標題,故本論文以「作品第一號」稱之。

15

器選擇有關,#2 至#23 內容則是關於《點對點》的各項設計。#2 至#16 均為 方格紙,其中#2.1 及#2.2 為《點對點》音高矩陣與插入段計畫,#3 至#13 為

《點對點》的音域分佈計畫,#14 與#15 上有著數段節奏,#16 列出速度變化情 形,#17 至#23 為五線譜,其中展現數個樂段。草稿中的表格或矩陣,作曲家在 多處以不同顏色鉛筆註記,展現史托克豪森作曲的思考。

KONTRA-PUNKTE Skizzen#1 列出了數樣樂器與其音域,有上低音薩克斯 風(baritone saxophone)、倍低音長號(contrabass trombone)、法國號、A 調低音單簧 管、中提琴及黑克爾雙簧管(Heckelphone),史托克豪森最初選擇樂器時,曾考慮 將上述樂器納入編制,除了各項樂器之外,草稿上有著「弦、皮革、木頭、金屬」

(Saiten, Fell, Holz, Metall)的字跡,可見作曲家也曾考慮加入打擊樂器。

史托克豪森於頁面上、下兩處寫上不同的樂器編制,兩處樂器編制之間,作 曲家寫下「管樂器、弦樂器」(Bläser, Saiten)。上方的編制為小提琴、大提琴、低 音管、倍低音管、小號、長號、單簧管、上低音薩克斯風與鋼琴,下方編制則為 倍低音長號、小號、倍低音管、長笛、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單簧管、

低音提琴、小提琴、鋼琴與豎琴。其中兩樣樂器組成一個樂器組合,鋼琴與豎琴 各成一組,因此兩處皆有六個樂器組合,可看出史托克豪森思考作品編制時,以 管樂器與弦樂器為分類,並且將所有樂器分成六個樂器組合之設定。

作曲家最後在「作品第一號」手抄稿中選擇使用的樂器為長笛、單簧管、倍 低音單簧管、倍低音管、小號、低音號(Contrabass tuba)、鋼琴、豎琴、小提琴與

低音提琴。59 十樣樂器的樂器組合依總譜排列順序為長笛/倍低音管、單簧管/

59 Kohl, ""One Superordinate Principle": The Origins of Stockhausen‟s Serialism", 15. 寇爾教授 在其文章中認為鋼琴需要兩人演奏,但未說明原因。

16

倍低音單簧管、小號/低音號、鋼琴、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每個樂器組合 中皆有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表格 2-1)

表格 2-1:「作品第一號」樂器組合

樂器組合 樂器

1 長笛/倍低音管

2 單簧管/倍低音單簧管

3 小號/低音號

4 鋼琴

5 豎琴

6 小提琴/低音提琴

KONTRA-PUNKTE Skizzen#1 的右下方有「全部加上弱音器」(alles gedämpft)的 標示,在「作品第一號」手抄稿的樂曲開頭,小號、上低音號、豎琴、小提琴與 低音提琴都加上了弱音器。

完稿後的《點對點》樂器編制與「作品第一號」相去甚遠,十樣樂器為長笛、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小號、長號、鋼琴、豎琴、小提琴與大提琴。其 樂器組合依總譜排列順序為長笛/低音管、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小號/長號、

鋼琴、豎琴、小提琴/大提琴。(表格 2-2)

表格 2-2:《點對點》樂器組合

樂器組合 樂器

1 長笛/低音管

2 單簧管/低音單簧管

3 小號/長號

4 鋼琴

5 豎琴

6 小提琴/大提琴

17

比較「作品第一號」與《點對點》所使用的樂器,可發現《點對點》延續著 作曲家在「作品第一號」創作時期的樂器編制考量,並予以修改。兩個作品所使 用的十樣樂器,皆為管樂器或弦樂器,兩類樂器各可分為三種音色,管樂器可分 為木管、簧片與銅管,弦樂器亦可分為拉弦、撥弦與擊弦。60 無論「作品第一號」

或《點對點》,十樣樂器都分為六個樂器組合,每個樂器組合中有著高音樂器與 低音樂器的對比,鋼琴與豎琴則同時具有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的性質。

「作品第一號」各樂器組合的高音樂器與《點對點》相同,但「作品第一號」

中的低音樂器,其音域皆低於《點對點》的低音樂器。史托克豪森開始改寫「作 品第一號」後,曾於 1953 年四月十五日向郭依法特提到「原本有一支倍低音單簧 管,我換成了低音單簧管,此外還有一些八度、沒有處理好的和聲與不清楚的演

奏指示(我應該說「粗略的」會比較好)。」61 演出實務上,倍低音樂器因音域

問題,不容易聽清楚,難以將樂曲細節傳達給聽眾,因此倍低音樂器應是史托克 豪森欲改變作品編制的原因,《點對點》的低音樂器全部更換為較原先「作品第 一號」音域更高的樂器。由以上敘述可推論出,史托克豪森在「作品第一號」的 樂器思考上,亟欲強調高、低音域的對比,《點對點》維持著六個樂器組合的設 定,但在較小的整體音域範圍上,呈現音域對比的想法。

60 Stockhausen, Texte zur Musik 1952-1962, Texte zu eigenen Werken zur Kunst Anderer Aktuelles:

ufs t e -1962 zur musikalischen Praxis, Band 2, 20.

61 Blumröder, Die Grundlegung der Musik Karlheinz Stockhausens, 103. 此時已確定將科隆演出 曲目更換為「作品第一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