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孟德爾頌十二首二重唱歌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作品六十三》

《作品六十三》包含六首藝術歌曲,這些作品完成於一八三六至一八四 四年間,歌詞選自十八、十九世紀著名詩人的詩作,內容大部分是用以景喻 情的方式描寫愛情或自然景觀的變化,六首詩之間並無相關性。

第一首〈我願我的愛湧出〉

〈我願我的愛湧出〉( Ich wollt meine Lieb ergösse sich )創作於一八三六 年,歌詞為海涅的詩,詩文為三段,每段分為兩大句,每句約有十五個音節;

詩文第一段的韻腳為“ort”,描寫我的愛願能全然湧出,隨風飛揚;第二段詩 的韻腳依舊為“ort”,描寫我的愛隨風伴隨你到任何地方;第三段的詩韻腳為

“aum”,描寫我的愛將如影隨行,我的身影也將出現在你的夢中。歌詞如下:

Ich wollt, meine Lieb ergösse sich all in ein einzig Wort, das gäb ich den luft'gen Winden, die trügen es lustig fort,

Sie tragen zu dir, Geliebte, das lieberfüllte Wort;

du hörst es zu jeder Stunde, du hörst es an jedem Ort,

Und hast du zum nächtlichen Schlummer geschlossen die Augen kaum, so wird mein Bild dich verfolgen bis in den tiefsten Traum.

單單只用一個字,我願我的愛就全然湧出,

我可將它交給流動的風,好讓它乘風快樂飛去。

親愛的,風把那充滿愛意的話語帶給你;

你時時刻刻聽見它,無論你到何處,

當你夜裡困倦眼闔上,

就是在最深的夢境,你也將會看見我的身影。

此曲為 E 大調,9/8 拍,有活力的快板 (Allegro con moto),曲長五十七

【譜例 1】 〈我願我的愛湧出〉,1-3 小節

全曲的和聲大致建立在E大調的主、屬和弦上,唯有在第三段開始的樂 句(e)出現短暫升C小調和聲色彩,但在第44小節處,音樂又回到主調。作曲 家在此曲中多次採用附屬和弦來製造音樂的張力與推力,如第8、9小節連續 使用二個變化和弦(V7/V、V43/V)加強音樂的推進力(譜例2),直到第10小節 進入樂句(c)和聲才回到V級,並在第11小節停在E大調假終止(V-vi)的和 聲,音樂上持續地往前推進,直到第13小節的 I 級出現才真正有圓滿結束的 感受。

【譜例 2】 〈我願我的愛湧出〉,8-11 小節

E:V7/V V43/V V7 vii7/vi vi

第一、二段詩文各為二大句,音樂上分為四句(a、b、c、d),其中音樂 的前二句(a、b)呈示出完整的詩文,後二句(c、d)則是第二大句詩文的重複,

樂句(b)在歌詞「風」(Winden)這個字上有描寫風由強到弱的力度表現,第 8 小節開始,音樂的力度漸強,表現歌詞「前去」(fort)的意涵。

第三段(A’),一開始的樂句(e)與前兩段開始樂句(a)的音樂風格完全不 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由第 39 小節樂句(e)轉為升 C 小調色彩,作曲家以甚 弱的力度(pp),配合同音反覆的旋律,創作出一段與之前氣氛大逕其趣,類 似宣敘風格的樂句(譜例 3),呼應歌詞「當你夜裡睏倦眼一闔上,就是在最 深的夢境」(Und hast du zum nächtlichen Schlummer geschlossen die Augen kaum)的意境,第 47 小節樂句(c),音樂再次回到主調(E 大調)的屬和弦,

逐漸安靜地結束全曲。

【譜例 3】 〈我願我的愛湧出〉,36-43 小節

第二首〈候鳥的道別〉

Wie war so schön doch Wald und Feld! Wie ist so traurig jetzt die Welt!

Hin ist die schöne Sommerzeit, und nach der Freude kam das Leid.

Wir wußten nichits von Ungemach, wir saßen unterm Laubesdach vergnügt und froh beim Sonnenschein, und sangen in die Welt hinein!

Wir armen Vögelein trauern sehr: wir haben keine Heimat mehr, wir müssen jetzt von hinnen fliehn, und in die weite Fremde ziehn!

森林與田野過去曾經多麼美麗!現在世界變得多麼悲哀!

51 霍夫曼·馮·法勒斯萊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1798-1874),德 國愛國詩人、語言學家和文學史家,他的《德國,德國,高於一切》(Deutschland, Deutschland uber alles) 寫於一八四一年,詩句簡明易懂,頗吸引人,宣揚愛國和相互同情,對於德國 學生運動具有重大意義;此詩典型地表達了當時德國自由派人士所懷有爭取國家統一的願 望。因此詩文的第三節「統一、正義和自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成為西德國歌歌 詞。他的著作《德國語言學大綱》(Deutsche Philologie im Grundriss, 1836)是對語言學研究 的一個寶貴貢獻。

【表 4】 〈候鳥的道別〉曲式結構

【譜例 4】 〈候鳥的道別〉,1-3 小節

第一段詩文有四句,但音樂包含六個小樂句(a1、a2、b1、 b2、c1、c2),

前兩小樂句(a1、a2)使用第一、二句詩文,後四小樂句(b1、b2)與(c1、c2)各 使用第三、四句詩文;鋼琴以 G 小調一級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為樂曲的節 奏動機,合唱以三度和聲的音型與之呼應。(譜例 4)

第二段(B)音樂轉到較為明朗的降 E 大調,織度改變,先由低聲部帶出旋 律樂句(d1、d2),第 20 小節高聲部新的樂句(e1) (譜例 5),兩部開始疊出 三度和聲第 24 至 27 小節力度漸強,樂句(f1、f2)再次由低聲部以半音級進的 方式,漸漸引出高聲部的樂句,此處織度雖單薄,但情緒及音量卻更為高亢,

製造出與下一段明顯的對比(譜例 6)。

【譜例 5】 〈候鳥的道別〉,13-20 小節

第三段(A)以降 E 大調的三級和弦和聲(G 小調的主和弦),由鋼琴帶出 最初的樂曲動機,使樂曲再次回到 G 小調(譜例 6)。第三段與第一段的音樂 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樂曲結束前,加入四小節齊唱同音反覆的尾聲,最 後的尾音停在三度和聲,高聲部是主調的五音,低音部則是主調的三音,聲 樂部分沒有和弦的主音,增添了音樂的惆悵氣息(譜例 7)。

【譜例 6】 〈候鳥的道別〉,21-28 小節

【譜例 7】 〈候鳥的道別〉,41-44 小節

第三首〈問候〉

〈問候〉(Grüss)為一八四四年的創作,歌詞為德國詩人愛興朵夫的作 品,全詩分為三段,每段分三句,第一句約十三個音節,第二句約八個音節,

第三句約十四個音節,描寫對愛人的愛慕與思念之情。

第一段詩的韻腳為“al”,詩中人物呈現出對愛人的關心,無論走到任何 地方都對愛人寄予百般問候;第二段詩的韻腳為“ein”,描述願將美麗的花朵

編成花環,繫上滿心的想念;第三段詩的韻腳為“en”,因為愛人的崇高美麗,

使自己擔心花朵的美麗是暫時,而不敢將花環送給她,描述主角既期待又怕 受傷害的心情,但是愛意卻依然常駐心頭。歌詞如下:

Wohin ich geh und schaue in Feld und Wald und Tal, vom Hügel hinauf die Aue, vom Berg aufwärts weit ins Blaue,

grüß ich dich tausendmal!

In meinem Garten find ich viel Blumen schön und fein;

viel Kränze wohl d'raus wind ich,

und tausend Gedanken bind ich und Grüße mit darein, Dir darf ich keinen reichen, du bist zu hoch und schön,

sie müssen zu bald verbleichen,

die Liebe ohnegleichen bleibt ewig im Herzen stehn!

無論我走到哪裡,觀看田原山林或是幽谷,

此曲為降 E 大調,3/4 拍,優雅且不慢地(Teneramente, non lento),曲長 共五十四小節,樂曲隨著三段歌詞分成三段,曲式為三段體(AAB)。第一段 (A, mm.1-17) 十 七 小 節 , 第 二 段 (A, mm.17-33) 也 是 十 七 小 節 , 第 三 段 (B, mm.33-54)最長有二十一小節,每段都有三個主要的樂句,前兩段的樂句(a、

b、c)相同,第二段(B)段的前兩樂句(d、e)是新的素材,第三樂句(c)則和前兩 段相同,各樂句的長短不定。(表 5)

【表 5】 〈問候〉曲式結構

【譜例 9】 〈問候〉,10-18 小節

第三段(B)和聲變化較為豐富,第一樂句(d)以 C 小調的和聲開始,旋律 動機改為 E-F-F-G(譜例 10),與前兩段相比,雖是同樣的四個上行音,

但旋律之間的音程改變,第一、二音之間由由半音改為全音的關係,並且以 齊唱方式開展出各聲部的旋律;第二樂句(e)在第 39 至 43 小節間,以低聲部 接高聲部的上行音階方式接唱,和聲由 C 小調轉為降 A 大調,緊接著在此樂 句結束之前的第 45 小節(譜例 11),和聲從降 A 大調轉回主調,最後在 51 小節處加入與先前不同的樂句,安靜地結束樂曲。

【譜例 10】 〈問候〉,33 -37 小節

【譜例 11】 〈問候〉,38 -45 小節

第四節〈秋之歌〉

〈秋之歌〉(Herbstlied)完成於一八三六年,孟德爾頌最初的構想是為了 鋼琴獨奏而作,定名為「歌曲」,後來由克林格曼將之配上歌詞。52 歌詞以 景喻情感嘆時光飛逝、人世無常之無奈。由於是因為是先有曲而後填上歌詞 的關係,此詩與孟德爾頌選用的其他歌詞相較,較無明確工整之結構,無法 均衡地將詩文分成相等的段落,然而依據歌詞句首的詩韻,仍可將全詩分成 五個段落及一句尾聲,第一、三、五段的歌詞首句皆以感嘆字「啊」(ach)開 始;第二段以「快速」(bald)開始,第四段則無固定的重複字。歌詞內容描寫 春天不再,冬日將來,美好的綠意及景色即將消失,是一首非常抒情的詩。

歌詞如下:

Ach, wie so bald verhallet der Reigen, wandelt sich Frühling in Winterzeit!

Ach, wie so bald in trauerndes Schweigen wandelt sich alle die Fröhlichkeit!

Bald sind die letzten Klänge verflogen! Bald sind die letzen Sänger gezogen!

Bald ist das letzte Grün dahin! Alle sie wollen heimwärts ziehn!

Ach, wie so bald verhallet der Reigen, wandelt sich Lust in sehnendes Leid.

52 同註 2。

Wart ihr ein Traum, ihr Liebesgedanken? Süß wie der Lenz und schnell verweht?

Eines, nur eines will nimmer wanken: Es ist das Sehnen, das nimmer vergeht.

Ach, wie so bald verhallet der Reigen!

Ach, wie so bald in traurendes Schweigen wandelt sich alle die Fröhlichkeit!

Ach, wie so bald!

此曲為升 F 小調,6/8 拍,激動的快板(Allegro agitato),曲長共一○九小 節,樂曲段落依照詩詞結構分為六個部分,曲式為輪旋曲式加一段小尾聲

d 26-29(4) sf< wie so bald verhallet der Reigen)(譜例 12)。

【譜例 12】 〈秋之歌〉,1-6 小節

第二段(B)有七個樂句(c1、c2、d、e1、e2、f1、f2),此段除了中間的樂 句(d、e1、e2)是和聲織度,其餘皆以聲部對唱的方式呈現。在和聲方面,第 四、五樂句(e1、e2)樂曲短暫停留升 C 小調(F 小調屬和弦的變化小三和弦)

上。(譜例 13)

【譜例 13】 〈秋之歌〉,28-34 小節

第三段(A2)是全曲中最短的段落,只有八小節,與第一段的後半部樂句 (a1、b2)相同。第四段 C 與第二段相同的由七個樂句(g1、h、g2、i1、i2、i3、

j)所組成,與第二段的表現手法相似,織度上多為聲部對唱或緊接的方式,

聲部獨立性較高,第 54 至 66 小節間的和聲,由於鋼琴伴奏的 G 音還原,樂 曲轉為 D 大調,是全曲中和聲最明亮的段落。(譜例 14)

【譜例 14】 〈秋之歌〉,49 -62 小節

第四段(C)四、五、六樂句(i1、i2、i3)調性轉為 B 小調(譜例 15),兩聲 部之間緊密的模仿,使音樂的氣氛更顯緊湊激昂,此時樂句(j)再次回到升 C 小調,停留在屬七和弦的和聲上,以齊唱方式做力度漸強及速度漸慢的變化,

將歌曲推入高潮,有強烈、激動的渴慕之情。

【譜例 15】 〈秋之歌〉,63-83 小節

第五段(A3)為輪旋曲式的最後一次主題呈現的段落,共有五個樂句(a3、

a3、a1’、b3、b4),其中樂句(a3)重複了兩次,像是過渡的樂段,緊接樂句(a1) 的主題重現,暗示樂曲將近入尾聲,樂句(b3)的上聲部停在主和弦的五音,

增添聽覺上屬音回主音的期待感。

第六段尾聲共有十二小節,以主題樂句(a1)結尾的下行三度音程為旋律 素材,以短小重複的音型製造出激動的嘆息,為原本不安定的樂曲增添些許 安靜的惆悵之感。(譜例 16)

【譜例 16】 〈秋之歌〉,96-102 小節

第五首〈民謠〉

〈民謠〉(Volkslied)創作於一八四二年,歌詞採用伯恩斯53 的詩作,詩 文分為二大段,每段有四句,每句約為十二個音節,每句尾皆有一重複的詩 句,成為此曲的特色。第一段前兩句韻腳為“ich”後兩句為“a”,闡述自己願意 成為愛人的避難所,使她遠離任何的苦難;第二段前兩句韻腳為“ir”後兩句

53 伯恩斯(Robert Burns , 1759-96),蘇格蘭民族詩人。主要用蘇格蘭方言寫愛情詩 ,

53 伯恩斯(Robert Burns , 1759-96),蘇格蘭民族詩人。主要用蘇格蘭方言寫愛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