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797-1828)、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56)、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97)等人的貢獻,卻較少注意到孟德爾頌的歌曲創作。

孟德爾頌是浪漫時期最精通寫作合唱音樂的作曲家之一。1 他一生中創 作各種類型的作品,器樂方面有管弦樂曲、舞台音樂、室內樂、鋼琴獨奏曲、

鋼琴二重奏曲、管風琴曲。除了擅長寫作器樂作品,孟德爾頌也寫了許多聲 樂作品,如詩篇、宗教清唱劇、神劇等大型宗教作品;兩部廣為人知的神劇

《聖保羅》(St. Paul, Op.36)及《以利亞》(Elijah, Op.70) ,在音樂史上具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有一些小型宗教作品的創作,如頌歌、經文歌等;

2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s. v.“ Felix Mendelssohn:

Lieder and other vocal works,” by R. Larry Todd.

要,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合唱經驗正要開始,藉由合唱經驗窺探廣 歌曲》(The Ninetheenth-Century German Lied)與金柏(Carol Kimball)所著的《歌 曲的風格與文獻指引》(Song: A Guide to Style & Literature)。教學應用部分,

3 九十三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暨鄉土歌謠比賽,國小組合唱指定曲:1 粟祭、2 秋之歌、3 夏夜鄉居。

在德語發音法方面,主要參考科西(Richard G. Cox)的《歌唱者的德、法發音 法手冊》(The Singer’s Manual of German and French Diction)、沃爾(Joan Wall) 等人所著的《發音法》(Diction)、賴麗琇編著的《德語發音解析》以及蘇生 豪的《簡明德漢字典》,歌聲教學方面,主要參考潘宇文在《國教天地》134 期發表的〈合唱基礎教學之方法與應用〉,指揮拍型設計方面,參考菲立浦 (Kenneth H. Phillips)所著的《教孩子歌唱》(Teaching Kids to Sing)以及麥克雷 (Shirley W. McRae ) 所 著 的 《 指 揮 兒 童 合 唱 團 》 (Directing the Children’s

第一章 背景探究

Mendelssohn, 1805-47)6、雷貝卡(Rebekka, 1811-58)、和保羅(Paul, 1813–74),

孟德爾頌與姐姐芳妮的感情最好。7

孟德爾頌家族很早以前就一直住在漢堡,直到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危

4 摩西.孟德爾頌(Moses Mendelssohn, 1729-86),德意志出生的猶太人哲學家、評論 家和《聖經》翻譯家、注釋家;他努力促進猶太人同化於德意志市民階級之中。

5 莫賽爾.莫襄斯基, 《偉大作曲家群像-孟德爾頌》,陳素英譯(台北:智庫文化 出版,1995 年),8。

6 芳妮(Fanny Cäcilie Mendelssohn, 1805-47),德國鋼琴家、作曲家,音樂才華不亞於 其弟,芬妮一直是孟德爾頌主要的音樂知己,其音樂風格與孟德爾頌相似。她的作品約五 百首,包括約一百二十首鋼琴曲、許多德國藝術歌曲,以及室內樂、清唱劇和神劇。

7 沃伯斯, 《孟德爾頌傳》,陳鳳凰譯(台北:樂韻出版社,1985 年),11。

及到漢堡的商業活動時,才舉家遷移到柏林。在柏林時,因信仰猶太教,孟 出的銀行家,更是德皇腓德列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II )的財政顧問,是柏 林最富有的市民之一。丹尼爾家族十分重視音樂,尤其熱愛老巴赫(Johann

9 策爾特(Carl Friedrich Zelter, 1758-1832),德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指揮家,一生 與歌德結交甚厚。一八○九年他在柏林創建第一個男聲合唱團,一八二二年又創建了皇家教 會音樂研究所,即後來的國家教堂音樂學院。對民歌的發掘、獨聲和合唱方面(尤其在男 聲合唱領域)有特別的貢獻。

10 Peter Mercer-Taylor, The Life of Mendelssoh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2-3.

策爾特,學習作曲與音樂理論;策爾特的音樂風格屬於十八世紀柏林的保守 主義,他給孟德爾頌數字低音、聖詠、複對位、卡農與賦格的訓練,並且允 許他接受老師之外的風格,使孟德爾頌的學習嚴格但也相當自由。11

孟德爾頌自小才華洋溢,當時德國一流的作家、詩人和哲學家如海涅 (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 )12、 黑 格 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13 等人都曾欣賞過他的演奏。這些偉人的啟蒙思 想和人道主義精神,都促使他崇尚理性,重視藝術的神聖使命,並重視人的

12 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 ),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 和新聞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擅長以平常的詞 彙,普通的語句構造出思想深刻,生動優美的詩篇,並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遊記提升為 一種藝術形式,賦予了德語一種罕為人知的風格上的輕鬆與優雅。海涅最廣為人知的一首 詩是由孟德爾頌為之譜曲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13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 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18 歲時,他進入圖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

15 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 83)德國作曲家。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 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

孟德爾頌在十歲時開始作曲,他的作曲技巧相當高明,並不時展現自然 A flat major for two pianos)。此曲使策爾特對孟德爾頌的才氣讚美有加,但當 時卻不足以打動亞伯拉罕准許孟德爾頌以音樂為業。因此,亞伯拉罕決定請 當時的音樂權威凱魯碧尼(Luigi Cherubini, 1760-1842)19 來做最後的評估;凱 魯碧尼一八二五年春天聽過孟德爾頌的彈奏之後,大大肯定了他的音樂能

17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國作家、詩人,科學家、哲人、

詩人及思想界的泰斗,與文學上與但丁及莎士比亞齊名,並稱為三大詩聖;他是最偉大的 德國作家之一。

18 許鐘榮編,205。

19 凱魯碧尼(Luigi Cherubini, 1760-1842),義大利出生的法國作曲家,是古典主義至浪 漫主義過渡時期的卓越作曲家,對法國歌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並擅長宗教音樂。師承 著名歌劇與宗教音樂作曲家薩爾蒂(Giuseppi Sarti);早期作品趨向於宗教音樂,但後期轉作 戲劇性作品,共有十五部義大利歌劇與十四部法國歌劇。一七八五年任英皇喬治三世宮廷 作曲家,一八二二年任巴黎音樂學院院長,對培養年輕一代作曲家產生莫大的影響力。

20 Peter Mercer-Taylor, 45.

21 K. Marie Stolba,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3rd ed. ( Boston: Mcgraw- Hill, 1998 ), 465.

《仲夏夜之夢》所構思的《仲夏夜之夢序曲》(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小調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11)。年輕的孟德爾頌到 倫敦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聲望持久不衰,成為英國聽眾最喜愛的作曲家、

25 Peter Mercer-Taylor, 108.

一 八 三 三 年 春 天 , 孟 德 爾 頌 應 邀 出 任 杜 塞 爾 多 夫 萊 茵 音 樂 節 (Lower

一八四三年,孟德爾頌協助舒曼(Robert Alexandre Schumann, 1810 -56)30 在萊比錫創辦了德國第一所的音樂學院,並親任院長,舒曼為副院長,他除

28 Robert L. Garretson, Choral Music: History, Style,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 (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93), 109.

29 黃寤蘭編,29。

30 舒曼(Robert Alexandre Schumann, 1810 -56)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浪漫主義音樂成 熟時期代表人物之一。23 歲時期創作了自己第一部的傑作《交響練習曲》,一八三四至三 五年間創作《狂歡節》,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舒曼投身於藝術評論的寫作,創辦了一 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作為自己的筆名。

31 許鐘榮編,206。

一八四六年,孟德爾頌在伯明罕音樂節,親自指揮自己的神劇《以利亞》

(Elijah, Op.70)演出,深受大眾歡迎,成為孟德爾頌創作生涯的里程碑。此時,

孟德爾頌的健康卻開始出現問題,但他仍孜孜不倦的從事創作。一八四七年 五月,他心愛的姊姊芳妮病故,使他備受打擊,更導致健康惡化。為了調養 身體,他前往瑞士,並完成最後作品《F 小調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in F Minor, Op.80),此曲也是孟德爾頌為姐姐所譜的安魂曲,曲中充滿悲痛、

第二節 孟德爾頌的歌曲風格

33 韋伯(K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德國作曲家和歌劇導演。德國古典音樂過 渡到浪漫主義時代的主要人物,被稱為德國民族歌劇的先驅。一八○九至一八年之間他還 寫了相當數量的評論、詩歌以及毫不妥協的嚴厲音樂批判文章。一八一九年後寫下了著名 的《邀舞》和《音樂會短曲》、《魔彈射手》也是這期間的作品,1821 年《魔彈射手》在柏 林上演,使他一舉成名,從而成為民族英雄。

34 Phillip Radcliffe, Mendelssohn ( London: J.M. Dent & Sons, 1976), 150.

35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s. v.“ Felix Mendelssohn:

Musical Style,” by R. Larry Todd.

36 同註 35。

奏方式。37

Op.63 Sechs zweistimmige Lieder 六首二重唱藝術歌曲 1836-44 Op.77 Drei zweistimmige Lieder 三首二重唱藝術歌曲 1836-47

37 同註 35。

38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s. v.“ Felix Mendelssohn:

works-solo songs,” by R. Larry Todd.

39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s. v.“ Felix Mendelssohn:

works-vocal duets,” by R. Larry Todd.

WoO.11 Drei Volkslieder 三首民謠 1836-38

孟德爾頌從小便開始學習創作歌曲,在他早期的歌曲作品中,有五首是 與姊姊芳妮共同創作的,40 十歲時所寫的《給我的好爸爸的慶生歌》 (Lied zum Geburstag meines guten Vaters) 是他最早的歌曲作品。也許因為少年時曾 加入柏林歌唱學校的合唱團,因此對歌唱產生興趣,在孟德爾頌的一生中,

40 Carol Kimball, Song: A Guide to Style & Literature (Redmond: PST, 2000), 83.

41 Phillip Radcliffe, 117.

42 約翰‧路德維希‧烏蘭德 (Johann Ludwig Uhland, 1787-1862),德國浪漫主義詩 人,德國研究中世紀發展的重要人物,寫過歷史歌謠和抒情詩。曾在圖賓根大學學過法律

43 萊瑙 (Nikolaus Lenau, 1802-50),奧地利詩人,生於原匈牙利境內的恰陶德(現屬羅

朵夫(Josef Karl Benedikt von Eichendorff , 1788-1857)44 五首、拜倫(Lord Byon,

44 愛興朵夫(Josef Karl Benedikt von Eichendorff , 1788-1857),德國詩人和小說家,被 公認為德國偉大浪漫主義抒情詩人之一。生於西里西亞一個貴族家庭。在戰爭年代,他寫

45 拜倫(Lord Byon, 1788-1824),英國浪漫派詩人和諷刺作家。十歲時意外繼承了爵位 和財產,在劍橋大學受教育,以諷刺詩《英國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受到注目,該詩是回

46 克林格曼(Karl Klingemann, 1798-1862),曾擔任漢諾瓦駐倫敦的公使秘書,為孟德 爾頌的好友,孟氏多次使用他的詩作譜曲。

47 Lorraine Gorrell, The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 Lied (Portland: Amadeus Press, 1999), 210.

48 Carol Kimball, 83.

三次的一段體(AAA’)及變化反覆的三段體(AAB)為主,兩者的是前兩段使用 相同音樂,但前者第三段音樂稍做變化,而後者則是在第三段加入新的音樂 素材。49

本文試以孟德爾頌的十二首二重唱歌曲來窺探其歌曲的創作風格。這些 創作於一八三六至四七年間的二重唱歌曲,皆屬於孟德爾頌成熟期的作品,

歌曲創作受其師策爾特保守的創作手法影響甚大。以致孟德爾頌每年雖有歌 曲的創作,但卻沒有因此開創出新的風格,50 如鋼琴伴奏與聲樂間的互動性 不高,純為伴奏地位;但歌曲中優美親切的旋律,及變化豐富的詩文內容,

對聽眾而言,仍是相當吸引及討人喜愛的作品。

49 Lorraine Gorrell, 210.

50 Lorraine Gorrell, 216-7.

第三章 孟德爾頌十二首二重唱歌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作品六十三》

《作品六十三》包含六首藝術歌曲,這些作品完成於一八三六至一八四 四年間,歌詞選自十八、十九世紀著名詩人的詩作,內容大部分是用以景喻 情的方式描寫愛情或自然景觀的變化,六首詩之間並無相關性。

第一首〈我願我的愛湧出〉

〈我願我的愛湧出〉( Ich wollt meine Lieb ergösse sich )創作於一八三六 年,歌詞為海涅的詩,詩文為三段,每段分為兩大句,每句約有十五個音節;

〈我願我的愛湧出〉( Ich wollt meine Lieb ergösse sich )創作於一八三六 年,歌詞為海涅的詩,詩文為三段,每段分為兩大句,每句約有十五個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