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八、 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實證研究

(一) 國外學者的實證研究:

J.Bryant 與 D.Zillmann(1984)研究探索個人心理狀態是否會影響收看電視 節目的選擇,結果發現:生活較緊張的學生收看較輕鬆節目的數量,是生活較單 調學生的六倍,且生活較單調學生收看較刺激節目的數量是生活較緊張學生的兩 倍。若換個研究角度來說,生活較緊張學生收看這兩類節目的數量是差不多的,

而生活較單調學生收看刺激節目的量是輕鬆節目的十倍。因此,他們所得的結論 就是:閱聽人確實會因個人狀態需求而對電視節目有所選擇(羅世宏,2000)。

Lometti 與 Addington(1992)測試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電視觀眾的看法:一 是認為觀眾是主動選擇收看電視節目以滿足個人的心理及社會需求;另一觀點是 主張觀眾收看電視是被動的,只是電視播甚麼就看甚麼。研究結果發現,後者觀 點僅有佔很少的比例,亦即大部分觀眾都是具有主動興趣選擇電視節目的(羅世 宏,2000)。

(二) 國內使用與滿足的相關研究:

使用與滿足研究理論傳統上雖以研究大眾傳播的閱聽人為主流,然而時代快 速變遷,新傳媒科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許多新興媒體其實仍符合此理論的基本 假設,所以仍適用於此理論的相關研究,針對國內不同媒介內容所做的使用與滿 足的研究,研究者將之分類為網路媒介、電視媒介、印刷媒介、其他媒介等。

1. 網路媒介:

18

古明泓(93)探討即時通訊之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滿足之關係,結果發現 使用動機有:「同儕交流動機」、「新奇娛樂動機」、「生活便利動機」;使用活動因 素有「影音導向活動」、「訊息導向活動」、「文件導向活動」;使用後的滿足有「情 緒管理滿足」、「關係維繫滿足」、「問題解決滿足」。

蕭智元(96)入口網站使用者對新聞服務使用與滿足之研究,結果發現,使 用者的使用動機因素,有「資訊尋求動機」、「網路特性動機」、「逃離動機」。不 同性別對於使用動機上有顯著差異以及不同的年齡在滿足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其他則無顯著差異。

莊懿馨(98)以使用與滿足理論、互動性及網絡中心性觀點探討社交網站黏 著度—以 Facebook 為例。結果發現:社會需求動機、網站互動性會增進對於社 交網站的喜好程度;資訊需求動機會增強使用者進行網站的互動性;社交網站態 度對社交網站黏性有直接正向的影響;網絡中心性對於社交網站態度與黏性不具 調節作用。

王棣鴻(98)社群網站使用與滿足之研究-以台灣 Facebook 使用者為例。

結果發現,男性使用者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社交關係動機」、「匿名與逃避動機」、

「資訊與學習動機」較女性強烈;且使用者想獲得的滿足為娛樂與放鬆的效果及 獲得有用的資訊。

傅景駿(97)「全球華文網」之使用與滿足研究-以臺師大華裔青年語文研習 班學員為例,結果發現其主要動機為「方便學習」,在使用後獲得最高的滿足的 是「生活學習」因素。

黃心怡(99)個人社會網絡服務使用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者使用社 會網絡服務的動機愈強,則使用過程中的人際涉入也會比較高;而較高的人際涉 入也會帶來較高的滿意程度;較高的滿意度則可增加使用者對於網站的黏著性。

李宗穎(98)獨立性質多功能交友網站與閱聽人使用之關聯性研究-以愛情 公寓為例,結果發現:使用者對媒介使用心態愈明確、媒介特色愈豐富、以及使 用者需求程度愈高,都愈容易幫助使用者透過媒介獲得滿足。

19

馮文清(95)世新網路電台網友使用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的動機因 素,有「社交需求」、「娛樂需求」、「陪伴需求」、「學習需求」、「資訊需求」,其 中以「娛樂及陪伴需求」的使用動機最強;獲得的滿足因素有「社交滿足」、「陪 伴滿足」、「學習滿足」、「娛樂滿足」、「資訊滿足」,其中以「陪伴滿足」的滿足 因素最強。

賴英豪(93)網路電話使用行為初探—創新特質、使用動機與滿足程度之研 究,結果發現:在使用動機和滿足程度上,本研究發現「實用╱利益性」、「休閒

╱娛樂性」、「時髦╱心理性」、「社交╱情感性」和「工具性」五個相對應的動機 與滿足因素。其中在使用動機上,「實用╱利益性」動機具有最強的解釋力。在 滿足程度上,「休閒╱娛樂性」和「實用╱利益性」方面是令使用者最感到滿意 的因素。

2. 電視媒介:

謝佳君(98)博弈節目的閱聽人研究─以「至尊百家樂」為例,結果發現:

最大的收視動機為資訊動機,獲得的滿足亦為資訊滿足;教育程度愈高,收看頻 率愈低;男性獲得的資訊滿足顯著低於女性,且年紀愈大,獲得的資訊及互動滿 足皆愈低;資訊動機愈高,獲得的資訊滿足愈高;互動動機愈高,獲得的互動滿 足也愈高。

鄭文蕊 (96)臺北市 Y 世代學生觀賞 SBL 之媒介使用動機與使用行為研究,

結果發現:媒介使用動機依序為「偏好認同」、「資訊獲得」、「媒介特性」、「消遣 娛樂」、「比賽刺激」、「人際關係」、「儀式動機」;媒介使用動機越高,媒介使用 行為則越高。

張家榮(92)台北市大學生對職棒轉播的收視動機與行為及評價之研究,結 果發現:收視的動機有「比賽吸引人」、「滿足個人偏好」、「豐富生活」、「人際互 動與個人需求」及「休閒消遣」;獲得的滿足有「球賽精彩與個人偏好」、「豐富 生活與好奇」、「休閒消遣」及「人際互動」。

劉懿驊(94)大學生與娛樂新聞節目:使用與滿足研究的延伸,結果發現:

20

收看的主要動機有「娛樂性動機」以及「資訊性動機」,內容深度的感覺,偏向 於「不專業的」、「淺薄的」與「不重要的」。

3. 印刷媒介:

吳蕙如(96﹚英語學習類付費電子報讀者使用與滿足研究,結果發現讀者使 用的主要動機為「求知興趣」;而讀者使用之後最能獲得「開拓自我與互動」滿 足。

潘姿吟(98)使用者對商業類雜誌網站內容的使用與滿足研究。結果發現,

使用者的最大動機是「實用性」;此外,商業雜誌網站內容「正確性」、「即時性」

和「多元化」等三項使用動機則非常接近滿足,但內容「實用性」、「獨特性」、「可 信任」、「易理解」、「專業性」和「深度」,並沒有達到使用者的期望,其中以「獨 特性」最為欠缺。同時,和男性相比,女性比較會從出於內容「實用性」、「可信 任」、「專業性」和「深度」等動機來使用商業雜誌網站。

蘇麗英(94)線上讀者使用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 路簡訊月刊為例,結果發現:讀者閱讀動機與滿足具正相關,且閱讀動機越強,

其滿意度也越高。而使用動機之因素為資訊尋求、科學專業需求與自我成長;讀 者滿意度之因素為滿足需求、便利搜尋與熱切求知。

林立人(92)股市投資者對「財訊快報」使用與滿足之研究,結果發現:使 用的動機前三項為「蒐集股市資料」、「充實自己股市知識」、「尋找股市投資機會」; 獲得的滿足前三項為「充實股市的知識」、「能夠蒐集資料」、「尋找股市投資機 會」。

4. 其他媒介:

郭曉穎(97)行動加值服務創新與使用滿足之探討,結果發現:影響消費者

「休閒娛樂性滿足」的重要性為:「娛樂性動機」、「創新相容性」及「流行性動 機」。影響「工具性滿足」的重要性為:「資訊尋求動機」、「創新相容性」及「娛 樂性動機」。

張博維(96)學習動機與線上學習工具之使用與滿意度關聯性研究-以文化

21

大學課輔系統為例,結果發現,學系別在學習動機、使用行為與課輔系統滿意度 具有較多的顯著差異;內在學習動機與使用行為具有正向關聯性,而外在學習動 機則與使用行為不具有相關性。

劉怡玟(92)點對點檔案分享軟體使用行為之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動機依 序為:資訊尋求、便利動機、收藏動機、人際互動、自我成就動機,另外發現年 齡、網路資歷、軟體資歷、性別、所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使用動機上也會有差 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