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針對使用需求之相關理論及文獻作探討,共分為四個部分:一、使用需求的 定義;二、需求的相關理論;三、設施使用需求之相關因素;四、設施使用需求構面。

一、使用需求的定義

陳思倫 (1995) 指出每個人都有需求,且會透過某些行為來滿足需求,以舒緩不能 滿足時所帶來的困境。然而,並非每個慾望均能獲致滿足,個人必須在有限資源中,進 行可及性的選擇,來使自己獲得最大的滿足。

黃文俊 (1998) 以心理學家的角度解釋,所謂內在動機是指個體從事活動,是由內 在的興趣驅使,並無受到外界任何誘因影響,例如有不少的人會利用時間到運動場 或公園或空地進行運動,只是為了要享受從事運動中樂趣或利益。

胡淑雲 (1988) 也指出民眾使用運動公園,在心理層面上有以下五點需求:自我滿 足、安全上、教育上、美學上、社會學上。

謝清秀 (2004) 在大專網球選手研究中,在整理動機文獻探討指出,所謂動機係指 個體發生內在心理需求或渴望,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而個體潛在需求 滿足的知覺,是行為動機的核心。

綜合上述研究者,將使用需求定義為是指個人發自內心的驅力及意願,去執行 一種內在歷程而作出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是在有限資源,及受外在環境、時間、空

間及人的互動過程中影響下,獲致不同的感受知覺及滿足感。

二、需求的相關理論

(一)人類的需求理論,就以 Maslow (1970) 的需求層次理論最具代表性,他提出 需求漸進的說法,並認為某些基本層次需求為其他高層次需求的基礎的觀 點,在基本需求未滿足前,將無法達成更高層次需求。人類需求階層依次說 明如下:

1.生理需求:諸如饑渴、睡眠、性、保護身體的物體等基本需求。

2.安全需求:包括安全感、穩定、依賴、保護、免於害怕、免於焦慮等。

3.愛與隸屬的需求:指獲得友誼、親情及從屬團體的需求,包括社交、情感、

愛與被愛與和他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4.受尊重的需求:泛指希望獲得尊重、信心、他人羨慕及自尊的需求。此尊重 的需求係指尊重別人及自我尊重,前者包括別人的稱讚、仰慕、名望、地位 等;而後者則只個體之成就、自信、能力等。

5.自我實現的需求:個體在上述各階層的需求獲得滿足後,則導向於自我實現 的動機,及實現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以達到完美境界之需求。

6.認知需求:此為更高層次的需求,指的是滿足好奇、求知、瞭解等需求。周 遭事物產生好奇,並試著欲尋求解答,以獲得認知需求的滿足。

7.審美需求:對秩序、對稱、閉鎖、要求完美等需求。雖然此類需求或許不全 然存在於人類基本需求中,不過 Maslow 堅信人們都具有他所謂的「審美 需求」。

(二)Alderfer 之 ERG 理論 Alderfer (1972) 修正 Maslow 的理論,而另提出 ERG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理論,將人的需求由下而上歸類為三層:

1.生存需求,指各種形式的物質及生理的需求。

2.關係需求,指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如與親人、師長、朋友間關係,與別人 共同分享思想、感情的人際過程。相當於 Maslow 理論的社會及尊重需求。

3.成長需求,指個體在工作上表現其能力,不斷克服挑戰,充分發展各種潛

能,自我人格統合發展,追求一切成長的一切需求。相當於 Maslow 理論 的自我實現需求,此外,認為一個以上之需求而影響其行為,而且當較高 層次的需求滿足遭受抑制時,對尋求較低層次之滿足的意願會隨之增加,

而 對 關 係 及 成 長 需 求 的 強 度 也 可 能 會 隨 著 滿 足 水 準 的 提 高 而 增 加 。 三、設施使用需求之相關因素

Cohen 與 Eimicke (1998) 發現公園環境與使用設施之需求主要會受「安全」之構面 所影響,其他依序分別為「自然美觀」、「遊樂設施」、「廁所」、「清潔」與「青少年活動 規劃」等構面。

毛漢新 (1999) 在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研究中,將市民對公園水景之需 求分為「遊憩活動」、「遊憩設施」與「維護管理」等三方面之需求,其認為透過公園所 提供之設施與活動,是在於讓使用者得到良好的遊憩體驗才是其真正目的。

韓鴻恩 (2000) 探討竹南運動公園使用後評估中,發現民眾對公園有增加設施之需 求項目,能夠增加設施的第一優先為休憩座椅佔有20%;其次是種植花木佔18%,涼亭 花架16%,此外還有民眾反映須增加飲水設施與電話亭及照明設施、活動廣場等等。

郭滿州 (2003) 探討天母運動公園研究需求構面分別為:運動功能、環境與空間功 能、服務與教育功能、便利功能等四個構面。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低者,對運動、

教育與服務功能,較具高滿意度及高需求。利用大眾運輸前來的民眾,在運動、教育與 服務功能上均呈現高需求、高滿意度及高適切性。

方美玉 (2006) 在運動公園設施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中,將設施需求歸納為下 列四個面向:景觀設施需求、舒適空間需求、活動需求及感受需求,以舒適空間需求得 分最高,其次依序為景觀設施需求、感受需求、活動需求,發現性別、教育程度的差異 並不會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年齡上,不同年齡受試者在「感受需求」構面達顯 著差異。在婚姻方面,未婚者相較於已婚者有較高的活動需求。

黃主賜 (2006) 針對市郊性發展地區之公園使用情形之研究中認為,居民使用鄰里 公園之意願,會受「公園的區位」、「位置的可及性」、「面積大小」、「可自由活動 的空間」、「安全性」、「管理維護情形」、「視覺美觀程度」、「設施充足性」等因

素影響,以公園環境衛生設施的安全性、損壞與維修的情形、公園設施的充足性、公園 視覺與美感五要素為最重要;而在公園面積大小、運動及遊戲設施的充足性、可資自由 活動空間之三要素則較不重要。

呂慧中 (2008) 將運動公園設施狀況、設施便利與可及性、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

設施規畫適切性、空間氛圍、設施可及性及維護四個構面,且發現使用者的「設施可及 性與維護」需求構面重視程度較高,建議設施在完成後必須要注重品質之維護、廁所環 境維持乾淨、要提供方便的飲水設備、應具有便利的使用者服務中心等,以符合使用者 需求。

郭佳瑩 (2008) 針對運動公園設施需求主要分為設施需求、活動與空間需求、安全 需求、便利性需求等構面,發現使用者主要的設施需求因素為活動與空間需求。

高日鬲婈、郭函芸 (2010) 針對臺中市鄰里公園更新設計成效之評估,發現公園的 環境品質需要被重視之需求程度最高,其次依序是是安全需要被重視、設施需要被維護、

需要夜間照明、公園周圍需要設置圍牆。

由以上文獻可發現,各研究的對象以及內容雖不同,但影響需求因素的產生,均與 使用者的活動或是行為相關,這些因素影響使用者與外部環境產生互動,也就是說,設 施會受到不同使用對象、周圍環境屬性、設施位置等因素而有不同結果,故設計者、管 理者如在設置之前能依此為參考,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之設施,對於設施使用率必能有 所提升。然其中不乏以安全、環境空間、視覺美感、使用者感受、設施方便可及性、便 利性、遊憩設施、場地維護管理等為研究因素,實無具體標準;但本研究目標以臺北市 青年公園為研究主體,考量該公園屬多功能性的綜合公園,使用需求構面參考臺北市公 園管理自治條例 (2006) 、王鈺芬 (2007) 臺北市青年公園改建成果報告書及臺北市政府 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網站 (2014) 等需要設置設施 (採用園景設施、休憩設施、遊樂設 施、運動設施、社教設施、服務設施),另以郭滿州 (2003) 探討天母運動公園研究需求 構面之功能層面,及高日鬲婈、郭函芸 (2010) 研究臺中市鄰里公園更新設計成效之評 估之需求構面中之心理層面等八個項目,成為本研究探討使用需求構面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