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研究青年公園各項設施之使用後評估,以2002至2006年改建後之設施為研究範 圍,並針對研究結論分別在「實務建議」及「未來學術研究」提出建議,以在未來能提 供給都市公園增建、改建及規劃設計者等參考,分述如下。

一、 實務建議

(一)加強改善「服務設施」清潔維護及加裝監視器避免安全死角發生意外 使用需求高但使用滿意度低的設施如照明設備、垃圾桶、廁所、愛心園 地及飲水台,其中照明設備滿意度低的原因,是因為夜間活動時,照明設備 仍有死角之處,如老舊廁所燈光晦暗;垃圾桶衛生髒亂,因經常有人將家中 垃圾偷偷丟置公園內或不明人士亂翻垃圾桶,愛心園地及飲水台,除因衛生 不潔是主因,另一主因是無障礙設施引來自行車、工務車在公園內不實發生 人車衝撞意外;飲水台不足,應在籃球場、羽球場、溜冰場周邊也增設 3-4 台飲水台,以提升民眾使用滿意度,這也是管理所亟待改善之處。

(二)多舉辦及有效推廣社教藝文活動,避免空間及設施閒置

使用需求及滿意度構面上「社教設施」整體平均數均偏低,其所屬相關設 施中有設置紀念碑、民間劇場、音樂臺、園藝展覽室及生態池等 5 項,另在所 有設施當中,總排序最後 5 名,分別是設置園藝展覽室、設置民間劇場、設置 紀念碑、設置蓮花池、設置雕塑,當初均有經過民眾調查設置需求,但隨著時 間及人結構變化,已不符實際需求;建議管理適度調整人力,負責規劃如何提

升當地人文素養;除不定期自行或結合民間舉辦園藝展覽、音樂會、親子活動 或文創藝術展覽等活動,亦可避免空間及設施閒置。

(三)自然生態池的管理方式應定期清理水質並檢測

從統計結果顯示該項設施與研究者自行觀察生態池,現水流停滯,雜草叢 生確有必要重新修繕,並應建立定期維管方式及確立明顯告示牌,讓民眾遵守 水生植物之維護。

(四)管理單位加強設施安全維護管理,嚴格取締使用行為不當者

研究顯示民眾希望青年公園駐警隊再加強巡邏取締不法人士,並建議管 理所加大力度宣導嚴禁規範,讓民眾熟悉法規並產生自約力量;在各項設施 更建,均要符合民眾實際需求,不宜閉門造車,或用沒經費來杜絕需要改善 的設施,因公園內的設施,屬公共財,管理單位更應建立良好管控機制,設 法在人力及經費可用資源下,逐步提升公園各項品質,在此活動的使用者實 有必要發揮公德心,共同帶動周邊社區安寧。

(五)管理者與設計者理念有待整合

發現設計者會依據管理者提出的需求,擬定計畫設計建築規畫,再將評 估結果及執行項目及相關經費呈報管理單位審核,惟執行過程中管理所工作 人員多以土木工程、園藝專長背景居多,對於運動設施建構、路線規劃、設 施需求,及每次工程有不同及多家承包商分工負責,事權難統一,在管控監 工上,亦出現落差;此外,民眾需求會隨著時空及人口結構而轉變,對於政 府預算逐年遞減下,未來都市公園之重大改建,更需謹慎、精算。

(六)公園設計應尊重使用者

在訪談過程中發現,過去公園在重大改建之設施,設計者、管理者均有與 民眾多次開會研討,但一般修繕或小工程改建,除政府政策性下令修改外,餘 均未與民眾探討及逕行整建,未注意到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習慣,將影響民眾 的認同感與建立社區意識。

二、 未來學術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範圍與對象部分,本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青年公園使用者,由於該地 參與者大多為附近居民,且青年公園是臺北市擁有最多設施項目之公園,因

此研究結果無法與一般鄰里公園、河濱公園、運動公園等地區推論。建議未來 在研究工具上,除透過現地觀察、問卷調查、訪談法外,在時間及經費許可下,

宜延長調查時間為一年,並找出專業人士以質性進行深入訪談,從中可獲得更 多不同資訊。

(二) 未來研究可賡續朝人口統計變項、使用行為、使用需求及使用滿意度間之差 異及相關情形,進一步細致探討。

(三) 使用後評估法,宜適用一個建物完成1-3年後即進行評估,若時效過久,諸多原 始數據資料難以查找外,如後續再有重建後之設施,就更難比對新舊資料進行 探究;就以青年公園管理所歷經二次重大改建為例,由陳傳宗建築事務所改建 完成後,事隔3年仍有部份設施改建,就要耗時逐筆找出資料比對,也成為本研 究限制。

(四) 政府發包工程維管只有2年,且每一次得標廠商不同,工程無法連貫,青年管理 所人員亦有輪調機制,在品質維修上較難控管,應請管理單位培養專業人才,

形成專案處理公共工程,以減少國家資源浪費及無效管理。

引用文獻

方信淵 (1998) 。公立大學游泳池對外開放顧客滿意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美玉 (2006) 。斗六運動公園休閒設施需求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方瀅喬 (2009) 。都市公園微氣候對使用者熱舒適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大學,臺北市。

毛漢新 (1999) 。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以臺中市中正與中山公園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 。私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王怡婷 (2010) 。都市居民對鄰里公共設施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桃園市東埔里為例中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旻成 (2012) 。都市公園微氣候與使用者行為關係-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鈺芬 (2007) 。臺北市青年公園更建設計規劃書-成果報告書。取自陳傳宗建築事務所。

吳志榮 (1977) 。臺北市公園綠地分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市。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呂慧中 (2008) 。公園休閒遊憩者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立運動公園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述藺 (2002) 。南投縣國民中學校園重建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琬琬 (1984) 。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32-38。

李鴻源 (2009)。營造大臺北都會公園—北縣再活化。營建知訊,314,4-11。

李麗雪 (1985) 。現行都市公園法規探討。戶外遊憩研究,8(3),91-101。

林亭廷 (2001) 。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大學,臺北市。

林品儀 (2010) 。都市綠帶其蒸散作用在都市微氣候中對熱環境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林晏州、顏家芝、陳惠美 (1997) 。高雄都會公園遊憩形態及使用模式之研究。臺北市:

內政部營建署。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 (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 憩研究,11(4),59-71。

林慶煌 (2006) 。都市公園之永續使用及管理維護—以臺北市青年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林璇姿 (2005) 。都市公園綠地連接度之探討-以臺北市大安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憲德 (2007) 。城鄉生態。臺北市:詹氏書局出版。

林寶秀 (2001) 。都市公園分布型態與居民遊憩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 大學,臺北市。

侯錦雄、姚靜婉 (1997) 。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 研究, 10(3), 1-17.

姜善鑫 (1992) 。都市的氣候。科學月刊,23(12),911-916。

胡淑雲 (1988) 。臺北市居民利用公園的行為地理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范智明 (1999) 。臺北市運動健身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日鬲婈、郭函芸 (2010) 。應用 POE 於臺中市鄰里公園更新設計成效之評估。取自臺 中市政府 99 年度規劃研究設計報告獎助計畫。

張芳全 (2010) 。論文就是要這樣寫。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章宏智 (2004) 臺北市都市公園使用者偏差行為知覺對休閒活動情緒體驗之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佳瑩 (2009)。戶外休閒遊憩設施需求與使用滿意度評量之研究-以臺北縣新莊運動公 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郭柏巖 (2000) 。都市公園微氣候觀測解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郭滿州 (2003) 。民眾對都會型運動公園功能適切性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北天母運 動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郭冀謙 (2009) 。體適能俱樂部會員涉入程度、關係品質、滿意度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 高雄市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玉清、林晏州 (2003) 。生態旅遊地遊客選擇行爲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6(3) ,23-40。

陳思倫 (1995) 。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3(6),25-52。

陳昭仁 (2006) 。民眾對都市公園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之滿意度研究—以臺中市豐樂公園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昭蓉 (1996) 。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 學,臺北市。

陳昭蓉、林晏州 (1996) 。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 (2&3) 1-22。

陳格理 (1991) 。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 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陳格理。

陳惠美 (1995) 。鄰里公園使用後評估模式之建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 北市。

陳惠美、凌德麟、王小璘 (1996) 。鄰里公園使用後評估模式建立。造園學報,3(1),21-43。

陳揚馨 (2011) 。臺北市民眾對都市公園之認知與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 大學,臺北市。

陳瑞辰 (2008) 。游泳池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臺北縣三重市地區 游泳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肇琦 (1991) 。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探討。營建季刊,8(3),33-40。

陳龍 (2006) 。公營運動場館民眾使用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立新莊體育場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漢珍 (1994) 。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游松治 (2005) 。職業棒球場用後評估研究-以觀眾使用部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春生 (2002) 。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 (未 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游菀瑋、林晏州 (1999)。植栽量體及色彩對降低焦慮情緒效果之研究。中國園藝,45 (4),387-394。

湯志民 (1991)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志民 (2004) 。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集刊 (未 出版),29,381-412。

黃文俊 (1998) 。學童體適能之探討-淺談國小學童體適能之現況。臺灣省學校體育,8(2)。

黃世孟 (1989) 。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之規劃與設計。建築師雜誌,72-76。

黃世孟 (2000) 。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臺北市:黃世孟。

黃主賜 (2006) 。市郊性發展地區之公園使用偏好及其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大學特定區 鄰里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