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多美聶歐》的創作背景

第三章 《依多美聶歐》製演流程

第一節 《依多美聶歐》的創作背景

12“An opera is a drama which combines soliloquy, dialogue, scenery, action, and continuous music.” Grout Donald J. and Claude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p.355

13三幕莊嚴歌劇,劇情為皇后亞爾賽斯特自願為代夫犧牲,最終感動了太陽神阿波羅 而使夫婦皆得此存活。此劇在葛路克的改革理念中,他們使用高尚簡樸的音樂以及動作來 取代傳統莊歌劇的華麗音樂以及複雜劇情。

14描寫奧菲歐為救愛妻而前往冥府,葛路克為實行改革理念而寫作的第一齣歌劇。

15以華麗的花腔詠唱調及優美旋律著稱。

雜、缺乏義大利式優美的抒情。葛路克之後的作曲家便沒有直接受其影響,然而

1780 年秋天,慕尼黑的卡爾‧賽奧德選侯(Carl Theodor)邀請莫札特為嘉年        

16Stefan Siegert.《我親愛的莫札特》(Mozart: Die bilderbiographie)。楊建明、王金 玲譯(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102。

17將神話故事改編成歌劇劇本,內容關注於人性與道德的訓誡,這種嚴肅的歌劇在十 八世紀下半葉對觀眾的吸引力逐漸下滑。

18由法王路易十四聘請義大利作曲家盧利和法國作曲家拉莫為法國宮廷創立的法式 抒情劇,以帶有芭蕾舞的幕間劇為特色。 

 

31 

華寫作歌劇19,當時莫札特正試圖以接受委託來開展家鄉以外的事業版圖。莫札特 六歲時第一次到慕尼黑進行巡演,隔年他回程時再訪,接著在1774 至 1775 年間 上演諧歌劇《假女園丁》(

La Finta Giardinera)

20 兩年後莫札特來到附近的曼海 姆(Mannheim),當地正鼓勵以德語創作歌劇,使他產生以義語寫作歌劇的念頭。

莫札特對歌劇的興趣,可以從他1777 的一趟旅程中看出端倪:「(這場募款音樂會)

有了我的幫助,德國的劇院一定會成功。當我聽到德語說唱劇(Singspiel)時,我 只想著要作曲。」21 莫札特亦說到「我深切地期許能夠在這裡寫作一齣歌劇」。22 莫 札特接著強調,它可以是一齣德式歌劇,但須帶有義式風格的莊嚴題材;法式的 比德式更好,義式又比德式或法式的更好。

當時創作戲劇音樂的情況,常是由音樂家、詞本作家及歌手三者共同合作,

莫札特則是依據這些歌手的演唱技巧來寫作,由於他結識了樂團成員,音樂風格 也結合了曼海姆的特色。23 本次合作的成員包括在劇中演唱男高音的安東‧拉夫

(Anton Raaff),女高音多羅西亞‧韋林(Dorothea Wendling)及依莉莎白‧韋林

(Elisabeth Wendling),兩位女士的先生正好是樂團演奏員。而與莫札特合作的劇

       

19每兩年舉辦一次,多以原著劇本委外創作音樂。

20狂歡節的樂季於薩爾瓦多劇院上演。

21給父親李奧波德的信,1777 年十月 2 號。

22給父親李奧波德的信,1777 年十一月 8 號。

23曼海姆的交響樂團受到卡爾‧賽奧德選侯的全力支助,這群音樂家的演奏以精確、

優雅為名。

作家法瑞斯科(Giambattista Varesco, 1735-1805)則是住在薩爾茲堡主教的宮廷牧 師。莫札特常請父親轉信代為轉達他在戲劇上的意見,這些信件中保留了莫札特 對於戲劇音樂的看法。法瑞斯科給莫札特的詞句中,屬於宣敘調(Recitative)的 部分不予押韻,屬於詠唱調(Aria)的詞句則有嚴密的押韻,因此莫札特便能以此 為依據來譜曲。

就劇種順序而言,《依多美聶歐》誕生於法式抒情劇(tragédie lyrique)24 之 後。莫札特在1770 年到達米蘭之後,因嘉年華活動委託而創作了莊歌劇《龐特國 王米特里達特》(Mitridate, re di Ponto),25 並觀賞同時期在義大利上演的歌劇—

義大利作曲家姚麥里(Niccolò Jommelli, 1714-1774)的《阿米達的離去》(Armida

abbandonata),

26 莫札特在觀賞其著裝彩排時稱讚此劇有完美的作曲;27 然而在 其上演後又批評它優美但是太嚴肅並且過時。28 從這些不同時間、不同觀感的其 況可以看出,莫札特正在挑戰音樂在莊歌劇中的嚴肅成分,重置樂團和和聲對位 的比重。從1781 年 10 月 13 日在維也納寫給父親的信中就可看出:歌劇中的詩

       

24在葛洛夫線上音樂辭典(Grove Music Online)詞條中,又名 tragédie en musique,在 音樂歷史脈絡中約為 1673 至 1773 年間,結構通常為五幕,嚴肅性較少而戲劇性較強。

25國王米特里達特失蹤後,較年長的王子愛上了國王的未婚妻,未婚妻則借助較年幼 的王子來抵抗前者,最後國王自殺成全了未婚妻與年幼王子的戀情。

26三幕歌劇,女巫阿米達對十字軍下咒,眾人努力破除巫咒並將森林中的魔法之源砍 去。

27給父親李奧波德的信,1770 年五月 29 號。

28給父親李奧波德的信,1770 年六月 5 號。

33 

詞,不管你願不願意,總是附屬在音樂之下。因此他的寫作手法除卻了德語說唱 劇中的旁白,保留了義式歌劇的優美音樂,採用了法國宮廷創立的舞台效果,最 重要的則是繼承葛路克的改革理念—結合歌劇中的音樂與戲劇,而他採用的嚴肅 題材雖然在當時不復流行,但他的創作替世人留下了美好的典範。

二、劇作探源

《依多美聶歐》的獻祭情節在早期的悲劇文本中,人質的角色都被完全地犧 牲了。法瑞斯科直接引自法國作曲家康普拉(André Campra)五幕悲劇的詞本,

在原來的故事情節中,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導致主要角色必然的死亡。這種情節 可以追溯至舊約聖經士師記的故事:耶弗他(Jephthah, 舊約聖經人物)在出征前,

曾向耶和華(Yehovah, 猶太人及以色列人的神)許願:「我從亞捫29 人那裏平平安 安回來的時候,無論甚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 上為燔祭。」(士師記十一章31 節)當耶弗他踏上歸途,走進家門口時,發現迎 向前來的竟然是自己的女兒;當耶弗他全盤托出他的誓言時,他的女兒便欣然赴 死。類似的情節從英國作曲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神劇《耶弗他》

(Jephthah)、30 劇本《依多美聶歐》(Idomeneus)31 一直延續至希臘人物阿伽門 農(Agamemnon)的家族悲劇。32

       

29Ammon, 舊約聖經中居住在約旦河以東的民族。

30故事情節講述耶弗他以女兒向神獻祭。

31克里特王在法文劇目中的原文。

32在著名的特洛伊(Troy)戰爭中,以希臘聯邦首領身分統帥進攻特洛伊,他自己也

法瑞斯科將五幕法文詞本改制成三幕,他將過長的橋段及重複的出場修改成 為較精簡的劇情,然而莫札特認為歌劇中的對白過於冗長,將那些不考慮配樂的 詞句刪除,最後保留了故事情節的嚴肅性:從人性的刻劃到超自然力量的介入,

最後凸顯了道德感,終以喜劇收場。事實上,以莫札特寫作的時代而論,這種歌 劇已經稍嫌過時,但是他藉由曼海姆樂團的精湛技巧而觸發出的音樂靈感,藉此 來詮釋劇情的明暗起伏,進而突破了葛路克歌劇改革的困境。導演為將劇情搬上 台灣的歌劇舞台,刪修後決定將劇情控制在三個小時之內,保留了序曲、省略了 芭蕾舞,留下必要的宣敘調及重要的詠唱調,以及莊嚴歌劇的合唱場面。33

舞台上的劇情延續自希臘聯軍攻打特洛伊後說起:木馬屠城後的特洛伊公主 伊莉亞,與殘存的特洛伊俘虜,被遣送來克里特島的王宮之中。但在一次海難中,

克里特王子伊達曼德救起她,兩人暗生情愫,但因國仇家恨,伊莉亞難以接受王 子強烈的愛情。此時阿爾果來的公主艾烈特拉,她是希臘聯軍阿伽門農之女,為 尋找胞弟來到克里特,她同時也愛慕克里特王子。

三幕劇情之中,第一幕開始時是伊莉亞的獨白,她懷念祖國及父兄,伊達曼 德前來探視後宣布釋放所有俘虜,接著國王身邊的近臣阿爾巴澈來到大廳,以沉 重的語調宣布依多美聶歐死訊,艾烈特拉憂心隨著克里特國王死去而不能與克里 特王子結合;伊達曼德來到岸邊碰上了依多美聶歐,受其斥退而不解,第一幕結 束在眾人歡迎國王歸來的場面中。

        因為與神打賭而將親生女兒獻祭,歸國後被懷恨在心的妻子及情夫夥同謀害。 

 

33詳細曲目請參照附錄一。 

35 

Ilia[Ilione]

特洛伊國王普里安之

女,特洛伊公主伊莉亞

抒情女高音

Elettra [Electra]

為尋找兄弟而來到克里

特島的亞格曼儂國王之 女艾烈特拉

女高音(音色比伊利亞稍微 厚重)

Arbace [Arbaces]

克里特國王身邊之近臣

阿爾巴澈

男高音

High Priest of Neptune 高僧

男高音

Oracle

神諭 男低音(代表海神在幕後演

唱)

Trojan priso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