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ailors; people of Crete

第三節 劇情架構與走位設定

本節以劇目分析論,依照各角色講述歌手走位,筆者在彩排時根據這些動線 及動作來規畫攝影構圖。為呈現莊嚴歌劇中的音樂特質。不採用攝影機過分的流 動技巧如水平搖鏡(pan)、快速放大或縮小畫面(zoom)及垂直搖鏡(dolly)來 呈現誇張的戲劇張力,而是用靜態多機包圍式的影像組合來呈現戲劇的嚴肅性。

以下為各機位構圖概說:

(一)全景:多以攝影機c1 呈現舞台設計及角色位移

(二)中景:多以攝影機c3 或 c4 呈現角色互動及戲劇張力

(三)特寫:多以攝影機c2 呈現主角演唱及表演特質

     

圖3-1【全景、中景及特寫畫面】

筆者在正式演出前先將各場面拍攝範圍標注於總譜頁面,演出時透過導播機 之對講系統提醒攝影師捕捉畫面細節,事後將各機拍攝畫面全數攜回後製作,以 便補足技術失誤,維繫整齣歌劇拍製觀點。

49 

譜例3-1《依多美聶歐》鋼琴總譜

以下將依照本劇演出內容之序曲及各角色刻劃、走位及攝影構圖概念作一詳述。

一、序曲:帶有戲劇性的奏鳴曲形式

根據劍橋歌劇手冊,36 在序曲的開頭含有主要三種動機:

譜例3-2 序曲動機

A「皇家動機」四個完整小節加上一個四分音符,建立在 D 大調音階上的遞增 旋律

B 四分音符半音上行摩進旋律

C 兩小節之間間隔一小節,以附點四分音符起頭之下行旋律

在動機A 之中,長附點音帶有 32 分音符的節奏,使這個動機具有狂飆風格(Sturm und Drang)的特色,動機 B 則是建立在平行小調上,緊緊銜接著動機 A,帶有質 詢的味道,彷彿是在暗示著預藏在皇室光榮表象之下有著不可告人的晦事。動機C 則是以下行的方式呼應動機A。

照著奏鳴曲式的順序來看,原本應該是在發展部的屬調旋律使用了平行小調,

       

36Julian Rushton, W.A. Mozart, Idomeneo,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6. 

51 

整個調性都建立在a 小調上,直到進入屬調的終止式,樂曲又逐漸拉回 D 大調的 結構,然而卻在快結束時使用了D 大調的平行小調,以陰暗的色調、虛弱的半音 下行,緩慢結束在d 小調和弦上,而且並不是以終止式回復到一級,反而像是半 終止。

二、身陷敵國的公主

公主伊莉亞的角色代表愛與犧牲,她在第一幕時不能接受王子的感情,在王 子的宣敘調中顯現出內心對愛情的掙扎,之後王子終於親吻她。到了第三幕的二 重唱,進入快板時終於接受了王子的感情,最後甚至願意為王子犧牲性命,最終 她也得到應有的報償―成為克里特王后。

第一幕第一景的音樂開頭延續了序曲使用的調性;序曲開頭使用明亮的D 大 調,卻在結尾時轉為小調的色彩。譜例2-1 第二小節出現看似錯誤的低音#f,但是 伊莉亞的旋律音卻停在d 上頭,借助平行調的特性完成了旋律的轉調。

譜例3-3:《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一景,第 1-4 小節,伊莉亞的宣敘調

在這樣的調性轉折中,導演安排了舞台上只有一位演員半躺臥著,唱出孤寂、

背負著流放異鄉的心情,這是特洛伊公主伊莉亞,她被前往攻打的克里特軍隊當 做人質帶回,開頭第一句歌詞「我悲慘的命運何時盡?不幸的依莉亞啊!」起音 使用D 大調音階第一個音,但是調性轉為小調、音樂色彩也轉為陰暗。在這一首 樂曲開頭的畫面選擇,攝製團隊以全景拍攝出整個大廳中,公主孤單的形影。當

公主起身唱出「那暴風雨肆虐的海戰,奪走了我父親和兄弟」時,畫面選擇以2 號機的正面中景拍攝,範圍變縮小至演員全身,上下僅留一點高度可以較清楚看 到演員面部表情。

公主身穿囚衣,雙手雙腳被銬上了鎖鍊。第一首詠唱調中,公主唱出「若我 背叛自己血統,我知道將是天地不容;但面對那和煦的臉龐,神啊!我將如何去 恨」。此時背景獻出木馬投影,畫面選擇以全景拍攝,將公主的身影攏罩在巨大的 木馬景象中。這裡顯現出莫札特的巧思:同一句歌詞在樂曲中出現兩次,前後以 兩種不同調性出現。他將兩句旋律寫的十分相似,代表了公主伊莉亞的情緒衝突,

一方面對敵國王子存有依戀,一則是對敵國的仇恨。緊接著詠唱調的結束,克里 特王子伊達曼德前來探視公主,表達了對俘虜的寬容及關懷,而公主在這告白之 後,所展現的是截然不同的情緒。

第二幕第十一首詠唱調中,相對於第一幕開頭的陰暗燈光及海難氛圍,第二 幕的伊莉亞表現出一位公主的優雅及雍容氣質。她身著華服來到大殿,向海難歸 來的國王表達寬慰之意。在這首詠唱調的前奏中,導演安排伊莉亞先向伊多美聶 歐稍稍屈身致意,伊多美聶歐從原本的站立位置緩緩坐到椅子上,而伊莉亞輕巧 漫步著,直到演奏至第五小節時的下屬音重複,轉了一圈。

譜例3-4:《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十一首伊莉亞的詠唱調,第 1-6 小節,小提琴 聲部

而後伊莉亞緩緩步向伊多美聶歐,在演唱前屈膝半跪,表達出尊崇及溫暖的

53 

情緒。在畫面選擇中,捨棄了包含諾大宮殿的遠景,改以正面中景拍攝,整個視 覺焦點縮小到舞台上的兩位演員身上。由於事先知道伊莉亞的動作安排,C3 的攝 影師在這段演奏中緊跟著伊莉亞的移動,直到第五小節時選擇伊莉亞單獨的畫 面,維持三個小節之後再度回到正面中景。

第三幕第十九首詠唱調,伊莉亞對於海神一事毫不知情,獨自一人在克里特 宮殿外的花園。導演安排她從上舞台出場,演唱11 小節的宣敘調之後步下階梯,

滯留在中舞台,舞台上事先灑滿花瓣,在樂隊前奏響起時,手捧花瓣由風吹落,

以此呼應宣敘調及詠唱調兩次歌詞開頭「親愛的微風、寂靜的花樹」及「微風啊,

別輕挑拂面,請吹向我愛人身邊」。

在接下來的宣敘調中,伊達曼德前來道別,這對戀人在花園中相遇,伊莉亞 的心情是帶著慌亂,但她已經知道這位年輕王子的心也是屬意她的。伊達曼德前 來向伊莉亞道別,當伊莉亞得知她的心上人也同樣為愛所苦時,懇切地唱出了「你 要活下去」;而伊達曼德此時能夠非常確定,這位特洛伊公主對他抱持著同樣忠誠 的愛情。從譜例中可以看出伊莉亞的旋律中有兩個音使用降記號,但是伊達曼德 的旋律把兩個音都還原升高了,整個調性都明亮起來,代表這對戀人的感情明朗 化、在彼此之間公開。

譜例3-5:《依多美聶歐》,第三幕第二景,第 33-37 小節,伊莉亞及伊達曼德的宣 敘調

導演在這一場安排二人的互動,先是伊達曼德說出道別時,伊莉亞向前挪動 數步,當伊達曼德回過神來,反倒是伊莉亞向後退開並轉身;此時畫面選擇以C4 從側面拍攝二人半身為主體,當伊莉亞轉身時,切換至C3 的畫面,這時同樣是二 人半身,但是畫面正對著伊莉亞,可以看出她已經轉身背對著伊達曼德,臉上帶 有複雜的表情,在她的心中還沒有完全認同自己對敵國王子的感情,然而對方已 經查覺,顯然這位王子樂於接受這兩情相悅的結果。

三、愛上敵國公主的王子

克里特王子伊達曼德自年幼時,其父因戰爭之故離家,對親情與愛情的憧憬,

可能使他對同樣因戰爭而失去親人的特洛伊公主伊莉亞產生憐憫之情,由於莫札 特當時演出伊達曼德的人選沒有像其他角色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因此其戲分多 為與其他人的重唱。

在本劇當中,王子的感情可分三個層面來探討:第一是他愛上了敵國公主伊 莉亞,他的情感從第一幕一開始被拒絕,最後到第三幕才被接受;第二是他與父 親的相遇,由於不了解父親的難處而造成誤會,最終看到海神廟外的祭壇而化解 了對父親的不解,願意為父親犧牲生命。第三是與阿爾果公主艾烈特拉的交會,

由於艾烈特拉為尋找兄弟前來,引發了三角戀情,但他心中所愛為伊莉亞,最終 當他與伊利亞的戀情公諸於世時,也導致了艾烈特拉的自我了結。

第一幕第二景,伊達曼德這位年輕的特洛伊王子來到伊莉亞面前,儘管他試 著表達善意,然而伊莉亞還沉浸在國破家亡的痛苦中。在大提琴的附點間奏中,

55 

導演安排伊達曼德緩緩走向伊莉亞,唱出心中真摯的感情;然而伊莉亞拒絕他的 示好,反而向他強調:想想你的父親是誰,而我的父親又是誰!原本伊莉亞與伊 達曼德兩人在舞台的位置是呈現對角線的狀態,利用不同機位營造出時近時遠的 視覺效果。開始時伊莉亞在左下舞台,伊達曼德從右中舞台向伊莉亞靠近,從3 號機左側中景的方向看來兩人的確是越靠越近的。然而伊莉亞面向前挪動幾步之 後,改從4 號機右側中景拍攝,兩人在舞台上看起來又隔開一段距離。

第一幕第二首伊達曼德的詠唱調,延伸自第二景的劇情,伊達曼德並沒有放 棄斡旋;他已經想好接下來的整個步驟:他想要公主伊莉亞向他敞開戒心,他要 釋放特洛伊的俘虜,他要代替他出門遠征的父王打造一個和平的國度。他的詠唱 調輕快且明亮,與伊莉亞的詠唱調形成明顯的對比。在慢板樂段中,導演安排伊 達曼德再次走向伊莉亞,此時鏡位選擇仿照第二景時3 號機左側中景拍攝伊達曼 德向伊莉亞緩緩靠近;然而伊莉亞雖然掙扎著要放開,但被伊達曼德緊抓著。樂 曲接著速度變快,伊達曼德緊抓著伊莉亞的手,樂曲的調性延續著降B 大調的帶

第一幕第二首伊達曼德的詠唱調,延伸自第二景的劇情,伊達曼德並沒有放 棄斡旋;他已經想好接下來的整個步驟:他想要公主伊莉亞向他敞開戒心,他要 釋放特洛伊的俘虜,他要代替他出門遠征的父王打造一個和平的國度。他的詠唱 調輕快且明亮,與伊莉亞的詠唱調形成明顯的對比。在慢板樂段中,導演安排伊 達曼德再次走向伊莉亞,此時鏡位選擇仿照第二景時3 號機左側中景拍攝伊達曼 德向伊莉亞緩緩靠近;然而伊莉亞雖然掙扎著要放開,但被伊達曼德緊抓著。樂 曲接著速度變快,伊達曼德緊抓著伊莉亞的手,樂曲的調性延續著降B 大調的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