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歌劇舞台分鏡

第四節 畫面構圖及銜接法則

前面三節皆為《依多美聶歐》拍攝概說,然而其中許多細節既為事前規畫,

在執行當下仍有許多不盡完善之處,這時就必須透過後製剪輯來修正畫面,以達 成連戲的效果,使鏡頭銜接順暢生動。由於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記錄一場戲劇的現 場演出,演出內容為線性過程,意即為劇情是依據在不可回溯的時間線,因此連 戲便成為剪輯的宗旨。以下將就各個攝影構圖的空間、角度及速度,比對剪輯前 後之鏡頭畫面解說各場景畫面銜接方式。 

(一)空間 

攝影構圖的景像大小決定了視覺效果的空間。本研究為保留戲劇舞台的原貌,

將攝影機位其中一機設定為全景,剪輯時以全景為基底,近景及特寫為輔助。 

(二)角度 

不同角度的攝影鏡頭也能夠傳遞出不同的訊息,正面拍攝比起側面拍攝更具有 說服力,觀眾就像是與演員面對面,因此在畫面選取上,通常以正面拍攝舞台 歌手的角度為主,側面角度為輔,營造出觀眾與歌手零距離的氣氛,使觀眾聆 賞時更融入舞台氣氛。 

(三)速度 

剪接工作者必須事先了解導演安排歌手在舞台上活動的範圍,檢查拍攝的畫面 是否出現動態模糊,或是歌手移動的過程能被清楚表達。 

以下僅就獨白、對話、重唱及群眾四大類場面分別闡述畫面銜接法則。 

一、獨白場景畫面銜接法則 

  圖 4‐58【第二幕第三景全景畫面】 

第二幕第三景,弦樂的開頭表達了國王內心的不安,導演安排國王演唱前緩 緩向舞台中央步行,此景以正面全景拍攝。四條聲線構成的減七和弦之後,國王 自問道:這位特洛伊公主何以突然如此愉悅?有趣的地方在於,依多美聶歐這句 宣敘調的開頭與伊莉亞第二幕宣敘調開頭幾乎一樣,只是調性不同。   

譜例 4‐33:《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三景,第 1‐3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111 

 

譜例 4‐34:《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二景,第 1‐3 小節,伊莉亞的宣敘調 

  圖 4‐59【第二幕第三景半身近景畫面】 

從譜例 4‐33 及 4‐34 之中,兩者進行比對,可看出作曲家此一巧舉正是表明了 國王此時對伊莉亞態度從第一幕到第二幕的轉變進行反思,因此畫面以近景拍攝 呈現內心戲的表現。承接上一個鏡頭,在依多美聶歐演唱第一個音的同時,畫面 選取正面半身,較之全身畫面呈現更多臉部表情細節。 

  圖 4‐60【第二幕第三景全身近景畫面(第 18 日演出導播機原始檔)】 

在第 18 日演出的拍攝,由於未即時通知攝影師拍攝正面半身,僅能使用全身 近景,戲劇性較弱。19 日的演出提前通知攝影師以拍攝正面半身畫面,並在歌手 演唱第一音之前切換至該畫面,使內心戲一景更加具有張力。 

 

 

譜例 4‐35:《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三景,第 6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譜例 4‐36:《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十一首,第 12 小節,伊莉亞的詠唱調 

113 

圖 4‐61【第二幕第三景左側近景畫面】 

在一段刻意模仿伊莉亞木管間奏的主題之後,依多美聶歐自答道:是她和王 子愛的祈望。在這句話的開頭,畫面跳接左側半身近景,展現出國王換一個角度 來思考這件事情,彷彿真的在回答別人一般。下一個鏡頭使用右側中景跟拍依多 美聶歐步下階梯,畫面上下左右與歌手之間留一小段距離,構圖呈現歌手正在移 動的場景。譜例 4‐37 第 12 小節,弦樂以不太快的速度演奏 32 分音符,顯示國王 還在思考當中,此景攝影機使用慢速運鏡,配合歌手緩慢行動。 

  譜例 4‐37:《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三景,第 10‐12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圖 4‐62【第二幕第三景右側近景畫面】 

圖 4‐63【第二幕第三景正面近景畫面】

  譜例 4‐38:《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三景,第 16‐19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承接上一個鏡頭(圖 4‐62),國王步下階梯至下舞台,他已經思索出伊達曼德

115 

及伊莉亞兩人之間的私情,便聯想到海神的殘酷,因為一旦獻上伊達曼德,不但 他自己失去兒子,伊莉亞也失去愛人,在他演唱這段結論般的宣言時,畫面以正 面近景拍攝(圖 4‐63),搭配譜例 4‐38 第 18 小節樂團由強突然轉弱的力度,突顯 劇情的張力。 

譜例 4‐39:《依多美聶歐》,第二幕第十二首依多美聶歐的詠唱調,第 1‐11 小節,

樂團前奏 

圖 4‐64【第二幕第三景全景畫面】 

詠唱調的開頭是皇家動機明亮的 D 大調,導演設計歌手走位由譜例 4‐39 第 1 小節至第 11 小節,先由右下舞台移至左方,然後步上階梯移至舞台中央,配合樂 團強而有力、進行曲般的前奏,當前奏開始演奏時,畫面便切換至正面全景,畫 面邊框距離歌手上下左右稍留一小段空間,作為歌手移動的預留空間,當前奏演 奏至第 11 小節,歌手將由原本背對觀眾的方向轉而面對觀眾,導播則在第四拍休

止符將畫面切換至正面近景。

   

圖 4‐65‐1【第二幕第三景正面全景畫面】 

圖 4‐65‐2【第二幕第三景正面近景畫面】 

藉由總譜的依據,在樂段之中選取不同範圍的畫面,使獨白場景結合音樂動 機,更具有戲劇張力。接下來是對話場景的畫面銜接解說。 

 

117 

二、對話場面 

譜例 4‐40:《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2‐5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在導播機的原始檔(圖 4‐68)中,畫面停留在 4 機拍攝的伊達曼德,而後製 的畫面(圖 4‐69)則選取 1 機正面全景,可以看到伊達曼德由左上舞台入場尋找 生還者的模樣,依多美聶歐在下舞台往反方向移動,不願見到他上岸後前來的第 一人。譜例 4‐40 紅色外框預示此人即為伊達曼德。   

圖 4‐66【第一幕第九景左側中景畫面】 

圖 4‐67【第一幕第九景全景畫面】 

圖 4‐68【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 

譜例 4‐41:《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11‐13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119 

圖 4‐69【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 

譜例 4‐41 中兩紅框處皆選取國王的半身近景,虛線框處則暗示著來人為伊達 曼德。此處原始畫面掌鏡穩定、角度適當,因此後製不予修正。 

譜例 4‐42:《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33‐37 小節,伊達曼德的宣敘調 

圖 4‐70【第一幕第九景左側中景畫面】 

圖 4‐71【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全景畫面】 

譜例中顯示為伊達曼德的演唱,原始畫面(圖 4‐72)選取伊達曼德全身近景,

但在後製選取中為接續前一鏡頭,改選取正面全景(圖 4‐73),畫面中伊達曼德尚 不知父親生還,正準備靠近依多美聶歐,兩人在舞台上呈現近乎對角距離,歌詞 也諷刺地提示了依多美聶歐正面臨誓言成真的恐怖心情。 

譜例 4‐43:《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42‐45 小節,伊達曼德的宣敘調  譜例中紅框處,伊達曼德提到了伊多美聶歐的名字(紅框處),原始畫面使用 轉場特效溶接依多美聶歐半身近景及正面全景(圖 4‐74),後製則選取依多美聶歐 半身近景(圖 4‐75),使畫面連接乾淨,呈現出樸素的風格。 

121 

圖 4‐72【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 

圖 4‐73【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 

譜例 4‐44:《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54‐57 小節,依多美聶歐及伊達曼德 的宣敘調 

譜例中,伊達曼德的音調上揚推動了戲劇性的擴張,後製畫面(圖 4‐77)選 取右側兩人近景來取代原始畫面的正面全景(圖 4‐76),以伊達曼德面對依多美聶

歐的角度來襯托伊達曼德的激昂心情。 

圖 4‐74【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全景畫面】 

圖 4‐75【第一幕第九景右側中景畫面】 

譜例 4‐45:《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6‐10 小節,伊達曼德及依多美聶歐 的宣敘調 

123 

兩人相認的場面,下行音型(譜例 4‐45 紅框處)暗示了一場悲劇即將發生,

後製選取以正面近景(圖 4‐79)代替右側近景(圖 4‐87),接續前一個鏡頭推進了 戲劇性。 

圖 4‐76【第一幕第九景右側中景畫面】 

圖 4‐77【第一幕第九景正面中景畫面】 

後製選取的畫面中,伊達曼德的角度從側面顯得更為驚訝,這一構圖在視覺 上的意義也代表這對父子即將上前相認,似乎是喜劇收場。由於預知歌手在這一

景走動,畫面上下左右預留了移動空間。 

譜例 4‐46:《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11‐15 小節,伊達曼德及依多美聶歐 的宣敘調 

圖 4‐78【第一幕第九景正面中景畫面】 

譜例 4‐47:《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11‐15 小節,伊達曼德及依多美聶歐 的宣敘調 

承接上一個鏡頭,譜例 4‐46 及 4‐47 的樂團伴奏以數個半音上型的動機,顯現 了兩人心中的澎湃之情,導演也安排了歌手迅速迎向彼此、相擁入懷的劇情,然 而譜例 4‐47 紅框處,伊達曼德向依多美聶歐道「你何以逃避?」(perchè  ti sdegni?)

125 

這一歌詞預示了依多美聶歐的抗拒,導演安排依多美聶歐推開伊達曼德,譜例 4‐48 依多美聶歐道「但願我沒在此看到你」(Non mi se‐guir, te’l vieto.) 

圖 4‐79【第一幕第九景正面中景畫面】 

譜例 4‐48:《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22‐28 小節,依多美聶歐的宣敘調 

圖 4‐80【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全景畫面】 

圖 4‐81【第一幕第九景左側中景畫面】 

承接上一個鏡頭(圖 4‐81),譜例 4‐48 樂團伴奏進入 g 小調,正好是伊達曼德 代表的降 B 大調之關係小調,表示了他此刻不能認出他的兒子,否則馬上就要把 伊達曼德獻給海神。接續前一個也是正面全景的鏡頭(圖 4‐82),後製選取左側拍 攝的近景(圖 4‐83),呈現出流動的劇情。 

  譜例 4‐49:《依多美聶歐》,第一幕第九景,第 28‐32 小節,伊達曼德及依多美聶歐 的宣敘調 

依多美聶歐最後依句歌詞已經使調性完全轉入 g 小調,後製畫面選取伊達曼 德正面半身近景(圖 4‐84)來代替左側的半身近景(圖 4‐85),使畫面焦點完全投 注在伊達曼德身上,接續前一個鏡頭也更顯得生動。 

127 

圖 4‐82【第一幕第九景左側半身近景畫面】 

圖 4‐83【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 

圖 4‐83【第一幕第九景正面半身近景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