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與其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與其影響

臺灣在 2006 年第一次先後參加兩項大型的國際閱讀素養評比,一個是針對 15 歲學生所進行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另一個是以國際觀來看 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當時兩者成績 並不理想,更落後於同是亞洲國家的上海、香港、新加坡,引起教育界一陣恐慌,

促使教育部因此更大力推動閱讀,期盼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節中將簡介 PIRLS,並由臺灣參加 PIRLS 2006 和 2011 評比的結果與省思,

觀看其對台灣教育所發生的影響,從中探討 PIRLS 四層次提問的編擬方式及提升 閱讀理解能力時可以努力的方向。

壹、 PIRLS 簡介

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自 2001 年開始,每隔五年針對四年級學生,

進行個國家或地區閱讀素養能力國際性評量,希望藉由評比結果,作為各國改善 閱讀教學及促進閱讀能力的參考。臺灣從 2006 年與 44 個國家或地區一起參加 PIRLS,2011 年則是第二次參加,因此有 2006 至 2011 年趨勢資訊。

PIRLS 2006 對閱讀素養所下定義為素養一:學生能理解並運用書寫語言的 能力;素養二:學生能從閱讀各式各樣的文章建構出意義;素養三:學生能從閱 讀中學習;素養四:學生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素養五:由閱讀獲 得樂趣(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是故,PIRLS 評量學生閱 讀素養為閱讀表現、對閱讀的態度和習慣以及造成此閱讀表現的環境因素,主要 項目包括:

一、閱讀測驗

21

資料來源:柯華葳(2009)。「PIRLS 2006 結果說了甚麼」。研習資訊,26(6),3-10。

PIRLS 閱讀理解測驗共有十篇文章,主要包括兩種文體──故事體與 說明文的閱讀材料。五篇故事體用來了解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五篇說明

22

文評量學生獲得與使用資訊的能力。每篇文章的字數約 1000 個英文左右,

大約是 900 至 1600 個中文字(約 500 至 900 個中文詞),文章內容皆附有提 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彩色插圖,說明文部分還附上圖或表。PIRLS 2011 測驗 中有三篇故事體和三篇說明文文章及題目沿用 PIRLS 2006 的文章,以評估 學生閱讀成就的發展趨勢,其餘四篇(故事體和說明文各兩篇)則是 PIRLS 2011 新研發的閱讀材料(柯華葳等人,2013)。研究者查閱 PIRLS 2006 和 2011 的題目發現每篇文章約 11 至 16 題不等,這與 PIRLS 2006 的題目發展 目標是希望每篇文章至少有 15 分的問題,包含大約 7 題選擇題,2 至 3 題 簡答題以及 1 題申論題,至 2011 年轉而變成提出 13 至 16 個閱讀理解問題 有關。

閱讀測驗依據四個閱讀理解面向來編製試題,包含選擇題、問答題與 填充題三種類型,每題選擇題均為 1 分,而問答題則依據答案所需理解之 深度或答案包含的範圍而有 1、2、3 分的設計。原則上,問答題是讓學生 自己「建構」答案,藉以了解學生提出的支持論點或依據學生的背景知識 與經驗而提出解釋的理解。每一道問答題旁邊都標示分數,讓學生知道回 答該題答案的要求有多少,問答題的計分是依學生的理解程度而定,並非 以寫作的好壞而論(柯華葳等人,2013)。PIRLS 評量重點不強調內容,而 著重在學生的思考能力。PIRLS 測驗統整了不同理解層次的思考,著重閱 讀目的應該要能落實在生活中去應用,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 起,而不是死記很多字詞片段與零碎的知識(陳建豪,2009)。

二、五種環境條件問卷:

分別由學生、家長、學校、教師、國家或地區的研究主持人填寫,用 來瞭解基本人口資料、學生閱讀態度,以及學生的閱讀環境包括父母閱讀 習慣、教師閱讀教學、學校閱讀教育政策、整體閱讀課程安排等。

23

貳、 台灣參加 PIRLS 2006 和 2011 的評比結果比較

台灣於 2006 年首度參與 PIRLS 閱讀素養測驗,學生成績表現為 45 個參與 國或地區中排名第 22 名,而同樣使用中文文本的香港,則為第 2 名,另外屬東 南亞華人文化地區的新加坡,排名第 4 名(林吟霞、葉韋伶,2009)。台灣 2011 參加評比的結果躍升為第 9 名,學生閱讀整體平均從 2006 年的 535 分進步到 553 分。其餘各項表現如表 2-5 所示。

表 2-5

台灣、香港及新加坡 PIRLS 2006 和 2011 評比結果一覽表

國家 台灣 香港 新加坡

PIRLS 2006 2011 2006 2011 2006 2011

名次 22 9 2 1 4 4

閱讀總體平均分數 535 553 564 571 558 567 文本性質 故事體平均分數 530 542 557 565 552 567 說明文平均分數 538 565 568 578 563 569 閱讀歷程 直接理解歷程 541 551 558 562 560 565 詮釋理解歷程 530 555 566 578 556 570

通過率

直接理解歷程 73% 74% 77% 76% 76% 76%

詮釋理解歷程 49% 55% 60% 62% 57% 59%

故事體 62% 66% 68% 72% 67% 71%

國際分級水準

最高級水準者 7% 13% 15% 18% 19% 24%

高級水準者 36% 42% 47% 49% 39% 38%

中級水準者 41% 32% 30% 26% 28% 25%

低分水準者 13% 11% 7% 6% 11% 10%

未達最低水準者 3% 2% 1% 1% 3% 3%

註:研究者整理自 PIRLS 2006 和 2011 完整報告。

從上表可知,2011 年在國際分級水準的類別上,高分群確實有明顯的增長 (p .05),低分群表面上稍微有減少的現象,但未達顯著水準。而不論是在 2006 年或是 2011 年說明文的成績明顯優於故事體。其中,要特別解釋的是以平均分 數來看「詮釋理解歷程」表現優於「直接理解歷程」,但「直接理解歷程」在 2006

24

年時通過率已達 73%,而「詮釋理解歷程」從 2006 到 2011 年通過率來看,是由 49%提升 55%,未達 60%,所以「詮釋理解歷程」是需要再加強的一個重點區塊。

此外,根據 PIRLS 2006 的評比結果顯示,台灣國民小學在語文教學或活動 占全部教學時間的 22%,佔國語科教學時間的 9%,到 PIRLS 2011 時,占總教學 時間的降為 19%,佔國語科教學時間的比例升高為 21%。和國際相比較如表 2-6 所示。

表 2-6

PIRLS 2006 和 2011 閱讀教學比例一覽表

2006 (台灣) 2011(台灣) 2011(國際) 每年總教學時數 每週 24 小時 989 小時 905 小時 國語科教學佔總教學

時數的比例 22% 19%

(192 小時)

26%

(232 小時) 閱讀教學佔國語科

教學的比例 9% 21%

(41 小時)

30%

(70 小時) 跨學科的閱讀教學佔

總教學時數的比例

6%

(66 小時)

16%

(146 小時) 註:研究者整理自 PIRLS 2006 和 2011 完整報告。

綜上所述可知,國小四年級的學童在「詮釋理解歷程」的答對率尚待加強、

提升低分水準及未達最低水準者,是研究者可以努力的方向。此外,我國在閱讀 教學的比例與國際平均相較,尚屬偏低,因此研究者認為可以就提升閱讀教學的 比例著手改進,因此規劃搭配八篇課外讀物,進行 16 節課的閱讀教學計畫,以 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

參、 PIRLS 對台灣教育所產生的影響

兩個大型的國際閱讀素養評比──PIRLS 和 PISA 都在 2006 年揭露,臺灣 成績明顯低於國內原本的預期。PIRLS 台灣首度參與調查,只排到 22 名,PISA 的成績在自然與數學能力都排名前三,但閱讀的能力卻都排在十多名,兩項調查 均顯示指出:臺灣學生閱讀理解、統整、分析能力不足(李雪莉,2007)。

25

我國四年級學生在 PIRLS 閱讀評比的表現不盡理想,是有待加強的空間,

因此從 2007 年開始,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處與許多教育專家攜手合作,啟動 一系列推動閱讀的計畫(柯華葳等人,2013),包括:

一、學校繼續推動閱讀。

二、2008 年閱讀理解教學策略之開發與推廣。

三、2009 年推動提升國小學生閱讀理解工作坊。

四、2010 年出版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五、2011 年試題範例之研發及出版;研發課文本為閱讀理解教學,並進行師 培;推動圖書教師,出版教師手冊。

除了來自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閱讀力量外,民間團體《天下雜誌》教 育基金會自 2007 年起,每年辦理「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發揮媒體的力量幫助台 灣向外看,連續五年,借鏡美國、芬蘭、英國、日韓、香港、新加坡等國,倡導 社會大眾對於台灣閱讀教育的重視;2007 年引進「晨讀十分鐘」,成功帶動台灣 晨讀風氣(紀麗雲,2013)。臺中市政府建置了「臺中市國民小學推動校園閱讀 線上認證系統」(http://read.tc.edu.tw/reading_certificate/index.html),於 2007 年啟 用鼓勵國小學生閱讀,2011 年開放外縣市學校申請此系統自由運用,為全國首 創的閱讀認證系統。而後,國小教科書語文領域課文閱讀理解的內容提問,康軒 版於 101 學年度、南一版和翰林版自 102 學年度,改成 PIRLS 的四層次提問,

並在問題底下加註──1.直接提取 2.間接推論 3.詮釋整合 4.比較評估。

綜上所述,可知 PIRLS 評比對台灣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亦知閱讀 理解能力代表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因此透過參與 PIRLS 的評比,可作為教育改 革努力的方向,故研究者採用 PIRLS 的四層次提問方式設計教學方案,並以 PIRLS 閱讀測驗為量化工具,了解此一教學方案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