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二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法,以探討 PIRLS 四 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對於四年級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受試者並非隨機分

前 門

後 門

後 走 廊

後 門 黑板 黑板 電子白板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置物櫃 電

辦公桌 閱

讀 角

講台

30

派於實驗中,此之謂「準實驗設計」。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接受 PIRLS 四層次提問 教學方案前一週,先接受前測,在方案結束後一週,再接受後測,然後以前、後 測所取得的成績,應用適當的統計考驗(檢定),探究其間差異是否達顯著性。

壹、 實驗設計

本研究為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的實驗課程,採不等組前後測之準實 驗設計,實驗的設計如下表 3-2 所示。

表 3-2

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 O1 X1 O3

控制組

一般閱讀教學 O2 X2 O4

表 3-2 各代號所代表的涵義如下:

O1:實驗組之前測。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進行前一週內,實驗組接受閱讀 理解能力測驗「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的施測。

O2:控制組之前測。實驗組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進行前一週內,控制組接 受閱讀理解能力測驗「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的施測。

O3:實驗組之後測。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結束後一週內,實驗組再接受閱 讀理解能力測驗「敵人餡餅」的施測。

O4:控制組之後測。實驗組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結束後一週內,控制組接 受閱讀理解能力測驗「敵人餡餅」的施測。

X1:實驗組之實驗處理,即實驗組學童接受研究者為期八週的 PIRLS 四層次提問 教學方案。

X2:控制組之實驗處理,即控制組學童接受該班導師實施的一般閱讀教學課程。

31

貳、 變項說明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法,以 PIRLS 閱讀理 解能力測驗「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童同時進行前測,接著,

為實驗組學童進行八週的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課程後,再以 PIRLS 閱讀理 解能力測驗「敵人餡餅」進行後測,並以前測分數為共變數,探討其對學童閱讀 理解能力之影響。本設計的研究架構如下圖:

圖 3-2 研究架構圖

根據圖 3-2 之研究架構圖,茲將本研究之自變項、依變項、共變項、控制 變項的控制說明如下:

一、 自變項

1. 實驗組接受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

2. 控制組接受一般閱讀理解教學課程。

二、 依變項

經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後,本研究以受試者在閱讀理解能力測驗「敵 自變項

實驗組: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 控制組:一般閱讀教學

控制變項 1. 研究對象年級 2.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

依變項

●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後測得分

●閱讀理解能力之兩個歷程後測得分 1.直接理解歷程

2.詮釋理解歷程

共變項

●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前測得分

●閱讀理解能力之兩個歷程前測得分 1.直接理解歷程

2.詮釋理解歷程

32

人餡餅」(後測)整體的得分、「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之得分 為指標,得分愈高者表示該生閱讀理解能力愈佳。

三、 共變項

為了解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童的學習現況,先施以閱讀理解能力測驗「一 個不可思議的夜晚」(前測),並以此為共變項,以確定實驗教學之前兩組 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上是否有差異。

四、 控制變項

1.研究對象年級:本研究受試者皆為燈塔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年齡 9-10 足歲,且兩班學生皆為能力相當、異質性高的常態班級。

2.閱讀理解能力測驗:實驗組和控制組皆施以相同的閱讀能力測驗,且 測驗時間皆為 40 分鐘。

參、 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的步驟如下:實施前,以閱讀測驗「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為 前測。教學方案主要是參考教育部編印的《閱讀理解文章與試題範例》、台北縣 國民小學白話文教學補充教材(二)、板橋研習會以及國立編譯館出版之四年級國 語課文作為讀本教材,編製 PIRLS 四層次的提問題目,設計完整的課程教學教案 及輔助評量的學習單,研究者以每週兩節共計 80 分鐘於實驗組班級進行教學。

實施後,以閱讀測驗「敵人餡餅」為後測。如下表 3-3 所示。

表 3-3

實驗規劃步驟表

組別 實驗前 實驗中(八週) 實驗後

實驗組 前測 進行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 後測

對照組 前測 進行一般閱讀教學 後測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