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量化分析

壹、教學方案實施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閱讀理解表現

在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實施前,為瞭解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閱讀理 解能力的現況,以 PIRLS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為前測,考 驗實驗組學生和控制組學生是否為同質性,並和台灣的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

據以了解受試學生整體的閱讀理解表現。

一、學生前測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分析

兩組學童閱讀理解測驗前測之 t 檢定摘要表,如表 4-1。

表 4-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前測分數 t 檢定摘要表

檢測項目 組別 平均 標準差

F

顯著性

t

顯著性 直接理解 實驗組 70.19 18.23

.037 .848 -.77 .45 控制組 74.68 18.90

詮釋理解 實驗組 16.43 11.31

.526 .473 -.19 .85 控制組 15.79 10.31

前測總分 實驗組 86.62 25.52

.026 .873 -.46 .65 控制組 90.47 27.25

註:實驗組 N = 21;控制組 N = 19

51

由表 4-1 可知,在「直接理解歷程」的表現上,實驗組的平均成績低 於控制組(實驗組平均 70.19 < 控制組平均 74.68);在「詮釋理解歷程」

上,實驗組的平均成績高於控制組(實驗組平均 16.43 > 控制組平均 15.79);在前測總分上,實驗組的平均低於控制組(實驗組平均 86.62 < 控 制組 90.47)。

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直接理解歷程」、「詮釋理解歷程」兩部分與前測 總分,F 的相伴機率皆大於顯著性水準 0.05,不能拒絕變異數相等的假設,

可以認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這些部分的變異數無顯著差異;然後看t 檢定 的結果,t 統計量的相伴機率皆大於顯著性水準 0.05,不能拒絕 t 檢定的 虛無假設,也就是說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這些部分的平均數不存在顯著差 異,也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可視為同質。

二、學生前測閱讀理解能力與台灣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童在前測「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兩 個歷程及總分的平均通過比率(average percent correct) ,和台灣 PIRLS 2011 相比,如表 4-2 所示。

表 4-2

學生前測閱讀理解能力和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摘要表

直接理解歷程 詮釋理解歷程 總分 PIRLS 2011 74% 55% 66%

實驗組 70.90% 46.94% 60.42%

控制組 75.44% 45.11% 60.20%

由表 4-2 可知,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在「直接理解歷程」、「詮釋理 解歷程」和總分與全國四年級學童的平均通過率相較:在「直接理解歷程」

表現上,控制組不僅優於實驗組,更超越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控制 組為 75.44% > PIRLS 2011 為 74% >實驗組 70.90%);在「詮釋理解歷程」

表現上,實驗組小勝控制組,但兩組學生過率都不到 50%,遠低於台灣 PIRLS

52

2011 的通過率(PIRLS 2011 為 55% > 實驗組為 46.94% > 控制組 45.11%),

顯示在「詮釋理解歷程」上須加緊努力;在故事體總分表現上,實驗組略 勝控制組,但兩組學生過率都遠低於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PIRLS 2011 為 66% > 實驗組為 60.42% > 控制組 60.20%),顯示在故事體總分表現上還 有許多待進步的空間。

三、小結

本節主要是在探討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 閱讀理解表現情形。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前測得知,實驗組的「直接理解歷 程」和「總分」平均低於控制組,而「詮釋理解歷程」則高於控制組,但 兩組在前測的差異皆未達顯著水準,故可將實驗組和控制組視為同質,所 以研究問題一之一獲得解答。進一步就兩組學童的「直接理解歷程」、「詮 釋理解歷程」及總分通過率和台灣 PIRLS 2011 相較,得知在「直接理解歷 程」表現上,控制組不僅優於實驗組,更超越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

在「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表現上,兩組受試者通過率都遠低於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這兩部分為研究者努力提升的重點。學生的前測通過率與 PIRLS 2011 報告書提及的通過率表現呈一致的狀況──直接理解歷程通過 率優於詮釋理解歷程,所以研究問題一之二獲得解答。

貳、教學方案實施後,實驗組和控制組的閱讀理解表現

研究者為瞭解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為期八週的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 案後,閱讀理解能力的變化,便施以 PIRLS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敵人餡餅」為後 測,透過量化資料分析──共變數分析,以考驗實驗組和控制組平均數間是否有 顯著差異,之後,更進一步將實驗組前後測成績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以了解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的成效。

53

54

二、實驗組前後測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分析

在確認了實驗組在「直接理解歷程」、「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的表現都 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童後,研究者更進一步針對實驗組學童在「直接理解歷 程」、「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進行成對相依樣本t 檢定,結果如下表 4-4,

以了解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對實驗組學童閱讀理解的成效。

表 4-4

實驗組學童閱讀理解前測、後測成績之成對樣本t 檢定摘要表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95%信賴區間 直接理解 前測

後測

70.19 75.00

18.23

22.65 -1.135 .270 -13.65~4.03 詮釋理解 前測

後測

16.43 23.67

11.31

11.17 -2.689* .014 -12.85~-1.62 總分 前測

後測

86.62 98.67

25.52

30.08 -2.593* .017 -21.74~-2.36

*p < .05

由表 4-4 可知,實驗組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在「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兩 個方面達顯著差異,說明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引起實驗組學童在「詮 釋理解歷程」(t=-2.689,p < .05)和總分(t=-2.593, p < .05)兩方面的表現 上,前測與後測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水準,且後測平均分數高於前測。可見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對實驗組學童在「詮釋理解歷程」和整體閱讀 理解能力的提升上有良好的成效。

三、學生後測閱讀理解能力與台灣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童在前後測「直接理解歷程」、「詮釋理解歷程」及後 測總分的平均通過比率(average percent correct) ,和 PIRLS 2011 相比,

如表 4-5 所示。

55

表 4-5

學生前、後測閱讀理解能力和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摘要表

直接理解歷程 詮釋理解歷程 總分 PIRLS 2011 74% 55% 66%

實驗組 前測 後測

70.90%

75.76%

46.94%

67.62%

60.42%

73.21%

控制組 前測 後測

75.44%

66.85%

45.11%

44.71%

60.20%

64.25%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班級在後測「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的 表現與全國四年級學童的平均通過率表現相較:在「直接理解歷程」表現上,

實驗組不僅優於控制組,更勝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實驗組為 75.76% >

PIRLS 2011 為 74% >控制組 66.85%);在「詮釋理解歷程」表現上,實驗組 勝控制組,且實驗組由先前遠低於台灣 PIRLS 2011 的通過率,轉為勝過(實 驗組為 67.62% >PIRLS 2011 為 55% > 控制組 44.71%),顯示在「詮釋理解 歷程」上有所提升。

四、小結

由上得知,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實施後,經由共變數分析兩組的 前後測成績可知,實驗組在「直接理解歷程」、「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上皆 高於控制組,達顯著水準;再經由相依樣本t 檢定分析實驗組前後測成績可 知,在「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上,後測平均都高於前測平均,達顯著水準,

表示此一教學方案在「詮釋理解歷程」和總分上具有提升的功效,;此外,

將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後測「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與台灣 PIRLS 2011 通過率相較,實驗組都高過 PIRLS 2011 的通過率,控制組反而都低於 PIRLS 2011 的通過率,所以研究問題二獲得解答。

56 優於低能力組(M=52.5);在總分達到顯著差異(F=8.712,p < .01),經事後

57 -0.647、-1.689、0.059,p > .05,未達到.05 的顯著水準,說明三組學生在

「直接理解歷程」的平均成績無顯著差異。

58 -0.056、-3.413、-2.088,僅只有中能力組的 p <.05,達到.05 的顯著水準,

意即在中能力組在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之實行成效上呈現差異,且後 測(M=25.38)顯著高於前測(M=13.13)。

59

60

題就小於平均數,所以中能力組的 4 號、19 號和低能力組的 3 號能得到滿 分,實屬難能可貴。

四、高中低能力組在整體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

在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後,將高中低組學生的前、後測的總分進 行成對相依樣本 t 檢定,其結果如下表 4-11。

表 4-11

實驗組高中低組在前測、後測總分之成對樣本t 檢定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95%信賴區間 高 7 前測

後測

115.71 119.00

11.29

17.70 -.605 .567 -16.58-10.01 中 8 前測

後測

81.88 104.13

11.36

16.74 -3.837** .006 -35.96~-8.54 低 6 前測

後測

59.00 67.67

11.61

32.71 -.707 .511 -40.16~22.83

**p < .01

由表 4-11 可知,在「整體閱讀理解能力」方面,高中低各組的 t 值分 別為-0.605、-3.837、-0.707,僅只有中能力組的 p <.01,達到.01 的顯著 水準,意即在中能力組在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學方案之實行成效上呈現差 異,且後測(M=104.13)顯著高於前測(M=81.88)。

為更進一步了解實驗組高中低能力組別中個別學生的學習變化情形,透 過描述統計摘要各組後測的平均數,並在備註欄指出有變化的學生,據以更 深入的了解各組中的每位學生學習成效,如下表 4-12 所示。

表 4-12

實驗組高中低能力組後測總分與平均數、標準差之摘要表

61

62

經 t 考驗後可知,中能力組學童在「詮釋理解歷程」和整體的閱讀理解 表現,分別達.05 和.01 的顯著水準,意即中能力組在 PIRLS 四層次提問教 學方案之實行成效在「詮釋理解理歷程」和整體閱讀理解表現上呈現差異,

且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績,所以研究問題三獲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