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銷策略的種類及分類

第二章 相關理論及文獻探討

2.1 促銷策略的理論及分類

2.1.3 促銷策略的種類及分類

常見的促銷策略包括降價、折扣、贈品券、加量不加價、買二送一(或買大送小)、

贈品、免費試用包、多量包、抽獎、競賽、現金回饋、寄回憑證可得獎金或禮物、折價 券、大額獎金、彩券、商展、回扣、低利融資、招待活動、搭配銷售等等,分別介紹如 下:

(一)主要的消費者促銷策略

1.降價(price-off):商品在某一特定期問裡,價格明顯降了下來,可能便宜很多,

也可能只是象徵性優惠而已。Shimp(l993)指出降價為廠商提供比產品原來售價更低 的價格給消費者。其目的有下列幾項:(1)獎酬現在的產品使用者。(2)鼓勵消費者 對促銷品牌增加購買數量。(3)促使消費者轉換品牌,進而培養消費者再購買促銷品 牌的消費行為。(4)確定促銷經費完全投注於消費者身上。

2.折價券(coupons):可以折抵商品售價若干元,折價券不但是新商品攻堅市場最佳 利器之一,其威力僅次於大眾媒體;同時,對於市場佔有率攫取,甚至是扭轉既有品牌 偏好至另一個品牌,也都會有不錯效果。研究指出所有消費行為調查報告不約而同顯 示,多數以上受訪者承認,他們曾用心蒐集這些折價券來作消費抵扣之用。尤其是景氣 低迷,百業蕭條之際,折價券更受到中產階級歡迎。Kotler(2000)認為折價券是提供 持有此券的消費者在購買特定產品時,享有折價券上所列示的折扣優待,主要是針對價 格敏感的消費者。派送方式有:郵寄、附在產品包裝內、夾在雜誌或報紙內頁中、在購 買地點發送。但折價券必須在促銷期間內(或促銷開始之前)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達到 刺激消費者購買的目的。折價券在美國可說是極為普遍的一種促銷方式,相較於美國情 況,劉美琪(1995)說明台灣使用折價券風氣便沒有那麼普遍,推論這或許是消費者尚

未建立使用折價券習慣之故。國外研究顯示折價券促銷與降價有截然不同效果,通常折 價券促銷所提高之購買量會是降價的數倍,劉美琪(1995)認為兩者差異在於降價促銷 是非計劃性購買,折價券促銷則是計劃性購買。

3.加量不加價包裝(bonus packs):莊麗卿(1992)說明加量不加價包裝是指產品容量 或數目增多,但是維持原來的價格(例如買一送一或0.6 公斤裝的奶粉只付0.5 公斤的 價格),當降價被過度使用時,加量不加價包裝可以做為一種替代方式。Kotler(2000)

加量不加價包裝可能採減價包(reduced-price pack),即以一個價格,可買到比平常更 多份量的產品。

4.贈品(premium):當消費者購買了某一特定商品後,獲得企業主提供的「有形物品」,

都可以「贈品」一詞稱之。贈品通常在以下幾種情況中出現:(1)直接方式:在消費 者購物時,當場所獲得的禮品,這些贈品可能就直接附在商品包裝上,也可能會由商店 櫃台處或營業員直接發放。這種直接給予式贈品又可細分為下列三種:A.內包(in pa- ck):這些贈品在商品出廠前,就已經附在包裝裡頭。B.外包(on pack):贈品直接包裝 在商品外盒上。C.店頭贈品(store Premiums):消費者在各零售點購物時,可立刻從超 商、大賣場、加油站領取的贈品。D.容器贈品(container premium):也有很多企業主 喜歡拿造型特別、機能特別的商品外包裝作為贈品。(2)郵寄贈品:不同於直接贈品 到手方式,任何一位消費者想獲得郵寄贈品的話,還得付諸行動寄回購買憑證才能如 願。莊麗卿(1992)指出贈品是給予消費者以免費或較低的價格獲得商品,作為其購買 產品的回饋。Kotler(2000)認為贈品可以是產品或服務(例如:免費洗車),以極低的 相對成本提供商品或免費,作為消費者購買特定產品的誘因。

5.免費樣品試用(sampling):企業主習於在新商品搶灘時,為拉近消費者距離,運用 大量樣品發送方式,先讓消費者作親身體驗,以充份了解商品特質等,企業主可採「有 償方式」或「無償方式」。Shimp(1993)將試用樣品定義為:以實際產品或試用包的 方式,發送給消費者試用的產品。Engel(1987)認為此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讓消費者 最快獲得實際的產品經驗,加強消費者對品牌名稱的印象,進而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試 用樣品是推薦新產品最有效的方法,但付出的成本也是最昂貴的。

6.競賽(contests):凡是消費者為了想得到製造商或廣告商舉辦活動提供的某些獎品、

現金等,因此展現出個人才華、技巧、持殊能力來擊敗其他參賽者方式,例如:新產品 命名或產品功能的問答,都可以稱為競賽。

7.摸彩(sweepstakes):摸彩則是消費者購買商品之後,就可參加摸彩活動,由主辦 單位提供獎品或現金,消費不需任何能力表現或技術展現,只需要在活動中,留下姓名 地址、身份證等基本資料,再碰到些較高的機率與好運氣就有希望帶回大獎了。

8.會員卡(集點優待)(Frequency program):亦即消費者的消費頻率增多後,就有 機會享受各式優惠,集點優待式促銷對於品牌忠誠度維護,往往具有一定效益。會員卡 型式有下列幾種:(1)點數(格數)累積:如消費一次,獲得一點,多消費兩次,再得 二點,點數達到某一標準後,可得某些優待。(2)再達一基本額度消費才能享受優惠。

(3)鼓勵一個消費者同時攜伴多位參加消費,以獲得折扣、優惠。莊麗卿(1992)指 出此種促銷手法類型繁多,但最終目標無非以建立再次購買某項商品,或再度光顧某家 商店為主。集點優待與其他促銷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時間的延宕,不論是購買商品或 光顧店家,以及贈品的兌換、蒐集,均極曠日費時。對絕大多數的促銷活動而言,消費 者都可立即獲得回饋,例如折價、加量不加價、贈品等,但是看此連續性的集點優待,

消費者則必須先購買商品,再蒐集點券、優待券或購物憑證,在一定的時間後,達到了 符合贈送的數量,才可以獲得贈品。然而,集點優待的促銷方式,對解決某些促銷問題 深具效力,尤其是對建立再次購買及保護現有使用者免受競爭品牌的干擾,這兩方面最 具成效。

9.折現退錢(refund and rebates):Kotler(2000)認為是在購買後才有價格折扣,

而非在零售商就有。當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將特定的購買證明寄給製造商,製造商便以 郵寄方式退回一定的現金。莊麗卿(1992)指出折現退錢優待的促銷方式適用於絕大部 份的商品,只是其中有某些商品及商品類別較其他商品的反應為佳。經驗告訴我們,銷 售緩慢、產品差異化小、衝動式購買的商品,雖不常購買,但只要一買,常用得快,再 購率也高,這類型商品運用折現退錢優待最具成效。而至於高度個性化的商品,或是經 久耐用的商品,本方式對它們則難以發揮,無甚助益。

10.聯合與交叉促銷: Kotler(2000)指由兩種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共同合作提供折價 券、折現退錢及競賽,藉以提高其號招力。數個公司聯合提供資金,希望能提高更廣泛 的展露機會,而透過數種銷售努力的方式,使零售商提供額外的展示場與廣告空間。與 利用一種品牌來為另一種非競爭品牌做廣告宣傳。

11.購買點陳列與展示: Kotler(2000)說明購買點(pop, point-of-purchase)陳列與 展示往往是在購買點或銷售點進行。陳列架(merchandise rack)、旗幟、指示牌(sign)

這些都包含在內,通常這類型陳列物都會被安排在一些較顯眼地方,像是零售店大門

Shimp(1993)從消費者誘因取得時機再加上廠商促銷目標,以交叉分類方式 將促銷策略分為五大類,消費者面的立即性與延緩性誘因取得時機,廠商促銷目 資料來源:Shimp(1993)

Quelch(1989)依據「促銷誘因取得的時機」以及「促銷誘因的形式」兩個構面,

將消費者促銷策略分成四類:

(一)特價包是立即讓消費者能得到降低售價的誘因。

(二)隨貨贈品、加量不加價是立即讓消費者覺得產品的價值增加的策略。

(三)折現退錢、折價券為延緩讓消費者能得到降低售價的誘因。

(四)郵寄贈品、里程優惠為延緩讓消費者覺得產品的價值增加的策略。

在Campbell and Diamond(1990)的研究中,則以促銷誘因是否能與商品售價相互 比較,區分為金錢性與非金錢性促銷工具二類,前者是指誘因以金錢方式出現,而能與 產品售價相互比較,如折扣、折價券、降價等;後者是指誘因以非金錢性出現,不易與 產品售價相互比較,如贈品、摸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