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信度分析

為確保在記錄幼兒與同儕間社會互動的信度,本研究以交互評分法

(interscorer method),即由研究者與另一位研究生,利用相同的量表評分,獲得 觀察者間一致性達80%。並經由兩人交互比對所整理的影片資料,完成幼兒與 同儕間主動與回應頻率記錄。

觀察者看法一致的次數

整體信度 = × 100 % 一致次數 + 不一致次數

第六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大致可分為文獻的蒐集與整理、了解台東地區特殊幼兒分 佈情形、決定研究對象與方法、進行受試者之社會互動資料蒐集、資料分析處理、

論文的撰寫與修改等六個階段。其步驟如下圖3-4:

一、文獻的蒐集與整理

二、了解台東地區學前特殊幼兒就學狀況

三、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四、受試者之社會互動資料蒐集

五、資料分析處理

六、論文的撰寫與修改 圖3-4 研究步驟流程圖

一、文獻的蒐集與整理

本研究在確立研究計畫後,透過圖書館系統蒐集國內外相關之專書、期刊,

及實徵研究之資料,並進行整理分析,以期了解目前現階段研究的概況與方向。

二、了解台東地區學前特殊幼兒就學狀況

台東地區合格之幼托機構共計有123 間,經由電話訪查及尋求早期療育機構

的協助,得知當年度台東縣市學前特殊幼兒入學的情況,在學的特殊幼兒包含疑 似個案有147 人,篩選出具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為 53 人,發送公文以尋求園所協 助參與研究的意願。

三、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經與園所協調後,願意參與研究的園所有19 間,再經由園所與家長協調參 與研究,讓家長了解研究的目的,及宣告保密原則,同時告知有攝影存檔的過程,

並徵詢其接受研究的意願。在家長同意參與,並簽具同意書後,確認參與研究的 特殊生為30 位,分佈於 15 間園所。並在這些特殊生的班級中,經由教師評估班 級內一般幼兒,推派一位社經地位、年齡、性別等與實驗對象相仿的幼兒,並對 這位挑選出的幼兒實施「零歲至六歲兒童發展篩檢量表」(黃惠玲,2000),確認 其在各項發展上並無落後的情形,且經由家長同意後,列為研究的對照個案。

之後根據從這15 間園所中獲得的樣本資料,進行描述統計、Pearson 積差相 關、t 考驗分析等統計資料整理,以及質性的內容分析。

四、受試者之社會互動資料蒐集

本研究經由現場自然情境觀察與拍攝,蒐集個案兩次的互動表現,事後以統 計方法,以及質性的內容分析,探討特殊幼兒與一般幼兒主動與回應行為的表現 情形。

五、資料分析處理

研究者將所蒐集的量化資料進行統計,並依據以上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以下 的探討(1)瞭解融合班中幼兒主動行為和其同儕回應行為的相關性;(2)特殊 幼兒主動行為與一般幼兒主動行為的差異情形;(3)環境品質與特殊幼兒主動行 為的相關性;(4)瞭解在不同環境品質的融合班級中,特殊幼兒與同儕互動的內 涵。

六、論文的撰寫與修改

研究者依據特殊幼兒與一般幼兒的拍攝資料進行資料分析,並加以歸納以提 出結論來撰寫研究報告,並針對目前學前融合教育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