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環境品質與幼兒主動行為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環境品質與幼兒主動行為的關係

本節的目的是探討在不同的環境品質的班級中,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表現情 形。探討以下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探討環境品質的得分與特殊幼兒主動行為 出現次數的相關;第二部份,探討不同環境品質的班級中,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 差異。

一、環境品質與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相關

環境評估得分採用「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ECERS-R)」(郭李宗文、陳淑芳 譯,2006)針對 30 位特殊幼兒所在的 15 間園所、24 個班級所測得。同在一個 班級中的兩位個案,環境品質以相同分數分別紀錄,故環境品質得分的班級數仍 為30,所測得環境評估得分平均最大值為 4.93,最小值為 2.81。

茲將所測得的環境評估得分與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次數,進行描述性統計及 Pearson 積差相關等統計分析。其結果如表 4-10 所示。

表4-10 環境品質得分與特殊幼兒主動行為之 Pearson 積差相關表

M SD r p

環境品質得分 3.61 .57

特殊幼兒主動行為 9.18 7.03

.517** .003

**p<.01;各組 N=30

分析結果顯示環境品質得分和特殊幼兒主動行為次數之Pearson 積差相關係 數為.517**(p<.01),達顯著正相關。表示環境品質得分越高,特殊幼兒的主動 行為也越多。也就是只要促使特殊幼兒學習環境的品質處在良好的狀態,便有可 能可以藉由環境的刺激而影響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出現。這可能的因素來自於使 用工具ECERS-R(郭李宗文、陳淑芳譯,2006)在功能上的期待。ECERS-R 對 於環境的評估並非只單純的指硬體設備而言,而是更廣泛的包含了與幼兒互動的

「人」這個部份,所以ECERS-R 評估的項度中包含空間、活動的開放程度,教 師、同儕之間互動的機會等等。這份評量表本身設定的用意便是期望可以提供一 個評核的方式,並非只是想找出教師在環境規劃上的缺失,而是更積極的希望可 以建立教師在規劃環境的依據,提醒老師們不單只有硬體設備的重要,要強調教 學活動、互動機會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進而促使教師隨時調整環境品質。

環境品質評量表的設定內容本身便是期待提供一個良好互動的環境。這與學 者(Koegel, Koegel, & Carter, 1999; Cowan & Allen, 2007; Harper, Symon, & Frea, 2008; Koegel, Koegel, & McNemey, 2001; Koegel, Werner, Vismara, & Koegel, 2005;

Koegel, Vernon, & Koegel, 2009; Pierce & Schreibman, 1997; Stahmer, 1995)的想法 是很接近的,他們認為環境的規劃對軸心行為具有相當大的影響,重要的軸心行 為又可激發特殊幼兒的發展。而主動行為又是重要的軸心行為中的一環,具體用 來刺激的環境則是良好的回應行為。他們認為針對特殊幼兒營造一個高回應環 境,讓特殊幼兒從環境中獲得的自然增強物與回饋會是最有效的正向增強。鄒啟 蓉(2000)的研究也指出影響發展遲緩幼兒社會行為表現的因素,包括個人、同 儕、情境、教師、學校、家庭等次環境中諸多因素,突顯了環境中人的重要影響。

曾葆賢(2004)的研究也認同「環境」對特殊幼兒同儕互動的影響,他認為影響 學習區同儕互動因素包含「環境」、「同儕」、「教師」和「個案」等原因,可見幼 兒每天所處的環境條件對幼兒互動行為的重要。這也顯示對想要增進特殊幼兒主 動行為的成人而言,環境的調整就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因素。

二、不同環境品質下特殊幼兒主動行為之差異

因環境品質得分和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次數呈現顯著相關,為了瞭解處於不 同環境品質的特殊幼兒在主動行為表現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故將得分3 分以下與 得分4 分以上的班級,共 10 間教室,13 個特殊幼兒個案,分別列為高分組和低 分組班級,進行環境品質與幼兒主動行為進行t 考驗統計分析,探討(1)兩組 在環境品質七個子量表得分之比較;(2)兩組特殊幼兒在正負向行為之差異;以 及(3)不同環境品質組中同儕對特殊幼兒的回應率之比較。

(一)不同環境品質組之環境品質細項比較

依特殊幼兒就讀班級之環境品質得分結果,區分為高分組與低分組,兩組在 環境品質七個子量表的得分情形,如表4-11 所示。

表4-11 不同環境品質組子量表得分之 t 考驗摘要表

高分組 低分組 t 值

M SD M SD 空間和設施 4.81 .55 4.18 .40 2.219 個人日常照顧 3.93 .79 3.26 .91 1.402 語言-推理 4.19 .59 1.85 .63 6.763**

活動 3.28 .70 1.89 .45 3.939**

互動 5.48 .67 3.00 .60 6.747**

作息結構 4.68 .34 2.30 .11 15.118**

家長與教師 4.69 .71 3.13 .58 4.113**

總分 4.33 .34 2.85 .03 9.618 高分組N = 8,低分組 N = 5

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班級在空間與設施、語言-推理、活動、互動、作息結 構、家長與教師等分項上的得分都有顯著差異(t = 2.219,p<.05;t = 6.763、t = 3.939、t = 6.747、t = 15.118、t = 4.113,p<.01),表示除了個人日常照顧的項度 外,高分組班級在「空間和設施」、「語言-推理」、「活動」、「互動」、「作息結構」, 及「家長與教師」等分項都明顯的較優於低分組班級。即高分組班級在環境規劃 上的每個項度都普遍是優於低分組,而非單一項度有較好的表現。

從ECERS-R 工具本身的評估項目設計,便比較鼓勵教學環境提供開放式的 氛圍,所以評估項度上將「角落規劃」、「幼兒相關的展示」「鼓勵幼兒溝通」

「幼兒之間的互動」、「自由遊戲」、「團體時間」等較開放式的教室環境規劃 列為單一項目,表示當班級提供較多幼兒主導性的活動、開放及自由的探索、更 多的互動機會時,其在環境評估所獲得的分數便會越高。反觀環境品質得分較低 的這幾個班級,其課程較以教師主導為主,因而在這些項度上的得分便會明顯的 降低,這也是他們為什麼在環境評估上無法拿到較好分數的緣故。

(二)不同環境品質組特殊幼兒在正負向行為出現的差異

依環境品質高、低兩組將特殊幼兒在表達主動行為時的正、負向次數進行t 考驗,得到如表4-12 的結果。

表4-12 不同環評得分班級中正負向行為次數之 t 考驗摘要表 正向行為 負向行為 t 值 M SD M SD 高分組 14.25 5.64 7.75 4.38 2.573 低分組 5.40 4.01 5.20 4.02 .079

p<.05;高分組 N=8;低分組 N=5

分析結果顯示,在環境評估得分較高的班級中,特殊幼兒的正負向行為的次 數有顯著差異(t = 2.573,p<.05),表示在環境評估得分較佳的班級中,特殊幼 兒較常出現正向的行為表現。在環境評估得分較低的班級中,特殊幼兒的正負向 行為的次數沒有顯著差異(t = .79,p>.05),表示在環境評估得分較低的班級中,

特殊幼兒的正負向行為的出現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由統計結果得知環境品質不同的班級中,特殊幼兒在表達正負向行為上便有 不同。環評得分較高的班級,很明顯特殊幼兒的正向行為出現情形就比較多,這 就環境品質來看,可能的原因便是在這些班級中,特殊幼兒在與同儕互動的次數 與機會等都較頻繁的情形下,相對的也比較有機會和同儕發展較好的關係。而環 評得分較低的班級在正負向行為表現沒有明顯的不同,可能是因為班級活動的因 素,幼兒們互動的機會相對較少,也造成正負向行為的表現並沒有很明確,因而 降低差異的存在。

三、不同環境品質組同儕對特殊幼兒與對照幼兒主動行為之回應率比較

將不同環境品質得分的兩組班級,以同儕回應特殊幼兒與對照幼兒的次數分 別除以特殊幼兒和對照幼兒主動行為的次數,以求出同儕回應率,並以此數據進 行t 考驗統計分析,得到如下表 4-13 的結果。

表4-13 不同環評得分班級中回應比率之 t 考驗摘要表

特殊幼兒 對照幼兒 t 值 M SD M SD 高分組 1.97 .87 1.94 .37 .090 低分組 3.06 .86 2.12 .54 2.065 n.s. p>.05;高分組 N=8;低分組 N=5

分析結果顯示,同儕回應特殊幼兒與對照幼兒的回應率都沒有顯著的差異(t

= .090;t = 2.065,p>.05),表示不論環境品質得分如何,同儕對特殊幼兒與對 照幼兒的回應比率都沒有明顯的不同。也就是同儕對特殊幼兒跟一般幼兒之間的 回應行為,並不會因為環境的差異而有改變。從第一節的統計資料得知,同儕對 特殊幼兒的回應行為並沒有少於對對照幼兒的回應,而根據環境品質分類後的結 果也相同,表示同儕回應的情形並不會因為不同的環境而產生差異。

三、綜合討論

從統計的結果知道,環境品質得分的高低是一個特殊幼兒主動表現的重要指 標。環境品質的高低和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具有顯著的相關,代表可能可以藉由 環境的掌控而了解特殊幼兒主動行為的表達情形。從檢視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的 內容中發現,評量表本身將活動的開放程度、鼓勵溝通與互動、合適的團體與自 由活動時間等視為良好的環境規劃上的一個重點。這表示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的 表達與環境規劃的型態、活動開放性等是有相當重要的關係,這也顯示特殊幼兒 的主動行為可能因為這些條件的改善而獲得提升。雖然同儕在對特殊幼兒或是對 照幼兒的回應數量並沒有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因環境品質得分 跟特殊幼兒的主動行為是有顯著的正相關,所以當環境品質得分越高,特殊幼兒 的主動行為將會越多,而且在環境品質得分較高的班級中,特殊幼兒的主動表達 正向行為的情形是較普遍的。

由統計結果得知,環境品質與特殊幼兒主動行為是有顯著的相關,而同儕對 於特殊幼兒的回應行為表現和對對照幼兒的並沒有明顯的不同,但是特殊幼兒的 主動行為卻仍然是較一般發展幼兒低。從研究(Koegel et al., 1999; Cowan & Allen, 2007; Koegel et al., 2001; Koegel et al., 2005; Koegel et al., 2009; Pierce &

Schreibman, 1997; Stahmer, 1995)提到的軸心行為理論來看,他們認為軸心行為 是可以藉由同儕的回應而獲得改善的,但是在本研究中卻看不出這樣的關係,可 能是同儕與特殊幼兒互動的品質內涵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將於下一節以質性資料 分析取向來探究不同環境品質中特殊幼兒與同儕互動之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