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一節、 個案介紹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一節、個案介紹

「吃好的」共購平台於 2014 年底創立,利用社群電子商務作為管道,透過共 同購買的模式召集消費者一同支持友善耕作的農產品,以「友善耕作、守護台灣」

作為價值主張,不斷的提倡友善耕作農法以及宣導食農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吃好 的」平台尚屬於測試市場階段,消費者以新店及文山為主要地區,並希望能在試營 運過程中吸取經驗,在平台營運成熟後,將平台品牌及理念發揚至全台灣。

圖 4-1、「吃好的」Logo 圖 4-2、「吃好的」部落格頁面

圖 4-3、「吃好的」Facebook 頁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創辦人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的黃沛云為農村及環境文字工作,以文字工作者的身分 持續不斷地走入鄉間採訪農村及寫稿,在工作過程中建立了許多農友人脈,並理解 許多採行友善耕作農友的初衷及理念,她希望自己也能夠為這些農友與土地盡一 份心力。因此在與農友的鼓勵及介紹下,黃沛云興起了創立網路購買平台,以社區 共同購買的方式來支持農民的作物。

黃沛云在採訪的過程中,得知農夫認為從事有機農業最困難的地方在於銷售,

即使用心栽種作物、照顧土地,卻沒有管道來銷售產品,於是黃沛云在 2015 年創 立了「吃好的」共購平台,除了教育大眾友善耕作的理念外,也協助銷售農產品。

不論平台最終是否能夠穩定獲利而持續經營,黃沛云都會持續為了台灣農業 及土地環境的永續努力下去。

黃沛云:「我覺得單靠我一個人力量,很難真正幫助到整個台灣農業及農夫,

唯有更多的人投入參與並共同支持台灣農業,才有辦法改善土地及現有消費型態,

並支持更多的農夫可以投入友善環境。」

二、創辦理念及運作

「吃好的」共購平台的理念為「友善耕作守護台灣」,以社區支持型農業為基 礎,推廣友善耕作的農產品到認同理念的人們。

此理念分為兩部分,一為宣導友善耕作以及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喚起民眾對於 農業、土地以及消費習慣的思考;二為協助相同理念的農夫將產品上架至平台上,

並透過共同購買的模式支持農夫。「吃好的」將消費者願意支持並購買的會員稱之 為「團友」,而透過平台販賣產品的農夫稱之為「農友」,「吃好的」平台即是媒合 雙方,並促進其互動交流。

(一) 宣導友善耕作、重視食農教育

何謂友善耕作?顧名思義即是對土地友善的耕作方式,提倡的是自然的、有機 的、無毒的耕作農法。

目前在農業中,多數的農夫採用「慣行農法」(Conventional Agriculture,或稱 作傳統農法)耕作,指的是施用化工農藥及肥料的栽培方法。因為在肥料及農藥的 製程與技術進步下,其肥料效果及病蟲害防治效果越來越好,但往往在農民求好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切下,為了更好的賣相及產量,導致多數農民在實行慣行農法時,農藥與肥料施用 量多為過量,對作物及生態環境都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如今消費者健康飲食和對環 境友善的觀念逐漸興起,重視土地的生機和自己的健康,有機農法、無毒耕作不斷 被倡導,漸漸有了部分的農夫們降低甚至不再利用農藥、藥劑、化工肥料來耕作,

即使農地尚未得到有機認證,或者不非實施完整的有機農法,仍可以稱作「友善耕 作」。

友善耕作就是友善自然環境的一種農耕方式,是來自於對工業化農業在生產 上過度破壞農業耕作的自然環境,以致於產業難以永續經營的反省與超越。因台灣 社會的環境意識逐漸蔚為風潮,友善耕作領域自然吸引眾多年輕農民的認同與投 入。

食農教育則是透過與食材、農民、農村互動之體驗過程中,認識食材的生產過 程以及當地的農業發展,並建立正確的飲食生活與文化,以及農業和飲食方式對環 境造成的影響,最終培養對社會永續發展具有使命感。

「吃好的」宣傳方式以平台撰文及共同購買取貨時與團友們互動為主,也會為 定期舉辦講座、手作料理或產品、市集擺攤以及實地認識作物的食農教育與產地旅 行等方式,向消費者宣揚理念。

除了向消費者宣導以外,「吃好的」也會不斷的接觸希望從慣行農法轉型到友 善耕作的農民,由於這群農夫正值轉型之初,容易因為土地原本的農藥及化肥殘留 或是來附近農田的少量汙染,短時間無法通過有機認證。若選擇一段時間休耕讓農 藥殘留量減少,則農夫們將會面臨毫無收入的情境,而為了不讓農夫因此而放棄轉 型,「吃好的」也會協助這些農夫,讓正值轉型的作物也可販賣至平台,平台上也 會註明並鼓勵這些農友,讓願意轉型的農夫能夠以網路撰文的方式宣傳並行銷之。

在「吃好的」理念裡,唯有供需雙方也就是農夫以及消費大眾擁有友善耕作的 概念,農夫願意從慣行農法轉為友善耕作,同時消費者願意選擇價格較高的農產品,

才能真正改善農業總體環境,因此宣導友善耕作是「吃好的」永不停歇的任務。

實行社區共同購買

(二) 共同購買模式

除了協助實行友善耕作農夫將其作物上架至平台上宣傳並召集購買;也為了 減少食物里程,「吃好的」以地理區域上的生活圈為界,透過在鄰里發送傳單訊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拜訪里長協助推廣平台。

吃好的平台都會定期發布農產品並做食材介紹,並透過訂購表單工具,讓消費 者也就是團友們填單,其產品在固定每週一日新鮮到貨,讓團友們到現場也就是取 貨點取貨付款或者透過宅配方式送到團友手上。

取貨點選擇為透過認同友善耕作理念的朋友,熱心提供的店面或空間,目前取 貨點有眼鏡行以及餐飲店,方便團友們取貨。「吃好的」鼓勵團友們到現場取貨,

一方面是減少運送而增加食物里程數,另一方面為刻意營造與團友們間互動交流 的場域,在每次取貨的機會下,主動和團友們分享小農食材、料理,並交流友善環 境相關主題。

這樣的運作模式是以社區支持型農業(CSA)為基礎,用共同購買的方式實行,

在「吃好的」平台下做社區支持購買。其包含了三個部分:

社區(Community):除了以各個社區為取貨點,藉由友善農產品串聯相同 理念的人際網路。

支持(Support):以每個取貨點出發,不斷宣傳友善耕作的重要性及支持 下,透過購買友善農產、食農知識、農事體驗、深度旅行和環境教育一同 實踐其願景。

購買(Buy):藉由「吃好的」親自尋訪友善耕作的小農,無論是否已有和 別的平台合作,都希望能為團友們發掘更多的友善產品,且每樣產品都會 有明確資訊和撰寫報導,並透過合購直銷和社區取貨方式,一方面讓農民 取得好價錢,一方面消費者也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費用。

「吃好的」共同購買所選擇的產品及食材,全部都是堅持以友善土地方式的農 友所種植,友善耕作的方式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收成不一定豐碩,但 無農藥、化肥的汙染,是保護環境非常大的力量。這些農友的耕作面積相對較小,

其產量不足以鋪貨給連鎖通路,通常得自產自售,但單筆小量的訂購斤數,又徒然 耗費人力與物流成本。因此,「吃好的」負責集結訂單並定點取貨,降低農友處理 小額訂單的心力,也希望幫助農友維持生計,有力量繼續善待土地,保護環境。

因此「吃好的」平台透過線上訂購及服務系統的建立來媒合兩端,一端結合缺 乏導入政府認證或大型通路合作的小農,另一端連結一群支持相同理念且有興趣 購買無化肥和農藥友善耕作農產品的消費群眾,再透過相同的地域團購節省運費,

同時也加入線上(平台)與線下(取貨點)社群互動的元素,透過活動的參與及宣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加深消費者對於農友、土地、農法的認識,進而增強對產品的信心與忠誠度,如此 形成了獨有的產銷體系。

「吃好的」對於顧客端,目前採取深入社區經營為主,暫不以擴大客群為方向,

原因是為了讓經營團隊能一一的和顧客也就是團友深度互動,讓團友們能深刻認 識友善耕作農法及其重要性,並且藉由深耕社區,「吃好的」才能了解團友們真正 的想法並給予回饋。另外,「吃好的」以區域別的方式分隔各個社區(如大安區、新 店區、文山區),讓團友在住家附近就能親自取貨,減少交通成本,也促進有地緣 關係的團友認識彼此。吃好的也會規劃每個不同社區的活動,例如與當地市集聯合 擺攤或是與當地的文創團體合作,如文山區的花木市場及綠兔子工作室、大安區的 248 農學市集等等。

「吃好的」對於供應端,包含全台的農友而不限於社區或地區。雖然社區支持 型農業在國外的案例中,供需雙方大多是在同一個地區,然而台灣土地並不大,有 些縣市所能提供的生鮮產品數量及種類有限,因此「吃好的」的產品供應來源地不 限於台灣哪些區域,只要符合平台提倡的理念,都可以經由「吃好的」平台通路販 賣。

「吃好的」透過上述的理念以及做法,維持農民、消費者及土地環境的三方共 好。而「吃好的」也會透過共同購買、宣傳講座、產地旅行等接觸團友的過程中,

尋找相同理念的團友邀請成為「吃好的」的經營團隊以及尋覓更多合適的取貨點。

第二節、個案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