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農業電子商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更能充分理解產品,因此在發展電子商務的公司無不從社群商務切入市場。而隨 著行動裝置及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運用不再侷限於有線網路環境,消 費者可隨時透過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瀏覽平台,使得電商應用層面越來越廣闊,

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也越來越蓬勃。

第三節、農業電子商務 一、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在原先的農業產業鏈中,生產端與最終消費者端在台灣地域中有著明顯的分 別,因此在資訊及交易方面是由盤商擔任溝通及物流的腳色,但往往存在著剝削以 及資訊不對等的情形,因此台灣農戶是相對弱勢的對象,而且在資金及土地缺乏下,

剛起步的小農更是生存不易,若要在提倡所謂無毒摘種、有機農業,對於農夫有效 種植生產大量作物以外,到了產業鏈末端接觸消費者時,價格容易讓消費者難以接 受。

為了解決當局困境,越來越多青年、團體、企業投入台灣農業,改善其結構性 問題,農業改革及創業成為現今社會企業最熱門的題目。

由於電子商務可以降低搜尋成本及交易成本,並能夠在網際網路中快速傳播 訊息,利用數據來達到精準行銷,同時能夠做到產銷結構簡化,農民利潤相對提高,

為整條農業產業鏈加值,因此也被運用於農業市場。且一般宅配、低溫宅配技術逐 漸成熟,使得平台能透過方便物流系統,將農產品能以低損耗的情況下送至消費者 手中,生鮮農產品已經能夠成為網路購物的目標,因此不論是在農業或者電子商務,

「農業電商」發展的趨勢成為關注的重點。

除了農產品網路交易外,食農教育及友善耕作的理念推廣是近年來大部分農 業電商的價值主張之一,因為人類社會中,食物的消費以及農業本是緊緊相扣的,

即農業是人類食物最重要的來源,飲食活動基本上就是農業活動的一環,食與農本 質上為一體的兩面,為了喚醒大眾對此的重視,「食農教育」一詞也因此產生(台灣 農業推廣學會)。

周志如(2008)分析傳統農產品交易銷售模式,進而研究以網路行銷農產品產 地直銷模式的策略,協助農夫降低成本及增加收入。整理各個農場經營個案以及消 費者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後,該研究認為隨著消費者對於網路、物流、金流使用普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網路行銷經營農產品直銷模式將逐漸取代傳統銷售通路。

王智永(2009)表示有機農場的商流(商品之特性、銷售、產品促銷、商情蒐集、

購買行為分析)、金流(付款系統的方便性、安全性及穩定性)、人才流(組織的電腦 化程度、員工在資訊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程度、接受度)與電子商務化有正面影 響效果,而電子商務與財務績效亦有正向的影響,其中線上購物及線上商品型錄是 農業電子商務中最重要的功能。

二、臺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況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 105 年農產業報告中指出,臺灣每年的食品消費額 約為 1 兆 5,000 億元,其中臺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值預估為 150 億元。而農 產品電商平台又可分為綜合型電商平臺與垂直型電商平台。

(一) 綜合型電商平台

網路開店平台及拍賣平台屬於此類,通常具規模或是資源較雄厚,這些平台如 同實體通路的量販店、超市,其銷售產品不侷限於農產食品,例如奇摩購物中心、

奇摩超級商城、PChome 購物中心、露天拍賣、蝦皮拍賣等,此平台的消費者非常 多,在電商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高,但農產食品營業額占比並不高;而產品是由電商 平台自營,或者由廠商或農民進駐平台並銷售。

(二) 垂直型電商平台

指在網路上架設農產品的專賣網業,除了銷售的產品以農產品為主,亦會銷售 其他農業相關之商品及服務,例如產地旅行、農村手工藝品等,相較於綜合型電商 平台只有作為農產品銷售通路,垂直型電商平台能夠跨足農業產業鏈多項環節。近 年來這類型電商平台越來越多,經農委會調查民國 105 年已超過百家,且正持續 增加中,然而多數店家經營尚未損益兩平。此外這些平台除了自行架站外,部分亦 會在綜合型電商平台上架銷售產品,目的在藉由綜合型平台的高知名度增加自身 品牌曝光度及銷售量。

經營垂直型電商平台的團隊相當多元,例如:

農漁會:經營者為農漁會組織,如新北市農會架設的「真情食品館」、農漁會 資訊中心架設的「聯合農產品網路商城」及「南農電舖」、全國漁會架設的「全國 漁會網路購物商城」等。

台,能夠整合線上線下資源(Online to Offine,O2O),如臺糖量販店架設的「臺糖健 康易購物網」、里仁架設的「里仁網購」、永豐餘GREEN & SAFE 專賣店架設的同 名網站、安永鮮物架設的同名網站等。

新創團體:由本身未從事農業生產卻志在農產品行銷及推廣的團體所創,擅長 運用網路行銷手法及各項資源。此類不一定要自己架設一個新的平台,可透過社群 媒體如臉書(Facebook)、Instagram 等,設置一個專屬於此團隊的專頁、社團、粉絲 團等,由於創立的成本低廉,使得近年來成為農業電商最常見的團隊。例如「厚生

透過如PChome、奇摩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來銷售農產品。此種模式可藉由 平台所提供的交易工具如專屬的電話客服及銷售管理系統,甚至提供物流服務,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商銷售平台,再透過部落客撰寫文章並提供連結至該銷售平台,而平台不局限於何 種平台類型,同一平台也同時有其他的銷售模式。

2.微網誌行銷:經營者以簡短的文字與消費者分享及交流,藉由即時分享簡短 的貼文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與部落客行銷類似,平台不局限於何種類型,銷售 模式也同時包含其他種。

3.關鍵字行銷:消費者透過搜尋引擎輸入字串來檢索出消費者想找的商品,業 主可透過關鍵字廣告做為農產品之行銷工具,並將消費者導入自營的平台。

4.團購模式:消費者透過網路平台進行團購方式購買產品,農業單位可自訂團 購的限制,例如消費滿千元或者滿五十斤,即可享團購之優惠,促使消費者可透過 單一訂單大量採購以減少消費者購買成本如運費及價格,農業單位也獲得保障收 益。

以上四種本偏向行銷工具,然而許多平台業主直接從此銷售模式開始經營,尤 其在團購模式上,其成本極低,甚至直接在雲端設立 Google 表單即可營運。然而 在物流、金流、銷售管理方面仍需藉由其他外部工具才能有效經營,如第三方物流、

支付等等。

五、電子商務構面與台灣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矩陣

電子商務銷售模式探討(李宗儒、黃丹青、顧婉瀛,2011)一文將上述四大模式 七個種類與四個電子商務構面(「改善內部及供應鏈流程與連結」、「企業間相互合 作」、「員工及顧客關係管理」及「獲取競爭優勢」) 進行交叉分析,整理為表 2-4 之「電子商務構面與台灣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矩陣」。

經由此矩陣的整理,能清楚分辨不同模式在各個構面上的特性及差異,同時必 須分析本身擁有何種資源及能力,評估各種模式適合自己,何種資源及能力是本身 需要的,目的在提升使用電子商務營運的成功機率與效益。

表2-4、電子商務構面與台灣農業電子商務銷售模式矩陣 電子商務構面

改善內部及供 應鏈流程與連 結

企業間相互合 作

員工及顧客關 係管理

獲取競爭優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六、農業電商發展困境及解決方案

雖然臺灣的網路架設完善、物流發展逐漸成熟、第三方支付開放,使得農業電 商的初始經營成本不高,吸引了許多創業家及社會企業進入市場,但現今仍有許多 的困境待解決。根據農委會 2015 年報告指出,按經營者類型不同,面臨的障礙也 有所差異,但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 人才面

客服、網路行銷及系統維運等人才不足問題,容易發生於經營者本身為農民團 體、農企業,在此類專業知識缺乏。

(二) 環境面

內在環境:生產供應端的農產品品質難以控管、供應量不易穩定等;以及冷鏈 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端的農產品儲運及配送難以掌握,所有類型的電商平台 都可能面臨農產生鮮品在冷鏈溫度控管不嚴謹下,所帶來高耗損率,以及低溫配送 高成本的問題。

外在環境:台灣的超市及超商分佈密度極高,消費者以習慣在實體通路採購產 品,不易從實體通路轉移至網路通路。

(三) 行銷面

在資訊量暴漲的網路世界中,除了競爭者眾多外,如何能夠掌握住消費者眼光,

建立網站品牌知名度,對農業電商而言是極大挑戰。

(四) 資金面

由於產品特性關係,供應端希望能夠一次買斷並保證收購,然而在消費者端卻 希望貨到付款的交易方式,確認完產品品質在付款,為滿足兩端需求,電商平台在 資金周轉上面臨極大障礙;此外,冷鏈物流配送及倉儲的成本高,大幅加重資金壓 力。

七、台灣農業電商在消費者面之研究

李宗儒、鐘秀欣、劉曼貞與陳麒文(2005)依照資訊流、物流、金流分析消費者 所重視的網路商店功能,呈現於表 2-5。可以看出消費者重視資訊的透明、有制度 的收穫標準以及安全的交易,因此在營運電子商務平台時,必須考量到這三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服務品質 需求快速回應 同理性

即時服務 後續服務 互動功能

使用者使用 交易便利與安全的兼顧 交易確實性

信任感 交易掌握度 交易操作容易 交易控制性 保密性 使用者滿意 再拜訪比率

參與率 吸引姓

使用者效益 搜尋時間的節省 購買時間的節省 更多資訊的獲得 購買意願的提高

資料來源:黃振中、楊曉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