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夢想資助計劃」個案描述

第二節 個案描述二

一、計劃內容

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 紀錄片,即與這「人之島」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 年,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 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tkelang(傳統10人大船)完成時,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 說:「朋友們!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 中。

49

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林建享邊划邊想著,「為什麼不 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在台灣,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 文化的展示而已!」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歷經三年田野 調查與籌備,在2001年科博館的「南島語族特展」中,完成這項計畫。當時林建 享蹲在美麗大船旁,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是啊!為什麼不能划呢?」他也 這樣問著自己。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開始了另一個夢想。

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被 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卻 始終隔著海峽,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過去達悟族曾 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因此他希望藉 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共同造舟、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拜訪台灣,讓這段航行 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認識的文化航程。

林建享說,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彼此學習;台灣的人理解原 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而讓蘭嶼的達悟人,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 規範中的操作程序,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將協助林建享 KEEP ROWING 划向台灣 計劃,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從臂膀、船槳的破浪中再現!6

6摘自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劃官網 http://www.keepwalking.com.tw 歷屆得主

50

二、 夢想執行進度

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ipanga na」(意思是「從 這裡到那裡,再從那裡更往前去」),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 的歷史航程。

長1016 公分、寬 170 公分、高 270 公分,可乘坐 12~14 人的拼板舟自 2007 年6 月 20 日早上 4 時 30 分由蘭嶼朗島出發,2007 年 6 月 20 日下午 5 點 30 分 抵達台東海濱公園,之後北上停靠花蓮、宜蘭及基隆,並於2007 年 7 月 29 日下 午5 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2007 年 7 月 31 日停靠最後一站-台北市大佳碼 頭,2007 年 8 月 1 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此行共計航行一個 多月、約40 個日子,航行 600 多公里。7

三、 夢想計劃執行效益分析

林建享老師於2007 年 7 月 31 日完成了夢想計劃,將蘭嶼的拼板舟「大船」

划到台北市,他夢想完成後所帶來的影響力其實比預期還深遠,以下表十為林建 享老師的夢想資助計劃執行成果。

表十、 林建享老師的夢想資助計劃執行成果 夢想計劃執行效益分析 計劃執行對象 蘭嶼達悟族

對象人數 300 人 已執行時間 七年

7摘自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劃官網 http://www.keepwalking.com.tw 歷屆得主

51

計劃完成度 100%

成果一:

募資更多

以夢想資助計劃為起點,又募得了130 萬元小額捐款與申請 到以下單位:國藝會100 萬元、文建會 170 萬元、世界運動 大會、暨南大學、原住民產業博覽會,總計近900 萬 成果二:

蘭嶼觀光經濟

發展蘭嶼大船文化、休閒旅遊、划船體驗

成果三:

建國百年大船

蘭嶼十八人大舟「拜訪號」建國百年拜訪航行台灣西海岸

成果四:

科學研究

協助海洋科技博物館用3D 立體掃描斷面、曲線,來研究大 船的流體力學與船舶設計

圖十二、 2012 蘭嶼拼板舟划船比賽暨海洋文化之夜

52

拼板舟在蘭嶼島上,從來不是觀光之舟,傳統上基於捕魚所需,由漁團家族 發動造舟工作,同時也牽連著許多生活事物。

造舟的開始,就是造舟的漁團船主祈禱後上山找樹,找出最高大適合的樹,

作為拼板舟最重要的船身龍骨,經過數年等待造舟時機來到,然後動員家族人力,

以及協助的部落族人,開始砍伐樹木,將造舟所需材料,一一運到山下,進行修 整拼接。

同時,部落的婦女也開始整地,種出拼板舟下海儀式時,所需的大量禮芋。

甚至在早期,還需要餵養豬隻,顯示船主的財富,以及在儀式時,宰殺分享家族、

鄰人,感謝大家的幫忙與祝福。到現今,豬隻餵養困難,多數購自台灣,但是水 芋,依舊自己種植。

等到造舟接近完成,船主家族必須親自前往其它家族與部落,邀請參加拋舟 下海儀式,接著開始動員家族及部落人力,到水田中採集禮芋,以及鋪排遮蓋拼 板舟來祈福。

到了下海祭典前夕,動員部落人力,開始抓豬、殺豬,以及船主盛裝吟唱古 調迎賓,來訪家族回唱衷心祝福,接續就是在一連串祈福儀式後,進行拋舟入海,

以及海上試舟的儀式。

一連串過程,顯示造舟在蘭嶼,不僅是因應生活所需,由漁團家族發動造舟,

並且在造舟過程中,從上山選木、水田種芋,到養豬分享、拋舟試航,一連串的 過程中,包含著家族內部的文化傳承,部落之內的協助合作,讓一件造舟行動,

有著遵循生態、文化傳承、人際互動的重要內涵。造舟絕非建造一條船,而是太 多生活文化的連結,造舟只是達悟文化的一環。8

8 節自「漂浪。島嶼 –munch 部落格」

53

其實在蘭嶼要克服的最大問題是禁忌問題,蘭嶼人相信凡是要遵守老祖宗的 先靈,林建享分享在蘭嶼「禁忌」的問題

「大舟乘坐十四人是一個問題,一般都是坐十人的,我們坐了十四人其實在 蘭嶼是一個非常對禁忌冒險,我有點搞懂那個邏輯,就是說有規矩嘛,是禁忌的,

如果你太好大喜功,滿招損,我們超越那個禁忌的極限,其實我很緊張,如果有 事會被全部歸責,所以這裡面其實有很大文化面向的一些緊繃在裡頭,是文化上 的。」其實拼板舟十人座跟十四人座在結構上是沒有問題的,以前划至菲律賓的 舟更大,甚至可坐到二十人。但是蘭嶼人已經行之有年了,去台灣做大船,大船 在蘭嶼的文化禁忌是沉重跟嚴肅的。林建享問他的夥伴建民的爸爸,他爸連國語 都不會講,問他說「我們去台灣造船可以嗎?」他爸就說,「你們擔心什麼?」, 我們說「禁忌的問題」,建民的爸想一想說「台灣又沒有我們的鬼,你們想那麼 多幹嘛!」原來禁忌的問題用說的是可以解釋過去的。

林建享老師分享台灣與蘭嶼兩邊社會的溝通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他說:「我 在蘭嶼那半邊,我在現代社會這半邊,現代社會這半邊就是我們要寫企劃、要報 告、要核銷有的沒有一大堆,可是你知道在蘭嶼怎麼回事嗎?講話,蘭嶼人跟我 做這件事你看兩三百人喔,牽涉這件事情,我們寫字只有一件事,簽名領錢,其 他全部用講的,我自己後來才意識到,我們是講話,我們完全是用講話操作事情 的啊。」兩邊社會的做事方法完全不一樣,但是林老師的角色就是扮演那個溝通 的橋樑,讓台灣與蘭嶼開始有了對話,也開啟了後來蘭嶼的開發。

當大船划入台北基隆河時,船上的達悟族原住民與林建享老師的心情應該是 興奮激動的,在大船經過大直橋時,林建享老師用一段詩詞分享了他當時心境:

大雨滂沱 閃電雷雨交加

我們的大船 在最後划到大直橋之前

54

基隆河面被這雨水激成一片銀白 四下迷朦的我們划著 划著 我用力的告訴自己

這不是夢 是真真實實的場景 然而 我們的大船

卻好似飛行般的於這銀白之水 彷彿 是回到了在蘭嶼的海 因為 出發前幾天的某午晚

我們的大船 在蘭嶼的海的練划時 也是如此般的大雨下著

當時銀白的海上 不見四野 恍若夢境的 而想著想著 是夢 是場夢吧

我們的大船 划在夢裡 划往夢外 最後 最後在這基隆河上的航行時 我終於知道

所謂的夢想 堪稱夢想的真正的夢想 是在做完它 回首望去時

卻是一場更像夢的 真真正正的夢9

9 http:keeprowing.blogspot.com/

55

圖十三、 2007 最後在基隆河上航行時

圖十四、 2007 在划向台灣時

56

圖十五、 KEEP ROWING

第三節 個案描述三:「如果生命有結束的那一天,我希望是結束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