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偏差行為與身心動作教育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偏差行為與身心動作教育之相關研究

擁有自己的身體以來,鮮少在乎過身體的需求,對於身體的「吶喊」也充耳 不聞,總是有許多的證據與資料顯見身體需要充足的休息,但卻始終被我們給忽 視,不顧身體的疲累,承載超乎身體所能負荷,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我們的 身體具有智慧,早已存在著,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假如我們能沉靜片刻,

靜心傾聽身體所發出的訊息,察覺身體所受到的委屈與壓抑的種種信號,我們必 然深覺愧疚,並有所覺醒與覺察,學習善待自己的身體,改變原本習以為常的惡 習,覺察越多,就越能達到身心平衡,開啟生命的大門,進而改善偏差行為。

培養敏感的覺察能力以區別身體的變化,進而發生選擇與改變,這是身心學 教育的要素(許建坤,2009),由此可知,可以藉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實施,

提升自我對身體覺察的能力,及時發現並改善行為上的缺陷。本節將從身體覺察 的含意、身體覺察與偏差行為的相關性加以說明:

一、 身體覺察的探究

如前所述,我們已知道身體本身具有智慧,所以當身體的覺察能力有 所提升時,我們的身體所擁有的智慧也相對的展現出來,故身體覺察能力 的重要性不可言喻。然而,身體覺察的能力與身體的智慧也有著絕對的關 係,所以,以下將就上述兩方面探究之。

(一) 身體覺察的重要性

由現代許多身心靈課程受歡迎的程度來看,身體覺察的重要性顯而易 見,但過程卻困難重重。不過,只要能敞開心胸,靜下心來傾聽身體發出 的訊號,善待自己的身體,就會發現自我身體覺察其實並不難。而身體的 覺察的第一步就是要觀照自己的身體,且時時不斷的檢視自我與身體的關 係,直到身體和心靈合而為一為止。

26 (二) 身體覺察本身就是身體的智慧

當我們意識到身體時,我們將能擁有才智;相對的,當我們失去對身 體智慧的覺察時,我們將會變的愚蠢(Knaster, 1996)。由此可知,當我們 擁有身體覺察的能力時,我們也將擁有智慧,所以,亦可了解身體是具有 智慧的。

大多數人在進行覺察時,大都僅止於觀察自我外在或外表的訊息,很 少人會向內在去覺察自我身體所發出的訊息,所以,大多數人自然無法好 好善待自己的身體,更無法擁有身體的智慧。

其實「身」與「心」事會相互影響的。大多數人在進行察覺時,為何 總是僅止於觀察外在事件,其實是認為身體只不過是一個軀殼,漠視身體 的智慧,自然無法接近自己的身體。唯有讓身體重回感官世界,有更多的 經驗,方能重建身體裡外合一;唯有拿回身體權,方能感動和被感動(廖 何敏,2004)。

二、 身體覺察與偏差行為的相關性之探討

外在環境的刺激,容易形成內在情緒的轉變,而影響外在行為的表現。

身體可以引領我們探索內心深處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所形成的情緒來源,並 藉由自我對身體的覺察,找到情緒的出口,避免偏差行為的發生。所以,

透過身體覺察能力可以找到負面情緒的成因,以及提供改變偏差行為的方 向與方法,並對於自我的偏差行為做深度的反省,以下針對身體覺察的提 升對情緒及偏差行為的改變進行探討如下:

(一) 身體覺察可以引領人們了解自己情緒,進而改善偏差行為

情緒無法恆常,那也是為何被稱為「情緒」(emotion)的原因,這個 字來自於「動作」(motion)與「運動」(movement),他們移動,所以我們

27

持續不斷的改變中(沈文玉,2003);雖然情緒是多變的,也無法恆常,但 卻可以藉由自我身體覺察能力的提升,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也經由持續 不斷的身體察覺歷程,改變或修正固有的偏差行為。

(二) 身體覺察是改變情緒與偏差行為的重要途徑

張玉佩(2004)曾運用於輔導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改善情緒與行為之 研究,在研究中發現若發生情緒行為時,提醒學童利用深呼吸,及建構運 用身體動作,找到一個自己的儀式行動作,將負面的情緒及行為釋放出去;

所以,讓行為偏差的學童體驗到當感覺到負面情緒時,能運用深呼吸加上 自己儀式性的動作,減緩負面情緒,將偏差行為降到最低。

三、小結

綜合上述之探討,身心動作教育可以說是由學童內在的自我身體覺察出發,

使學童學習以不同的角度來觀看自己,整合個人的內心感受以及學習人我關係的 互動。當學童擁有自己身體智慧,提升自我身體覺察的能力之後,及時並發現自 我內在情緒及肢體行為上的缺陷,時時檢視自我內在、身體與人際的關係,達到 身心靈合一的狀態,降低其偏差行為的發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