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身心動作教育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偏差行為 的效果,經分析研究結果與討論,得到以下綜合結論。

一、 本課程設計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符合本研究之偏差行為管理面 向,且適合國小六年級學童

依據身心動作教育理念,以呼吸與放鬆、身體自我覺察、動作探索及 人際關係探索為主軸,設計符合身心覺察、行為辨識、自我控制與人際關 係等四個偏差行為管理面向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研究過程中透過蒐集資 料、分析與討論,進行教學研究及省思,課程修正後完成一套符合偏差行 為管理面向,適合國小六年級學童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140

二、 學童對於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接受度高

(一) 有超過八成的學童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改善其偏差行為,表現 出接受且良好之反應。

(二) 不論課程實施、學童學習及師生互動方面,研究結果皆顯示本課程具 有良好的實施可行性。

(三) 學童在課程的參與中,大部分呈現高昂的興致與積極的學習態度,並 展現不同於一般課堂的學習創意,在在說明學童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融入於改善偏差行為效果之課程,是具有良好接受度的。

(四) 觀察員對於本研究整體的學習情形給與中上良好的正面肯定及評價。

三、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能應用於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偏差行為,具有 正面效果。

(一) 課程對改善偏差行為的效果 1. 呼吸與放鬆

學童在課程實施中,有效提升呼吸覺察及身體的覺知能力,不論 身體上或認知上,能利用丹田呼吸放鬆身心,緩和內在情緒,減低衝 動及偏差行為的發生。

2. 身體自我覺察

經由對自我身體覺察之動作探索,感受身體的內在情緒張力,提 升身體覺察的能力,也改變學童對身體活動的既有認知,學習辨識、

接納自我並改善偏差行為。

3. 動作探索

透過身心之探索活動,協助學生學習接納並轉換外界的刺激,並 藉由肢體活動的多元展現,激發學童肢體創造性,也讓內在情緒感受

141

能達到適量的紓解,進而改善其偏差行為。

4. 人際關係探索

學童藉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活動及遊戲過程中,學習與同學合 作,培養默契,進而改善人際關係的互動,並能與朋友或家人分享課 堂所學。

(二) 課程達到偏差行為管理的面向 1. 身心覺察

學童透過呼吸與放鬆的活動課程來舒緩內在情緒感受,體察呼吸 對於人體的變化與內在感受之間的關係。並透過呼吸與放鬆,覺察自 我身心狀態,增加自我情緒與行為的管理能力。

2. 行為辨識

藉由與他人的互動遊戲中,感受他人的身體律動及呼吸節奏,並 從中觀察模仿以及創作肢體動作,除提升學童專注力之外,也能學習 體察他人感受及培養同理心。

3. 自我控制

學童在動作的探索中,經由肢體對不同內在情緒的直接表達,能 紓解內在心理壓力,並透過音樂及適當的引導,善用肢體動作,抒發 及緩和內在情緒能量,有效改善其偏差行為的發生。

4. 人際關係

學童從與他人互動的活動中,學習尊重、傾聽他人的想法與聲音

,體認他人感受及其重要性。體察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增進彼此 情感。

142

四、 研究者經由研究歷程,增進身心動作教育之教學經驗與專業成長

(一) 對於課程活動的設計及內容需有詳盡的瞭解,活動內容可以精簡,並適 時改變教學策略,多給學生體察身心、感受內在情緒的時間,較能達到 效果。

(二) 研究者須給予學生正面的鼓勵與讚美,激發學生肢體創作;善用引導語,

給與時間充分練習,而課程須循序漸進,勿過於急躁,並適時調整教學 步調。

(三) 遊戲課程因學生興致較為高昂,往往一發不可收拾,以至於課後分享內 容太少,大都偏向於對活動的陳述,缺乏身心覺察及感受。所以,須調 整教學節奏與步調,鼓勵學生做細膩且較深層的分享,已達教學目標之 設定。

(四) 研究者需加強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習,從實際教學中累積經驗,不斷的反 省與修正,且藉由持續課程的實施,精進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教學,學習 師生互動之技巧,期能持續提升學生自我身心覺察的能力。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