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而做成以下之建議,以做為日後對身心動作教育及偏差 行為課程之研究者做為參考,並提出未來之方向。

一、 對教學者之建議

(一) 研究者或有熱忱之教學者需多參與相關身心學之研習與進修,在教學 過程中重視身心覺察與動作探索,使學童能正確的對待身體,傾聽身 體的聲音,喜愛自己的身體。

(二) 研究者因根據教學場域及空間,彈性調整課程內容設計,並設計簡單 之家庭作業,融入於生活中,應用所學。

(三) 引導技巧須不斷學習與提升,適時加入鼓勵與讚賞,正確引導學生進 行深入之分享,更能達教學目標。

(四) 善用及搭配不同音樂,可使教學更加活潑,更能激發學童肢體多元展 現。

二、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本課程以國小六年級為研究對象,未來可拓展至其他不同學習階段學 童,使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應用能更加客觀且完善。

(二) 本研究受到研究時間的限制,僅能進行十週的課程,對於學生後續行 為表現,無法持續追蹤觀察,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嘗試延長時程,以評 估後續成效。

(三)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雖屬新興課程,但近年來研究者眾多,對此課程有 熱忱之研究者,可就其他領域及對象,參考相關著作及文獻進行更多、

更廣泛的研究與探討。

144

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 (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麗珊 (2006)。初授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教師之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研究。國立台 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石泱 (2008)。單親家庭青少年偏差行為成因之研究:權力控制理論的觀點。犯 罪與司法刑事研究,10,51-90。

石泱、連綠蓉 (2006)。家庭與學校對青少年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國一至國三的 縱貫性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51-76。

沈文玉 譯 (2003)。情緒(Emotion)。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吳成典 (1987)。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美慧(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動作技能學習之 效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泰榕 (2008)。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台東漁村社區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 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大豐 (2003)。身心學(Somatics)的基本論點。東師體育,9,29-35。

林大豐 (2001)。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Somatics)。東師體育,8,

42-47。

林大豐、劉美珠 (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台東大學體 育學報,創刊號,249-272。

林秀勤、張憲庭、游錦雲(2009)。霸凌現象與學生偏差行為對有善校源影響之 研究。初等教育學刊,32,75-104。

林家進 (2010)。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管理效果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145

林淑芬、林衢良(2008)。依附、自我控制、逸樂休閒和偏差同儕對偏差行為的 解釋模式--以中區大專院校一年級學生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1),

141-155。

周英嬌(2010)。應用身心動作教育提昇跆拳道學童身體覺察及核心肌群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張玉佩 (2004)。初探「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之應用—

以國小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之教學實例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

1-16。

張楓明(2007)。親子、師生及同儕關係對國中生初次暴力行為發生之影響。中 等教育,158(5),74-97。

張瓊云等(譯)(2008)。Joan Littlefield Cook, Greg Cook 著。兒童發展。台 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安婷(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童知覺動作能力影響之個案研 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怡真 (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秀卿(2008)。青少年刺激尋求動機、同儕關係、休閒阻礙與偏差行為相關之 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佩祺(2011)。運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於國小舞蹈班學童身體覺察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崑財(2008)。身心動作課程對改善國小學童不自覺聳肩之研究,以使用電腦 為例。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任性與內在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 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湘南(2008)。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籃球投籃技能課程之行動

146

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許建坤 (2009)。身心動作教育對基層員警工作壓力紓解效果之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鎮顯(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 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黃春華 譯 (1992)。身心自在。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政傑 等 (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書局。

黃凱琳 (2009)。身心動作教育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衝動行為與人際關係影 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董旭英、王文玲 (2007)。國高中生依附父母、接觸偏差同儕、傳統價值觀念與 偏差行為的關連性之差異性研究。犯罪學期刊,10 (2) ,33-56。

董旭英、張楓明、李威辰(合著)(2003)。偏差行為之主要理論。齊力、董旭英

(合編),青少年偏差行為剖析,31-52。嘉義:南華大學。

楊金昌 (2009)。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之影響。國立台東 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采容、林秋蘭、陳玉書(2009)。社會控制與外籍配偶子女偏差行為。警學叢 刊,39(5),47-70。

楊國樞 (1978)。青少年行為與輔導-對學校到德教育與訓導工作的檢討。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楊環華(2008)。以「從眾」理論來探討青少年的偏差行為。台灣教育,653,57-60。

廖大齊(2004)。南投縣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縣。

廖何敏(2004)(譯)。身體的情緒地圖。台北市:心靈工坊出版社。

潘國龍 (2001)。淺談動作教育在融合是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學校體育,11(65),

91-95。

147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琇琪(2004a)。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 究-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東縣。

鄭國雄(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國 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劉一民(1991)。「省心」與「省身」的沉思-運動身體學芻論。運動哲學研究,

111-114。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于慈 (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電視收視行為、同儕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連性 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美珠 (2002)。身心適能(Somatics Fitness)。中華體育,16 (4),134-141。

劉美珠 (2003a)。身心動作教育觀點應用在體育課程之教材研究--以肌膜動作探 索教材之發展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225-247。

劉美珠 (2005)。93 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身心動作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會。

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手冊,國立台東大學。

謝文仁(2008)。身心動作教育融入於游泳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蘇英玫(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與校園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 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國正 (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影響之研究。台 東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班論文。

鐘惠英 (2009)。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應用於國小高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顧曉雲 (2007)。行動研究中的教育理論建構問題探討。中等教育,58 (6),8-21

148

外文部分

Bauer, S. M. (1999).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A body/mine approach to movement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part 1). Somatics, 15(2), 38-43.

Hanna,T. (1977). The Somatic healers and the somatic educators. Somatic, 1(3), 48-52 Hirschi, T. (1969). Causes of delinquency.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nlifornia, Berkeley.

Jeremy, D. and Leslie, A. (2008). Education sequelae of high school misbehavior.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29-274.

Knaster, M. (1996). Discovering the bady ’s wisdom. New York: Bantan Books Lahey, B. B. & Loeber, R. (1994). Framework for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opposition defiant disorder and conduct disorder. In D. K. Routh (Ed.),

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in childhood (pp. 139-180). New York: Plenum

Press.

McCabe, K. M., Hough, R., Wood, P. A., & Yeh, M. (2001).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onset conduct disorder: A test of the developmental taxonomy.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9(4), 305-316.

Wong, O. K. (1998). Peer relations and Chinese-Canadian delinquenc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7(5), 641-659.

Wong, S. K. (2005). The effects of adolescent activities on delinquency: A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approach.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4(4), 321-333.

.

149

150 上 。

2.順 著 地 心 引 力 逐 漸 下 彎 至 可 負 擔 之 角 度 , 成 圓 背 站 立 狀 態 , 雙 手 及 頭 頸 部 則 自 然 放 鬆 垂 放 。 身 體 稍 微 晃 動 , 感 受 背 部 脊 椎 延 展 與 頸 部 放 鬆 之 感 。 3.慢 慢 蹲 下 , 雙 手 抱 腿 , 作 數 次 呼 吸 至

背 部 , 感 受 身 體 的 鬆 緊 。

4.從 臀 部 抬 起 開 啟,慢 慢 起 身 到 圓 背 伸 展 的 狀 態,再 從 髖 關 節、脊 椎、頸 部 、 頭 部 一 次 反 方 向 做 回 去 站 立 狀 。 5.吸 氣 高 舉 雙 手 , 再 吐 氣 慢 慢 放 下 , 完

成 動 作 。 (來 回 做 數 次 )

 三 度 空 間 呼 吸

1.先 說 明 本 節 教 學 軟 球 的 功 能,並 藉 由 軟 球 的 幫 助 來 進 行 操 作,使 學 生 感 受 呼 吸 時 胸 腔 的 擴 張 與 變 化 。

2.每 位 學 生 使 用 一 顆 軟 球 , 可 站 可 坐 , 將 軟 球 抱 在 胸 前 與 夾 在 腋 下 的 部 位,體 會 呼 吸 時 胸 腔 以 及 肋 骨 擴 張 及 感 受 。

3.兩 位 學 生 一 組 , 背 對 背 夾 球 , 體 會 呼 吸 時 背 部 及 感 受 對 方 呼 吸 時 的 身 體 感 受 到 的 壓 力 。

三 、 整 理 活 動 : 心 情 分 享 、 學 習 單 。

10

10

151

152

153

154

155 來 ; 之 後 再 換 邊 操 作 。 三 、 整 理 活 動 :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 課 程 活 動 心 情 分 享 、 學 習 單 。

10

156

157

三 、 整 理 活 動 : 身 體 歸 零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及 活 動 心 情 分 享 。

【 第 二 節 】 一 、 暖 身 活 動 :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 二 、 發 展 活 動

 雙 臂 螺 旋 伸 展 (複 習 )

 近 端 運 動

1.俯 臥 屈 膝 抱 頭 , 兩 腳 章 開 如 青 蛙 , 以 雙 手 拖 住 頭 部,重 心 慢 慢 從 尾 椎 送 至 頭 頂 , 讓 整 個 脊 椎 做 最 大 的 伸 展 , 前 後 左 右 做 不 同 方 向 與 角 度 的 伸 展 。 2.固 定 四 肢 末 梢 , 膝 蓋 慢 慢 離 地 , 以 軀

幹 帶 動 脊 椎 和 任 一 個 關 節,做 任 何 螺 旋 或 圓 弧 的 動 作,再 把 手 與 腳 固 定 的 距 離 拉 大 。

三 、 整 理 活 動 :

 身 體 歸 零 (複 習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

課 程 活 動 心 情 分 享 、 學 習 單 。

10

5

10 10

10

158

159

160 三 、 整 理 活 動 :

 身 體 歸 零 (複 習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

 身 體 歸 零 (複 習 )、 丹 田 呼 吸 (複 習 )、